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 及日中则如盘盂 (y),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 (c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 (sh)为汝 (r)多知 (此处念“智” )乎?”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2)辩斗:辩论,争论。(3)故:原因,缘故。(4)以:以为,认为。(5)去:离。( 6)日中:中午。(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8)及:到了。(9)则:就。(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
2、,盘子。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11)为:是。(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意思是天气很热。(14)决:裁决,判断。(15)孰:谁,哪个。(16)汝:你。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有一个小孩儿说: “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 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
3、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我们要不断学习。.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中心思想一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 要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明白了学
4、无止境的道理。三 片面地看待问题,是得不出结论的,也告诉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孙休好射雉出处:世说新语 规箴原文孙休好射雉,至其时则晨去夕反。群臣莫不止谏:“此为小物,何足甚耽?”休曰:“虽为小物,耿介过人,朕所以好之。”译文:孙休喜欢射野鸡,到了射猎野鸡的季节,就早去晚归。群臣谁都劝止他说:“这是小东西,哪里值得过分迷恋!”孙休说:“虽然是小东西,可是比人还耿直,我因此喜欢它。”词语解释孙休:是吴国君主孙权的儿子。孙权死后,孙休的弟弟孙亮继位,后孙亮被废,孙休继位。止谏:一作“上谏”。耿介:正直;心意专一。周礼春官大宗伯“士执雉”注:“雉:取其守介而死,不失其节。”按这句是托词,为自
5、己开脱。管宁割席世说新语德行第一原文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看到地上有片金子,管宁依旧挥锄,把它看作瓦石一样,华歆却拣起收了起来。俩人还曾坐在一张席上读书,有人乘华车经过门前,管宁照样读书,华歆却丢下书出去观望。管宁就把席子割开,和华歆分席而坐,并对华歆说:“你(已经)不是我的朋友了。”词语解释本篇通过管宁、华歆二人在锄菜见金、见轩冕过门时的不同表现,显示出二人德行之高下。原属德行第十一则。管宁,字幼安,北海朱虚(今山东临朐县东)人,传为管
6、仲之后。少恬静,不慕荣利。华歆,字子鱼,高唐(今属山东)人,汉桓帝时任尚书令,曹魏时官至太尉。 2 轩冕:轩车。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3 废书:放下书。 4 席:坐席。古人席地而坐。5 捉:捡起。6 掷( zh):撒(塞)至,收(藏)起来的意思。管宁:字幼安,汉末魏人,不仕而终。华歆:字子鱼,东帝时任尚书令,入魏后官至司徒,封博平侯,依附曹操父子。共:一起。捉:拿起来,举起,握。掷:扔。去:抛去。尝:曾经。乘轩服冕:复词偏义。指古代士大夫所乘的华贵车辆。轩:古代的一种有围棚的车。冕:古代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戴的帽,这里指贵官。如故:像原来一样。如:如同,好像。废书:放下书。废:停
7、止。观 :观望。席:坐具,坐垫。古代人常铺席于地,坐在席子上面。现在摆酒称筵席,就是沿用这个意思。窥:偷看。子非吾友也:你不是我的朋友了。子:指你。割席:割开草席,分清界限,断交关系。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 420-581 年)产生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人物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 是由南朝刘宋宗室临川王刘义庆 (403-444 年)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梁代刘峻作注。全书原八卷,刘峻注本分为十卷,今传本皆作三卷,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门,全书共一千多则,记述自汉末到刘宋时名士贵族的遗闻轶事 .启发及体会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读书,排除一切私心杂念,才能学有所成。做事不
8、能过于武断,要多一点观察,不要轻易下结论,才可以做到更好。不要被金钱和名誉迷惑了,失去了自我,这样很难交到好的朋友。济阴之贾人原文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 吾乃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 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渔者曰: 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 贾人勃然作色曰: 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 渔者黯然而退。他日,贾人游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人曰: 盍救诸? 渔者曰: 是许金不酬者也。 立而观之,遂没。词语解释( 1)济阴:郡县名。(阴:山的北面河的南面阳:山的南面河的北面)。( 2
9、)贾人:商人。 ( 3)亡:失去。 (4)浮苴( ju):水中浮草。 ( 5)号:求救。( 6)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7)巨室:富家。( 8)向许:刚才答应。( 9)无乃:恐怕。无乃乎:这岂不是吗?( 10)勃然:发怒的样子。(11)作色:脸变了颜色,指变成了怒色。( 12)几何:多少。( 13)黯然:失望的样子。(14)退:走开。( 15)吕梁:地名,龙门山。(16)薄:迫近,这里指冲撞、触击。( 17)覆:翻,这里指翻船。(18)盍:何不。( 19)予:给。( 20)没:淹没。( 21)足:满足。( 22)贾人:商人。(23)诸:他(24)许:答应( 25)而:连词,表修饰译文从前,
10、济阴有个商人,渡河时从船上落下了水,停留在水中的浮草上,在那里求救。有一个渔夫用船去救他,还没有靠近,商人就急忙嚎叫道:“我是济水一带的大富翁,你如果能救了我,我给你一百两银子。”渔夫承载着他并把他救上岸后,商人却只给了他十两银子。渔夫说:“当初你答应给我一百两银子,可现在只给十两,恐怕不可以吧!”商人勃然大怒道:“你一个打渔的,一天的收入能有多少?你突然间得到十两银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失望地走了。后来有一天,这商人乘船顺吕梁湖而下,船触到石头沉没,他再一次落水。正好原先救过他的那个渔夫也在那里。有人问渔夫:“你为什么不去救他呢?”渔夫说:“这是因为他答应给我的钱却没有兑现。”渔夫站着观看那位
11、商人在水中挣扎,商人就沉入水底淹死了。争雁刘元卿贤类编寓言故事原文昔人有睹雁翔者, 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 :“舒雁烹宜, 翔雁燔宜。 ” 竟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译文从前有一对兄弟看到天上的飞雁,准备拉长弓射击大雁,一边说 : “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争着说 : “行动舒缓的雁煮着吃最好,善于飞翔的雁烤着吃最好。”争吵起来,而且同到社伯那里去评理。长者建议把雁剖成两半,用一半煮一半烤的吃法解决了他们的争吵。随后兄弟俩再去找天上的飞雁,飞雁早已又高又远地飞走了。词语解释:昔,以前,昔日。烹,煮。燔,烤。伯,长者。1.睹:看见。 2. 援:拉
12、。 3.烹:烧煮。 4.舒燕:栖息的大雁。 5.宜:应该。6.燔( fn):烤。7.竞斗 :争吵;争吵。8.讼( sng):裁决。9.社伯: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长。10.索:寻找。启示表面意义是不要一昧无休止去争论做一件事的方法,而错过完成它的机会。引申意义是完成一项事业、实现一个理想 ,就象猎雁而烹一样,不但有阶段性,而且还有时效性。不完成前一个阶段的任务, 是无法进入下一个阶段的; 不把握时机即使条件具备了,同样无法达到目的。它告诉人们: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轻重缓急,否则将一事无成。论语十则(选六)朝代:先秦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13、 (y n),不亦君子乎 ?” (学而 )孔子说 : “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词语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孔子(前 551前 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 阜)人。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
14、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 一书中把 “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4)说:通假字,音yu,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5)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6)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8)愠:拼音: yn,生气,发怒。(9)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补充词解释:而:连词。 (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转折。 (可译为却 ) 例:人不知而不愠。亦( y):同样、也是
15、。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自:从。知:了解。本段理解:第 1 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对于知识, “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 “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第 2 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访可以增进友谊, 并且可互相学习、 共同提高。第 3 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 , 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字词解释 :注:本章的“温故而知新”有两解。一为“温故才知新”:温习已闻之事,并且由其中获得新
16、的领悟;二为“温故及知新”:一方面要温习典章故事,另一方面又努力撷取新的知识。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而:连词,表顺承,就知:领悟。可:可以。以:凭借。为:作为。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孔子说 : “只学习却不思考 , 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字词解释:而:连词,表转折。则:连词,相当于“就”、“便”。罔( wng):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殆( di):这里指有害。本意:危险。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子贡问曰:“孔文子 (1)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 (2)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
17、文也。”【注释】 (1)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 (音),“文” 是谥号,“子” 是尊称。 (2) 敏:敏捷、勤勉。【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他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评析】 本章里,孔子在回答子贡提问时讲到“不耻下问”的问题。这是孔子治学一贯应用的方法。“敏而好学”,就是勤敏而兴趣浓厚地发愤学习。“不耻下问”,就是不仅听老师、长辈的教导,向老师、长辈求教,而且还求教于一般看来不如自己知识多的一切人,而不以这样做为可耻。孔子“不耻下问”的表现:一是就近学习自己的学生们,即边教边学,这在论语书中有多处记载。二是学于百姓
18、,在他看来,群众中可以学的东西很多,这同样可从论语书中找到许多根据。他提倡的“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对后世文人学士产生了深远影响。子曰:“默而识 (1)之,学而不厌,诲 (2)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3)?”【注释】 (1)识:音,记住的意思。 (2)诲:教诲。 (3)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评析】 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 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 前面说他本人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
19、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子曰:“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 , 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字词解释: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三:泛指多次;焉:兼词“于之”,在那里;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孟母戒子原文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 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 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
20、“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阅读提示 孟轲的母亲用刀割断她自己织的布, 以此警告孟子背诵不得遗忘, 使孟子从此养成了严谨治学的态度,长大后终于成为战国时期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散文家。词语注释(1)少时:小时候。( 2)诵:背诵,背书(读出声音来)。( 3)方:正在。( 4)织:织布。( 5)辍( chu)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6)乃复进:然后再背诵下去。乃:于是,就。复:再,又。进:背诵下去。(7)喧:这里指“遗忘,忘记”之意。(8)何为:即“为何”,为什么。(9)有所失,复得:有的地方忘记了,后来又想起来了。(10)引:拿来,拿起。( 11)裂:割断。( 12)戒 :告诫。(13)自是之后:从此之后。自是:从此。译文孟子小时候,在他背诵的时候,他的母亲正在织布。孟子突然停止,又继续背诵下去。孟子的母亲知道他因为分心而遗忘了书中的内容,于是把他叫来问道:“为什么中断背书?”孟子回答说:“有所遗忘,(后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汽车行业技术部年终总结
- 禽类罐头产品研发趋势与挑战考核试卷
- 缫丝技术创新与发展考试考核试卷
- 照明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考核试卷
- 皮革制品的质量控制与环境保护策略考核试卷
- 旅馆业工程建设项目与物业管理考核试卷
- 印刷机操作与维护培训考核试卷
- 医学检验性能验证全流程解析
- 彩墨戏剧人物课件
- 听听声音教学设计
- 美学《形象设计》课件
- LY/T 1556-2000公益林与商品林分类技术指标
- GB/T 3522-1983优质碳素结构钢冷轧钢带
- 主要电气设备绝缘电阻检查记录
- 探析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与评价获奖科研报告
- 入团志愿书样本(空白)
- 2022年续聘申请书
- 单片机病房呼叫系统设计
- 交通信号系统红绿灯安装专项施工方案
- DB14∕T 2024-2020 出口水果包装厂管理规范
- 08真空热处理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