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气管道初勘穿跨越模版_第1页
输气管道初勘穿跨越模版_第2页
输气管道初勘穿跨越模版_第3页
输气管道初勘穿跨越模版_第4页
输气管道初勘穿跨越模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1、前言21.1 拟建工程概况21.2 勘察依据21.3 执行规范、规定21.4 勘察目的、勘察方法,完成工作量22、自然地理概况32.1 地理位置与交通32.2 气象32.3 水文33、工程地质条件43.1 地质构造43.3 地形、地貌43.4 地层:43.5 地下水54、河床、岸坡稳定性评价54.1 河势分析54.2 河床稳定性评价54.3 岸坡稳定性分析65、岩土参数的分析选定(跨越工程、定向钻穿越方式采用本节)75.1 岩(土)物理力学成果表75.2 岩(土)物理力学统计表75.3 岩(土)参数分析与选定76、主要岩土工程问题(跨越工程、定向钻穿越方式采用本节)76.1 影响工程

2、稳定性工程地质条件与灾害地质76.2 特殊土性能评价77、施工条件评价77.1 场地施工可能性77.2穿越方式可能性作出评价78、结论与建议78.1 穿(跨)可能性评价、穿越方式评价78.2 洪水参数78.3 河床、河岸稳定性评价78.4 地下水侵蚀性评价71、前言1.1 拟建工程概况1.1.1 工程源由:工程名称、委托单位;1.1.2 工程规模:穿越位置、长度、管径;1.1.3 勘察等级;1.2 勘察依据1.2.1 业主委托任务书;1.2.2 设计技术委托书;1.3 执行规范、规定1.4 勘察目的、勘察方法,完成工作量1.4.1 勘察目的:1.初步查明拟选河段工程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新构造运

3、动及其对河床稳定性影响、河谷地貌、成因、形态、特征及发展趋势、地层成因类型及分布规律,岸坡稳定、不良地质现象);2.选择最优穿(跨)越断面;3.推荐合理穿越方式。1.4.2 勘察方法:(1)收集河道地形图、区域构造地质图、地貌图、气象、水文资料,上、下游已建、拟建建筑物工程资料;(2)进行地质测绘;(3)物探工作:采用浅层地震剖面法,波速测试;(4)钻探工作采用冲击钻(钻机型号)全取芯回转钻(钻机型号)(5)原位测试根据地质条件,选用超重型动力触探、重型动力触探、静力触探、十字板、标准贯入;(6)取扰动土、原状土、水样进行室内试验。(7)流速测试1.4.3 完成工作量(1)工程地质测绘 km2

4、(比例尺)(2)钻探(探井) m(3)原位测试(标贯、静探、动探、十字板)(4)取样(原状、扰动)(5)取水样(2组)2、自然地理概况2.1 地理位置与交通2.2 气象(1) 区域气象特征(2) 气温()(3) 地温()(4) 降水量(mm)(5) 蒸发量(mm)(6) 年平均日照时数(h)(7) 年均无霜期(d)(8) 风速(m/s)(9) 风向(10) 相对湿度(%)(11) 最大冻土深度(cm)(12) 年均沙暴时数(d)2.3 水文2.3.1 河流概况(发源地、流经地、河长、流域面积)2.3.2 枯水期概况、洪水期概况(时间、流量)、历史洪水概况2.3.3 含沙量概况,最大含沙量、最小

5、含沙量、平均含沙量2.3.4 冰棱概况(时间、冻厚、棱块直径)3、工程地质条件3.1 地质构造3.1.1 区域地质构造(级、级)场地所处位置3.1.2 主要出露岩层产状、结构特性、裂隙发育概况3.2 地震地质3.2.1 活动断裂发育概况3.2.2 地震史3.2.3 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中国地震特征周期值区划图,场地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s,动峰值加速度为 g,地震基本烈度 度。3.2.4 场地类别3.2.5 评价砂土液化3.3 地形、地貌(1) 区域地形地貌特征(2) 河谷地貌特征,包括阶地、漫滩、河床特征3.4 地层:地层描述符合下列规定:1.碎石土:颗粒级配、颗粒形状、颗粒排

6、列、母岩成分、风化程度、充填物的性质和充填程度、密实度;2.砂土:颜色、矿物组成、颗粒级配、粘粒含量、湿度、密湿度;3.粉土:颜色、包含物、湿度、密实度、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湿度、韧性;4.粘性土:颜色、状态、包含物、摇震反应、光泽反应、干湿度、韧性、土层结构;5.特殊土:除上述相应土类规定外,尚应描述其特殊成分和特殊性质;6.基岩:名称、时代、颜色、结构、成分、风化程度、强风化层厚度。3.4.2 地层分布、层面标高3.4.3 原位测试指标、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变异系数;3.5 地下水(1) 含水层分布规律(2) 地下水的类型、补排关系(3) 地下水水位及变化幅度(4) 水质分析、侵蚀性

7、评价(见表3.5-1) 表3.5-1 水质分析成果表项目离 子(Bz)mg/LC(1/zBz)mmol/L项 目(CaCO3)mg/L阳离子K+Na+总硬度Ca+暂时硬度Mg2+永久硬度NH+4负硬度阴离子Cl-游离CO2SO42-侵蚀性CO2HCO3-mmol/LCO32-总碱度OH-总酸度PH值: 总矿化度:4、河床、岸坡稳定性评价4.1 河势分析(1) 河流类型、形态特征、发育史;(2) 穿越河段河流走势、节点控制(包括人工节点)状态、河流摆动评价;(3) 人工活动对河流纵向、横向变化影响。4.2 河床稳定性评价(1) 根据河势分析;(2) 根据地层结构;(3) 根据原位测试成果;(4) 综合分析,定性地确定相对稳定层位。4.3 岸坡稳定性分析4.3.1 结合水流特点,对河流侧蚀作用进行分析4.3.2 岩土的类型、成因、工程特性、厚度、坡度4.3.3 地下水条件综合上述条件,定性地评价岸坡稳定性。5、岩土参数的分析选定(跨越工程、定向钻穿越方式采用本节)5.1 岩(土)物理力学成果表5.2 岩(土)物理力学统计表5.3 岩(土)参数分析与选定6、主要岩土工程问题(跨越工程、定向钻穿越方式采用本节)6.1 影响工程稳定性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