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屈原辞中第一人称代词_第1页
试析屈原辞中第一人称代词_第2页
试析屈原辞中第一人称代词_第3页
试析屈原辞中第一人称代词_第4页
试析屈原辞中第一人称代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成员:陈亚聪 郭欣 侯嘉林 柳海平 孙佳栋 白杨一、综合分析世纪之交以来历年楚辞研究综述之后,得出21世纪以来楚辞研究的总特征与总趋势:(1)仍以楚辞文本研究和屈原其人研究为主体;(2)文化史研究、宋玉研究、域外传播的呢过研究领域的兴起;(3)研究的整体化、全面化以及国际化趋向明显;(4)跨学科、对比综合等研究方法兴盛。二、我们注意到,楚辞中的屈原作品使用了大量第一人称代词,然而使用情况与同时期其他文献(主要是中原地区文献)又存在着明显的异同。关于这一问题的分析研究,我们搜索了CNKI论文库,只找到如下几篇:楚辞中第一人称代词“余”和“予”的用法 董洪利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研究尹喜燕

2、,邵慧君,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楚辞的人称代词 陈明富,张鹏丽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四期存在着一定的空白和研究余地。而且上述论文都把重点放在了楚辞中第一人称代词的语法方面的分析,至于语意方面的分析基本是空白的。楚辞中的屈原辞存在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代词的楚辞中的屈原辞存在大量使用第一人称代词的情况,使用频率最高的主要有情况,使用频率最高的主要有“余余”、“吾吾”,此,此外外“朕朕”、“我我”、“予予”也存在不同频率的使用。也存在不同频率的使用。从语法角度来看,这些第一人称代词在诗句中的主从语法角度来看,这些第一人称代词在诗句中的主要成分是作主语、宾语或定语要成分是

3、作主语、宾语或定语。其。其使用情况总结如使用情况总结如下:下:余吾朕我予使用次数91637411作主语次数2447340作宾语次数2670011作定语次数419400使用频率51.7%35.8%4.0%2.3%6.2%使用总次数作主语次数做宾语次数做定语次数余49151618吾262222朕4004我2200予4044a离骚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情况:使用总次数作主语次数做宾语次数做定语次数吾5401余161510予7070b九歌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情况:使用总次数作主语次数做宾语次数做定语次数吾312056余257513朕2002c九章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情况:使用总次数作主语次数做宾语次数做定语次

4、数余1100我1100d天问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情况:使用总次数作主语次数做宾语次数做定语次数朕1100吾1100我1100e招魂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情况:屈原辞中的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最高的为“余”,占总量一半有余;其次为“吾”,所占亦有三分之一左右。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第一人称代词占了总数的绝大多数,而其余的“朕”、“我”、“余”只占到总数的12.5%。第一人称“余”在诗句中所做成分主要为主语、宾语和定语,且作定语较多,约占总数一半。第一人称“吾”在诗句中主要做主语,也有少量情况下作宾语和定语。第一人称“朕”在诗句中作主语和定语,不作宾语。第一人称“我”在诗句中只作主语。第一人称“予”在诗句中只

5、作宾语。将屈原辞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情况同战国时期其他文献作一对比,如下 :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战国策吕氏春秋战国竹简、帛书等楚辞吾169127703921981922057276我195159801971341191926212余(予)374457931226120朕456800007 然屈原辞存在与此不同的一些情况,其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主要为“吾”和“余”,而在同时期其他文献中大量出现的“我”在屈原辞中出现频率极低(只有2.3%)。至于在其他文献中基本不再使用,或者仅在引古书述古事情况下使用的“朕”,在屈原辞中也有少部分与之不同的使用。屈原辞和同时期中原地区文献的这些差异何以产生?宋黄伯思

6、翼骚序云: “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屈原辞诞生于楚地,带有浓重楚地语言特色。其与同时期中原地区文献用语方面的区别,体现了语言的地域性和时间性差异;屈原辞中第一人称代词的部分使用方式,体现了作者本人的用语习惯,甚至隐含了他自觉或不自觉的一些表达和思想、感情。“吾”后加的谓语动词多为表示实际动作的实义动词;“余”后加的谓语动词多为表示思维动作,不对现实造成影响的抽象动词;以“吾”作主语的诗句为: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广开兮天门,纷吾乘兮玄云;吾与君兮齐速,导帝之兮九坑;“余”作主语的情况在九歌中仅有一例: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吾”作为主语

7、时,谓语动词为“以.为先、闻、知、使、驰、游、变、怨、行、不及、玩、说、能、罢”。在这些词中,既有有实际动作的动词,也有心理活动或与之类似的没有实际活动的动词,如“以.为先、闻、知、怨、不及、说、能”等词。这些词分别出现在:吾谊先君而后身兮惜诵吾至今而知其信然惜诵吾又何怨乎今之人涉江吾将以为类兮 怀沙吾怨往昔之所冀兮悲回风惜吾不及古人兮 思美人“余”作主语时其后的谓语动词有“梦、畏、惧、好,董、豫”,则大体符合这种语法规律。具体诗句如下:昔余梦登天兮,魂中道而无杭定心广志,余何所畏惧兮?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悟过改更,我又何言?(天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

8、人皆醉我独醒。(招魂)a.据袁行霈先生中国文学史 ,本文中“屈原辞”包括离骚、九歌、九章、天问以及招魂共23篇。不过在目前的楚辞研究界,对于九章中的一些篇目是否为屈原所作仍存在争议,如宋代洪兴祖则疑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4篇非屈原作(楚辞补注),明代许学夷也以惜往日、悲回风二篇非屈原口气,疑为唐勒、景差等人所作(诗源辨体)。清代顾成天则定惜诵、惜往日二篇为河、洛间人所作(读骚别论),而近人还有说哀郢为庄辛所作的(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但所有这些怀疑,多以文气为判定真伪的标准,尚无确凿有力的证据。从第一人称代词“吾”的使用习惯上看,九章与离骚、九歌存在一定差别。并不像前两者那样严格地在“吾”

9、后面加有实际意义的动词,而是用法较为随意。或可为九章部分篇目中作者的考订提供一些旁证。b. “吾”和“余”在先秦时期的语义意义有一定差异:据汉语人称代词考论引胡适文存.国语文法概论引元赵德四书笺义中说“吾、我二者,学者以为一义,殊不知就己而言则曰吾,因人而言则曰我。”也就是说,在表示一个人时,“吾”在语义上的用法有就自己而言的含义,而“我”通常用于与他人在同一语境下强调自我的情况。即“我”字别于他人。而“吾”多用于正常的叙事语气中。屈原辞中的第一人称代词绝大多数使用情感色彩较平和的是“吾”,极少使用强调自我与对方对立,突出本体的“我”。从语义层面分析,可以体现屈原对自我的身世怜悯并不是其辞的核

10、心,其忧思国家,替君解忧而不能的公心才是其情感核心。其强调之处更多的是报国无门、君王不察,而非自己命途多舛。离骚九歌退静默而莫余知兮进号呼又莫余闻世溷浊而莫余知兮与余言而不信兮盖为余而造怒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曾歔欷余郁邑兮,哀朕时之不当。怀朕情而不发兮,余焉能忍而与此终古!“朕”是否有倨傲的含义在语言学界仍有争论,早先多认为“朕”无论身份贵贱,皆可自称,而汉语人称代词考论的统计结果是,“朕”的使用确实与说话者的身份地位有一定关系,贵族阶层多用“朕”,而且作定语时,“朕”后多加典章制度,先祖之类。在西周,朕有修饰特定事物的特征,带有很明显的庄重性和严肃

11、性,这种用法对东周春秋战国有一定影响。楚辞中“朕”修饰的名词,可能带有特殊含义。第一句中“朕皇考”的用法在先秦典籍中有先例,即“朕+称谓+人名”,例如有“朕文考”,“朕剌(烈)考”、“朕剌且(祖)等形式。周代铭文中,朕表尊敬的功能异常凸显。而其他三句中的中心词 车、时、情则为相对较为普通的意像。但在这三句中,都有哀叹整个时代、社会的不合理,想要返回旧道,或者摒世远走的情感趋向。这三句的语境偏向于针对大环境而非特定的单一事物或现象。照吾槛兮扶桑九章通过以上对于屈原辞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的三方面具体分析,我们目前得出了如下结论。1)屈原作品对于研究先秦时期楚地方言有重大价值,其中大量使用的第一人称代

12、词主要有“余”、“吾”、“我”、“予”、“朕”等,相较于同时期其他文献典籍,种类多、用法多样,基本涵盖了先秦时期主要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这表明至屈原所处的战国末期,中原文化与楚地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交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程度。然而屈原作品中第一人称代词使用频率和语法功能与同时期中原文献的不同,又体现了先秦时期文化在传播和发展过程中的地区和历时差异。2)屈原辞中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呈现一种较强的偏好性,除了受到楚地方言用语规则的影响之外,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者本人的部分用语习惯,以及自觉或不自觉表露出的个人情感。对这一方面的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可为当前的楚辞研究界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材料。反思与感想:存

13、在不足一种尝试用新的方法分析旧的问题1楚辞补注 【宋】洪兴祖著,中华书局,19832楚辞 【宋】朱熹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3汉语史稿 王力著,中华书局,20044中国文学史 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楚辞与屈原辞再辨 董运庭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6王逸发微 许子滨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7先秦文学发生研究 赵辉著,人民出版社,20128楚辞讲座 汤炳正讲述,汤序波整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汉语人称代词考论 陈翠珠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10楚辞的人称代词 陈明富,张鹏丽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8月第四期11楚辞中第一人称代词“余”和“予”的

14、用法 董洪利12春秋时期第一人称代词研究张玉金,语言研究,2008(4)13上古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余(予)”“我”“朕”的分别洪波,语言研究,1996(1)14战国时期楚方言第一人称代词系统研究尹喜燕,邵慧君,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9)15论战国时期第一人称代词的时间性问题,邹秋珍,广东大学华软软件学院,时代文学2010(10)16先秦第一人称代词“余(予)”、“朕”、“我”“吾”关系初探夏先培,长沙水电师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6(2)17上古汉语“朕”的指称和语用功能考察朱红,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18屈原九章真伪问题探讨任强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 (10)19199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