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课标要求一、课标要求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三、学生情况分析三、学生情况分析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五、学法指导五、学法指导六、教学设计六、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一、课标要求(1 1)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因素。课标分解课标分解: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其表现形式,理解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方式。 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2、(内力或外力)。力或外力)。 让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让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即内力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外力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再塑造;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2 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课标分解:课标分解
3、: 了解地壳内部的物质了解地壳内部的物质岩石的分类。岩石的分类。 了解三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了解三类岩石是怎样形成的。 理解三大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理解三大岩石(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之间及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循环的过程。之间及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循环的过程。 1 1、教材内容分析、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 :一是塑造地表形态一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的主导力量内力;二是对地表形态起内力;二是对地表形态起“雕刻雕刻”作作用的外力;三是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用的外力;三是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地表
4、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 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即全球海陆、高大山系、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即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 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 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
5、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表形态。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二、教材分析二、教材分析2 2、三维目标、三维目标(1)(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结合实例, ,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说明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及表现形式。 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判断说明外力作用的四种形式及其相互关系,尝试判断和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和识别外力作用形成的不同地貌。 (2)(2)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 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会用图文资料说明地壳
6、物质循环的过程及其产生循环的物质基础循环的物质基础 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三大类岩石的转化过程。( (3)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内外力辩证统一建立内外力辩证统一, ,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共同塑造地表形态的观点。 培养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培养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3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以物质循环运动的 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观点看待岩石的形成和演变
7、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及地壳运动及 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三、学生情况分析三、学生情况分析1 1、知识基础、知识基础 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是很扎实,而地表形态的形成大部分学生基础不是很扎实,而地表形态的形成过程,需要学生全面理解内外力作用以及二者对地表过程,需要学生全面理解内外力作用以及二者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形态的影响, ,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对其理解,有一定的难度。2 2、学习能力、学习能力 教材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内容比较抽象,学教材语言具有专业性的特点,内容比较抽象,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
8、需结合材料、多媒体进行展示、生空间思维能力不强,需结合材料、多媒体进行展示、模拟。模拟。3 3、学习动力、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内容结合了四川大地震的知识,对学生本节课的内容结合了四川大地震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亦迫切需要了解四川地来说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学生亦迫切需要了解四川地震的原因,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震的原因,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 本节的教学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引导分析本节的教学由浅入深进行层层引导分析并结合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探究地理问题,并结合资料,联系生活实际,探究地理问题,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倡导自主学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倡导自主学习、
9、小组合作和探究性学习。习、小组合作和探究性学习。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问题,提出学生自主学习课本知识,独立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利用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同时,结合所学问题,利用团队合作解决问题。同时,结合所学知识,将课本与案例相结合,举一反三。知识,将课本与案例相结合,举一反三。 讨论探究法讨论探究法: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题, ,提出探究方案提出探究方案, ,开展调查研究开展调查研究. . 观察对比法观察对比法:应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应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 ,表达、表达、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
10、、见解和交流、反思自己地理学习和探究的体会、见解和成果。成果。 五、学法指导五、学法指导(一)理论依据(一)理论依据 本节课的教学采用本节课的教学采用多媒体辅助多媒体辅助“四段式四段式”地地理教学法理教学法进行教学。即激趣设悬的引入阶段,目进行教学。即激趣设悬的引入阶段,目标题目化导学阶段,知识系统网络阶段,信息反馈标题目化导学阶段,知识系统网络阶段,信息反馈与控制阶段。以与控制阶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练习为主线为主线”作为教学理念,它不仅从教学模式上有根作为教学理念,它不仅从教学模式上有根本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与传统教学在教学理念上本性的突破,更重要的是
11、与传统教学在教学理念上的区别,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原来被动(要我学)的区别,使学生对知识的学习由原来被动(要我学)转变为主动(我要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传转变为主动(我要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由传统达到地位转变成了现在的主导地位。统达到地位转变成了现在的主导地位。六、教学设计六、教学设计(二)教学过程(二)教学过程 教学过教学过程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设计意图(1)激)激趣设悬趣设悬的引入的引入阶段(阶段(5分钟)分钟)视频材料:汶川大地视频材料:汶川大地 震形成原因初探震形成原因初探思考:导致汶川大地思考:导致汶川大地震的原因是什么?震的原因是什么?(位于板块跟板块的(位于板块跟板
12、块的交界地带,地处龙门交界地带,地处龙门山地震断裂带上)山地震断裂带上)运用视频材料,生运用视频材料,生动、形象和直观,动、形象和直观,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感、惊讶产生新奇感、惊讶感、新颖感,大大感、新颖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课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设计意图(2)目标)目标题目化导题目化导学阶段学阶段一、地质作用一、地质作用(一)内力作用(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能量来源 2、作用方式作用方式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外力作用(二)外力作用 1、
13、能量来源、能量来源 2、作用方式作用方式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二、二、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让学生明确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学习框架增强习框架增强学习意识,学习意识,提高学习效提高学习效率率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设计意图(3)知识系知识系统网络统网络阶段阶段(35分分钟)钟) (一)内力作用(一)内力作用塑造地表形态的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主导力量小组分组活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小组分组活动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思考下面四个问题:览,思考下面四个问题: 1、什么是内力作用?、什么是内力作用?2、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内力
14、作用的能量来源? 3、内力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哪些、内力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有哪些?4、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什么?展示案例展示案例 “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和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和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 分析二者分析二者的差异的差异. 通过讨通过讨论与阅读,论与阅读,培养学生看培养学生看书、看图、书、看图、提取分析问提取分析问题、总结归题、总结归纳知识的能纳知识的能力力模拟演示模拟演示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大约大约4 000万万年前,喜马年前,喜马拉雅山开始拉雅山开始隆起,当时隆起,当时它的年平均它的年平均上升速度只上升速度只有有0.05厘米。厘
15、米。20世纪最后世纪最后30年,喜马年,喜马拉雅山的年拉雅山的年平均上升速平均上升速度达到了最度达到了最大,也只有大,也只有5厘米。厘米。1960 年,基年,基拉韦厄火山大拉韦厄火山大爆发,熔岩流爆发,熔岩流从高处奔腾而从高处奔腾而下,注入大海,下,注入大海,迅速在海边填迅速在海边填造了一块约造了一块约2 平方千米的新平方千米的新陆地陆地。学生分组活动学生分组活动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1 1教材教材P70P70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大理石柱的地壳运动痕迹,说明了什么问题。大理石柱的地壳运动痕迹,说明了什么问题。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2 2近年来,人们在台湾海峡海底、近年来,人们在台湾
16、海峡海底、晋江深沪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晋江深沪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 探究活动探究活动3 3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根据测量,亚洲和非洲之间的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却在红海在不断扩张,而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地中海却在不断缩小。预测千万年后红海和地中海可能会发生不断缩小。预测千万年后红海和地中海可能会发生什么变化什么变化?教学教学过程过程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设计意图(3)知识知识系统系统网络网络阶段阶段(35分钟)分钟) 媒体播放图片媒体播放图片“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黄土地貌的发育与黄土地貌的发育”、“我国西北地区的我国西北地区的风沙扩展与土地沙漠化风沙扩展
17、与土地沙漠化”、“泥沙淤积与泥沙淤积与黄河三角洲的扩展黄河三角洲的扩展”、“山区的冲积扇山区的冲积扇”、“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形成”等。等。 分组活动展开小竞赛:要求各小组在分组活动展开小竞赛:要求各小组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以下四题的答案,并派最短的时间里找到以下四题的答案,并派代表到讲台前来表演,模拟辩论赛。代表到讲台前来表演,模拟辩论赛。 ( 1 )外力作用的概念及能量来源。)外力作用的概念及能量来源。 ( 2 )四种外力作用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四种外力作用方式的特点是什么?(多媒体播放)(多媒体播放) ( 3 )它们是如何塑造地表形态的?)它们是如何
18、塑造地表形态的?( 4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采取采取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竞赛的学竞赛的学习方式,习方式,不仅激发不仅激发了学生的了学生的兴趣,也兴趣,也培养了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生的合作学习的能学习的能力。力。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我国西北地区我国西北地区长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风化作用风化作用侵蚀作用(侵蚀作用(风风、水水、冰川冰川)堆积作用堆积作用搬运作用搬运作用风化作用与地貌风化作用与地貌使地表岩石形成风化壳使地表岩石形成风化壳影响因素:温度、水、氧、生物。类型:物理、化学、生物风化影响因素:温度、水、氧、生物。类型:物理、化学、生物风化风力侵蚀作用:风
19、力侵蚀作用:风蚀城堡、风蚀柱、风蚀城堡、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流水的化学流水的化学侵蚀作用侵蚀作用刃脊刃脊冰斗冰斗角峰角峰冰川侵蚀地貌冰川侵蚀地貌角峰角峰冰川侵蚀作用冰川侵蚀作用1324海浪堆积作用海浪堆积作用学生自我总结学生自我总结类型类型能量来源能量来源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对地表形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态的影响关关系系内力内力作用作用外力外力作用作用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设计意图设计意图(3)知)知识系统网识系统网络阶段络阶段(35分钟)分钟) 二、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二、岩石圈的地壳物质循环学生活动,分组讨论学生活动,分组讨论读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
20、图,了解三大类岩石及它们图,了解三大类岩石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同时思考,三的相互关系。同时思考,三大类岩石的形成分别和哪些大类岩石的形成分别和哪些内、外力作用有关?内、外力作用有关?指导学生绘制指导学生绘制岩石圈物质循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的示意环过程的示意图,既加深他们图,既加深他们的理解,也培养的理解,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 绘制简图,总结新课绘制简图,总结新课 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我们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都是岩石圈物质地,以及流水、冰川、风成地貌等,都是岩石圈物质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本节内容,循环在地表留下的痕迹。请同学们结合我们本节内容,写一篇小报告,简述我们家乡有哪些地表形态,它们写一篇小报告,简述我们家乡有哪些地表形态,它们分别是由什么力量塑造的,怎么进行塑造的。分别是由什么力量塑造的,怎么进行塑造的。 1、下列地形中,属于地壳水平运动造成的是( )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 C、喜马拉雅山 D、四川盆地2、下列地貌与形成连线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力作用 B、云南的路南石林流水侵蚀 C、华北平原地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调味品销售合同书样本
- 化工厂培训总结课件模板
- 2025解除购销合同申请书模板
- 2025年标准租房合同模板
- 历城区食品安全培训课件
- 大雁归来优翼课件
- 2025红薯生产购销合同
- 2025建筑项目合作协议范文
- 卵巢肿瘤病理课件
- 2025职员劳务合同协议书
- 区域教育发展现状分析
- 乡村文旅规划
- (新版)电信网上大学智能云服务交付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中(多选题)
- 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廉洁从业九项准则
-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水平评估指标详述
- 污水处理厂人员培训方案
- 网络安全设备销售合同
-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分层作业设计 5.5 小数乘小数(附答案)
- 还款协议示范文本
- 带孩子免责协议书范本
- 苏教一年级《心理健康》教案(完整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