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与贞观之治》2017_第1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2017_第2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2017_第3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2017_第4页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20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 , 在世界影响面广。在世界影响面广。 想一想: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把中国人称想一想:现在世界上很多国家把中国人称做做“唐人唐人”,而且在很多国家把中国人聚居的地,而且在很多国家把中国人聚居的地区称区称“唐人街唐人街”,世界各地几乎都有此街。这是,世界各地几乎都有此街。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呢?悉尼唐人街悉尼唐人街 618年年 李渊李渊 长安长安看课本,思考并找出:看课本,思考并找出:1.1.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2. 2. 唐朝建立的简单情况(包括建立时间、唐朝建立的简单情况(包括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建立者

2、、都城) 隋炀帝的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各地隋炀帝的暴政引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各地地方长官和一些害怕势力乘乱纷纷起兵。地方长官和一些害怕势力乘乱纷纷起兵。目录12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贞观新政教学目标1了解唐朝建立、唐太宗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2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对唐太宗进行简单的评价。3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我们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的历史启迪。重点:“贞观之治”难点:如何客观地评价唐太宗等历史人物吸取吸取教训。教训。(1 1)虚心纳谏,从谏如流虚心纳谏,从谏如流。 (纳谏:(纳谏:魏征魏征

3、知得失的镜子)知得失的镜子)(2 2)知人善任,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唯才是举。(重用人才)。(重用人才)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虚心纳谏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此三镜以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逐亡一镜矣。 唐太宗 字玄成,馆陶(今属河北)人,以敢于直言著称。魏 征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选贤用能长长孙孙无无忌忌 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李世民手下猛将有程咬金、李靖、秦叔宝等。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十八学士有多谋善断的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人。忌等人。秦叔宝杜如晦李靖程咬金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4、 贞观政要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2.这句话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他能认识到此问题? 3.这句话体现了他具有什么治国思想?史料史料探究探究合作探究通过材料:探究盛世之因(1 1)唐太宗认真吸取)唐太宗认真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2 2)善于用人、虚心)善于用人、虚心纳谏;纳谏;2 2、“贞观新政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2 2)经济:)经济:(1 1)政治:)政治:(3 3)法律:)法律:改革改革:减少服役,以:减少服役,以实物代役实物代役.(减轻百姓负担)(减轻百姓负担)沿袭和沿袭和隋代的隋代的“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轻

5、。户户部部礼礼部部兵兵部部刑刑部部工工部部吏吏部部三省六部制(隋唐)三省六部制(隋唐)作用: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相作用:集思广益,提高效率,又相互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首的中央互牵制,加强了以皇权为首的中央集权集权。唐太宗说:唐太宗说:法乃天下之法,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非朕一人之法。唐律残片完善隋朝的科举制度含义: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产生: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的产生。完善:作用:1.1.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便于选拔人才,扩大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2.2.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政府办事效率。自由报考,人才不断更新,增强了政府办事

6、效率。3.3.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与创造精神。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与创造精神。童生试:童生试:也叫也叫“童试童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合格(学习成绩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的一二等学生)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乡试:乡试: 明清两代每三年再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明清两代每三年再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叫举人,取得参加中央一级的会试的资格。第一名叫解元。会试:会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

7、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会试在乡试的第二年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叫会元。殿试殿试: :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是科举制度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赐策问,以定甲第。录取分三甲,赐“进士及第进士及第”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的称号,第一名称状元(鼎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合称“三甲鼎三甲鼎”. .3 3、“贞观新政

8、贞观新政”的影响的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政治比较清明经济恢复发展经济恢复发展社会安定开放社会安定开放国力逐步加强国力逐步加强史称史称“贞观之治贞观之治”。 “舟所以比人君舟所以比人君, ,水所以比黎庶。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水能载舟, ,亦能覆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贞观政要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之治的出现 读材料和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读材料和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1)主观原因:)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9、。(2)客观原因(措施):)客观原因(措施):任用贤能。任用贤能。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励发展农业生产。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边疆管理。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 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政治方面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如何正确看待贞观之治?数据:以户口来看,隋朝大

10、业2年有户口890万户,贞观初年,人口不足300万户。唐高宗永徽2年,人口也不过380万户。结论:古代史学家对贞观之治有渲染,拔高的出现。但贞观之治依然值得肯定。 第第2 2课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太宗与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一、唐朝的建立 1、时间:、时间: 2、建立者:、建立者: 3、都城:、都城: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二、唐太宗的用人和纳谏 1、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唐太宗(李世民)即位 2、唐太宗的用人、唐太宗的用人 3、唐太宗的纳谏、唐太宗的纳谏三、贞观新政三、贞观新政 1、形成的原因:、形成的原因: 2、推行革新措施:、推行革新措施: 政治上:政治上: 经济上:经济上: 法律上:法

11、律上: 3、结果:、结果:公元公元618年年李渊(唐高祖)李渊(唐高祖)长安长安知人善任,唯才是举。知人善任,唯才是举。虚心纳谏,从谏如流。虚心纳谏,从谏如流。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唐太宗吸取隋朝灭亡的经验教训。沿袭和完善隋朝的沿袭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三省六部”制。制。改革赋役制度。改革赋役制度。修改法令,订立修改法令,订立唐律疏义唐律疏义。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唐高祖(李渊)如何? ?唐太宗(李世民)贞观之治建立唐朝(618年)发 展继续发展课堂小结【1】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由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