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羽叶山黄麻造林试验研究10.12.6_第1页
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羽叶山黄麻造林试验研究10.12.6_第2页
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羽叶山黄麻造林试验研究10.12.6_第3页
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羽叶山黄麻造林试验研究10.12.6_第4页
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羽叶山黄麻造林试验研究10.12.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Trema Ofienali HandMazz afforestation test in Karst Gorge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Abstract: Trema Ofienali HandMazz is a kind of excellent local plant, it grows well in gorge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It has great drought resisting and poor endure abilities, shows great survival ratio than other

2、 plants in kast gorge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 . We take seed culture and afforestation test. Results indicate that: different seed culture ways cause evident difference on seedling growth in seeding time. Different seed culture ways have evident influence on its survival ratio and growth. Seedlin

3、gs by seeding show low survival ratio, be seed in plastic bag cause seedlings growing lowly after afforestation, be seed in horniness plastic container bring seedlings common growth after afforestation and not be influenced greatly by seasons. Once seedlings by seeding form advantage plant, it will

4、show strong growth potential. Different scarification and soil mulch also dont have evident influence on its survival ratio, but scarification influences root diameter growth evidently, scarification by blow up makes for root diameter growth. Trema Ofienali HandMazz should be use to vegetation renew

5、, while afforestation in looseness stone and soil sloping, you should choose seeding seedlings; in thin soil, you should choose container seedlings. Key words: gorge rocky desertification; afforestation; Trema Ofienali HandMazz喀斯特峡谷石漠化区羽叶山黄麻造林试验研究摘 要: 羽叶山黄麻是三峡喀斯特地区乡土树种,具有很强的抗旱和耐贫瘠特性,在具有季节性干旱的三峡石漠化地区

6、表现良好。本文对该树种进行了苗木培育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苗期生长差异明显;育苗方式对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影响明显,大田苗造林成活率极低,塑料袋容器苗造林后缓苗现象明显,对伏旱季节的适应能力差;硬质塑料控根容器苗造林后能平稳生长,受伏旱季节影响不明显;直播造林苗分异明显,优势株形成后,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不同的整地方式和地面覆盖对成活率无明显影响,但对苗木地径生长影响明显,爆破整地明显有利于苗木地径生长;羽叶山黄麻用于岩溶峡谷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在松动土石坡可优先选用直播方式造林,在土层浅薄的石漠化灌草地块造林,可选用硬质塑料控根容器苗。关键词:峡谷石漠化 造林 羽叶山黄麻 分类号

7、:S718著者标引 文献标识码:A 栏目信息:试验研究羽叶山黄麻(Trema Ofienali HandMazz),又名麻椰树、旱麻柳、山麻柳,属榆科山黄麻属,常绿乔木或灌木,广泛分布于湖北西部、重庆、四川、云南和贵州西南部。羽叶山黄麻速生、喜光、耐干旱瘠薄、发枝力强,为深根性树种,主根发达,根系扩展范围广,穿透力很强,在裸岩山坡也能生长,常见在滑坡或垮塌方地带新土上天然更新,长成大树1。羽叶山黄麻在三峡岩溶地区广泛分布,重庆主城周边亦有生长,重庆市林科院2002年播种留床苗,2010年测定胸径达26.5cm。羽叶山黄麻是三峡地区优良乡土绿化树种,具有强大的固持土壤和水土保持能力,且具有很高的

8、利用价值,其茎皮纤维可制麻绳、人造棉或造纸原料,树皮含鞣质,可提栲胶;种子油供制皂和作润滑油2。羽叶山黄麻可以作为岩溶峡谷石漠化区植被恢复主选树种。1 试验区概况试验地分别设置在重庆市林科院和巫山县。重庆市林科院试验苗圃主要承担育苗试验,巫山试验地主要承担造林试验示范。重庆市林科院试验苗圃位于中梁山脉歌乐山侧,建圃前为石灰岩山地,岩石出露明显,属轻度石漠化区,土壤为黄色石灰土。巫山位于重庆市东部,三峡库区腹心,境内山峰林立,沟谷江河纵横,地表岩溶地貌发育不完全,近似常态地貌,但岩石出露量大,地表土层浅薄,基底性脆弱特征明显,没有深厚的碗碗土,很难生长高大乔木,植被一旦破坏,便很难恢复。巫山属亚

9、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丰沛,雨热同季,年均气温18.4,年均降水1049.3mm。巫山岩溶石漠化分布面积较大,该区土层浅薄,土壤保水能力差,伏旱天气明显,形成了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干旱,给林业生产带来较大的困难。造林试验地设置在巫山县龙井乡,长江巫峡口北坡,长江和大宁河两岸第一层山脊内,海拔200350m,坡度3060,岩石裸露度30%70%,现有植被为低矮灌木和草本,土层浅薄,水土流失严重,是典型的岩溶峡谷石漠化区。试验区土样测定结果表明,巫山试验地为碱性土,土壤容重较大,土壤总孔隙明显小于苗圃和容器苗基质,但矿质养分较充足,速效P、速效K含量明显高于苗圃土壤及容器苗基质。土样分

10、析结果见表1: 表1 试验土样分析表样品号土样采聚点 pH 容重(gcm-3)总孔隙度(%)含水量(%)NH4-N(g/g)NO3-N(g/g)K2O-K(g/g)P2O5-P(g/g)1坡上部8.0 1.544.4518.729.8941.29202.21012坡上部7.2 1.6838.5210.719.53128.3274.956.213坡中部7.5 1.5144.1221.216.9724.74218.6193.904坡中部7.8 1.4346.7612.629.6268.69242.513.945苗 圃6.7 1.1655.6726.845.5333.8341.25.916容器苗基质

11、7.0 0.1788.3430.4282.0048.62141.123.982 材料与方法2.1 苗木培育试验羽叶山黄麻花期、果期不一致,一般采种时间为711月,当大部分果实呈紫黑色时即可采摘,采回后放在通风处阴干贮存,严禁曝晒,种子千粒重2.2g。3月播种,羽叶山黄麻种子小,表面有一层腊质,播种前应进行种子处理,处理质量直接影响发芽情况2、3、4。本试验采用温水浸泡后,加细沙搓揉,搓去果肉和腊质后、连同细沙一同播入育苗沙床中,注意保持沙床水分含量。出苗后待其长出24片真叶,选择优势幼苗,分别采用以下方式培育: 表2 育苗试验设计表培育方式培育要点大田培育将沙床小苗直接移植入大田中,遮荫培育1

12、个月后,正常苗圃肥水管理黑色硬质塑料控根容器培育将沙床小苗移植入黑色硬质塑料控根容器,培育基质为草碳土6+河沙2+园土2+复合肥,摆放于支架苗床之上,不与地面直接接触塑料袋容器培育将沙床小苗移植入塑料袋容器,培育基质为园土8+河沙2,整齐摆放于苗圃地上定期观测苗木生长量,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苗期生长差异。2.2 峡谷石漠化区造林试验 在巫山试验地进行造林试验,试验设计见下表:表3 试验设计表 因素水平整地方式苗木造林类型地面覆盖方式1表层客土塑料袋容器苗对照2空压钻探震动硬塑料控根容器苗黑色塑料地膜3爆破直播苗石块覆盖试验按L9(34)表头设计,每处理20个重复,共计180个样本,每处理

13、按随机区组排列,各重复垂直于坡面水平线,呈单列排列,分别穿越试验地坡上部、中部。定期测定保存率、苗高生长、地径生长,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分析生长差异。3 结果与分析3.1 苗木培育试验羽叶山黄麻发芽不整齐,出苗后强、弱分化明显,苗期生长缓慢,播种40天后陆续出苗,2个月后开始长出2片真叶,当年7月进行苗木移植,苗木移植2个月后,测定苗高和地径,结果见表4:表4 苗期2个月时生长情况比较育苗方式苗 高地 径大田培育4.98 a A0.16 a A黑色硬塑料控根容器6.42 b B0.17 b A塑料袋容器5.63 c AB0.16 ab A(注:凡有一个相同标记字母的即为差异不显著,小写字母表

14、示=0.05显著水平,大写字母表示=0.01显著水平。)表4表明:不同的苗木培育方式在苗期2个月时,苗高生长差异极显著,其中大田苗和黑色硬塑料控根容器苗,苗期2个月时高生长差异达=0.01显著水平;大田苗和黑色硬塑料控根容器苗苗期2个月时地径生长差异显著。苗期6个月测定期苗高及地径,结果见表5:表5 苗期6个月生长情况比较育苗方式苗 高地 径大田苗53.4 a A0.60 a A黑色硬塑料控根容器苗31.4 b B0.37 b B塑料袋容器苗30.4 b B0.51 c C(注:凡有一个相同标记字母的即为差异不显著,小写字母表示=0.05显著水平,大写字母表示=0.01显著水平。)表5表明:苗

15、期6个月时三种不同方式培育的苗木苗高、地径生长均存在显著差异。大田苗与黑色硬塑料控根容器苗、塑料袋容器苗苗高生长差异极明显,达=0.01显著水平;三种育苗方式地径生长差异均达=0.01显著水平。3.2 造林试验3.2.1 分别选用不同苗木进行造林,分别采用不同整地方式、地表覆盖方式,造林10个月后测定其生长量,结果如下:表6 整地方式对苗高和地径生长影响分析整地方式苗 高地 径表层客土41.19 a A0.82 a A空压钻探43.37 a A0.91 a AB爆破43.21 a A1.28 b B(注:凡有一个相同标记字母的即为差异不显著,小写字母表示=0.05显著水平,大写字母表示=0.0

16、1显著水平。)表6表明:不同整地方式间,苗高生长差异均不明显;表层客土、空压钻探两种整地方式间,地径生长差异不明显,但与爆破方式相比,地径生长差异均极明显,达=0.01显著水平,其中表层客土与爆破这两种整地方式间,地径生长差异极明显,达=0.01显著水平。可能是爆破更能保证松动土深度,有利于地径生长,或是爆破后残留物有利于地径生长,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表7 苗木造林方式对苗高和地径生长影响分析苗木造林方式苗 高地 径塑料袋容器苗39.44 a A0.88 a AB黑色硬塑料控根容器苗39.14 a A0.85 a A直播造林49.19 b B1.27 b B(注:凡有一个相同标记字母的即为

17、差异不显著,小写字母表示=0.05显著水平,大写字母表示=0.01显著水平。)表7表明:塑料袋容器苗造林与黑色硬质塑料控根容器苗造林苗高、地径的生长差异均不明显,但这两种方式与直播造林相比,苗高生长差异极明显,均达=0.01显著水平,地径生长差异明显,达=0.05显著水平。其中,黑色硬塑料控根容器苗造林与直播造林间,地径生长差异极明显,达=0.01显著水平。表8 地面覆盖方式对苗高和地径生长影响分析地面覆盖方式苗 高地 径不覆盖44.55 a A1.22 a A塑料薄膜38.55 b B0.85 b A石块覆盖44.67 a A0.93 ab A(注:凡有一个相同标记字母的即为差异不显著,小写

18、字母表示=0.05显著水平,大写字母表示=0.01显著水平。)表8表明:不覆盖和石块覆盖这两种覆盖方式间,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不明显,但与塑料薄膜覆盖相比,苗高生长差异均极明显,达=0.01显著水平,地径生长差异明显,达=0.05显著水平。观察发现塑料薄膜很难较长时间有效覆盖苗木基部,特别是用泥土进行压覆的,在1个月后泥土陆续流失,但薄膜仍部分存在,一方面阻隔了雨水,另一方面又不能有效阻挡土壤水分蒸发,从而影响了苗木生长。3.2.2 不同处理,10个月后调查成活率,结果见下表:表9 整地方式、苗木造林方式、地面覆盖方式对成活率影响分析整地方式苗木造林方式地面覆盖方式变异来源 DFSS MS FS

19、S MS FSS MS F处理间 20.27 0.13 0.551.94 0.97 3.99*0.21 0.10 0.41处理内 17744.70 0.2543.03 0.2444.76 0.25总变异 17944.97 44.97 44.97 (注:F0.05=3.05,F0.01=4.73)表9表明:苗木造林方式对羽叶山黄麻的成活率影响明显,达=0.05显著水平,而整地方式和地面覆盖方式则对其成活率无明显影响。表10 苗木造林方式对成活率影响分析苗木造林方式成活率(%)塑料袋容器苗40 a A黑色硬质塑料容器苗48 ab AB直播造林65 b B(注:凡有一个相同标记字母的即为差异不显著,

20、小写字母表示=0.05显著水平,大写字母表示=0.01显著水平。)表10结果表明:塑料袋容器苗造林与直播造林成活率差异极明显,达=0.01显著水平;三种造林方式中,塑料袋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最低,直播苗造林定株后保存率最高。 3.3苗高生长曲线从育苗当年开始定期测定塑料容器苗、硬塑料控根容器苗、直播苗生长情况,绘成苗高曲线见图1:图1 羽叶山黄麻苗高生长曲线由图1可见:塑料袋容器苗前期生长缓慢,移植4月后苗高生长加速,造林后出现明显的缓苗期,普遍出现枯梢现象,造林4月后苗木开始恢复生长,但长势较弱,伏旱季节生长停滞现象明显;硬质塑料控根容器苗苗期生长不如塑料袋容器苗,但无论是苗期还是造林后,长势均

21、较为平稳,在造林后、伏旱季均没有出现缓苗现象;直播苗造林在出苗后分异明显,部分苗木迅速成为优势株,而大量苗木成为弱势植株而消失,但一旦形成优势株后,苗木长势旺盛,受伏旱天气影响不明显。4 结论与建议4.1 育苗方式对羽叶山黄麻的苗高、地径生长影响均比较明显。苗圃阶段早期容器苗强于大田苗,因受容器空间的限制,后期生长表现则明显弱于大田苗;硬塑料控根容器苗较好地将苗木根系控制在容器中,而塑料袋容器苗主根穿出容器进入地面,因此苗圃中表现出塑料袋容器苗优于硬塑料控根容器苗,但这种优势无益于提高造林效果;羽叶山黄麻不适用大苗裸根苗造林。羽叶山黄麻苗木出土后失水快,导致大田裸根苗造林成活率极低,笔者于20

22、03年用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为零,本次大苗裸根苗造林未纳入对比试验,同时同地选用了部分大苗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不足5%。4.2 不同苗木造林方式对羽叶山黄麻的存活率、苗高生长、地径生长影响明显。直播苗造林的苗高、地径生长均明显优于容器苗造林,塑料袋容器苗造林后缓苗现象明显,受伏旱季节的影响明显,导致夏季枯梢,造林成活率较低;硬质塑料控根容器苗造林后苗木生长稳定,表现了较强的抗伏旱能力;用直播苗造林,出苗后生长分异明显,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分化出优势株、衰弱株,而优势株一旦形成,即表现出较强的生长势与较强的抗旱能力,但直播苗造林要求有一定的松动土层厚度,土层厚度不足的情况下,出苗早期很难形成优势株。羽叶山黄麻用于岩溶峡谷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在松动土石坡可优先选用春季直播苗造林,在土层浅薄的石漠化灌草地块造林,可选用硬质塑料控根容器苗造林。4.3 羽叶山黄麻幼苗期明显的强、弱分化现象不仅表现在直播苗造林中,在苗圃育苗中也表现明显,究竟是受生境影响、种子质量影响,还是种子遗传因素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4.4 整地方式和地面覆盖方式对造林存活率影响不大。三种整地方式中,爆破整地更能保证松动土层深度,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