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周周清_第1页
初三语文周周清_第2页
初三语文周周清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三语文周周清姓名 班级 学号 一、 基础题 (14分)1、四知、私心选自于_ _,此书以_ _为体例,与_ _ _、 _ 、_ _合称“前四史”。作者_ _,_ _史学家。 二、阅读题。四知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 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地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者?”密愧而出。后转涿君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2、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12

2、分)闻其贤而辟之。( )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 )后转涿君太守。( ) 当之郡(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这个句子。(5分)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4、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分)( ) A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B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 故虽有名马 C暮夜无知者 京中有善口技者 D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 不能称前时之闻5、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4分)( ) A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译文:大将军邓骘听说杨震非常贤明就派人征召他。 B当之郡,道经昌邑。 译文:杨振赴任途中,取道经过昌邑。 C后转涿郡太守。译文:后来杨震调任涿州

3、郡担任太守。 D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 译文:他的子孙常常吃蔬菜作饭,出门步行走路,他的老朋友中年长的人有的想让他为子孙开办一些产业。6、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A题目“四知”是“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杨震怕别人知道,拒绝王密的贿赂。B本文从侧面描写入手:“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说明杨震的贤明是远近闻名的。C虽然“子孙常蔬食步行”,但杨震拒绝“故旧长者”提出的“为开产业”,在他看来, 留给后代廉洁守正的名声是对他们最大的馈赠。D作者善于人物的语言刻画,文中杨震的话语不多,但却掷地有声,最能凸现人物的性格特点。私心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诸

4、子或时谏止,辄叱遣之,吏人奏记及便宜者,亦并封上,其无私若此。性质悫,少文采,在位以贞白称,时人方之前朝贡禹。然少蕴藉,不修威仪,亦以此见轻。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可谓无私乎?”7、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2分)(1)辄叱遣之 辄: (2)时人方之前朝贡禹 方:(3)然少蕴藉 蕴藉: (4)若是者 是: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5分)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9、你怎样看待第五伦的“私心”?(5分)10、本文题目是私心,而文章意在表现第五

5、伦的公正无私心,你认为题目恰当吗?请简析理由。(5分)阅读吟赏炊烟一文,回答后面题目。炊烟是乡村的符号,我这个城里长大的女孩,很少有机会细品它。而在最近的一次搬迁中,我来到了城郊定居,得以吟赏炊烟。那炊烟和青天、夕阳一起,组成了打动人心的乡村意境。在我的想象空间里,炊烟是一个村落的气息,一个村落的召唤,一个村落的灵魂。炊烟应该与季节无关,它仅与乡村相伴。但当我近距离地感受炊烟,却发现它竟和季节有关。春天的炊烟,有的是青青的野菜芳香,而秋天的炊烟,安静,轻盈,古老,却多了一份金黄的浓烈,冬天的炊烟,更多了家的暖意。时代确实发生了变革,炊烟和老牛一起,正慢慢成为了一个似乎陈旧的故事。许多农家的灶火

6、暗了下去,灶洞里没有了红色的热闹,显得冰凉而孤独。每天傍晚,我漫步乡间,眼睛里掠过了碧绿的田野,掠过了低矮的乡村老屋,掠过了放学的欢快的孩子,而最让我惊喜的,是偶而一个低矮的乡村老屋上升起一缕长长的炊烟,想象着放学的儿童望见自家屋上的炊烟,也就望见了厨房里的母亲,望见了从田间回来的父亲。炊烟,是乡村原始古朴的风景,它因家而诞生,因家而美丽。我带着诗意的心情去欣赏炊烟:低矮的房舍是炊烟的老家,寥廓的天空是炊烟的归宿,绿树灌丛是炊烟的衣衫,小河流水是炊烟绵长的思念。炊烟、村落、绿树、小溪,就是这样一些自然元素,勾勒出一幅古朴悠远的乡村风景画。我们可以在梦里追忆烟雨江南轻盈如水的柔美,还有朦胧炊烟下

7、放歌的纤纤女子的柔媚;我们心灵的画布上重见旷野村落炊烟的飘逸,还有袅袅炊烟下村姑灿烂羞涩的笑脸。因为炊烟,我想起了外婆。童年的每个假期,我都去乡下,看男人的锄头和扁担把粮食从地里挑到了家里,女人的菜刀和锅铲把粮食变成了食物。炊烟日复一日地升起,告诉我们什么是真正的乡村,外婆用一种最质朴的生命方式,送给了我们平淡而温暖的假期生活。袅袅的炊烟,是一个 ,是一道 ,是一段 。它曲线优美的身姿勾起的不仅是对它的回忆,更是对乡村的依恋。而今,炊烟在从乡村慢慢淡去,甚至那些晚归的男女,都是刚从城里打工归来。他们的家中,尚有老人为他们燃起炊烟,而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炊烟将会消失。炊烟是乡村最后的牧歌,而我却像一个乡村长不大的孩子,常常在暮烟四起时寻找它、欣赏它11、依据上文内容在第小节横线处填上恰当的短语(写在下面横线上)。(12分)是一个 ,是一道 ,是一段 。12选出下列古诗句中跟上文所写的内容和意境最相近的一项:(4分)( ) A.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B.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D.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