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性血管炎_第1页
类风湿性血管炎_第2页
类风湿性血管炎_第3页
类风湿性血管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类风湿性血管炎类风湿性血管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表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非化脓性关节炎为主的系统性结缔组织性疾病,若以关节外表现为主要临床症状时,如胸膜炎、 心肌炎、肺炎、 神经炎和血管炎等,则称为恶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或“类风湿病”。而类风湿性血管炎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基础病理之一,为类风湿病的表现之一( 胸膜炎、心肌炎、肺炎、神经炎和血管炎等 ) ,多数没有症状, 但若发生多种血管 ( 包括中等动脉、 小动静脉以及毛细血管 ) 炎症性闭塞时, 症状明显,甚至致死, 总称为类风湿性血管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而类风湿性血管炎就其部位说,当属于中医“脉痹”范畴,当发生溃

2、疡、坏疽,则可属于“痈疽”、“脱疽”范畴。1、病因:与遗传、感染、性别、营养不良、代谢障碍、应激反应、某些食物或药物等因素均有关系。2、病理变化:类风湿性血管的组织病理学变化是全层性血管炎,有炎症细胞浸润,外膜和中层病变严重。在急性期血管壁上有抗体和免疫复合物沉积。其形式有4种:闭塞性动脉内膜炎 ( 多发于指趾血管和肠系膜血管) 、亚急性小动静脉炎( 见于心肌、骨骼肌、神经鞘内小动脉、 指趾动脉 ) 、严重而广泛的大血管坏死性动脉炎( 表现为雷诺现象、肺动脉高压、内脏缺血 ) 、毛细血管炎和静脉炎。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类风湿性血管炎又可分为三类:全身性动脉炎型:可同时存在肺炎、心内膜炎、心肌炎

3、等血管炎损害,预后不良;末梢动脉型:以四肢和皮肤血管炎为主,表现为多发性神经炎、皮肤溃疡、指( 趾) 坏疽、皮肤出血等症状;肺炎型( 全身感染型 ) :以肺纤维化为主要表现,预后险恶。3、表现:一般都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史,血管炎多出现在病变活动期或反复发作期。有时与关节病变活动不一致。 某些长期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而药量明显波动者, 可引起血管炎或加重血管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表现:末节关节粗大、肿胀、疼痛、关节畸形。可伴有类风湿结节,大小不等,由数毫米到 2-5 厘米或更大,常发生在肘部伸侧或关节附近,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不痛,也无压痛,数周后可自然消退,以后可复发。急性初发期,肢体出现皮下疼

4、痛性结节、瘀斑及急性缺血症状,体温高,全身不适。通常类风湿性血管炎患者倾向于发病初期既有内脏表现。在复发期, 已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有表现,如末梢关节粗大、肿胀、疼痛和关节畸形, X 线片上有典型的骨关节影像 ( 关节间隙小、骨端硬化、变形、脱钙和囊性变 ) 等,易于诊断。慢性期,除关节病变外,手或足的末端有慢性缺血表现,如皮温低,皮色苍白或紫红,握拳试验或泛红试验阳性;皮肤营养障碍,表现为弹性低、韧性大、萎缩、甲变形。严重时会有溃疡、小面积坏疽,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末节指或趾骨短缩, X 线片上可有自溶现象。受累血管的部位不同,具体表现多种多样。内脏、眼部及神经损害当侵犯心、 脑、

5、眼、肾、脾和肠系膜血管, 使其狭窄或闭塞, 可引起心包炎、 肠系膜血管炎、外巩膜炎等,有多发性神经病变、紫癜、肾小球肾炎、荨麻疹等不同表现。如为暴发性血管炎,则表现为急性发热、多脏器缺血梗死,包括神经肌肉损害、心肌梗死、 肠坏死、 肠穿孔、脑血管意外、 Cushing 综合征、高血压等危急症状,可导致死亡。肢体血管炎当侵犯末梢动脉,累及肢体末梢和皮肤血管时,手或足的末端有缺血表现,如皮温低, 皮色苍白或紫红, 甲皱襞处有小的条状红棕色梗死,指甲及指端有小片出血,但握拳试验或泛红试验阳性。皮肤营养障碍,表现为致密、弹性低、韧性大、萎缩、甲变形等。严重者会有溃疡、小面积坏疽,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

6、或消失。末节指或趾骨短缩。急性期,皮下出现疼痛性结节, 双手出现雷诺现象,趾和指动脉闭塞后就会形成坏死病灶、溃疡或较大面积的坏疽。 末梢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慢性期患者末节指或趾骨有自溶现象。小动脉受累,则指( 趾 ) 小动脉梗塞、外周坏疽、溃疡;中小动脉受累,则见网状青斑、坏死性血管炎、皮下结节、坏疽;急性坏死性细小静脉炎,则见可触性紫癜、荨麻疹、出血性大疱;混合性血管炎( 小动脉和静脉受累) ,则见青斑性血管炎、皮肤溃疡、坏疽脓皮病。4、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 血沉、类风湿因子、 C 反应蛋白、补体及免疫功能检查、 抗核抗体、狼疮细胞等相关指标升高或阳性。X线检查: X 片上可有典型骨

7、关节影像,如关节间隙小,骨端硬化、变形、脱钙和囊性变,末节指或趾骨自溶现象等。非创伤性血管检查:行多普勒血管超声检查评价节段动脉压指标,可发现足背动脉、胫后动脉血流减少,管腔狭窄或闭塞。甲皱微循环检查:表现为毛细血管袢的数目减少,排列紊乱,模糊和畸形的管袢增多,血流速度减慢,血栓、红细胞聚集等表现。5、临床治疗辨证论治湿热蕴结证:关节灼痛或红肿热痛,有积液,晨僵,肢体酸楚沉重,关节屈伸不利,或皮肤下结节硬痛, 下肢溃疡, 小面积坏疽, 足背和胫后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伴有发热,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疗以清热祛湿、活血通络为主,方药选用宣痹汤合二妙散加减:防己10克、黄柏 10克、杏仁 10克

8、、连翘 15克、栀子 15克、赤小豆 30克、薏苡仁 30克、怀牛膝 30克、滑石 30克、白花蛇舌草20克、蚕砂 20克。毒热炽盛证: 关节红肿, 灼热跳痛, 不可触近, 皮下红斑, 伴发坏疽性脓皮病,急性发热,多脏器缺血梗死的症状,心烦,口渴、尿黄,大便干,舌红苔黄或少苔,脉弦滑数,见于暴发性血管炎及类风湿性血管炎活动期;治疗以清热解毒、活血凉血为主, 方药选用四妙勇安汤加减:金银花 30克、玄参 30克、当归 15克、赤芍 15克、牛膝 15克、黄柏 10克、黄芩 10克、栀子 10克、连翘 10克、苍术 10克、防己 10克、紫草 10克、生甘草 10克、红花 6克、木通 6。瘀血阻络

9、证:周身关节疼痛剧烈,部位固定不移,关节屈伸不利,周围可见硬结,手或足的末端有缺血性表现,如皮温低、皮色苍白, 甲皱襞处有小的条状红棕色梗死,皮肤有营养障碍,表现为弹性低、韧性大、萎缩、甲变形,口渴不欲饮,或见午后及夜间发热,舌质紫暗,或有瘀斑、 瘀点,脉细涩; 治疗以活血化瘀、 祛风胜湿为主, 方药选用活血通脉饮加减:丹参 30克、金银花 30克、赤芍 60克、土茯苓 60克、当归 15克、川芎 15克等。寒湿阻络证:肢体末端发凉怕冷,皮温低,皮色苍白,出现雷诺现象,肢体关节疼痛,肿胀或重着,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晨僵,关节屈伸不利,得热痛减,或见恶风发热,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红,苔薄白,

10、脉弦紧或浮缓;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为主,方药选用阳和汤加减:熟地30克、炙黄芪 30克、鸡血藤 30克、党参 15克、当归 15克、干姜 15克、赤芍15克、怀牛膝 15克、肉桂 10克、白芥子 10克、熟附子 10克、炙甘草 10克、鹿角霜 10克 ( 冲 ) 、地龙 10克、麻黄 6克。肝肾亏虚证:痹病日久,患肢顽麻疼痛,筋挛肉萎,骨节肿大,身体羸瘦,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耳鸣,舌质红,舌体瘦削,苔少,脉细弱,为本病晚期;治疗以补肾活血、通络止痛为主,方药选用补肾活血汤加减:熟地30克、川续断 15克、怀牛膝 15克、桑寄生 15克、鸡血藤 15克、山药 15克、仙灵脾 15克、破故纸 15克、茯苓 15克、当归 12克、川芎 12克、威灵仙 12克、丹参 12克、赤芍 12克、白术 10克。以上各类证型同时可配合服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治疗。药物静脉点滴治疗:可据情选用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类中药制剂静脉应用,如脉络宁等注射液。外治疗法可选用活血消肿洗药( 刘寄怒、海桐皮、苏木、羌活、大黄、当归、红花、白芷等各30克) 、活血止痛散 ( 透骨草、元胡、当归、姜黄、川椒、海桐皮、威灵仙、川牛膝、乳香、没药、羌活、白芷、苏木、五加皮、红花、土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