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_第1页
浅析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_第2页
浅析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析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浅析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摘 要 本文从评价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这一角度出发,对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寻求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使校本课程真正实现高质量、高水平,为实现培养目标效劳。 关键词 校本课程 教学质量 提高途径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 ki.kjdkx.2021.02.062 A Brief Analysis about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ZHAO Shuang Abstract We need to evaluate

2、 the contex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lso we make it to service for the training objective by analysis the influence factor and explore the ways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and then achieve the goal of high quality, high standard. Key words school

3、-based curriculum;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ways 1 概念界定 校本课程:即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主确定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相对应。本文认为,校本课程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二次开发;校本课程是对本校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补充;校本课程是对本校特色课程的开发。 教学质量:即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培养目标的程度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整体反映。 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是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在开发与实施以学校为本位、由学校自主确定的课程的过程中,师生通过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所实现的教学

4、目标、课程目标以及培养目标的程度水平。在当前我国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势下,校本课程成为课程改革的重点。而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全面反映了学校因时因地制宜,自主创新的办学水准。 2 影响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 2.1 课程开发质量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校本课程教学的前提和根底,因此,开发水平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具备的外部条件,包括:教育行政管理体制、中央、地方、学校的课程政策、教育投入及补贴、地域特点、本地区以及本校的经济文化状况、本校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等。 内部因素是指校本课程开发必须具备的内部条件,包括:学校的自主创新能力

5、及开发水平、学校的硬件设施及教材的编制、校长的领导能力及管理水平、教师和学生的参与程度及态度、学科专家的参与指导、社区和家长的配合程度等。只有充分考虑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各方面因素,才有可能开发出高质量的校本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奠定根底。 2.2 教师教授质量 教授质量主要由教师决定。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同水平、教育教学思想观念、对校本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课堂管理水平及课堂行为、教学方略、教学手段、自我评价、教学质量意识等因素,都会对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3 学生学习质量 学生的全面开展是校本课程开发和具体实施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提高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学习质量,是校本课程开

6、发和实施的价值追求之一。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因素众多,外部因素包括为学生学习校本课程而提供的学习条件、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场所等。内部因素包括学生的前学习成绩水平,学生对校本课程的认识程度、学习动机、学习方略、兴趣爱好等。 2.4 教学管理质量 教学管理质量也是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管理质量受教学管理的设备条件、教学管理的环境、管理人员的素质、管理的规章制度、管理方略、教学评价指标等因素的影响。 3 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途径 3.1 提供民主开放、良好的开发环境 校本课程开发应以本校培养目标与教育宗旨为出发点,着力满足学生需求、培养学生个性、促进教师职业开展、表达办

7、学特色,并且积极配合国家与地区课程的开展,使三者互为补充,相互促进。这就要求学校建立民主开放的教育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乐于承当责任,积极进取,勇于追求成功。 3.2 联合校内校外力量,共同开发 我国目前正处于课程改革的起步阶段,除了依靠学校这一最关键力量,还应充分发挥教育科研机构的作用,组织校内校外各方力量在进行需求分析的根底上,联合开发校本课程。学校是校本课程的领导与决策核心,但并非意味着学校要包揽课程决策与编制的全部工作,校本课程要更多地表达独立自主、灵活多样的特征,同时也需要学生、家长、课程专家、社区团体、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相互借鉴与交流,在借鉴与交流中得到完善与开展,形成独特的个性与风格

8、。 3.3 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需求分析 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建立在分析各方面需求的根底之上,进行需求分析的对象是社会、地区、学校、学生等。对学生需求的分析包含学生对知识及心理开展等方面的需求。此外,校本课程的开发还要充分考虑社会需求、地区特点和学校的培养目标,旨在开发出能够充分满足学生需求,又有利于促进社会、地区和学校开展的校本课程。 3.4 增强教师的课程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展中拥有多重身份,既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又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导,同时还肩负着校本课程的管理者和评价者的角色,是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首先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课程观念,深刻理解国家

9、课程改革与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意义,增强课程观念,提高教学能力。学校可以通过校本培训、专题讲座、引导阅读校本课程理论书籍等方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使教师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根底上,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有较高的认同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安排教学时间,从实质上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 3.5 校长应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念,提高校本课程管理能力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求校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转变传统的课程观念,形成新的课程观念。校长要在对校本课程的开展有清晰认识的根底之上,科学的指导教师工作。目前我国的各类学校仍以升学为主要任务,势必会给校本课程的开发与

10、实施带来很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校长更要从观念上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着眼于每个学生的成长与全面开展,深刻理解校本课程的开展对满足学生未来开展需要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努力将这种观念内化成为全体教师的教学理念和积极行为。此外,校长要进行民主开放的校本化管理,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 3.6 建立健全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校本课程的评价是学校管理部门和校本课程实施者对本校开发的课程进行质量检验、监督控制、跟踪监测的全部过程。因此,建立健全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在评价的根底上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及时反应并调整与完善校本课程,使其从实质上促进学生全面开展。在评价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评价主体教师与学生的评价,有利于获得最直接的评价资料,改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工作。与此同时,学校在设定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必须注重评价内容的多样化、综合化,以便从整体上促进实施主体的个性化开展。 我国校本课程的开展起步不久,因此对于提高校本课程教学质量的研究任重而道远,从整体上提高校本课程的教学质量是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课题,需要各方组织以及人员的共同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