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污泥试验_第1页
活性污泥试验_第2页
活性污泥试验_第3页
活性污泥试验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活性污泥实验一、实验目的1、 观察完全混合活性污泥处理系统的运行,掌握活性污泥处理法中控制参数(如污泥负荷、泥龄、溶解氧浓度)对系统的影响;2、 加深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基本概念的理解;3、 掌握生化反应动力学系数K 、 Ks 、Vmax 、 Y 、 Kd 、 a、 b 等的测定。二、实验原理活性污泥好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有氧参与的条件下, 微生物降解污水中的有机物。 整个过程包括微生物的生长、 有机底物降解和氧的消耗, 整个过程变化规律如何正是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活性污泥生化反应动力学内容包括:( 1)底物的降解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2)活性污泥微

2、生物的增殖速度与有机底物浓度、活性污泥微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3)有机底物降解与氧需。1、底物降解动力学方程Monod 方程:dSV maxS( 1)dtKsSVmax- 有机底物最大比降解速度,Ks- 饱和常数,在稳定条件下,对完全混合活性污泥系统中的有机底物进行物料平衡:SoQRQ Se(QR Q)Se V dS0( 2)dt整理后,得Q(SoSe)dS( 3)Vdt于是有Q(SoSe)SoSeS( 4)XVXtVmaxSKs而 Q(So Se)SoSeF / M , F/M 为污泥负荷。XVXt完全混合曝气池中 S=Se,所以( 4)式整理后可得X tKs 11( 5)SoSeV max

3、 SeVmax(5)式为一条直线方程,以1 为横坐标, So Se(污泥负荷)为纵坐标,直线的斜率为SeXtKs,截距为1,可分别求得V max 、 Ks。V maxV max又因为在低底物浓度条件下,SeKs,所以有dSSeSeK SeV maxV maxdtKs SeKs即So SeKSeXt( 6)( 7)以 Se 为横坐标,SoSe(污泥负荷)为纵坐标,可求得直线斜率K 。Xt2、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动力学方程活性污泥微生物增殖的基本方程式:dXY dSKd Xv( 8)dtdtY- 活性污泥微生物产率系数Kd- 活性污泥微生物的自身氧化率Xv -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LVSS活性

4、污泥微生物每日在曝气池内的净增殖量为:XY ( Sa Se) QKd V Xv( 9)将上式各项除以XvV ,得XY Q (So Se)Kd( 10)Xv VXv V而 Q(SoSe)F / MrXvVF/Mr -污泥去除负荷以X 为纵轴,以 Q(SoSe) (污泥去除负荷)为横轴,直线斜率为Y 值, Kd 为纵轴Xv VXvV截距。3、有机底物降解与氧需方程在曝气池内, 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有机物氧化分解过程的需氧率和其本身在内源代谢的自身氧化过程都是耗氧过程。这两部分氧化过程所需要的氧量,由下式求定:O2 aQ(So Se) bVXv( 11)O2-混合液需氧量a-活性污泥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氧

5、化分解过程的需氧率b-活性污泥微生物通过内源代谢的自身氧化过程的需氧率O2a Q(SoSe)b( 12)VXvVXv以 Q(SoSe) (污泥去除负荷)为横坐标、O2 为纵坐标,可求得a,b 值。VXvVXv三、实验设备1、 带有挡板的完全混合式曝气沉淀池2、 空气压缩机3、 原水箱4、 泵5、 空气扩散管四、实验操作1、登录进入实验后,会出现“登录”对话框,如下图所示请认真填写班级、姓名、学号三项内容,这三项内容将被记录到实验报告文件当中。同时还可以选择实验内容,选“不测定耗氧速度”,则实验过程中溶解氧浓度稳定在2.0mg/l, 且不需要调节压缩机调节阀来适应活性污泥微生物变化引起的需氧量的

6、变化,减少实验操作,简化实验内容。2、进原水打开原水进水阀,弹出进水阀调节面板,调节阀的开度,向曝气沉淀池中注入原水。3、污泥接种点污泥接种图向曝气池中接入培养好的污泥。4、曝气点击压缩空气调节阀,并调整阀门开度,向曝气池中输入氧气。5、污泥回流点击回流挡板高度调节的上下按钮,调节挡板高度,使沉淀池中的污泥回流到曝气池,以保持实验过程中曝气池中活性污泥微生物浓度(MLSS )稳定 (1300-3000mg/l) 。6、排放剩余污泥点击剩余污泥排放阀,调节阀门开度,以调整泥龄保持在一定的范围(5-15 天)。7、记录数据观察右边的数据,并不断调整溶解氧浓度( Do )、活性污泥微生物浓度( ML

7、SS )、泥龄(SRT)、污泥负荷( F/M ),待其稳定后,开始记录数据。8、调整原水进水水质或水量点击原水 BOD 调节的上下按钮来调整进水水质或者点击原水进水阀门来调节水量,以改变不同的污泥负荷 (0.2-1.2)。9、调节其余参数使系统稳定调整溶解氧浓度( Do )、活性污泥微生物浓度( MLSS ),使其稳定在上一次测定值,改变泥龄( SRT)、污泥负荷( F/M ),待其稳定后,记录数据。10、记录四组数据,实验完毕。五、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要终保持溶解氧浓度(Do) 保持在 2.0mg/l 左右;2、 在保持活性污泥微生物浓度 (MLSS)(1300-3000mg/l) 稳定的情况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