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复习题_第1页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复习题_第2页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复习题_第3页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复习题_第4页
无机化工生产技术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1、无机化工生产中“三酸两碱”指什么?2、 化工生产中的“三传一反”指、和。3、 世界上第一套合成氨工业生产装臵是在年,国家建成的。4、 目前中国的合成氨产量在世界排第位。第一部分 煤气化1 合成氨生产过程可分为、三大步。2、 半水煤气的主要成分为、。3、在固定床间歇式生产半水煤气的过程中,吹风阶段进行的反应主要有哪些?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考虑,如何降低吹风气中CO的含量?4、在固定床间歇式生产半水煤气的过程中,制气阶段进行的反应主要有哪些?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考虑,如何提高水煤气中CO和 H2的含量?5、试述固定床煤气发生炉中煤的分层情况,并简要说明各层可能有的作用或层内发生的变 化。6、试述固

2、定床间歇式生产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分哪几个阶段?详细说明为什么?7、 在气固相反应的宏观动力学中,把整个反应过程分成哪五步?当过程处于外扩散控制时, 你认为采取哪些措施最有利于改善过程进行的速度。8、试述燃烧室的结构及作用。9、试述废热锅炉和洗气塔的结构及作用?10、 在固定床间歇式生产半水煤气的过程中,为什么提高吹风速度更有利于煤的热值利用?11、试述高炉温对半水煤气的生产有哪些有利的方面,同时又有哪些不利的方面?12、间歇式生产半水煤气的工作循环的长短对生产过程有什么样的影响?13、 试述固定床间歇式生产半水煤气的煤气发生炉中,燃料层的高度对生产过程有什么样的 影响?14、目前还存在哪些煤气

3、化技术,与固定床间歇式生产相比有什么样的优势?15、固定床间歇式制气对煤种的要求主要有哪些?第二部分 脱硫1、试述半水煤气中硫分的主要存在形式?2、试述半水煤气脱硫的必要性。3、 脱硫方法按脱硫剂的状态分可分为和。4、试述钴钼加氢氧化锌法脱硫的原理。5、试述活性炭法脱硫的原理。6、试述湿式氧化法脱硫的主要原理。第三部分 变换1在合成氨生产中变换工段的主要作用为。2、 写出变换反应的化学平衡方程式,并说明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考虑,如何提高CO的变换率?3、变换反应的反应速率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如何影响的?4、变换反应的催化剂主要有哪些种?各有什么特点?5、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什么叫催化剂的中

4、毒?催化剂的中毒分哪几类?6、水蒸汽的用量对变换过程有什么影响?7、为什么认为加压变换比常压变换有优势?8、试述温度对变换的反应速度是如何影响的,为什么?简述变换炉内温度控制的原则。9、试画出加压变换的工艺流程图,并叙述工艺气在整个工段的流动路线。10、试述饱和热水塔的结构和作用。第四部分脱碳1、目前存在哪些脱碳方法?试述一下大致的原理。2、 写出改良热钾碱法脱碳的化学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如何提高C02兑除的效果?3、二段吸收二段再生的工艺流程与一段吸收一段再生的流程相比有什么优势?4、碳酸丙烯脂法脱碳吸收和再生的原理是什么?如何提高吸收和再生的效果?第五部分原料气的精制1、原料气为什么要进行最

5、后的精制?2、目前原料气精制的方法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什么样的流程?3、铜氨液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各组分的作用是什么?4、 写出铜氨液吸收 CO的化学平衡方程式,并说明如何提高CO脱除的效果?5、铜氨液再生的原理是什么?第六部分氨的合成1、 写出氨合成反应的化学平衡方程式,并说明从化学平衡的角度看如何提高平衡氨的含量?2、氨合成的反应速度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是如何影响的?3、氨合成催化剂的活性组份是什么?在还原时应注意哪些方面?能引起氨合成催化剂中毒的因素有哪些?4、试述压力对氨合成的功耗的影响。5、试述氨合成塔催化剂床层中的温度是如何控制的。6、试述合成塔的空速对合成操作的影响。7、

6、试述合成回路中的惰性气体含量对合成操作的影响。8、试述合成塔入口氨含量的高低对合成操作的影响。9、画出传统中压氨合成的工艺流程图,并叙述工艺气在流程中的流动路线。第七部分其它一、选择题1. 工业合成氨的反应是在 500 C左右进行,主要原因是()A. 500 C时反应速率最快B. 500 C时1 一的平衡浓度最大C. 500 C时、的转化率最高D. 500 C时催化剂能发挥最大效力2. 在1L容器中有丨丄M _和丨:1.一,设法使反应达平衡,测得转化率为20%此时的浓度是()A. 1.8amol/L B. 1.6amol/L C. 0.8amol/L D. 0.4amol/L3. 对于可逆反应

7、N】+3H2NH3+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达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相等B. 达平衡后加入,当重新达到平衡时,一二-的平衡浓度比原平衡时增大,亠的 浓度比原平衡时减少(反应前后体积不变)C. 达到平衡时,升高温度,加快了吸热反应速率,降低了放热反应速率,所以平衡向 逆反应方向移动。D. 达平衡后加入,当重新达到平衡时,V在混合气中体积分数增大。4 下列平衡体系CO 何+ 2H为了增加甲醇产量,工厂应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 高温,高压 B .适宜温度,高压、催化剂C.低温,低压 D .低温,高压,催化剂5. 合成氨厂所需:;可由煤与水反应制得,其中有一步反应为CO(g) + HaO(

8、k) =C0 血+H 血+Q欲提高1二转化率可采用的方法是降低温度;增大压强;使用催化剂;增大一I 浓度;增大水蒸气浓度A. B .C .D.6. 下列反应达到平衡后,加压并降温,平衡有可能不移动的是A. 2NO2N20知 QB. N2+ 202 ;2NO2- QC. COF N02 :CO甘 NO QD. 4NH3+ 5O2 =4N3 6H2O(g) + Q7. 可逆反应 A (g)+ 2B (g) 2C ( g) + Q在达到平衡时,要使 C的浓度达到 最大值,最适宜的条件是A. 低温、高压 B .高温、低压C.高温、高压 D .使用合适的催化剂&现有一可逆反应:A+ B2C,达到平衡后,

9、若增大压强,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B为固体,A C为气体B. A、B、C都是气体C. 降温后C的浓度增大D. A为气体,B C为固体9 .对于平衡体系:A+ B (固C,增加压强,B的转化率增大,则 A和C的状态应是A. C是固体,A是气态B . C是气态,A是固态C. A是气态,C是气态D. A是固态,C是固态10. 工业合成氨时,必须除去原料气中的杂质,其主要原因是()。A.减少副反应B.提高N2、H2的浓度C.防止催化剂中毒D .有利于平衡移动11. 能够使合成氨反应进行的程度增大的措施是()。A.升高温度B .降低压强C .使用催化剂D .不断移去NH312.

10、合成氨反需的 H2,由煤和水发生反应制得,其中一步反应为: CCW+E 血+Q ,欲使CO的转化率提高,同时提高 H2的产率,可以采取的措 施是()OA. 加大水蒸气的浓度B. 增大CO的浓度C. 降低温度D. 增大压强13. 在合成塔中安臵热交换器的目的是()oA. 预热原料气以利于 NH3的合成B. 降低出塔气体的温度,以利于NH3的分离C. 终止合成氨的反应D. 降低出塔混合气的压强14. 在平衡 CO 回+2H 血=CHQH+Q,为了增加甲醇的产量,工厂应 采取的正确措施是()OA.高温、高压 B .适宜温度、高压、催化剂C.低温、低压 D 低温、高压、催化剂15有关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

11、,正确的是A. 从合成塔出来的混合气体,其中NH3只占15%,所以生产氨的工厂的效率都很低。B. 由于氨易液化,N2、H2在实际生产中是循环使用,所以总体来说氨的产率很高。C. 合成氨工业的反应温度控制在500 C,目的是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 合成氨厂采用的压强是 2, 1二/5, 1二/ ,因为该压强下铁触媒的活性最大。16. 定温度压强下,一一.1 :一达到平衡时,氨的转化率为50%,此时平衡混合气的密度与氨未分解时的密度之比为()。A. 1 : 1 B . 2 : 3 C. 3 : 2 D . 2 : 117. Z%是气体生成物在平衡体系中的百分含量,t C为温度,下列反应中

12、符合下图曲线A;连B-:+C -! 一Ul Id:打世18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再加入H2,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正反应速率加快B. 平衡向右移动C. 达到平衡时,H2的量比原来的少D. 达到平衡时,NH3的量比原来的多19.对于可逆反应 A血+3BQ =2鸥+QUjEI ox500工20.合成氨时,假设其他条件相同,下列反应的混合物中,可以获得最多氨气产量的氢气、氮气的体积比是()。A. 1 : 1 B . 6 : 4 C. 7 : 3 D. 8 : 2二、计算题1. 298K时,合成氨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 (g)+ 3H2(g) -2NH3 (g) +92.4kJ,在

13、该温度下,取 1mol的N2, 3mol的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 行反应,测得反应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kJ,其原因是什么?2在某温度时,2SO2+ O2 =2SO3已达平衡,各物质的浓度分别为:c (SO2 = 0.1 mol/L , c (02)= 0.05 mol/Lc (SO3 = 0.9 mol/L如果温度保持不变,而将混合物的总体积缩小一半,试通过计算说明平衡移动方向。3. 将2 L N2和6 L H2充入密闭容器反应,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2L ,计 算:(1) 反应达到平衡后,各气体的质量分数。(2) N2转化为NH3的转化率。(3) 混合气体中

14、NH3全部被0.005L水吸收,所得氨水的物质的量的浓度是多少?质量 分数是多少?(氨水的浓度为0.96/mL,气体在标准状况下)4. 把H2和N2按一定比例混合,在相同状况下其密度是H2的3.6倍,取0.5 mol该混合气体盛入密闭容器中,使其发生反应并在一定的条件下达到新平衡,已知反应达到平衡后压强是相同条件下反应前压强的0.76倍。(1) 求反应前混合气体中N2和H2的体积比;(2) 求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中氨的物质的量;求平衡后N2的转化率。三、简答题1.利用天然气合成氨的工艺流程示意如下图:H,O(g)CHJ脱砺H3TTCH,转化COA CH/10%)空气二次转化 (Jf接下 行左瑞)

15、coaCOHN.COACOAN,|KHCO,K,CO,(ai)H,O(g) KCOfaq)HAg)-CO*依据下述流程,完成下列填空:(1) 天然气脱硫时的化学方程式是 (2) n mol CH4经一次转化后产生 CO 0.9n mol、产生H2 的代数式表示)。mol (用含n(3)和CO2反应在加压下进行,加压的理论依据是(多选扣分)。A. 相似相溶原理B. 勒沙特列原理C. 酸碱中和原理(4)由分解得到的CO2可以用于(写出C02的一种重要用途)。(5)整个流程有三处循环,一是循环,二是-二-二 卩 循环,请在上述流程力中标由第三处循环(循环方向、循环物质)。答案:一、1. D2. C提

16、示:列出反应式即可求解。3. B、D4. B5. C提示:此反应前后气体的体积不变,因此增加压强不会改变化学平衡。6. B、D提示:加压、降温时平衡移动方向刚好相反,要出现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情况,只有下面两类可逆反应: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方向又是吸热的方向,或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方向而又是放热的方向,才符合本题的要求。7. A提示:按题意知,使平衡向右移动就能使产物C的浓度增大。根据化学方程式,向右进行的反应是气体体积减小和放热的反应。各选项提供的条件对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情况是:A项低温、高压都有利于平衡向右移动;B项高温、低压都有利于平衡向左移动;C项高温有利于平衡向左移动,高压有利于平衡向右移

17、动;D项催化剂只能提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移动。8. A提示:对于可逆反应:A+ B 2C来说:增大压强,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减少,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可 知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 由以上可知,逆反应方向就是气体体积减小 的方向。所以C必须是气态物质,A和B至少应有一种是固体。故应选 A。9. A提示:“增加压强,B的转化率增大”,即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说明正反应方向是气体体 积减小方向。又因 B为固体,A C的系数都为1,所以A必须是气态,C必须是固体。10. 选项为G因为杂质的存在会引起催化剂中毒。11. 选项D。从影响平衡移动的角度考虑,合成氨工业是一

18、个扩体积和放热反应。12. 选项为A C。即从平衡向正向移动的角度来分析。13. A B。14. 选项B。温度的选择既要考虑反应速度,又要考虑平衡移动。15. B16. 选项为B。通过转化率计算出平衡时和起始时氨的物质的量并计算出平均分子量, 而密度之比即相对分子质量之比。17. 选项为G温度升高,Z%减小,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压强增大,Z%减小,所 以正反应为扩体反应。18. G因为加入H2后平衡正移,但 H2的转化率降低,而 H2的量应该是增多的。19. 选项为A。分析此反应是一个缩体反应又是一个放热反应。20. 选项为C,因为H2和N2的体积比越接近系数比产量越高。二、1.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1mol的N2和3mol的H2不能完全转化为2mol NH3,因此实验放热要小于理论值92.4kJ。2 .解:2SO2 02 2SO3平衡浓度 / ( mol/L )0.10.050.9 用0亦 _歼_c(SO3)f c(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