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 基本内涵 通过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及社会进步实现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的提高。l 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通常用人均GDP来衡量)l 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产业结构升级l 城市化水平的提高1第1页/共64页二二. .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钱纳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钱纳里)第一阶段传统社会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2以农业为主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型工业)资金密集型产业(重型工业)第三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第2页/共64页第一阶段:传统社会第一阶段:传统
2、社会l 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绝大部分人口从事农业,没有或极少有现代工业,生产力水平很低。l 传统社会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技术水平都比较落后。3第3页/共64页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第二阶段:工业化初期l 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l 区域开始走上工业化的发展道路。产业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4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在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第4页/共64页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第三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l 制造业内部由轻工业的迅速增长转向重
3、工业的迅速增长,非农业劳动开始占主体,第三产业开始迅速发展,这就是所谓的重化工业阶段。l 以资金密集型产业为主,对资金需求量大(机械工业、 电子工业)。l 区域经济高速发展阶段,也是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5第5页/共64页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第四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l 在第一、第二产业获得较高水平发展的条件下,第三产业由平稳增长转入持续的高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如金融、信息、广告、公共事业、咨询服务的。6第6页/共64页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第五阶段:后工业化社会l 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现代化,高档耐用消
4、费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l 技术密集型产业分类: 为生活服务的高档耐用消费品工业; 改造、武装传统产业的新技术设备; 新兴产业和产品,如新能源、生物工程、航天技术等。7第7页/共64页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第六阶段:现代化社会l 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追求个性。8第8页/共64页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的关系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的关系l 两者密切相关。产业结构升级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l 各个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处于特定发展阶段的区域,同时具有前后两个阶段产业结构所具备的某些特征。9
5、第9页/共64页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向工业化后期过渡阶段)l 人均GDP:沿海地区2000年10722元,比工业化中期阶段8832元的标准高出21.4%。l 就业结构:沿海地区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为44.7%,已低于50%。非农产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88%,农业比重仅为12%。l 制造业结构:2000年沿海地区重工业占56.9%,轻工业占43.1%。在重工业内部结构中,深加工工业又占74.1%,基本上建立了以深加工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10第10页/共64页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中西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处于
6、工业化前期阶段l 其中,中部处于初级阶段的中后期,西部则基本上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刚刚进入到工业化初期阶段。l 人均GDP:中西部地区分别为5974元和4567元,低于工业化中期8832元的水平,而高于工业化前期4416元的水平。l 就业结构:中西部地区非农产业的就业比重仅为43.3%和37.9%,未达到工业化中期阶段50%比重,但是高于35%的工业化前期门槛标准。l 产业结构:中西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分别为19.5%和21.3%,远高于工业化中期9%的指标,但是已经达到21%的进入工业化前期条件。第11页/共64页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中国三大地带发展阶段判断东部地区农业社会农
7、业社会工业化社会工业化社会现代社会现代社会传统社会工业化前期阶段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后期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现代社会中部地区全国平均西部地区第12页/共64页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区域产业结构的演变规律 区域产业结构有以下常见分类:l 两大类结构 (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l 农轻重结构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l 三次产业结构l 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l 地区主导产业与辅助产业l 13第13页/共64页一一. . 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动因区域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动因 三次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结构,其演进以及制造业内部结构的升级是区域经
8、济发展的主要标志。 1. 三次产业的划分l 克拉克的划分l 中国的划分14第14页/共64页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克拉克对三次产业的划分l Clack,英国,1940,经济进步的条件。 第一次产业:一切直接取自于自然界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 的农业和矿业; 第二次产业:一切对自然物进行加工的经济活动,主要有广义 的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次产业:除第一、二次产业以外的所有社会经济活动,提 供服务是其主要特性。15一些边缘性产业,习惯上划为第二产业,如矿业、电力、供排水等。第15页/共64页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中国对三次产业的划分l 第一产业: 农业 (包括种植业、 林业、 牧业和渔业)l 第二产业
9、: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 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等)l 第三产业: 流通部门和服务部门16第16页/共64页中国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中国第三产业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 邮电通讯业、 商业、 饮食业、 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业、 房地产业、 公用事业、 地质勘探业、 咨询服务业、 居民和农业服务业、 水利业、 公路及航道养护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文化教育、 广播电视、 科研、 卫生、 体育及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 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及军队、 警察等
10、 。17第17页/共64页二二. . 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 1. 1. 配第配第克拉克定律克拉克定律l 随着经济发展,以及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进而再向第三产业转移;l 从劳动力在三次产业之间的分布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劳动力的比重则呈现增加趋势。18不同产业间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使劳动力向能够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移动。第18页/共64页二二. . 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三次产业的演化规律19 2. 2. 库茨涅兹等人的研究库茨涅兹等人的研究l 第一,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区域内第一产业GDP的比重和吸收就业的份额不
11、断下降;l 第二,在工业化阶段,第二产业创造财富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都会提高,其中前者上升速度更快。在工业化后期,两个指标会不同程度下降;l 第三,第三产业创造GDP的比重及占用劳动力比重会持续上升,其中工业化中、前期,后者上升速度更快。第19页/共64页78-0878-08年广东三大产业增加年广东三大产业增加值比重变化值比重变化20比重比重(% %)第一产第一产业业第二产第二产业业第三产第三产业业第20页/共64页78-0878-08年广东三大产业从业年广东三大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变化人员比重变化21比重比重(% %)第一产第一产业业第二产第二产业业第三产第三产业业第21页/共64页日本工业化
12、进程日本工业化进程l 日本国资源极度匮乏,工业基础薄弱。用近100年时间完成工业化过程。l 工业革命始于明治维新 (1868)后,采用欧美技术建立装备制造工厂;l 19世纪后期(1880),发展资本主义,推进私有化,棉纺织工业得到大力发展;l 进入20世纪,通过掠夺资源,大力发展加工工业为主的重工业(电气、钢铁、机械、造船);l 二战后,经济遭受重创,不断调整经济结构,重点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在解决温饱问题后重新发展加工业;l 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化工业,在汽车、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等行业重新占据优势。l 20世界90年代,结束工业化阶段,进入后工业化时期。22第22页
13、/共64页美国工业化进程美国工业化进程l 从19世纪2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历时近200年,现已进入后工业化时期。l 独立前后是农业大国,首先发展轻纺工业和食品工业,逐步实现向机械加工业转变,南北战争前基本建立起近代机器制造业;l 战争后,机器制造、钢铁、煤炭、汽车等工业得到快速发展,重工业逐渐代替了轻工业的主导地位,进入到重化工业阶段;l 20世纪70年代后, 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主导的新的技术革命极大促进美国工业向高加工工业发展,并率先进入新经济时代。23第23页/共64页1. 1. 基本动因:基本动因: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差异l 某产业的需求收入弹
14、性系数该产业产品需求的增加率/人均GDP的增加率。l 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越高,意味着人们在增加的收入中,用于购买该产业产品的比重越大,该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比重提高的速度也越快。l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弹性系数是此消彼长的关系。24第24页/共64页三三. .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1. 基本动因: 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 2. 第二因素: 各产业的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25第25页/共64页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产品收入弹经济发展中各产业产品收入弹性系数变化性系数变化26l 温饱解决前:购买食品的支出大,第一产业产品的收入弹性高;l 温饱解决后:购买基本消费品的支出
15、比重下降,第一产业产品收入弹性下降。需求转向制造业(服装、日用品、家电等),第二产业产品的需求弹性系数上升,拉动第二产业迅速增长;l 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后:消费欲望转向各种形式的服务,第三产业的收入弹性提高,成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主要动力。l 结论结论:消费结构和市场结构的变化是GDP在产业间比重分配发生变化的基本原因。第26页/共64页如何判断第一产业产品的高收如何判断第一产业产品的高收入弹性转向二、三产业:恩格入弹性转向二、三产业:恩格尔系数尔系数l一般认为,进入温饱型生活后,二、三产业收入弹性将大幅上升。l可用恩格尔系数来判断一个地区是否进入温饱型社会。l恩格尔系数:食物支出金额/消费品支
16、出总金额。l该系数一般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下降。l恩格尔系数分级(联合国颁布) 极其富裕:20%以下 富裕:20%-30% 相对富裕:30%-40% 小康:40%-50% 温饱:50%-59% 贫困:60%以上27第27页/共64页世界主要国家居民消费支出构成比较世界主要国家居民消费支出构成比较国 家年份食品酒精饮料及烟草等衣着居居住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杂项杂项商品商品与服与服务务韩国200415.692.434.2717.233.974.7316.5813.3521.74日本200314.393.074.7526.914.053.9713.221
17、1.8717.77美国20036.992.164.5417.784.7518.6913.3311.5820.19法国200414.243.284.9524.175.793.3217.4210.0116.82英国20049.193.926.0118.685.781.7516.5213.8524.30加拿大20039.884.205.0923.736.734.7816.8912.1316.5728第28页/共64页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走势图29城城市市你们如何看待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你们如何看待中国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农农村村第29页/共64页恩格尔系数在中国的反弹恩
18、格尔系数在中国的反弹30第30页/共64页第第8 8周内容复习周内容复习l 区域经济发展的内涵l 区域经济发展的六个阶段l 三次产业的划分及演变规律(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法则)l 三次产业结构演变的动因 (各产业产品需求收入弹性的差异、各产业技术结构特征差异 )l 讨论题:中国恩格尔系数反弹的主要原因?31第31页/共64页2. 2. 第二因素第二因素: :产业技术进步及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技术结构特征l 作用机制:三次产业由于各自特征不同,在生产过程中对技术进步的感应也不同。l 主要表现:技术进步在促使各产业降低成本、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劳动效率方面有完全不同的特点,从而决定着各产业在国
19、民经济发展中的功能和地位变化。32第32页/共64页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构特征农业农业l 农业经济受自然力作用大,生产效率提高缓慢,技术进步困难;l 农产品收入弹性低,市场价格相对较低,创造财富的规模和能力较弱;l 农业投资存在 “报酬递减”规律,在GDP中比重不断下降;l 技术进步对农业的作用始终存在,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土地的有限性,使得农业劳动力不断从农业中分离出来。33第33页/共64页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构特征工业工业l 大规模集约化生产,能最大限度利用先进技术,实现技术创新,并且具有明显的规模效益。因此,技术进步对第
20、二产业影响巨大,使工业品成本不断下降,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成为经济发展过程中对GDP贡献最大的部门。34莫尔:“计算机芯片的性能,每18个月翻一番。”1983年,IBM推出的个人计算机10硬盘售价为3000美元,约30万美元/;1995年,IBM1.2硬盘售价为250美元,约208美元/;2006年夏,中关村三星80硬盘售价775元人民币,相当于1.25美元/。第34页/共64页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三次产业技术进步及技术结构特征构特征第三产业第三产业l 服务业不能实行大机器生产,因此,技术进步对降低成本的影响不如对第二产业明显;l 在工业化的前期、中期,对GDP的贡献不如第二产业;l 第三产
21、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解决大规模就业;l 工业化后期,新型的第三产业既保留了劳动密集型特性,又是创造国民财富的主要力量。35第35页/共64页二二. . 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制造业内部结构的演变规律 l 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建筑业和矿业,其中建筑业和矿业性质单一,这里主要阐述制造业内部的演化规律。36第36页/共64页1.1.重工业化过程重工业化过程 l 即工业结构由以轻工业为主逐步向以重工业为主转换。l 重工业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主要有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等。37行业行业生产指数生产指数行业行业生产指数生产指数纺织74.0工业
22、化工112.4服装59.6金属及机械制造108.3食品107.7电子设备140.4造纸及纸制品93.8运输设备115.62000-2007年发达国家制造业主要行业生产指数(2000年=100)进入21世纪后,发达国家的重工业增长仍然快于轻工业。第37页/共64页霍夫曼系数霍夫曼系数l霍夫曼指数(德)被用来衡量重工业化程度。在工业化进程中,这一指数不断下降。38生产资料工业的净产值消费资料工业的净产值霍夫曼系数第38页/共64页霍夫曼把工业化过程分为四阶段霍夫曼把工业化过程分为四阶段第一阶段 消费品工业在整个制造业中有压倒优势,霍夫曼系数=5左右。第二阶段 消费品工业的主导地位趋于削弱,资本品工
23、业逐渐发展起来,霍夫曼系数=2.5左右。第三阶段 两类工业的净产值大致相当。第四阶段 消费品工业远不及资本品工业增长迅速,后者的净产值将大于前者。39专家认为,今天中国的霍夫曼比例肯定是小于1的。第39页/共64页2.2.深加工化过程深加工化过程l 即深加工工业比重不断提高,制造业结构由以原材料工业为主转向以深加工工业和组装工业为主。l 制造业结构深加工化反映了工业增长对能源、原材料依赖程度逐步下降的趋势,工业发展越来越多依赖于资本和技术投入。l 战后日本工业化过程:40第40页/共64页3. 3. 技术集约化技术集约化 l 即在制造业结构深加工化的过程中,出现高技术化的趋势。l 技术集约化不
24、仅表现为所有制造业部门都采用更先进的技术和工艺,并实现自动化,而且表现为大批以技术密集为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得以兴起和发展,并逐步成为工业的主体。l 该过程标志着工业社会将向后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过渡。41第41页/共64页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自然经济劳动力转移资本积累技术创新生产要素密集度的转换农业、渔业、林业纺织、服装食品、造纸钢铁、石油煤炭、石化机械工业信息产业42第42页/共64页中国重新重工业化之争中国重新重工业化之争43案例发达国家工业化的历程: 先轻工业化(初期) 后重工业化(中期) 发达工业化(后期) 中国工业化的特殊历程:重工业优先发展(改革前) 轻工业发展
25、(改革以来) 重新重工业化(新世纪) 第43页/共64页争论起源争论起源l 从99年开始的7年多时间内,中国工业发展出现转折性变化,在产值、投资、比重、利润增长上重工业都超过轻工业,出现了重新重工业化的趋势。l 重工业的比重 1997年53.8 2003年64.3 2004年67.6 2005年69.0l 重工业优先发展时期的最高记录:66.6(1960年)l与此同时,出现了严重的煤荒、电荒、油荒、气荒、运荒,资源短缺加剧,环境压力加大,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系数下降。 44第44页/共64页各方观点各方观点l 争论主题:中国是否应该重新重工业化l 争论时间:2004年开始l 赞成派: 刘世锦、厉
26、以宁、樊纲l 反对派: 吴敬琏、林毅夫、蔡昉45第45页/共64页重新重工业化的原因重新重工业化的原因l 消费结构升级l 国际制造业转移l 基础设施建设l 城镇化进程加快l 轻工业优化46第46页/共64页反对派观点反对派观点l 1. 中国可以跨越或绕过传统重化工业极大化阶段; l 2. 以重化工为主导的经济增长是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环境污染型增长;l 3. 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只能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l 4. 以“重化工”为主导的经济增长不利于就业,会给中国带来危险。47第47页/共64页赞成派观点赞成派观点与前一轮重工业化相比,此轮重工业化有诸多不同:48不同点不同点前一轮重工业化前
27、一轮重工业化此轮重工业化此轮重工业化1. 动因不同国际环境、政治因素、主观意愿消费结构升级、轻工业优化、城镇化进程加快、国际制造业转移等2. 资本来源不同政府投资民间资本进入3. 实现机制不同国家计划推进市场推动4. 性质不同严重缺乏资金、技术、市场需求;违背工业化发展一般规律;主观强制性重工业化。自动出现的重工业化5. 成效不同没有真正实现工业化;造成畸形的产业结构和短缺。完成中国工业化的历史使命 第48页/共64页第三节第三节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l 地区主导产业:以地区资源优势为基础,能够代表区域经济发展方向,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撑、主宰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
28、l 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以地区生产专业化为基本前提。49第49页/共64页一一. . 地区生产专业化地区生产专业化1. 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内涵l内涵:利用特定区域某类产业(产品)生产的特殊有利条件,大规模集中地发展某个行业(产品),然后向区外输出,以求最大经济效益。50第50页/共64页2. 2. 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51l 指一个地区内直接或间接为外区提供商品和劳务的部门。l 地区专业化部门具有特定的区域属性,一个县的专业化产品对于一个省来说不一定是专业化产品,甚至还需要输入。对于一个省、一个大区来说,也是一样。珠江西岸:广州佛山中山珠海江门,家电机械产业的专业化生产珠江东岸:广
29、州惠州东莞深圳,电子信息产业的专业化生产第51页/共64页3. 3. 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的判断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的判断l 通常用区位商来判断一个产业是否是地区专业化部门。l 区位商:一个地区特定部门的产值在地区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与全国该部门产值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之间的比值。52第52页/共64页区位商计算公式区位商计算公式53qij : i地区j部门的区位商;eij : i地区j部门的产值; Ei : 全国j部门的总产值;ei : i地区工业总产值; E : 全国工业总产值。 当qij 1,认为j产业是i地区的专业化部门, qij 越大,专业化水平越高; 当qij 1,认为j产业
30、是i地区的自给性部门。EEeeqjiijij/第53页/共64页对区位商的解释对区位商的解释l 用区位商判断产业的生产专业化状况,实际上是以全国产业结构平均值作为参照系。l 当一个地区某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时,其产品在满足了本地区消费需求后,还有剩余用于输出,成为专业化部门。l 其比重比全国平均值高出越多,可用于输出的产品也越多,专业化水平越高。54第54页/共64页97-0597-05年珠三角各城市制造业区年珠三角各城市制造业区位商的变化位商的变化55深圳、东莞、惠州、中山等城市,不仅在整个珠三角具有重要地位,在全国也具有很强的辐射功能。总共统计了21个城市第55页/共64页4. 4. 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专业地区生产专业化部门专业化水平的判断化水平的判断l 一个地区某部门专业化水平的具体计算,是以该部门可以用于输出部分的产值与该部门总产值之比来衡量。l 如果以xij 表示i地区j部门的专业化系数,则有:56iijjiijijeeEEeex)(ijjiijijijqEEeeeeEE/11)/(11*1当qij1,xij0,代表 i 地区 j 部门的专业化水平低,反之,则高。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睡眠改善计划及睡眠质量提升方案
- 新闻内容信审核查案例分析
- 二级建造师矿业工程个人简历优化与求职技巧
- 度电商部门整体运营计划与目标分解
- 社区文化建设与业主活动策划计划书
- 项目助理项目前期准备与协调工作安排
- 创新创业大赛参赛策略与准备
- 好用手册初级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的工作安排
- 做好水土保持监测数据的分析总结
- 高级粮食检验员参与标准制修订工作的流程与要求
- 实验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十五五规划
- 脑卒中康复治疗教案
- JG/T 388-2012风机过滤器机组
- 口腔科消毒管理制度
- 2025年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高考英语真题试卷(浙江卷 含答案)
- 动物疫苗采购管理制度
- T/CECS 10220-2022便携式丁烷气灶及气瓶
- 2025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辅导员考试试题及答案
- 采购交期管理指导手册
- 路面混凝土切割合同协议
- 委托矿山开采合同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