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荣_第1页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荣_第2页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荣_第3页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荣_第4页
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刘永荣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在五桂山区居住的客家人,大多都会记得白口莲山歌这个名字,但说起会唱的,寥寥无几,刘永荣是少数几个会完整传唱白口莲山歌的本地人。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他。简介刘永荣刘永荣,男,汉族,1936年6月出生。中山市五桂山人,2008年被确定为省级非遗名录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耳濡目染荣叔的祖父、祖母和父亲、母亲都是因为唱白口莲山歌而在五桂山区一带享有盛名,荣叔的父亲将唱白口莲山歌的技巧传授给了荣叔。因为自小的耳濡目染的家庭传承,令荣叔能出口成歌。他说,在上山砍柴、割芒、插秧、收工休息时他都会唱白口莲山歌,甚至连洗澡、上厕所的时间都不放过,“心情

2、好要唱,心情不好更要唱。”传唱异乡后来,荣叔去了澳门工作,一有空,在澳门的客家老乡就聚在一起听荣叔唱白口莲山歌。后来大家总感觉还是不能“过瘾”,于是,荣叔就买来磁带,自己一个人先对着录音机把白口莲山歌录下来,然后再把这些磁带分给澳门的客家老乡。日渐式微随着时代的发展,村民不再上山砍柴,而是用起了液化气、电磁炉,大家也不再唱客家山歌,而把大把时间都耗在电视机前,唱歌改去KTV 了。加上外来文化的大量涌入,年青一代文化意识、人生价值取向的改变,多数人不知“白口莲山歌”为何物,致使白口莲山歌处于濒危状态,荣叔见状心疼不已。保留火种目前,村里能够演唱白口莲山歌的不过十人,且大多年事已高。而当年与荣叔一起录音的民歌手万润好不幸中年早逝,村里在世的山歌老手已不多了。荣叔自发组织了马槽曲艺社,他希望无论刮风下雨都有一个固定的排练场地。不懂如何记谱,便一句一句唱给徒弟听;没有乐谱,他就自己掏钱印剧本、录制音带,培训学员演唱其自创的客家山歌婚嫁剧。为了组织村民成立马槽曲艺社,荣叔还特意买了一部手机、一部能录像的数码相机。后记在荣叔不遗余力的奔劳下,五桂山自然村内的一些学校已经开设了白口莲山歌课程,荣叔除了参与教学以外,还参与拍摄了反映白口莲山歌等历史传承的客家山歌VCD,这一系列措施将使百口莲山歌得以传承。2008年6月14日,中山市博物馆,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颁牌仪式”大会上,刘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