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损伤漏诊、误诊病案分析_第1页
动脉损伤漏诊、误诊病案分析_第2页
动脉损伤漏诊、误诊病案分析_第3页
动脉损伤漏诊、误诊病案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动脉损伤漏诊、误诊病案分析 摘要 目的:充分认识动脉损伤的危险性,尽早发现动脉损伤并早期处理。方法:对5例动脉损伤患者的处理进行分析。结果:动脉损伤患者尽早进行手术治疗,对临床高度怀疑有主要动脉损伤患者应早期手术探查。结论:动脉损伤患者截肢率高,应尽早进行手术治疗。 关键词 动脉损伤;漏诊;误诊 中图分类号 r65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2(c)-155-01 动脉损伤在膝部创伤中较为常见。动脉在膝部紧贴股骨面和胫骨平台后缘的唇状突起,与静脉一起被包绕在一个结缔组织鞘内。动脉膝部的侧支,一般与动脉一起环抱膝关节,位置恒定,其分支胫前动脉通过骨间膜上的孔道,而胫

2、后动脉为比目鱼肌腱弓所固定1。膝部受伤,发生骨折脱位或挫伤时,动脉及其侧支常受到损害。动脉损伤后,未及时正确的处理,易发生肢体坏死。据文献记载,动脉损伤患者用结扎法处理动脉的截肢率高达72.5%100.0%1,因此,多数学者强调,必须认真对待动脉损伤。 我院自1988年以来,共收治动脉损伤患者5例,本院成功救治3例,另有2例由他院转入,转入2例患者因来院时间过晚,最终行截肢处理。该2例截肢患者处理过程中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思考,现总结如下: 1 典型病例 1.1病例1 患者,男性,35岁,因外伤致右膝关节肿痛、畸形2 h而前往他院就诊。患者前去门诊时正值中午1155,门诊医师正好下班,而患者

3、亦未到住院部就诊,在候诊厅等至1430门诊医师上班。经摄x线片,诊断为右膝关节后脱位,门诊医师简单行手法整复后于1600收入住院。患者入院后出现伤肢血流循环障碍,肢体远端皮肤苍白,皮肤温度明显较健侧低,患肢疼痛,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经严密观察,行药物治疗,症状无改善,而转至我院,后患者行截肢处理。截肢后检查标本见右动脉血管床已广泛栓塞。 1.2病例2 患者,男性,20岁,因井下工作时被铁桶挤压致左膝部肿痛,伴创口流血1 h而在他院就诊。查体见:左膝部肿胀、压痛,左足末梢血循环尚好。入院后摄x片示:左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未见骨折征象。经行创口清创缝合后给予止血、抗感染治疗。患者于第2天下午出现左

4、小腿疼痛剧烈、肿胀,末梢血液循环较对侧差,足背动脉搏动明显减弱,急诊行左小腿筋膜间室切开减压术,术中见小腿肌肉鲜红、有渗血,患肢末梢血流循环似有改善,故送回病房继续观察病情变化,手术后第2天患者肢体出现坏死征象,后患者转至我院行截肢处理,随访证实患者左动脉广泛挫伤、血栓形成。 2 讨论 此2例患者截肢均系医务人员对该病认识不足所致,特别是第1例,门诊医师责任心不强,患者已有典型膝关节脱位体征,就应该考虑到膝关节脱位患者有约30%以上并发动脉损伤。只要及时对膝关节脱位进行复位,尽早解除对动脉的压迫,患肢就有希望保留。第2例患者出现血液循环障碍后,误以为是小腿骨筋膜间室综合征,行切开减压后未能及时

5、探查动脉,错过挽救肢体的机会。因此膝关节外伤合并血管损伤时,无论是缺血或是反射性痉挛,如循环持续受阻,均会引起肢体坏死,应引起足够警惕。我院成功救治3例动脉损伤患者,系患者入院后,患肢出现足背动脉明显减弱,皮肤温度下降,皮肤苍白,即高度怀疑为动脉损伤,随即完善术前准备,急行动脉探查修复术,术后患者均恢复良好,得以成功保肢。据文献记载,动脉损伤后在8 h内处理得当,有89%可获得成功保肢,超过8 h,有86%的患者需要截肢。 因此,笔者认为处理此类患者,医务人员除加强责任心外,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对于各种易引起四肢主要血管损伤的骨折、关节脱位的患者,要有清楚的认识。医护人员对有怀疑为动脉损伤患者,即应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情况,绝不能因肢体远端动脉(足背动脉)搏动存在即放松对该病的警惕。据文献记载,四肢主要动脉伤患者中约22.2%远端动脉搏动仍存在2。 对临床症状表明有四肢主要动脉损伤的可能而不能确诊的病例,亦应早期手术探查,虽有探查阴性的可能,但漏诊或延误处理则可导致患者丧失肢体或生命。如漏诊或延误处理血管损伤,远端血管床可发生广泛栓塞,使血管修复失效,有时修复血管恢复通畅,但肌肉因长时间缺血而广泛坏死,最终可导致患者丧失肢体或生命,故在急性肢体缺血情况下应尽早手术探查。 参考文献 1李营,黄建荣,李卫平.胫骨上段骨折并血管损伤早期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