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经济发展公报_第1页
东海县经济发展公报_第2页
东海县经济发展公报_第3页
东海县经济发展公报_第4页
东海县经济发展公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0 年东海县经济发展公报2010 年是我县抢抓发展机遇、奋力全市争先的机遇之年,更是兑现“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回望五年历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县人民的共同努力下, “开放东海、实力东海、生态东海、幸福东海”的建设成果显著,东海的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经济总量大幅提升,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社会的构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农业现代化、工业规模化、服务业产业化发展趋势明显,各项社会民生事业协调发展。一、综 合全县经济总量突破200 亿元大关。初步核算, 2010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14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41.10 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91.21亿元,增长22.2%,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78.12 亿元,增长23.8%;第三产业增加值67.83 亿元,增长14.7%。经济结构继续优化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22.2:42.8:35 ,调整为 20.5:45.6:33.9 ,二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较上年提高 1.7 个百分点,比“十五”末提高4.73 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户籍人口计算) 17536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3.6%。城乡就业统筹推进。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7014 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925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47%,登记失业的被征地

3、农民就业率为70%。新增转移农业劳动力12054 人,就业培训 2996 人,创业培训 962 人,转移前培训 8112 人,在岗农民工培训1925 人。年末全县从业人员 63.51 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5.3 万人,第二产业 19.14 万人, 第三产业 19.07 万人。 从业人员继续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三产业调整, 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由上年的 41.4 : 31.3 :27.3 ,调整为 39.8:30.2:30 。民营经济不断壮大。全年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18.48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5.7%, 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 59.2 。 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8.8

4、6 亿元,增长65%,实现销售收入 164.55 亿元, 增长64.2%, 实现利税总额14.96 亿元, 增长89.7%。民营经济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4.22 亿元,增长25.9%。新增个体工商户 6130个, 年末注册登记的个体工商户 18426个, 注册资本 10.23亿元,个体从业人员 2.75 万人。新增私营企业 840家,年末注册登记的私营企业3236家, 注册资本 71.72 亿元, 私营企业从业人员 7.2万人。二、农林牧渔业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以国家级粮食高产增效创建、 测土配方施肥、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等项目为推手, 大力实施科技兴粮, 创建万亩高产增效示范片 7 个,千亩

5、片 12个,百亩攻关片 5个,辐射面积达45.3 千公顷。 全年粮食播种总面积152.94 千公顷, 同比增长 1.7 ,粮食总产量104.15 万吨,增长2.5 ;油料播种面积9.78 千公顷,增长1.0%,油料总产量3.91 万吨,下降3.8 。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增产,我县荣获2010 年“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称号。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 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农业经济走上现代高效之路。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7.11 千公顷,其中新增设施农业面积4.11 千公顷。新建80公顷横沟设施蔬菜、 67 公顷房山设施农业两个基地。扩建四个特色高效农业项目,优质草莓面积达到 2533公顷,设施鲜切花卉

6、达到面积 1400公顷, 设施蔬菜面积达到 10667公顷, 优质甜瓜面积达到 8000公顷。大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助推农业向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建设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8块、面积 81.33 千公顷,绿色食品 11 个、面积5457 公顷,有机食品 8 个、面积 115.3 公顷。林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年实施荒山(沙)造林2.87 千公顷,四旁(零星) 植树 427 万株, 幼林抚育 7.80 千公顷。 全年木材产量2.36万立方米, 其中抚育改造林出材 0.85 万立方米。 果品产量 7.69 万吨,同比增长6.5%。年末花卉种植面积1.22 千公顷,全年鲜切花切叶产量 14581 万支,盆

7、栽植物 158万盆。畜牧业生产稳中有升。全年大牲畜饲养量8.19 万头,其中肉牛饲养量 7.78 万头, 分别较上年增长7.0 和 7.1 。 生猪饲养量109.30万头, 出栏 73.41 万头, 分别增长 4.9 和 6.4 。 三禽饲养量885.80万羽,出栏617.70 万羽,分别增长3.2 和 3.6 。羊饲养量13.37万只,出栏9.65 万只,分别增长17.1%和 22.0%。全年肉类总产量7.29 万吨,禽蛋产量3.86 万吨,分别增长16.7 和0.1%。渔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淡水养殖面积6.32 千公顷,其中高效养殖面积 2.70 千公顷,水库养殖面积3.45 千公顷,池塘

8、养殖面积2.43 千公顷。 采取围栏和网箱集约化养殖面积分别达到 25.5 和273.7万平方米。水产品总产量4.85 万吨,同比增长5.2%,其中淡水养殖鱼类产量 4.36 万吨,同比增长4.3%。观赏鱼产量511 万尾。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有效。 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齐头并进, 房山、横沟、昌梨三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3278万元,并通过工程验收。在建小型水库22 座,年内完成投资4350万元。全年疏浚县乡河道 38 条,完成土方 325 万立方米,实施85 个村的河塘疏浚整治,完工河塘 361 条(座),疏浚土方 324 万立方米。新建、改建塘坝15 座,新建、维修大口井26 眼,治理水

9、土流失面积14 平方公里;新建防渗渠道75 公里, 完成小沟级以上配套建筑物 1050座, 新建改建电灌站17座、1960kwt改造中低产田1400公顷,增加有效灌溉面积 1000公顷,建设高标准农田666.7 公顷, 改善排涝面积600公顷,改善灌溉面积4600公顷。三、工业和建筑业工业经济在调整优化中发展壮大。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78.12 亿元,同比增长23.8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 367家,增长 24.8%;实现增加值58.84 亿元,增长28.5%;实现工业总产值246.22 亿元,增长60.3%,其中,轻工业101 亿元,增长54.2 ;重工业145.22亿元,增长64.9%;

10、外资企业76.7 亿元,增长51%;私营企业161.2亿元,增长67.2%;农村工业197.06 亿元,增长69.3%。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 17.08 万元 /人,增长11.4%。“四大板块”集聚升级。硅产品加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新型建材制造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四大产业板块支柱效应凸显, 全年规模以上“四大板块”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80.6%。硅材料产业成为我县成长最快的主导产业, 年末拥有规模以上硅产品加工企业 154 家,工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的41.6%,较上年提高3.8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74 家,工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的26.4%,较上年下降3.1 个百分点;规

11、模以上新型建材制造业企业 20家,工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的7.0%,较上年下降2.2 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机械设备制造业企业26 家,工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的 5.5%,较上年提高 1.1 个百分点。18种列统的主要工业产品中,有15种产品产量保持增长, 3种产品产量下降,分别是平板玻璃、发电量和鲜、冷藏肉。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是242.94%,较上年提高24.5 个百分点;完成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40.57亿元,同比增长58.8 ;实现利税总额21.76 亿元,增长89.0 ,其中利润总额15.24 亿元,增长78.3 ,税金总额6.53 亿元,增长119.8 ;亏损企

12、业亏损额1604万元,下降50.9%。建筑业总产值回落。 年末拥有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21 家, 较上年减少3 家; 本年新签合同额27.97 亿元, 同比下降 7.4%。全年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7.21 亿元,同比下降6.4%,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5.83 亿元,下降4.7%;安装工程产值1.26 亿元,下降34.0%。资质以上建筑企业竣工产值26.94 亿元,增长5.2%。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88.19 万平方米, 增长6.0%; 竣工面积 174.23万平方米,增长4.0%。资质以上建筑企业从业人员19997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 2523人,分别增长7.0%和 1.4%

13、。四、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1.64亿元,同比增长21,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42.34 亿元,增长23.2%;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72.14 亿元,增长23.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123.77 亿元,增长23.4%;房地产投资13.13 亿元,增长27.2%。民间投资的主导地位继续加强。全年民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72 亿元,同比增长22.2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80.2 。民营经济完成固定投资134.22 亿元,增长25.9 ,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的比重为 70.0 。二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 第一产

14、业投资 1.35 亿元,同比下降34.0%;第二产业投资141.12 亿元,增长22.6%;第三产业投资29.67 亿元,增长34.7%。五、交通、邮电和旅游业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 全年交通运输、 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61 亿元, 同比增长 14.4 。 实现公路客运周转量70763万人公里,增长9.6%;货物周转量47080万吨公里,增长9.5%。年末汽车保有量37059辆, 同比增长 25.4%, 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27667辆,增长43.7%,私人轿车保有量8362辆,增长12.0%。邮电通讯业实现务收入4.25 亿元,同比增长6.6%。年末城乡电话用户达 80万户, 增

15、长 15.8%,其中移动电话56.76 万户, 增长22.7%。年末互联网用户达6.15 万户,增长18.3%。城乡住户调查显示,全县百户家庭电话(含移动电话)拥有量为 280 部,增长 8.0 ,百户家庭电脑拥有量为 42 台,增长 23.5 。旅游业快速发展。 东海县充分展示在江苏沿海大开发机遇中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发展沿海旅游新亮点,依托政府“水晶之都、华东花都、温泉神水、幸福东海”的发展主题,加强旅游服务管理,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建设,县内开展了第三届花博会、黄川草莓节、石梁河葡萄节、 “梨花杯”摄影大赛等旅游活动,县外参加了重庆国内旅游交易会、义乌旅游博览会、旅游网络媒体推介会、千家旅行社

16、景区连云港交流合作营销大会、国际旅游交易会。不断加大旅游基础建设,提升接待档次,年末实有旅行社5 家,星级饭店 6 家,新增名胜风景区2 个。全年共接待游客212 万人次,较上年增长28.3%;旅游收入达24.23 亿元,增长29.1%。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城乡消费市场兴旺繁荣。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23 亿元,同比增长18.8 。按规模分,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23.85亿元,增长33.7%;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实现零售额52.38 亿元,增长 13.1%。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零售额5.09 亿元,增长68.1 ;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3.96 亿元, 增长 15.6 ; 住宿业实现

17、零售额1.02亿元,增长8.1 ;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16 亿元,增长27.0 。各类集市贸易成交额58.27 亿元,增长14.9 。对外经济保持增长。全年新办外资项目 21 个,同比增长5%,实际利用外资额17110万美元,增长13.5 。进出口总额28714万美元,增长 60.7 ,其中出口总额18116万美元,增长32.7 ;进口总额 10598万美元,增长151.1%。劳务合作继续加强。 注重与上海外经、 中智公司等具有雄厚实力和知名度的国家级集团公司合作,提升合作能力。年末,全县共有75 家外经企业与我县进行开展劳务合作,较上年增加 33 家。全年新增外派劳务8124人,遍及日韩、欧

18、洲、中东和非洲等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劳务工种涵盖建筑、缝纫、机械加工、农业种植、水产养殖、文员翻译等,外派劳务的质量和档次显著提高。年末在外人数 21550人,实现外经营业额1.6 亿美元,增长2.6%。七、财政和金融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 43.03 亿元, 同比增长69.3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 18.02 亿元,增长58.8 ;基金预算收入 21.12 亿元,增长83.5 ;上划中央四税收入3.89 亿元,增长51.6 。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总收入 4.57 亿元,增长52.6 ;地税部门完成总收入10.29 亿元,增长47.8 ;财政部门完成总收入 28.17 亿元,

19、增长82.1 。财政支出53.28 亿元,增长57.1%,其中,一般预算支出 31.94 亿元,增长51.8 ;基金预算支出 21.35亿元,增长65.6%金融信贷大幅增加。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41.63亿元,较年初增加 31.27 亿元,增长28.3 ,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 86.69 亿元,较年初增加17.27 亿元,增长24.9 。各项贷款余额 87.28 亿元,较年初增加25.37 亿元,增长41.0 ,其中短期贷款 52.37 亿元, 较年初增加 15.66 亿元, 增长 42.6%; 中长期贷款34.48亿元,较年初增加 10.56 亿元,增长44.1%。八、科学和教育

20、科技实力显著增强。年末拥有独立核算的科研机构 33 个,较上年增加 1 个。拥有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 1 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3家,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5 家,较上年增加 3 家。全年完成各类科研项目 17 项,通过鉴定4 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 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 2 项。有 30 个科技项目列入省和国家科技发展计划,当年获得省和国家科技成果4 个,专利申请344个,专利获批109个,其中发明专利 7 个,吸收科技成果转化项目 40 个,农业综合试验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达到 39 个。科学技术支出额占本级财政支出比重达1.81%。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拥有各类学校 215所,其中普通中学

21、47 所,高中 14 所,初中 33 所,小学校104 所,幼儿园 60 所,职业中学 1 所,盲聋哑学校 1 所。各类学校中专任教师11858人,其中普通中学教师5078 人,高中教师1688 人,初中教师3391 人,小学教师 4707人,幼儿教师1858人,职业中学教师145人,盲聋哑学校教师 31 人。各类学校在校学生197099人,其中小学生71226人,初中生 46060人,高中生2678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44416人。小学适龄儿童净入学率、小学学生巩固率、初中学生毛入学率、初中学生年巩固率均达到 100, 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2 。全年共向各类高等学校输送新生 8659人,

22、同比增长14.3 ,其中考取本科2481 人,增长 12.9 ;考取专科6178人,增长 14.9 。九、文化、广播电视、体育事业文化广电和体育事业稳步推进。年末共有文化机构 22 个,举办各种展览会105 个,组织文艺活动 284次,放映电影 5123场。县吕剧团演出新编独幕剧新墙头记、大脚闹房、称爹等 13个剧目,累计演出 221 场。年末全县拥有公共图书馆藏书 52 万册,发放借书证21454 个, 全年总流通931 万人次, 书刊外借 912 千册次。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4.1 万平方米, 县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 少儿版画活动中心、东海博物馆等设施功能日趋完善。年末拥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

23、6 座, 乡村广播专用线5047 公里,全县电视人口覆盖率和广播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开通有线电视频道 39 个,新增有线电视用户 0.6 万户,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5%。开设融入沿海开发 建设幸福东海等专栏16 个,组织播出东海新闻 238档、我爱我家等专题 120档。全年新增体育场地5 个, 其中体育系统场地2 个, 其他系统场地3 个,体育场地达到 832 个,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18.72 万平方米。年末拥有等级裁判员 787 人,其中一级以上的 75 人。全年共举办各类运动会及体育比赛143 场。参加市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奖牌 75 枚,其中国家级奖牌9 枚、省级 28.5 枚、市级 11

24、2枚。中小学实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覆盖面100%,优秀率达36%,国民体质达标率99.2%。十、医疗卫生事业医疗服务环境不断优化。 继续加强医疗基础建设, 中医院新区门诊楼和麻风病院竣工,完成了桃林、温泉、青湖、白塔埠、房山 5 个乡镇中心卫生院规划建设。 年末全县各类卫生机构 452 个, 其中医院、卫生院 27 个,综合门诊部 2 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站、卫生教育机构、 卫生监督所各1 个, 个体诊所 73 个, 甲级卫生室 346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 396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924 人,注册护士 829人,分别较上年增长4.7%、 1.5%和 6.4%。拥有床位1433张

25、,增长2.9%。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口89.5 万人,参合率稳定在 98%以上。卫生保健水平稳步提高。全县 24 家应开展传染病网络直报单位实行网络直报率为100%,全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13 种 1038例,报告发病率为90.64 /10万。检测到甲型H1N1流感病例1例,报告狂犬病 1 例、流行性出血热13 例、手足口病329例、艾滋病病毒感染 7 例。 免疫规划扎实落实, 4 岁以下儿童糖丸强化服苗率为99.84%,麻疹强化疫苗接种率为 98.03%,儿童卡介苗、脊灰疫苗、百白破三联、麻疹、五苗、乙肝等常规基础疫苗接种率均接近100%。妇幼保健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妇女病普查率83.5

26、6%,较上年提高0.55 个百分点,孕产妇死亡率为零,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78%。,低出生体重发生率1.52%,婴儿死亡率1.89%。,较上年下降0.15个千分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23%。,较上年下降0.11个千分点,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到100%。 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 67.5%, 较上年提高 7.59 个百分点。新建卫生厕所0.9 万座,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7.05%,较上年提高7.81 个百分点。十一、城乡建设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全年完成市政建设总投资1.4 亿元,新增城区道路面积 10.53 万平方米,改造广场、人行道22000平方米, 修建排水设施740

27、0 米。 投资 3000 万元的市政广场、 投资 5000万元的晶都大道主城区段改造大大提升了城市形象。 完成金牛公园建设、果园南路中段改造、山西路北延改造,改善了人居环境。清理窨井 500 座,明沟清淤1300 米,安装更换路沿石1200米,修补混凝土路面 4400平方米、 沥青混凝土路面5100平方米, 沥青灌缝 6000 米,确保市政基础设施完好。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完成经济适用房、廉租房 3.77 万平方米, 完成廉租房建设90套, 新开工建设经济适用房580套,建筑面积4.5 万平方米。全年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15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36.3 ,绿化覆盖率40.6 ,人均公共绿化面积

28、达到 11 平方米。 路灯亮化工程投资724 万元, 安装路灯、 投光灯 206组推进晶都大道路灯改造工程;新增路灯 1384 组、高杆灯、水晶灯和各式景观灯 120 套, 提高市政广场、 市民广场、 迎宾广场亮化质量;安装路灯 211 组,推进和平东路、雨润东路以及新建巷、园林巷、山西巷等六条背街小巷便民改造工程。镇村建设步伐加快。 全县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24.76 亿元,村镇修建排水管涵 17.75 万米,路面铺装 75.94 万平方米,绿化129.84 万平方米,桥梁78座,广场 13个,路灯 1410盏,小城镇综合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桃林镇桃东新村、驼峰乡驼峰新村、李埝乡石寨村

29、、 洪庄镇陈栈村、 青湖镇打磨塘村等5 个省级村庄环境整治试点村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085万元, 新铺设村庄道路23公里, 修建下水道 30 公里,安装路灯 220 盏,公共绿化 4.9 万平方米。桃东新村成功创建江苏省第四批康居示范村, 石湖乡成功创建市级城市化示范镇。城乡交通运输环境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全县累计投资32亿元加强公路建设, 五年新改建公路1478 公里, 总里程达到 3006 公里, 公路密度达到 102.8 公里 /百平方公里。 投资 6000万元建成的洪庄、青湖、平明、安峰等11 个乡镇客运站相继投入使用,乡镇客运站达到 15 个; 投资 5000 万元建成候车亭 50

30、0 多个; 新增农村客运车辆 180 多辆,运行路线达到 76 条,城乡客运一体化率达到90%,全县 100%的行政村实现客运班车通达。全县经营道路货物运输的单位和个体共 6319户,其中货运企业有22 家,营运货车3520余辆,五小车辆 6400 余辆。年末客运企业3 家,共有客运线路72 条,客运车辆 412 辆,开通省际客运线路9 条,投放客运汽车31 辆;市际客运线路 14 条,投放客运汽车21 辆;县际及县内客运线路26 条,投放客运汽车 251 辆; 开通城区公交线路8 条, 投放公交车辆75 辆; “村村通”公交线路11 条,投放公交车辆34 辆,旅游大巴 20 辆。年末 出租汽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