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达标·效果检测3_第1页
课时达标·效果检测3_第2页
课时达标·效果检测3_第3页
课时达标·效果检测3_第4页
课时达标·效果检测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达标效果检测【积累与运用】一、基础巩固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一项是()A.悚惧(sn)苔径(jn)静穆(m)B.侣伴(l)温郁(y)幽咽(yn)C.绯红(fi)痴恋(ch)眺望(tio)D.麋鹿(m)空寥(lio)煽动(shn)【解析】选A。B项,“咽”应读y;C项,“眺”应读tio;D项,“麋”应读m。2.下面各句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盛金路上的灯杆几乎已被的树丛完全遮蔽,红绿灯也被遮了大半部分。(2)王治郅

2、是中国篮球历史上最有天赋的球员之一,他为中国篮球写下了非常的一笔。(3)为及时发现并查处大气污染物异常排放情况,市政部门在市区安装了6个点。A.茂密浓重瞭望B.茂盛浓郁眺望C.茂密浓郁眺望D.茂盛浓重瞭望【解析】选A。“茂密”指茂盛而繁密。“茂盛”指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亦用以形容经济等兴旺。根据句(1)中的“遮蔽”,可知语境侧重枝叶繁密,应选用“茂密”。“浓郁”指色彩、气味、情感、氛围浓重。“浓重”指鲜明、深厚,也指烟雾、气味、露水等很浓很重。根据句(2)中的“最有天赋的”,可知语境强调鲜明,应选用“浓重”。“眺望”指从高处远望。“瞭望”指登高远望或从高处或远处监视敌情。根据句(3)“发现并查

3、处”,语境中有“监视”的意味,应选用“瞭望”。3.(2014天水高二检测)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日渐增多的雾霾天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仅雾霾天气给人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而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B.高校自主招生选拔的对象主要以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艺等方面有特殊才能的应届高中毕业生为主。C.人们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集体忧虑,在某种意义上体现了公众对浪费时间的深深自责以及对生命消逝的无尽怅惘。D.疾控部门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判定这是一起由饮用不洁桶装水引起的以诺如病毒为主的感染性腹泻疾病。【解析】选C。A项,逻辑混乱,递进不当;“不仅”位置不对。B项,“主要”和“以为主

4、”重复。D项,搭配不当,“一起”不能与“疾病”搭配,可将“疾病”改为“疫情”。【知识拓展】搭配不当的六种类型(1)主谓搭配不当如:近年来,我国专利申请一年比一年多,专利申请的持续快速增长,表明国内研究开发水平和社会公众专利意识在不断提高。分析:“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与“不断提高”不能搭配,可改为“研究开发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公众专利意识不断增强”。(2)动宾搭配不当如:奥运火炬全球传递活动,吸引了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关注。分析:“吸引”不能与“关注”搭配。(3)主宾搭配不当如: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分析:“工业和农业”与“国家”搭配不当。(4)修饰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

5、当如:随着社会竞争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大,以休闲、娱乐为目的的旅游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旅游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分析:“竞争”与中心语“增大”不搭配。(5)关联词搭配不当如: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分析:“无论”与“以及”不搭配。(6)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分析:“国力的强弱”与“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不一致,搭配不当。二、语言表达4.(2014商洛高二检测)下面是顾城的一首短诗的一小节,请你模仿诗人的风格,以“我是一个任

6、性的孩子”为开头,给它加上一小节,注意内容的相对和谐和语言风格的基本统一。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涂去一切不幸,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让所有习惯黑暗的眼睛都习惯光明。_,_,_,_,_。答案(示例):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我想描绘所有的将来我想在天空中画满风筝让所有习惯迷惘的心灵都习惯追寻【阅读与鉴赏】一、课内阅读阅读预言,完成1、2题。1.“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答:_答案:表达了诗人常日里守望的孤独,憧憬的寂寥,以及等到时的激动之情。2.“我激动的歌声你竟不听,/你的脚竟不为我的颤抖暂停!/像静穆的微风飘过这黄昏里,/消失了,消失了你骄傲的足音!”运用了哪些手法?

7、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_答案:运用了对比、以景衬情等手法。这几句表达的是诗人的失落之情。这又是一处对比“我”的热情和激动,你“不听”,两个“竟”字流露出“我”极度的失落与惆怅。后两句,甚至,你的足音消失,都是如此的静穆!黄昏的背景,更增添了“我”的失落的强度和悲情的色彩。二、拓展阅读(2014浙江五校联考)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偶然徐志摩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讶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你记得也好,最好你忘掉,在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3.请结合整首诗歌说明如何理解诗中“我”对“你”的劝慰。答:_答案:表面上看,“

8、我”在劝慰对方忘掉偶然的相遇,清醒地面对终归要分开的现实。事实上“也”“最”同样透露出“我”对相遇的眷恋、不舍,无法忘怀;我们同样可以感受到作者自己因为相遇而分开的无可奈何和失落。因此这样的劝慰可以看成是诗人的自我劝慰。4.简要分析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答:_答案:(1)比喻:把“我”和“你”比喻成“云”和“水”,以“云”“水”的飘忽不定凸显“我”和“你”距离之远,相遇之偶然。(2)意象并列:通过一组组意象的并列,“云”和“水”,“黑夜的海上”和“互放的光亮”营造出一种轻淡、飘逸又捉摸不定,飘忽易逝的感觉。(3)化抽象为具体:偶然是一个抽象的时间概念词,作者将其化为具体的物象和事件,让读者对其形

9、象可感。(4)象征的手法:“你”“我”具有不确定性,“你”“我”可以是爱人之间、朋友之间、陌生人之间甚至“你”只是一种美好的情感,“你”“我”之间的遭遇象征着人类面对一切美好东西时的普遍的人生经验。【强化提升】一、阅读何其芳的诗歌秋天,回答后面的问题。秋天何其芳震落了清晨满披着的露珠,伐木声丁丁地飘出幽谷。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秋天栖息在农家里。向江面的冷雾撒下圆圆的网,收起青鳊鱼似的乌桕叶的影子。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秋天游戏在渔船上。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了。牛背上的笛声何处去了,那满流着夏夜的香与热的笛孔?秋天梦寐在牧羊女

10、的眼里。1.本诗描绘了哪几幅画面?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答:_【解析】诗歌共三节,每节描述了一个画面,第一节写秋收,第二节写打鱼,第三节写牧羊女的思恋。根据诗中的内容,概述画面,完成第一问;根据诗中描述的场景,感悟其中的氛围,完成第二问。答案:农家丰收图;霜晨归渔图;少女思恋图。通过描绘不同场景、画面,创设了一种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氛围。这一氛围具有清静、清远、清甜、清柔的特点。2.如何理解“草野在蟋蟀声中更寥阔了”?答:_【解析】“蟋蟀声”是动态描写,而“寥阔”的“草野”则为静态描写。把握此句在写作技巧上的特点后,理解这句诗就不难了。答案:以动衬静,写细微的蟋蟀声都能听到,更能表现周围的安

11、静。二、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我是一条小河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 我无心由你的身边绕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翠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裙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 把那些凄艳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我也随了海潮漂漾, 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 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3.诗中的“小河”和“大海”各象征什么?答:_【解析】要理解诗歌中形象的象征意义,首先要整体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然后抓住形象特征加以分析。答案:“小河

12、”象征多情的男子,“大海”象征封建的礼教及守旧势力。4.诗的后四节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作简要分析。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概括后四节诗的内容,结合整首诗的情感主旨,可以明显地看出采用了衬托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答案:衬托。诗的第二、三两节正面写出主人公的柔情,柔波那“荡荡”“粼粼”的姿态,在水波微兴中摇曳着深情,把主人公的一腔柔情化作一片清澈、明净的艺术境界,把原来的情意向着纵深方向推进了一步。它和下面第四、五两节写的遇到的摧折一切的厉风、狂浪形成鲜明对照,以大海的“无情”反衬出人物的多情,以象征社会力量的自然的冥顽衬托出主人公爱情遭到摧折的深深不幸。三、(20

13、13安徽卷)某校利用宣传橱窗举办关于“蛟龙”号的专题展览,展览包括四个板块。请根据下面的材料,为展览拟写总标题和各板块标题。要求:简明生动,每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蛟龙”号是我国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完全由我国工程技术人员自主设计,除少数非核心零部件之外,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总装也由我国独立完成。“蛟龙”号技术上拥有三个优势,即先进的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功能、高速水声通信功能、强大的续航供电功能;与国际上现有的大深度载人潜水器相比,其综合性能稳居前列。2012年6月24日,“蛟龙”号顺利下潜到马里亚纳海沟7 062米的深处,全世界为之瞩目。此次深海作业的成功,证明这条“中国龙”具备了在全球99.8%的海域潜航的能力,标志着海底资源宝库向中国人敞开了大门。总标题: _板块标题: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压缩语段的能力。首先通览全段,明确写作对象是“蛟龙”号。其次对全段进行结构分析,第一句为总说,其余分为四层,每句一层。第一层,介绍“蛟龙”号绝大部分零部件都是“中国制造”,独立总装;第二层,介绍“蛟龙”号技术上的三个优势,综合性能稳居世界前列;第三层,介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