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次捷达点火系统的检修_第1页
第11次捷达点火系统的检修_第2页
第11次捷达点火系统的检修_第3页
第11次捷达点火系统的检修_第4页
第11次捷达点火系统的检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点火系统的检修点火系统的检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点火系统的功用和分类。 (2)熟悉点火系统的组成、部件结构、工作原理。 (3)掌握电子点火系统的线路连接和电路分析。 (4)熟悉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法。 (5)掌握电子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和排除方法。 (6)能进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分析和排除。 (7)能通过检测设备,对点火系统常见故障进行正确的诊断与排除。任务描述任务描述 一辆桑塔纳2000gsi汽车发动机不能启动,初步检查,发现高压无火,判断点火系统有故障。对于车辆出现点火系统故障,该如何检修呢? 要准确合理地检修点火系统故障,必须熟悉点火系统结构原理和具体的点火

2、系统类型。桑塔纳2000gsi、帕萨特、奥迪a6、本田雅阁等轿车采用的微机控制电子点火系统与早期普通桑塔纳轿车采用的霍尔效应式电子点火系统在结构上和点火提前角的控制方式上区别很大,因此必须清楚不同类型点火系统的控制原理和检修思路。 在汽油发动机中,汽缸内被压缩后的可燃混合气是靠电火花点燃的。点火系统的作用就是把汽车电源系统低压电转变成高压电,并按发动机汽缸工作顺序适时地引入汽缸形成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从而使发动机正常工作。相关知识相关知识点火系统概述点火系统概述一一 点火系统基本组成点火系统基本组成 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的作用是适时地为发动机气缸内已压缩的可燃混合气提供足够能量的电火花,使发动机能

3、及时、迅速地起动并连续运转。 点火系统基本结构点火系统基本结构二二 点火系统的发展历程点火系统的发展历程1. 传统点火系统传统点火系统 传统点火系统也称蓄电池点火系统、触点式点火系统。这种点火系统具有最基本的结构,在该系统中,通过机械凸轮接通和断开触点,使点火线圈的初级电流间歇流动,从而在点火线圈次级产生点火高压。 传统点火系统结构传统点火系统结构 传统点火系统的断电器触点因为使用中会发生氧化、烧蚀,需要定期保养,且触点的机械惯性大,响应速度慢,因而性能不佳,已经被新型点火系统取代。2.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 在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中,用信号发生器取代凸轮触点机构,利用电子控制的方

4、法使点火线圈的初级电流间歇流动,从而在点火线圈次级产生点火高压。 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结构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结构3.电控电子点火系统电控电子点火系统 在电控电子点火系统中,电控点火提前装置取代了传统的点火提前机构(真空及离心提前机构),并开始利用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点火提前角。 电控电子点火系统结构电控电子点火系统结构4.无分电器点火系统无分电器点火系统 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简称dli(distributor-less ignition)系统。该系统使用多个点火线圈,直接向火花塞输送高电压,取消了机械式分电器结构,沿用了发动机电子控制单元控制点火提前角的方法。 无分电器点火系统结构无分电器点火系统

5、结构 在电感储能式点火系统中,以电磁感应式和霍尔效应式点火系统的应用最为广泛;对于高压电的配电方式而言,有分电器点火系统在中低档车型中应用较多,无分电器点火系统在中高档车型中应用较多。采用电子控制无分电器点火系统是汽车点火技术的发展趋势。采用电子控制无分电器点火系统是汽车点火技术的发展趋势。传统点火系传统点火系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点火系统的功用和分类。(2)熟悉点火系统的组成、部件结构、工作原理。(3)能进行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分析和排除。5.1 概述概述5.1.1 点火系的作用与要求点火系的作用与要求 点火系统的作用作用就是把汽车电源系统低压电转变成高压电,并按发动机气缸工作顺序适时地引

6、入气缸形成电火花点燃混合气,从而使发动机正常工作。点火系必须符合以下三个基本要求三个基本要求:1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高电压能产生足以击穿火花塞电极间隙的高电压 实际上作用于火花塞两电极间的电压通常在 2030kv。2电火花应具有足够的点火能量电火花应具有足够的点火能量在发动机正常工作时,电火花只要有0.010.03j的能量即可,但起动时,为保证可靠点火,火花塞的点火能量却需高达0.1j。3点火时刻应适应发动机的各种工况点火时刻应适应发动机的各种工况5.1.2 点火系的发展点火系的发展(a a)传统点火系传统点火系 (b b)有触点电子点火系有触点电子点火系 (c c)无触点电子点火系

7、无触点电子点火系1.点火开关;2.点火线圈附加电阻;3.点火线圈;4.触点;5.火花塞;6.电容器;7.点火信号感应线圈;8.电子点火控制器5.1.3 发动机点火系的分类发动机点火系的分类1按点火系统电源分类按点火系统电源分类(1)磁电机点火系:现在应用于部分摩托车等小型发动机上。)磁电机点火系:现在应用于部分摩托车等小型发动机上。(2)蓄电池点火系:点火系电源是蓄电池或发电机,在汽车和摩托车上)蓄电池点火系:点火系电源是蓄电池或发电机,在汽车和摩托车上都有广泛应用。都有广泛应用。2按点火系储存点火能量的方式分类按点火系储存点火能量的方式分类(1)电感储能式点火系:)电感储能式点火系:目前使用

8、的绝大部分点火系为电感储能式。目前使用的绝大部分点火系为电感储能式。 (2)电容储能式点火系:)电容储能式点火系:应用于赛车上应用于赛车上 。3按点火信号产生的方式分类按点火信号产生的方式分类对于无触点电子点火系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可以按照信号发生器的工作原理不同,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磁感应式)磁感应式:由分电器轴驱动的导磁转子转动,改变磁路磁阻,使感应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而产生点火信号。(2)光电式)光电式:由分电器轴驱动的遮光转子转动,通过阻挡和穿过发光二极管光线的变化,使光敏三极管产生点火信号。(3)振荡式)振荡式:由分电器轴驱动的耦合转子转动,通过振荡电路起振和不起振的变化,再经滤

9、波电路滤波后而得到点火信号。(4)霍尔效应式)霍尔效应式:由分电器轴驱动的导磁转子转动,通过霍尔元件所通过的磁通量的变化而产生点火信号。5.2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及工作原理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及工作原理5.2.1传统点火系的组成传统点火系的组成传统点火系的组成如图5.2所示,主要由电源、点火开关、点火线圈、断电器、配电器、电容器、火花塞、高压导线、附加电阻等组成。 1.点火开关;2.点火线圈;3.配电器;4.断电器;5.电容器;6.火花塞;7.高压导线;8.阻尼电阻;9.起动机;10.电流表;11.蓄电池;12.附加电阻 仪表板“check engine”故障指示灯将闪烁,按照故障产生的先后顺序,显示

10、故障码。故障波形如图所示。 故障指示灯故障指示灯 故障波形故障波形 完成检查后,拆下诊断跨接线。 对故障部位进行修理后,记录在ecu中的故障码必须被清除。方法是将点火开关关闭,从熔丝盒中拆下efi熔丝(15a)10s以上即可。 检查熔丝盒,重点是efi、ign等熔丝是否熔断。 起动时,闻排气管废气,如有较浓的汽油味,点火系统故障的可能性较大,检查点火系。 电源电路电源电路 高压试火。从分电器上拔下高压总线或从缸体上拔下高压分线,让线端金属距离缸体56mm。起动发动机,观察高压线端有无强烈的蓝色高压火花。如果没有高压火花或高压火花很弱,说明点火系统有故障。 点火系统的检查。打开点火开关,检查线圈

11、低压线路,如图所示。 点火线路点火线路从点火线圈(+)端到搭铁应有正常的12v电压,点火器+b端电压应为12v,否则应检查电源电路;点火器c端应有接近12v电压,否则应检查点火线圈;起动机带动发动机运转时,用示波器分别检测点火器igt、igf端,应有所示方波脉冲产生,曲轴位置传感器输出端ne、g1、g2到g端应有图中所示信号产生。 信号波形信号波形 信号波形信号波形如曲轴位置传感器无信号产生,应检修该传感器,如曲轴位置传感器有信号产生而igt无信号,则ecu有故障,如igt端有信号而igf端无信号,则点火器有故障。 查点火正时,如果点火正时相差太远,发动机将无任何起动迹象。点火正时的检查方法如下。 将正时灯与发动机连接(将正时灯的线钳夹在第l缸高压线上)。 发动机怠速运转。 用跨接线将诊断座上的端子te1,与e1,连接。 用正时灯检查点火正时,一般为上止点前10。 检查正时检查正时 脱开诊断座上的跨接线,用正时灯进一步检查点火正时,正时记号在10的每侧移动量不超过5,如果点火正时不对,应检查调整。方法:有些车型在分电器上有调整螺钉,可拧松该螺钉,左右旋转分电器可改变点火正时,否则应检查凸轮轴与曲轴的装配关系,如正时皮带是否装配正确,等等。2有着车征兆但发动机不能起动(1)故障现象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