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练习(12.11)_第1页
综合练习(12.11)_第2页
综合练习(12.11)_第3页
综合练习(12.11)_第4页
综合练习(12.1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三综合练习(2015.12.11)一、语言文字运用题(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秕(b)谷 泥淖(no) 抹(m)不开 大笔如椽(yun)B.旱涝(lo) 攒(cun)集 褒(bo)义词 风光旖()旎C.间(jin)断 惩艾(y) 打埋(mi)伏 靡(m)日不思D.跻(j)身 切(qi)脉 倒(do)春寒 涎(xin)皮赖脸【参考答案】B,(A.椽chun,C.靡m,D.跻j)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就在一二十年前,高铁是否应该建设、怎么建设的争论曾经喧嚣一时。今天,争议已成烟云。高铁线路不断延伸,高速列车风驰电掣。B.每个

2、党政组织、每个领导干部必须服从和遵守宪法法律,不能把党的领导作为个人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的挡剑牌。C.拉斐尔精心绘制的雅典学院画典,出神入画地再现一幕往古高端精神文化生活场景,五百多年来,引得多少人浮想联翩、遐思无限D.奉行“好人主义”的领导干部多了,党内清风正气就会得不到发扬,歪风邪气就会得不到遏制,申张正义者就会受到冷落孤立。【参考答案】A,(B.“挡剑牌”改为“挡箭牌”;C.“出神入画”改为“出神入化”;D.“申张”改为“伸张”)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智取威虎山3D,将起伏跌宕的经典剧情、体量完备的戏剧冲突、侠肝义胆的传统精神重新演绎,并吻合当代人的视角,赋

3、予观众全新的观感。B.做眼保健操可以通过按摩眼部周围穴位和肌肉,促进眼部周围血液循环,调节眼的新陈代谢,既而达到消除疲劳,增强视力,预防近视的目的。C.手机阅读、网络阅读等虽便捷普及,但内容良莠不齐,一些书店面临人力、房租的压力而生存艰难,城市阅读生态堪忧。D.受2014年底高速公路大量开通的影响,在省级客运班纷纷转战高速公路后,昨日,市际客运班车也改弦易辙,贵州有七条市际班线改道走高速。【参考答案】D.改弦易辙:比喻改变方法或态度。正确。A.“吻合”指完全符合,是形容词。这里应改为动词“契合”;B.“既而”表示上文所说的情况或动作发生之后不久。语句中下文表目的,应改为“从而”;C.用错对象。

4、“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杂在一起不能形容“内容”。)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让那一片源于屈陶李杜、飘自王杨卢骆的清风朗月,在新的时代,继续吹拂,照耀今人,给我们的心灵一份充实B.十多年来网络音乐产业发展举步维艰,看似产量惊人、覆盖面巨大,却很难赚到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版权保护不力。C.钢筋好比建筑的筋骨,钢筋不结实,关系到建筑是否安全,如果工地上使用“瘦身”钢筋,会给建筑留下致命的安全隐患。D.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屏幕由于比正常书页小,所以读者在这些设备上浏览漫画时常会产生看不清文字的苦恼。【参考答案】B.(A.语序不当。“吹拂、照耀”改为“照耀、吹拂”,与“朗月清风”对应。C.两

5、面对一面。“钢筋不结实”改为“钢筋结不结实”。D.主语偷换。前半句改为“由于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屏幕比正常书页小”。)5.把下列带序号的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并依次把序号填入横线处。(3分) 三座雪山,一座向东,另两座向南。 只要雪山轻轻一动,它们就会发出清脆的响声。 安然凝望着北国的山林雪野和人间灯火 这两簇灯火异常地灿烂华美 它们仿佛三只从天上走来的白象 山脚下倒是有两簇灯火,一簇在南侧,一簇在东侧 小城灯火阑珊让我觉得它们是这白象般的雪山脚下挂着的金色铃铛【参考答案】(句“三只”应指代前文“三座雪山”,故排在首位,句进一步对喻体“白象”进行描写,故在后,三句紧扣话题“灯火”,紧跟后

6、,句既承句,又以“金色铃铛”与后文“发出清脆的响声”照应,故在最后。)6.把下面这几个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单句。要求: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居家养老服务可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居家养老服务主要为了满足居住在家的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以城乡社区为依托的养老服务模式。居家养老服务是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参考答案】示例: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以城乡社区为依托,由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企业、社会组织提供专业化服务,为居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为满足居住在

7、家的老年人的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养老服务模式。(改写句子为单句,得2分;信息不遗漏,得1分;语句通顺,符合逻辑,比如应在前,得1分。)7.阅读下面材料,写出材料中的答复信引发热议的原因。(4分)近日,复旦大学论坛里的一封信引起了热议。这封信是该校总务处综合办公室就学生投诉的“今晚校车又提前了一分钟”问题而做出的答复。信件正文如下:同学你好!投诉收悉,已转达校园管理办公室的负责老师。友情建议你还是提前几分钟到达候车点,不过若是碰到校车刚起步驶离,从你身边经过的情况,你也可以挥挥手,司机会短暂停留让你上车。记得有一句台词:这个世界上,无解的事很多,比如说,如果你可以早一分钟,或者只要早几秒钟,你是不是

8、就会和某个人、某件事产生连接,但往往大部分的人生我们总是在错过。QQ空间亦有经典名言:“人生不能错过两件事:一是回家的末班车,二是最深爱的人。”愿你不再错过末班车,愿你和你最深爱的人永远在一起。【参考答案】略(能围绕信件的内容、答复的方式等,写出两点原因即可,每点2分。参考角度:即使答复、在论坛里答复、友情建议、台词及QQ空间名言的引入、措辞的语体特征等)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9分)城市文化遗产是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的遗留,凝结着城市的历史,体现着城市的性格,是一个城市在历尽岁月沧桑后收获的宝贵财富。文化遗产具有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

9、不可再生性,往往成为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发展见证,甚至成为一个城市及城市所在地区的重要表征和代名词。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和政策,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分为单体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城。后来,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又增加了“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等概念。保护文化遗产是城市现代化的必要内容,是建设美好城市特色的最低成本的捷径,是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环节,也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愈显关键的指标。在城镇化浪潮中,我国出现千城一面怪相,城市特色的灭失是主因。我国人口基数庞大,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涌入城市,城镇化速度迅猛。在城镇化的初期,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被忽略,城市摊大饼式地发展

10、。到了一定阶段,城市再发展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于是,城镇化就需要借助城市更新来进行。“城市更新”这一概念最早由欧美学界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内容包括城市客观物质实体(建筑物等硬件)的拆迁、改造与建设,以及生态环境、空间环境、文化视觉环境的改造与延续。但城市更新活动在欧洲各国重建二战毁坏区域时就开始了。而快速的城镇化与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交织在一起,则是中国式城市更新的特点之一,或者说城镇化要借助于城市更新来完成。这也意味着在粗放的城市管理模式之下,城市更新多表现为大拆大建。对于棚户区等的推倒重建无可厚非,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城市文化遗产也在拆建潮中遭到破坏,谨小慎微的被动式保护固然有待商榷,建设性破

11、坏也是不可取的。在城市更新的初期,无论是政府要创造政绩,还是社会公众要改善生活条件,可能都希望除旧布新。但是,随着城市更新进程的加快,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日益显现。没有历史文化遗产的城市成了没有特色的城市、没有魅力的城市,中国的城市在城市更新浪潮中魅力的集体缺失已经成为一个严重问题。20世纪90年代,在以人为本观念指引下,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更新不仅仅是房地产的开发和物质环境的更新,社区历史建筑的保护,邻里社会肌理的保持,与消除衰退、破败现象同样重要。从世界范围来看,历史文化资源保存最好、开发最好的城市,往往也是现代化程度很高的城市,例如伦敦、巴黎、维也纳。因此,城市更新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之间

12、不是矛盾的,城市更新可以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契机,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又可以助力城市更新。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不仅可以增强市民的城市认同感,而且可以增加城市魅力,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一,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凸显了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价值。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可以助推城市更新,共同实现建设美好城市的目标。8.下列有关“城市更新”的说法,与文意不符的一项是A.有过几年消除毁坏区域的衰退、破败现象的实践活动,欧美学界率先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城市更新”概念。B.在以人为本观念的指引下,20世纪90年代“城市更新”开始涵盖社区历史建筑的保护和邻里社会肌理的

13、保持。C.生态环境、空问环境、文化视觉环境,虽不是城市客观物质实体,却仍是“城市更新”概念中的“物质环境”。D.由于忽略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导致城市没有空间,在粗放的城市管理模式之下中国的城市更新不得不大拆大建。【参考答案】D,(偷换概念,城市再发展没有足够的空间,不等于城市没有空间。)9.对照全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独特性、不可复制性和不可再生性等是历史文化遗产成为一个城市独一无二的发展见证和这个城市的重要表征与代名词的条件。B.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出现了“历史文化风貌区”、“历史建筑”这些没被我国现行的法律和政策列入的“城市历史文化遗产”。C.从世界范围来看,伦敦、巴黎、维也纳的发

14、展可以被视为城市越高度现代化,就越能保存和开发城市自身历史文化资源的实例。D.“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形象描述了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在通过增强市民城市认同感来吸引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上的价值。【参考答案】A,(B选项理解没有原文信息支持。C选项推断违反原意。D选项无关信息混杂。)10.概括文中提到的我国当前城镇化的特点。(3分)【参考答案】城镇化速度迅猛,城市规划的科学性被忽略。城镇化需要借助城市更新进行,与大规模的城市更新交织。出现千城一面怪相,城市特色的灭失,城市魅力集体缺失严重。(每点1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20分)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 李娟虽然比起冬天来宽裕从容多了

15、,但春天仍是紧紧巴巴的季节。但卡西没总是把自己搞成全家最忙碌的那一个。她开始准备打馕,面已经揉好,醒了一个多小时了。我掐指一算,旧馕还有七八个,我们一家四口再吃三天才能吃得完。等把旧馕吃完了,此时打出来的新馕也相当遗憾地变成旧馕了。真是,为什么不再缓一两天呢。新烤出来的热乎乎香喷喷的馕不吃,却一定要吃旧的,真是令人伤心。因为这样的话,生活中就一直只有旧馕可吃。但再想一想,要是先吃新馕的话,当时是很享受啊,但旧馕怎么办呢?吃完新馕,旧馕就更坚硬更难下咽了。这好比把好的日子全透支了,剩下的全是不好的日子。但如果能忍住诱惑,就会始终过不好不坏的日子。对游牧家庭来说,馕要边打边吃,不能统统吃完后临时再

16、打。那样有可能会在平顺的日常生活中出现手忙脚乱的情景。在山野里烤馕的话,条件有限,不好挑剔,但我还是对卡西烤的馕意见很大。盛面团用的破锡盆之前一直扔在火坑边装牛粪的,前几天还用来装过垃圾呢。要早知道它的真正用途是这个,每天我都会把它擦得亮锃锃的。卡西为了让它干净一点,就反过来在石头上磕了三下。然后直接把刚揉好的柔软洁白的新鲜面团扔了进去但我闭了嘴一声不吭,如此这般烤出来的馕都吃了那么长时间了,连肚子疼都从没有过。卡西先把牛粪堆点燃,烧一会儿后,把火堆扒开,将盛了面团的锡盆放到火堆中间烧烫的空地上,再把四周烧红的牛粪聚拢环贴着锡盆,最后在馕饼上盖一块皱皱巴巴的破铁皮那是家里每天扫过地后用来铲垃圾

17、的简易簸箕。这回她连磕都没磕一下,盖上去的一刹那,看到细密的土渣子从簸箕上自由地倾洒向雪白的面饼。她又把少许烧着的牛粪放到铁皮上,因为方形的铁皮块实在太小,只能勉强在盆沿上搁稳,四面八方全是缝隙,因此牛粪渣子不时嚯嚯啦啦漏进盆里,牢牢地粘在雪白的面团上。加之卡西不时地用炉钩揭开铁皮块看一眼下面的情形,于是场面更加杂乱吓人。虽然惊恐,但站起身环顾四望时,我看到的是连绵起伏的荒山野岭,看到寂静空旷的天空中,一行大雁浩浩荡荡向西飞。挟着无比巨大而感人的力量一般。春天真的到来了。放平视线,又看到孤独寂静的毡房,以及围裹这毡房的陈旧褐毡和褪色的花带子。再看看四下,看到野地里除了碎石、尘土、刚冒出头的青草

18、茎和去年的干枯植被,再无一物。收回视线,又看到卡西蹲在锡盆边,浅黄色旧外套在这样的世界里是那么耀眼明亮,仅仅比火焰黯淡一些。最后再低头仔细地看,透过锡盆和铁皮之间的缝隙里,我看到面团一角已经镀上了最最美妙的食物才会呈现的金黄色。这样的世界里会有什么样的脏东西呢?至少没有黑暗诡异的添加剂,没有塑料包装纸,没有漫长周折的运输过程。面粉、水和盐均匀地如相拥熟睡一般揉和在一起,然后一起与火相遇,在高温中芳香地一边绽放一边成熟。这荒野里会有什么肮脏的事物呢?第一个馕非常圆满地成熟了,金黄的色泽分布均匀,香气喷鼻。卡西把它取出来时,像刚才磕盆那样在盆沿上也“邦吐”敲了三下,馕饼上粘嵌的烧糊的黑色颗粒哗哗啦

19、啦统统掉了下来,然后再用抹布上上下下擦得油光发亮,最后端端正正地靠着红色的房架子立放一排多么完美的食物啊,完美得像十五的月亮一样!浓烈而幸福的香气弥漫满室。11可是慢慢地,随着馕的凉却,那味儿也慢慢往回收敛、退守,最后被紧紧地锁进了金黄色的外壳之中,只有掰开它,才能重新闻到那股香味儿了。再等两天,那香味又会随着馕的渐渐发硬而藏得更深更远。只有缓慢认真地咀嚼才能触碰到或是回想起一点点那种香气。可是,新馕因为好吃,大家都会吃得多,连我也能一口气吃掉一整个呢。那样的话,天天马不停蹄地烤也不够吃啊。(选自文汇报有删节)11.根据两段的加点词,概括卡西的形象特点。(3分)【参考答案】有娴熟的烤馕艺术,勤

20、劳,细心认真。12.分析第段环境描写的作用。(3分)【参考答案】真实地描写了我和卡西的生活环境,虽然春天来,但山岭荒凉,天空寂静;暗示我的心情将变化;为下文写馕的美妙做铺垫。12.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参考答案】运用排比手法,三个“没有”构成排比,强调荒野没有一点脏东西,馕也得来方便;运用比喻(比拟)手法,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制馕的材料以及成熟条件,增强艺术效果。14.对卡西打馕,“我”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参考答案】伤心释然不满赞美。卡西在馕还可吃三天时就打馕,我为每次都吃旧馕而伤心;想到游牧家庭的实际情况,对卡西提前打馕,我的心情又释然了;我对卡西制馕

21、不讲卫生感到不满,对新出炉的香馕由衷地赞美。15.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不好,应改为“打馕”,你认为那个题目好?请简述理由。(5分)【参考答案】示例1以“打馕”为题好(1分),交代了故事的中心事件(1分);文章围绕卡西打馕展开,打馕是文章的线索(1分);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蕴含在普通的事件中,通俗易懂(2分)。示例2以“要过不好不坏的生活”为题好,揭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不好不坏的生活是从容不迫的生活,最贴近自然的生活,含义丰富,富有哲理意味,引人思考。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三国志通俗演义序 (明)蒋

22、大器夫史,非独纪历代之事,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观人才之吉凶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灾祥褒贬予夺无一而不笔之者。有义存焉。然史之文,理微义奥,不如此,乌可以昭后世?语云:“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此则史家秉笔之法,其于众人观之,亦尝病焉。故往往舍而不之顾者, 由其不通乎众人,而历代之事愈久愈失其传。前代尝以野史作为评话,令瞽者演说,其间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士君子多厌之。若东原罗贯中以平阳陈寿传,考诸国史,自汉灵帝中平元年,终于晋太康元年之事,留心损益,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盖欲读诵者,人人得而知之,若诗所谓里巷歌谣之义也。书成,士君子

23、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则三国之盛衰治乱,人物之出处臧否,一开卷,千百载之事,豁然于心胸矣。其间亦未免一二过与不及,俯而就之,欲观者有所进益焉。予谓诵其诗,读其书,不识其人,可乎?读书例日:若读到古人忠处,便思自己忠与不忠;孝处,便思自己孝与不孝。至寸:善恶可否,皆当如此,方是有益。若只读过,而不身体力行,又未为读书也。予尝读三国志求其所以,殆由陈蕃、窦武立朝未久,而不得行其志,卒为奸宄谋之,权柄日窃,渐浸炽盛,君子去之,小人附之,奸人乘之。当时国家纪纲法度坏乱极矣。噫,可不痛惜乎!矧何进识见不远,致董卓乘衅而入,权移人主,流毒中外,自取灭亡,理所当然。曹瞒虽有远图,而志不在社稷,假忠欺

24、世,卒为身谋,虽得之,必失之,万古奸贼,仅能逃其不杀而已,固不足论。孙权父子虎视江东,固有取天下之志,而所用得人,又非老瞒可议。惟昭烈,汉室之胄,结义桃园,三顾草庐,君臣契合,辅成大业,亦理所当然。其最尚者,孔明之忠,昭如日星,古今仰之;而关、张之义,尤宜尚也。其他得失,彰彰可考,遗芳遗臭,在人贤与不贤。君子小人,义与利之间而已。观演义之君子,宜致思焉。弘治甲寅仲春几望庸愚子拜书。(有删改)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史:虚浮、不实B. 目之曰三国志通俗演义 目:为拟定标题C. 事纪其实,亦庶几乎史 庶几:接近、略同D. 则三国之盛衰治乱,人

25、物之出处臧否 出处:身世、出身【参考答案】D(出处,意为“出仕或隐居”)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由其不通乎众人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B. 士君子之好事者 夫晋,何厌之有?C. 而不身体力行 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 求其所以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参考答案】C(皆为连词,表转折,意为“却”。A介词,相当于“于”助词,形容词词尾,意为“的样子”。B助词,定语后置标志代词,无义助词,宾语前置标志,无义。D意为“原因”意为“用来的”)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蒋大器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几方人物进行了鉴评,推举蜀刘为汉室正统,其“尊刘贬曹”的思想态度极

26、为鲜明。B.作者认为以前的有关三国的评话“言辞鄙谬又失之于野”,而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文字不艰涩,文词不鄙俗,事件记述基本属实。C.作者对孙权父子的肯定在曹操之上,认为孙权父子“虎视东南”,有取天下之志,尤其在用人方面远胜曹操。D.本文行文比较严谨,既高度评价了三国志通俗演义小说的特点和价值,也不讳言其存在“过与不及”之处。【参考答案】C(孙权父子,有取天下之志,但在用人方面不及曹操)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七处)。(3分)盖 欲 昭 往昔之盛 衰 鉴 君臣之 善 恶 载 政 事 之 得 失 观 人 才 之 吉 凶 知 邦 家 之 休 戚 以 至 寒 暑 灾 祥 褒贬予 夺无 一

27、 而不 笔 之 者【参考答案】盖欲昭往昔之盛衰鉴君臣之善恶载政事之得失观人才之吉凶知邦家之休戚以至寒暑灾祥褒贬予夺无一而不笔之者。(共3分,错断或漏断一处扣1分,扣完为止)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此则史家秉笔之法,其于众人观之,亦尝病焉。 曹瞒虽有远图,而志不在社稷,假忠欺世,卒为身谋。【参考答案】(1)这是史家写作(史书)的原则,(但)它从一般人角度来看(它在一般人看来),也未尝不是一种缺陷(也曾是一种缺陷)。(“秉笔”“病”各1分,其余1分,共3分)(2)曹瞒虽然具有深远的谋划,但其意不在国家,他假装自己忠心耿耿,欺骗世人,最终却是为自身谋取利益。(“图”“假”“卒”各

28、1分,其余1分,共4分)【翻译】史书,并不是只记载历朝历代(所发生)的事。(那些)想昭示过往的盛与衰、审视君臣的善与恶、记载政事的得与失、查看(各类)人才的吉运与凶运、知晓国家与个人的祸福相连关系,甚至天气的寒暑变化、天象是灾还是祥,对(事件)人物褒奖的不同评价、是给予还是索取,没有什么不书记载的。(史书)中是有义存在的。但是史书中的那些文字(章),(虽说)说理轻微,(可表现出的)义(却是)很深奥的,(史书)不这样写,怎么可以使后世清楚地知道呢?国语中这样说:“质朴胜过文采,就显得粗野;文采胜过质朴,就显得虚浮。”这是史家写作的原则,(但)它在一般人看来,也未尝不是一种缺陷。所以(这种原则)常

29、常被人舍弃而无人顾及的原因,是由于它在大众面前无法通行;于是历朝历代的事,时间越久越容易失传。前朝(即:汉代)曾经拿野史作为评说、议论的内容,让盲人去演说。在演说过程中(他们的)评说用词有时又鄙陋、错误,(这)又(使很多史事)散失于民间。君子士大夫很多都厌倦这种做法。这样(以来)东原人罗贯中凭借平阳人陈寿写的三国志,考究各(诸侯)国的历史,记载了上至西汉汉灵帝中平元年,下至东晋太康元年的大事。(罗贯中)用心去增删所有史事,(最后)为它取个书名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文字不是很深奥,用语也不俗气,每件事都能记述相应的史实,(整本书)也(几乎)接近于全史了。(罗贯中)是想让读到这本书的人,人人都能得

30、而知之,就好像诗经里说的普通里巷、大众歌谣当中的义。书写成之后,有些好事的君子士大夫争相传抄誊录来观看。三国时代的盛衰治乱,各个人物是出仕还是隐居,运气是好还是不好,一打开书,千百年的事,都清晰地显现在头脑里。在这过程中,有些史事未免出现太过或记述不足的情况,看书的人(如果)沉下心来探究这部分史事,就会有不少的进步。我认为只诵读诗书,却不了解(理解)诗书当中的人(也可理解为:写这些诗书的人),可以吗?读书的惯例是:如果读到古人的忠心处,就想到自己忠还是不忠;读到古人尽孝处,就想到自己孝还是不孝。至于那些善恶、可否之事,都应当在读书时想到自己,这样,读书才能有所益处。如果只是(匆匆)读过去,却不

31、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那又只能算是没读过了。我曾经读过陈寿的三国志,读时我就探究作者写这部书的原因,大概是由于当时陈藩、窦武建国不久,陈、窦的治国方略得不到推行,最终遭到奸贼、作乱之人的蓄谋,皇权一天天被窃取,小人染指皇权正盛,(导致)君子离去,小人攀附,奸贼乘虚而入。当时整个国家的纲纪法度毁弃、悖乱到了极点。哎,怎不让人痛心可惜呢?况且(东汉末的)何进(何将军)缺乏远见卓识,导致董卓趁虚而入,皇权易主,朝廷内外流毒遍布,最终自取灭亡,不也是理所当然的?曹操虽然具有深远的谋略(或者:谋划),但其意不在国家,他假装自己忠心耿耿,欺骗世人,最终却是为自身谋取利益。曹操虽然得到他想得到的,最终必定会失

32、去(这些东西)。曹操是一个万代奸贼,只能够逃脱不被杀身的命运而已,原本就不值得(后人)多加评论。孙权父子(孙权的儿子是孙亮,孙权的爸爸是孙坚),雄踞东南,原本就有一统天下的大志,但在使用(或:选用)人才方面,又不是(值得)曹操去论说(或:评论)的。惟有昭示(伟大)功业的汉室之胄刘备,桃园结义,三顾茅庐,君臣相合,(最后)成就大业,也是理所当然的。刘备最推崇的,是孔明的忠诚,(孔明之忠)如同日月星辰,昭显于天下,让古今之人仰慕。而关羽、张飞的义,也是特别值得崇尚的。其它方面的得失,(都)清清楚楚,有据可考。一个人是流芳百世,还是遗臭万年,(关键)在于那个人是不是贤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只是在义与

33、利之间而已。那些看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人,应该(在这些方面)集中心思去思考。明朝弘治帝甲寅年二月十四(注:仲春,农历春天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几,农历每月十四)庸愚之人蒋大器叩拜手书。(二)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词,完成2122题。(7分)苏幕遮 周邦彦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系裙腰 张先惜霜蟾照夜云天。朦胧影、画勾阑。人情纵似长情月,算一年年。又能得、几番圆。欲寄西江题叶字,流不到、五亭前。东池始有荷新绿,尚小如钱。问何日藕、几时莲。21两首词都写到了同一个意象 ,但时间

34、有别,苏幕遮写的是 ,系裙腰写的是 。(2分)【参考答案】荷夏荷春荷(答对一空不得分,答对两空得1分,三空得2分)22两首词分别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系裙腰的“问何日藕、几时莲”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表达感情?请作简要说明。(5分)【参考答案】苏幕遮抒发思乡之情,系裙腰抒发相思盼团圆之情(各1分)系裙腰运用双关手法,“藕”与“莲”分别谐音双关为“偶”与“怜”,词句表面写荷花何日生藕,何日产莲,实际是写不知何时能与心上人团圆,得到心上人的爱怜。(双关1分分析2分。)(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5分)材料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