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食品毒理学与食品安全评价第三章第三章食品毒理学基础食品毒理学基础2本章内容一、食品中外来化合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二、食品中物质的遗传毒理学三、食品化学物质的生殖毒性和发育毒性四、化学毒物的免疫毒性五、食品中化学物质的神经和神经行为毒理学3一、一、食品中外来化合物毒性作用食品中外来化合物毒性作用的影响因素的影响因素 41、外来因素、外来因素(1)剂量(dose) 接触剂量接触剂量(exposure dose)(exposure dose) 又称外剂量。是指外源化又称外剂量。是指外源化学物与机体学物与机体( (如人、指示生物、生态系统如人、指示生物、生态系统) )的接触剂量,的接触剂量,可以是单次
2、接触或某浓度下一定时间的持续接触。可以是单次接触或某浓度下一定时间的持续接触。吸收剂量吸收剂量(absorbed dose)(absorbed dose) 又称内剂量。是指外源化又称内剂量。是指外源化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收进入体内的剂量。学物穿过一种或多种生物屏障,吸收进入体内的剂量。到达剂量到达剂量(delivered dose)(delivered dose) 又称靶剂量或生物有效剂又称靶剂量或生物有效剂量。是指吸收后到达靶器官量。是指吸收后到达靶器官( (如组织、细胞如组织、细胞) )的外源化学的外源化学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剂量。物和或其代谢产物的剂量。致死剂量(致死剂量(let
3、hal doselethal dose):在受试群体中导致:在受试群体中导致5050死死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剂量即亡的剂量称为半数致死剂量即ld50ld50。它常用以比较不同。它常用以比较不同化学物或食品的急性毒性的大小(仅指急性毒性)。化学物或食品的急性毒性的大小(仅指急性毒性)。未观察到效应剂量(未观察到效应剂量(no observed effect levelno observed effect level, noelnoel):毒性试验以受试物不同剂量为纵坐标,相应的:毒性试验以受试物不同剂量为纵坐标,相应的某种毒效应(死亡或检测指标)为横坐标,可绘出剂量某种毒效应(死亡或检测指标)为
4、横坐标,可绘出剂量效应曲线,效应曲线,noelnoel代表最大无效应剂量。代表最大无效应剂量。 5(2)化学物性质 呈现毒性的前提是外源化学物被吸收。化学物在胃肠道中吸呈现毒性的前提是外源化学物被吸收。化学物在胃肠道中吸收取决于它的分子量、在水或脂质介质中的溶解度以及荷电收取决于它的分子量、在水或脂质介质中的溶解度以及荷电性或极性。不能吸收的有毒物质能通过损伤肠粘膜使营养素性或极性。不能吸收的有毒物质能通过损伤肠粘膜使营养素不能被吸收,或使体内水分漏入肠腔不能被吸收,或使体内水分漏入肠腔, ,能改变血液与肠腔液间能改变血液与肠腔液间的渗透压平衡,这也是毒性。肠道细菌可以将不能吸收的物的渗透压平
5、衡,这也是毒性。肠道细菌可以将不能吸收的物质转化为有毒或无毒。不能吸收的物质与营养素物理结合或质转化为有毒或无毒。不能吸收的物质与营养素物理结合或化学结合而使营养素不能吸收。化学结合而使营养素不能吸收。所以不能吸收的物质不等于所以不能吸收的物质不等于没有毒性没有毒性。这点在食品毒理学试验中也有意义,很大剂量的。这点在食品毒理学试验中也有意义,很大剂量的某些受试物实际上影响着动物对饲料营养素的吸收。某些受试物实际上影响着动物对饲料营养素的吸收。决定一个化学物毒性的最重要性质是它的决定一个化学物毒性的最重要性质是它的化学反应性化学反应性。高反。高反应性的物质能与身体中的酶、核酸、激素、基因、神经细
6、胞、应性的物质能与身体中的酶、核酸、激素、基因、神经细胞、细胞膜以及其他靶分子或位点作用,并干扰它们的功能。发细胞膜以及其他靶分子或位点作用,并干扰它们的功能。发生代谢转化或结合的物质能大大地改变它的毒性,使之减毒生代谢转化或结合的物质能大大地改变它的毒性,使之减毒或增毒。或增毒。此外,凡在化学结构上与重要代谢物或营养素相似的物质几此外,凡在化学结构上与重要代谢物或营养素相似的物质几乎都有毒性乎都有毒性 6(3)化合物化学结构与毒性 化合物的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化学结构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化合物的化合物的化学活性化学活性化合物的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生物活性7化合物化学结构与毒性 同系物的碳
7、原子数同系物的碳原子数烃基烃基分子饱和度分子饱和度卤素取代卤素取代羟基羟基酸基和酯基酸基和酯基氨基氨基构型构型毒性毒性8(4 4)接触频数)接触频数 接触期限和接触频率同样也影响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毒作用接触期限和接触频率同样也影响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毒理学一般将动物实验按染毒期限分成四的性质和程度。毒理学一般将动物实验按染毒期限分成四个范畴:急性、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急性毒个范畴:急性、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急性毒性试验定义为性试验定义为2424小时内一次或多次染毒,亚急性毒性试验小时内一次或多次染毒,亚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在是指在1 1个月或短于个月或短于1 1个
8、月的重复染毒,亚慢性毒性试验是个月的重复染毒,亚慢性毒性试验是指在指在1 1个月至个月至3 3个月的重复染毒,慢性毒性试验是指在个月的重复染毒,慢性毒性试验是指在3 3个个月以上的重复染毒。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可统月以上的重复染毒。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可统称为重复染毒试验。重复染毒引起毒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接称为重复染毒试验。重复染毒引起毒作用的关键因素是接触频率,而不是接触期限。触频率,而不是接触期限。身体与化学物接触频数与剂量有关。对慢性毒性来说,有身体与化学物接触频数与剂量有关。对慢性毒性来说,有些毒物如化学致癌物一次接触也可能引起肿瘤。但有些致些毒物如化学致癌物一次接触也可
9、能引起肿瘤。但有些致癌物,多次小剂量长期接触后毒性更易出现,如致癌癌物,多次小剂量长期接触后毒性更易出现,如致癌亚硝亚硝胺胺类。类。多次接触使毒性损伤连续,有可能出现多次接触使毒性损伤连续,有可能出现累积效应累积效应。多次接。多次接触实质上产生相对大的总剂量。对食品物质来说,通常是触实质上产生相对大的总剂量。对食品物质来说,通常是多次长期以及终生接触。所以,对食品物质的安全性评价多次长期以及终生接触。所以,对食品物质的安全性评价着重考虑多次、长期以及终生接触。着重考虑多次、长期以及终生接触。9(5 5)接触途径()接触途径(route of exposureroute of exposure)
10、实验动物接触外来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首先到达的器官将有差别,中毒效应也不尽相同。在相同化合物剂量下,接触途径不同,其吸收速度、吸收率也不尽相同。10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化学毒物产生毒性的可能途径 11(6 6)膳食因素)膳食因素 膳食中的长链脂肪酸与有毒金属形成金属皂从膳食中的长链脂肪酸与有毒金属形成金属皂从而降低其吸收程度。而降低其吸收程度。抗坏血酸可防止胃肠中的亚硝化反应。抗坏血酸可防止胃肠中的亚硝化反应。膳食中脂肪促进或延缓脂溶性化合物的吸收。膳食中脂肪促进或延缓脂溶性化合物的吸收。脂肪使胃排空减慢,因而使摄入的毒物的吸收脂肪使胃排空减慢,因而使摄入的毒物的吸收也慢。也慢。与营养素
11、或其他化学物共用主动运输系统的毒与营养素或其他化学物共用主动运输系统的毒物可能被取代,如钙取代铅。物可能被取代,如钙取代铅。12机体的营养状况对于毒物的代谢、储存和毒性都有密切影机体的营养状况对于毒物的代谢、储存和毒性都有密切影响。例如低蛋白食物可使微粒体酶活性下降。脂肪酸缺乏响。例如低蛋白食物可使微粒体酶活性下降。脂肪酸缺乏可减少为微粒体酶的水平和活性,使乙基吗啡等代谢减少。可减少为微粒体酶的水平和活性,使乙基吗啡等代谢减少。近年有一些学者研究了限量饮食近年有一些学者研究了限量饮食(dietary restriction(dietary restriction,dr)dr)对于动物的影响。对
12、于动物的影响。drdr是指给予动物应有饲料量的是指给予动物应有饲料量的6060,但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但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有研究表明有研究表明:drdr可以延长动物的寿命,对于肿瘤的自可以延长动物的寿命,对于肿瘤的自然发生和化学诱痛有抑制作用。然发生和化学诱痛有抑制作用。动物试验证明了动物试验证明了drdr可增加大鼠肝和肾脏的可增加大鼠肝和肾脏的gstgst活性,使致活性,使致癌物所形成的加合物减少。癌物所形成的加合物减少。(6 6)膳食因素)膳食因素13 温温 度度 5858种化合物在不同环境温度种化合物在不同环境温度( (88、2626和和3636) )下对于下对于大鼠大鼠
13、ldld5050的影响的影响: : 55 55种化合物在种化合物在3636高温环境下毒性最大,高温环境下毒性最大, 2626环境下环境下毒性最小毒性最小;引起代谢增高的毒物如五氯酚,引起代谢增高的毒物如五氯酚,2,4-2,4-二硝基酚二硝基酚在在88毒性最低毒性最低; ; 引起体温下降的毒物如氯丙嗪在引起体温下降的毒物如氯丙嗪在88时毒时毒性最高。性最高。 (7 7)其他外来因素)其他外来因素 光线、温度、气压等都影响化学物的毒性。光线的影响如光线、温度、气压等都影响化学物的毒性。光线的影响如光毒作用。光毒作用。14气气 湿湿 高气湿可造成冬季易散热,夏季不易散热,增加机体体温调节的负荷。 高
14、气湿伴高温可因汗液蒸发减少,使皮肤角质层的水合作用增加,进一步增加经皮吸收的化学物的吸收速度,并因化学物易粘附于皮肤表面而延长接触时间。15季节或昼夜节律季节或昼夜节律 化学物的毒性与其进入机体发挥作用的时间有关。化学物的毒性与其进入机体发挥作用的时间有关。种属种属小鼠小鼠人人大鼠大鼠试试 剂剂 苯巴比妥苯巴比妥 水杨酸水杨酸 苯巴比妥钠苯巴比妥钠给药时间给药时间 2:00 pm 2:00 am 8:00 am 8:00 pm 春春 季季 秋秋 季季毒作用表现毒作用表现 睡眠时间最长睡眠时间最长 睡眠时间最短睡眠时间最短 排出速度慢,体内停留时间长排出速度慢,体内停留时间长 排出速度快,体内停
15、留时间短排出速度快,体内停留时间短 睡眠时间最长睡眠时间最长 睡眠时间最短睡眠时间最短162.内在因素内在因素毒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毒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 毒物分子的跨膜转运freebound组织器官组织器官体循环体循环吸收吸收生物转化生物转化排泄排泄游离型游离型结合型结合型代谢物代谢物17唾液腺唾液腺肝脏肝脏胰腺胰腺口腔口腔咽咽食道食道胃胃小肠小肠大肠大肠肛门肛门(消化的起始部位)(消化的起始部位) 初步消化淀粉初步消化淀粉(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吸收少量水无机盐(吸收少量水无机盐 部分维生素)部分维生素)蛋白质蛋白质水和酒精水和酒精初步消化初步消化
16、 吸收吸收的起始部位的起始部位吸收少量吸收少量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系统的组成(最大最大)暂贮食物暂贮食物181920(1 1)肠道吸收与屏障)肠道吸收与屏障 肠道是食物中外源化学物被吸收的第一屏障。肠道是食物中外源化学物被吸收的第一屏障。小肠中大分子的吸收是通过肠粘膜细胞由受体介导小肠中大分子的吸收是通过肠粘膜细胞由受体介导的的吞饮吞饮和非受体介导的和非受体介导的胞饮胞饮来实现的。小肠壁中的来实现的。小肠壁中的淋巴样集结内的淋巴样集结内的m m细胞也把肠腔内的抗原转运到淋细胞也把肠腔内的抗原转运到淋巴样集结内,后者受抗原刺激而产生巴样集结内,后者受抗原刺激而产生lgalga前体细胞。前体细胞。所
17、以所以新生儿很容易吸收饮食中的有毒大分子和病原新生儿很容易吸收饮食中的有毒大分子和病原菌与病毒菌与病毒。吸收少量大分子(是个体发育的残余)。吸收少量大分子(是个体发育的残余)对健康无妨。但如果吸收大量抗原或有毒物质就会对健康无妨。但如果吸收大量抗原或有毒物质就会出现问题;出现问题; 某些疾病如过敏性胃肠炎,肠道炎症,病毒与某些疾病如过敏性胃肠炎,肠道炎症,病毒与细菌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放射性肠炎都可能促细菌性肠炎,肠道寄生虫病,放射性肠炎都可能促进大分子的吸收与运输。进大分子的吸收与运输。21(2)毒物与血浆蛋白和组织结合 血浆蛋白和某些组织能有效地与毒物结合。血浆蛋白和某些组织能有效地与毒
18、物结合。这种结合会改变有效剂量而影响宿主的毒性这种结合会改变有效剂量而影响宿主的毒性效应,毒物与血浆蛋白有不同的亲和力,如效应,毒物与血浆蛋白有不同的亲和力,如果亲和力小的化学物被亲和力大的取代就会果亲和力小的化学物被亲和力大的取代就会增加有效剂量也就是增加毒性。例如农药代增加有效剂量也就是增加毒性。例如农药代谢物谢物ddedde和某些药物能取代与血浆结合的胆和某些药物能取代与血浆结合的胆红素,游离的胆红素能扩散到大脑组织中,红素,游离的胆红素能扩散到大脑组织中,使新生儿发生使新生儿发生核黄疸(核黄疸(kernicteruskernicterus),),对对大脑严重损伤。大脑严重损伤。22脂肪
19、组织、骨、肾以及肝都是毒物结合的特殊组织。脂肪组织、骨、肾以及肝都是毒物结合的特殊组织。23 脂溶性毒物及其代谢物能大量贮存在脂肪组织,脂溶性毒物及其代谢物能大量贮存在脂肪组织,毒物在体内某些组织的贮存暂时地降低了毒作用,特毒物在体内某些组织的贮存暂时地降低了毒作用,特别是急性毒作用。然而,后来当毒物从新释出到血流别是急性毒作用。然而,后来当毒物从新释出到血流中时毒性再出现。重金属铅就是例子。中时毒性再出现。重金属铅就是例子。 肝也同样地大量与外源化学物结合,使血流中的肝也同样地大量与外源化学物结合,使血流中的浓度迅速降低,一种称为浓度迅速降低,一种称为ligandin的肝蛋白质能与许多的肝蛋
20、白质能与许多有机化合物结合,肝还能与有毒重金属如铅结合。肝有机化合物结合,肝还能与有毒重金属如铅结合。肝的这种作用还与这些化合物的生物学转化中的重要作的这种作用还与这些化合物的生物学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一致。这种亲和力部分地解释为何肝容易受损伤。用一致。这种亲和力部分地解释为何肝容易受损伤。 肾也容易与某些类型外源化学物结合,如镉形成肾也容易与某些类型外源化学物结合,如镉形成金属硫蛋白,可以作为对身体毒效应的特异性判断指金属硫蛋白,可以作为对身体毒效应的特异性判断指标之一。标之一。 化学物在机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过程化学物在机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过程,是其在体内消除的重要途径,是其在体内消除的
21、重要途径生物转化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化学物代谢的部位化学物代谢的部位 肝脏:肝脏: 肝外部位:肠、肾、脑肝外部位:肠、肾、脑 等等252.2.化学物在体内转化的两个步骤:化学物在体内转化的两个步骤: i i相反应相反应 iiii相反应相反应 化化学物学物 代谢物代谢物 结合物结合物 (氧化、水解、还原等)(氧化、水解、还原等) (结合)(结合)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其结局如下:化学物经生物转化后,其结局如下: 灭活、毒性降低灭活、毒性降低 极性增加极性增加 产生毒性代谢产生毒性代谢物物(3)排泄)排泄 excretion 化学物和毒物以原形或代谢产物形式通过化学物和毒物
22、以原形或代谢产物形式通过排泄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或分泌器官排出体外的过程排泄途径排泄途径尿液尿液粪便粪便肺脏肺脏汗腺汗腺乳汁乳汁27尿的形成尿的形成肾小球肾小球肾小囊肾小囊肾小管肾小管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毛毛细细血血管管含废物含废物多血液多血液(形成原尿形成原尿)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形成尿液)尿液尿液含废物含废物少血液少血液28(3)排除过程 被吸收的有毒化合物主要排出途径是经尿和胆汁。 经尿排除:已吸收化合物的排出机制是被动肾小球滤过、小管滤过以及主动小管运输。大部分有毒物和其他化合物由肾小球过滤和主动小管运输来排除。根据尿ph的不同肾小管内的化
23、合物可能通过被动扩散而被再吸收,因此要看毒物是酸性或碱性,尿ph可以加速或延缓它经尿排除。所以,碱性尿有利酸性化合物排除,反之亦然。 经胆汁排除 血中许多有毒化合物是由肝经胆汁排除。显然,肝胆功能不良的人很可能对某些化合物毒性反应较严重。患病毒性肝炎的人是否比健康人对某些有毒化合物更敏感有待研究。慢性酒精中毒的人可能也有同样问题。最后,肝胆系统发育未成熟的新生儿需要特别保护,使他(她)们避免摄入某些主要经胆汁排泄的外源化学物。 其他排泄途径:经呼出气、汗液、唾液以及乳汁参与排泄有害化学物质,但比起上述经尿和经胆汁排泄来说重要性相对小些。但对饮奶的婴幼儿来说,乳汁还是重要的,牛奶甚至人奶可能含有
24、药物、农药以及环境污染物,曾经在美国引起集体性(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目前我国还少有对乳类的这方面的系统检测与研究。29(4)肠道微生态 肠道细菌对食物的发酵作用使肠内环境变酸,促进某些类型的反应,如亚硝胺形成,具有毒理学意义。肠道细菌对食品非营养组分的代谢作用也有重要毒理学意义:回肠远端的细菌具有高度代谢能力。在小肠上段未吸收的化合物在下段可能被其中的微生物降解为毒性更小(或更大)的产物,通常转化为更易吸收的衍生物。肠道细菌的代谢类型很多,多数属于降解型。这些反应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中有重要意义。30幼儿幼儿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备,因此幼儿摄入的血脑屏障发育不完备,因此幼儿摄入磺胺酰胺时,由于
25、它先与血浆蛋白结合,使磺胺酰胺时,由于它先与血浆蛋白结合,使血内胆红素游离并通过发育不完全的血脑屏血内胆红素游离并通过发育不完全的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造成损害。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造成损害。老年人老年人对于毒作用的敏感性常明显高于中、对于毒作用的敏感性常明显高于中、青年人,这与老年人多个系统或器官的功能青年人,这与老年人多个系统或器官的功能出现下降有关。代谢速度变慢,使游离毒物出现下降有关。代谢速度变慢,使游离毒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在体内停留的时间延长。(5 5)年龄与代谢能力)年龄与代谢能力31(6 6)性别)性别 有些化合物男性较敏感,有些则女性较敏感。根据动物试验资料,急、慢性
26、毒性的性别判别可达到56倍之大 323 3、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化学物的联合作用两种以上化学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时产生两种以上化学物同时或先后作用于机体时产生的的交互毒性作用交互毒性作用。有四种类型:。有四种类型:相加作用相加作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用拮抗作用独立作用独立作用33相加作用相加作用(additive effect) 指多种化学物指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时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为各化学物分的毒效应为各化学物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总和。 例:甲拌磷与乙酰甲胺磷例:甲拌磷与乙酰甲胺磷 谷硫磷与苯硫磷谷硫磷与苯硫磷 谷硫磷与敌百虫谷硫磷与敌百虫作用特点:作用特点:毒物结构上为同
27、系物,毒作用靶器官相同毒物结构上为同系物,毒作用靶器官相同分子的结构相像、且组成上彼此相差一个或几个原子团,同系物分子的结构相像、且组成上彼此相差一个或几个原子团,同系物必须符合同一通式。必须符合同一通式。 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化学物的联合作用34相加作用相加作用35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化学物的联合作用独立作用独立作用(independent effect)由于不同性质的毒物有由于不同性质的毒物有不同的作用部位、不不同的作用部位、不同的靶子同的靶子,而这些部位与靶子之间在功能关系上,而这些部位与靶子之间在功能关系上不密切,因而不密切,因而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出现各自不同的毒效应。36独立作用独立作用
28、37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协同作用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多种化学物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时的毒效应超过超过各各单个化学物单个化学物分别作用分别作用时毒物效应的总和。时毒物效应的总和。38协同作用协同作用39化学物的联合作用化学物的联合作用拮抗作用拮抗作用(antagonistic effect)多种化学物多种化学物同时存在同时存在时的毒效应时的毒效应低于低于各化合各化合物物分别作用分别作用时毒效应的总和时毒效应的总和40拮抗作用拮抗作用41二、食品中物质的遗传毒理学二、食品中物质的遗传毒理学概述概述突变(突变(mutation)是遗传物质中任何
29、可检测的能是遗传物质中任何可检测的能遗传的变异,但不包括遗传重组遗传的变异,但不包括遗传重组突变是可以遗传给子细胞,甚至延续给后代,突变是可以遗传给子细胞,甚至延续给后代,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由由基因组成基因组成改变引起的变异,也指发生改变引起的变异,也指发生在在生殖细胞中生殖细胞中的突变的突变不可遗传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仅仅由仅仅由环境环境引起的变异或发生在引起的变异或发生在体细体细胞中胞中的突变的突变42概述概述可遗传变异的原因可遗传变异的原因父母的遗传物质重组父母的遗传物质重组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改变 突变突变自
30、发突变自发突变: :自然发生的突变,发生几率低自然发生的突变,发生几率低诱发突变:被诱变剂诱发的突变诱发突变:被诱变剂诱发的突变43概述概述遗传毒物(诱变物,遗传毒物(诱变物,genotoxic agent)外源化学物及其它环境因素能损伤机体的遗传外源化学物及其它环境因素能损伤机体的遗传物质,从而诱发突变,这些物质称为突变物或诱变物质,从而诱发突变,这些物质称为突变物或诱变物。物。致突变作用(致突变作用(mutagenesis) 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变化,而且这种变化随同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的过程称为致突变作变化随同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的过程称为致突变
31、作用。用。44遗传学基础遗传学基础n脱氧核糖核酸(脱氧核糖核酸(dna)deoxyribonucleic acidn核糖核酸(核糖核酸(rna)ribonucleic acid。遗传物质 核酸两条两条dna链相互结合以及形成双螺旋的力是链间的碱基对所形成链相互结合以及形成双螺旋的力是链间的碱基对所形成的氢键。的氢键。碱基的相互结合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即腺嘌呤(碱基的相互结合具有严格的配对规律,即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与胸腺嘧啶(t)结合,鸟嘌呤()结合,鸟嘌呤(g)与胞嘧啶()与胞嘧啶(c)结合,这种配对关系,称)结合,这种配对关系,称为碱基互补。为碱基互补。a和和t之间形成两个氢键,之间形
32、成两个氢键,g与与c之间形成三个氢键。之间形成三个氢键。45ndnadna分子含有生物物分子含有生物物种的所有遗传信息,种的所有遗传信息,分子量一般都较大。分子量一般都较大。ndnadna为为双链分子双链分子,其,其中大多数是链状结中大多数是链状结构大分子,也有少构大分子,也有少部分呈环状结构。部分呈环状结构。遗传学基础遗传学基础461、化学毒物致突变的分类、化学毒物致突变的分类(1)基因突变)基因突变: (2)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47 大段损伤大段损伤指指dnadna链大段缺失或插入。链大段缺失或插入。 48染色体的臂间染色体的臂间倒位倒位:断裂后中:断裂后中间片段倒转间片段倒转18018
33、0o o 后重接。后重接。染色体染色体缺失缺失:染色体丢失片断染色体丢失片断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2)、染色体畸变、染色体畸变(chromosome aberration) 指染色体的结构改变指染色体的结构改变 49重复:重复:在一套染色体里,一个染色在一套染色体里,一个染色体片断出现不止一次。体片断出现不止一次。易位:易位:某染色体断下的片断接到另某染色体断下的片断接到另一染色体上。一染色体上。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类型50单位单位:万万我国癌症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我国癌症死亡人数不断增加肺癌、胃癌和肝癌,分别占癌症死亡人数的肺癌、胃癌和肝癌,分别占癌症死亡人数的17.817.8、10.410.4和和8.88.8。 51正常细胞为什么会转化成肿瘤细胞?正常细胞为什么会转化成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正常细胞正常细胞外源性外源性因素因素社会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环境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52内源性因素内源性因素1.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2. 内分泌因素内分泌因素3. 机体的免疫状态机体的免疫状态正常细胞为什么会转化成肿瘤细胞?正常细胞为什么会转化成肿瘤细胞?53根据致癌机制分类根据致癌机制分类1.遗传毒性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强势打造新质生产力
- 新质生产力绿色生产力是什么
- 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 委内瑞拉马脑炎的临床护理
- 2025家庭护理合同(照顾病人版)
- 邵东期末考试卷子及答案
- 山西高一联考试卷及答案
- 三月四级试卷真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电脑零配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化妆品行业跨国经营与合作策略考核试卷
- 六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中测试卷含答案【考试直接用】
- EIM Book 1 Unit 11 Promise,promise单元知识要点
- 全陕西师范大学《716文学综合》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 引航梯的位置和标识及保养记录
- 外科学急性化脓性腹膜炎
- 苯酚的分子组成和结构课件
- 《罗织经》全文及翻译
- GB∕T 26077-2021 金属材料 疲劳试验 轴向应变控制方法
- 维修服务评价表
- 哲学专业英语词汇
- 2019版人教版教材习题高中物理必修3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