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具简史-1_第1页
中国古代家具简史-1_第2页
中国古代家具简史-1_第3页
中国古代家具简史-1_第4页
中国古代家具简史-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古代家具简史绪论绪论中国古家具发展概况中国古家具发展概况一、萌芽发生时期一、萌芽发生时期史前、夏商、西周。该时期家具的特点:神秘威严神秘威严(商周) 商朝是我国青铜工艺发达的商朝是我国青铜工艺发达的极盛时期。当时将铜锡合金制成极盛时期。当时将铜锡合金制成兵器、礼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兵器、礼器、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和工艺品等,创造了辉耀人间具和工艺品等,创造了辉耀人间的青铜文化,其中很多用具已具的青铜文化,其中很多用具已具有木器家具的雏形。有木器家具的雏形。 二、成长壮大时期二、成长壮大时期春秋战国、秦汉秦汉时期家具的特点秦汉时期家具的特点: 写实精炼写实精炼 三、发展普及时期三、发展普及时期

2、(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 此时期延续了秦汉时期以床榻为起居中心的方式,此时各种家具的种类更多,此时期由于受佛教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影响,起居方式开始向垂足而坐过渡。唐代是我国高低型家具并行发展时期,当时人们的起居习性呈现席地而坐、伸足平座、侧身斜坐、和垂足而坐同时并存的景象。唐末是中国家具形式由过渡至形成的重要时期,之后垂足而坐成为人们起居的主要形式和习惯。此时期家具的特点:丰满华丽丰满华丽(唐) 四、成熟鼎盛时期(宋元、明、清) 宋代家具是我国起居方式由席地跪坐转变到垂足而坐的确立时期,也是高形家具的形成阶段。 宋代家具装饰的最大特点:融构造与构件于一整体之中。宋代家具表现出的特点:典雅柔美 中

3、国家具发展经历由简陋而繁美,重实用与观赏相结合的演进过程。至明代,家具制作技艺在继承宋代小木工工艺上日臻成熟,家具表现出结构严谨、线条简洁流畅、做工精湛、用料考究、造型典雅隽秀和尺寸与比例科学合理等特点,形成举世闻名的“明式家具明式家具”风格。第一讲 明式家具的分类明式家具按使用途径可以分为五大类: (一)椅凳类 (二)桌案类 (三)床榻类 (四)柜架类 (五)其它类 (一)椅凳类(1)杌 凳 三线秀墩 五开光秀墩(2)坐 墩 (3)交杌 俗称“马扎”,是古代的胡床,它自东汉从西域传入中土后,流传甚广,基本形式为8条直木构成(4)长凳 即为一种小条凳,是一件民间日用品,二人并坐而得名(5)椅

4、可分为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 除圈椅、交椅外,有扶手的均为靠背椅。 扶手椅 可分为三种,一种为玫瑰椅;玫瑰椅;一种为四出头官帽椅官帽椅;另一种为圆椅。圆椅。四出头官帽椅 圈椅二、桌案类 炕桌、炕几、炕案 香几 酒桌、半桌 方桌 条桌、条几、条案 书桌、书案、画桌、画案 其它桌案(1)炕桌 炕几 炕案(2)香几(3)酒桌 半桌 这两种形制较小的长方形桌案,常用于酒宴之上。洒桌上边缘多起阳线一条,名叫拦水线,半桌半桌约相当于半张八仙桌的大小,又叫接桌,一张八仙桌不够用的时候,就加一个半桌。 (4)方桌 方桌大致可分为“八仙”、“六仙”、和“四仙”三种 (5)条桌 条几 条案 案面两端平齐的叫“

5、平头案”,两端高起的叫“翘头案”。可分为琴几、炕几、方几、茶几、架几案、棋桌、月牙桌、三屉桌等。(6)书案 书桌 画桌 画案 这是四种比较宽而大的长方形家具,与条桌、条案相比,在宽度上要增加不少。画桌、画案为便于起来画画,是用于绘画的,都没有抽屉,其为桌形结构的为画桌,为案形结构的为画案。书桌、书案则都有抽屉,也依其结构分别为书桌和书案。它们的结构、造型往往与条桌、条案相同,在宽度上要稍大一些。三、床榻类 榻 罗汉床 架子床 只有床身,上无任何装置的卧具为榻。 床上后背及左右两侧安装“围子”的为罗汉床 有柱有床顶的床 四、柜架类 架格(它的基本形式是以立木为四足,用横板将空间分隔成若干层 ) 亮格柜(亮格都在上,柜子在下,兼备陈置与收藏两种功能) 圆角柜(在柜帽转角处多削方棱成圆角) 方角柜(方角柜四角见方,上下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