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1页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2页
《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点评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个性化阅读 情境化体验 人教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五册孔子拜师教学设计及点评设计:襄樊市襄阳区实验小学 特级教师 刘媛媛 点评:襄樊市襄阳区教研室 陈金川 一、 跨越时空,走近伟人。1、走近孔子点击课件,出示孔子画像,交流资料和简介孔子。孔子教师指着孔子的画像:同学们,这个人是谁?你认识他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 了解和收集的资料进行交流。 )教师随着学生的简介内容分别出示:孔庙 孔林教师针对情况作以下补充: 孔 子( 前 551- 前 479 ),名 丘,字 仲尼,鲁 国人( 今 山 东曲 阜人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也是伟大的世界文化 名人。尊称为世界古代十大文化

2、名人之首。孔子创立的儒学,曾对中国乃至整个东方世界 过去二千多年的历史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创造的文化逐渐成为中国的正统文化,成为整 个东方文化的基石。对当今世界和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也潜发着越来越引人瞩目的作用。 被 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出示孔子的名言: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知之为知之 , 不知为不之 , 是知也。”“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板书:孔子拜师疏理疑问:读书课题,想想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会问:( 1)孔子那么大的学问他为什么还要拜师?(2)孔子到底写了哪些书?有何贡献? 师:同学们提的问题正是老师想弄明白的,现在我们一起

3、来学习课文和相关资料,自 己解决问题。、走近老子老子,姓李 ,名耳,谥曰聃 ,字伯阳 ,楚国苦县 (今鹿邑县 )人。约生活于公元前 571 年至 471 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 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 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 ,点评:精彩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让孩子的思维跨越时空,刘老师充分运用多媒 体辅助教学,让二千多年前的孔子走进教室,走向学生,使学生和孔子零距离般的接触。 学生在零距离的接触中对孔子留下了初步的印象,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六 年级学习两小儿辩日时就不会认为孔子无知了。二、读中感知,了解伟人。1. 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

4、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把生字做上记号,不理 解的词查字、词典。2. 把生字连词读一读,同桌相互读,相互纠正读音。3. 出示生字卡连词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4.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师生正音。5. 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你能把这个故事用简单的几句话讲给大家听吗?点评:在淡化知识 ,强化能力渐成风尚的今天 ,怎样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 值得教育界 同仁冷静的思考。基本知识犹如万丈高楼的基石 , 基石不坚 , 大厦焉存?对此刘老师身为一 名特级教师 , 有着清醒的认识。三、读中感悟,体验伟人。1、自主阅读 孔子在拜师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受最深?为什么?(把不懂的问题做上

5、记号。 )2、自主感悟孔子拜师的过程有两个自然段(二、三自然段) 。第二自然段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对话 描写是重点、详写部分。这两个自然段中,学生感受最深的地方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学生感受最深的是描写孔子与老子见面的情景,主要描写了二人的对话。 学生通过读书能够感悟到孔子谦逊有礼,尊敬老师;老子谦虚、礼貌。教师要引导学生说 出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把句子找出来读读,并指导学生把这些句子读好。不但使学生知其 然, 而且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第二层次:学生可能对“曲阜和洛阳相隔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 终于走到了洛阳”这个句子感受最深。学生可能从中感受到孔子一路克服了重重困难,好 不容易

6、到了洛阳。但学生体会不到孔子求学心切,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教师要及时加 以引导。师:同学们再读读这个句子,联系上文想想,你还能从中体会到什么? 生:我发现孔子决意拜师的原因,说明孔子虚心好学。师:你又有了新的理解。现在再听老师读这个句子,想想你听出了什么?又体会到什 么?(教师范读这个句子,有意加重关键词语的语气。 )曲阜和洛阳 相隔千里 ,孔子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生:我听出来了,老师把“相隔千里”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终于”读得重一些, 我从中体会到孔子在去洛阳途中拜师心切,说明他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 师:体会得很好!真乃是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海

7、无涯苦作舟。为了求学 , 孔子不远万里遍访 名师,多么感人的孜孜以求的学习精神!来,用你的朗读把孔子的这种精神表达出来。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们再联系一下自己的实际,计算一下,你平时走路一个小时走多少路? 生:五里。师:一天走 10 个小时你累不累?该怎么读?生:有感情地读。师: 15 天过去了!他风餐露宿 , 吃不到一顿饱饭 , 睡不到一个好觉 , 向着目标不停的走! 生:深有体会地读!师:30 天过去了!他日夜兼程 ,双脚打起了血泡 ,两腿肿涨酸痛 , 他不在乎,仍然向着 目的地前进! !生:全身心投入地读! ! 第三个层次的学生可能会发现第二自然段孔子最后的三句话:孔子再次行礼说:

8、 “多谢 老师的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有长进的。 ”学生通过读书,联系上下文可能体会到孔子谦虚好学,不怕吃苦、彬彬有礼的品行。为了加深学生的体验 , 老师引导学生联系叔叔、阿姨、爸爸妈妈这些熟悉的人, 看看他们学习知识的态度。他们都与孔子当时的年龄相当,这样能进一步体会孔子对知识的渴求是永不满足的,他活 到老, 学到老的精神值得现在的人学习。3、自主体验此时学生可能会产生新的疑问:孔子与老子没见过面,他怎么知道面前这位老人就是老子?老子为什么还亲自到城外迎候?引导交流:( 1)联系生活实际: 看见大街上西装革履的人, 你想他可能是干什么的?一个扛着扁担, 裤脚卷

9、起,鞋子上沾满泥巴的人,他是干什么的? ,( 2)联系上下文 (上文对老子外貌的描写; 下文老子的心理活动) 来感受孔子观察细致, 周游列国 ,见多识广 ,很有学问。因此 , 老子很敬重他 , 听说他要来拜师求学 , 特地远道迎接。( 3)练读第二自然段;自由结合分角色读;练习表演。(4)表演孔子与老子见面的对话场景。点评:朗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学生对文本的体验和感悟不尽相同 , 刘老师引导不同层次 的学生与文本对话 , 与孔子交流。为了加深体验 , 升华情感 ,老师创设情景 , 想方设法让学生 进入角色 , 学生在忘我的境界中读得声情并茂。四、读后回味,崇敬伟人学完课文,你想对孔子或老子说些什

10、么呢?五、课外延伸 , 学习伟人 收集孔子的名言和故事。六、指导写字,巩固练习 1. 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如:“尘”字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字里面是“” ,不是 “卯” 或“卵”或“印” ; “境”字右边是“竟” ,不是“竞” 。2. 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观察所得,相互提醒容易写错的笔画。3. 有的字不容易写好,可以通过板书示范,引导学生仔细体会汉字的结构和笔画及部 件的占位。如“等”字容易写得过长,中间的几横长短也不一样。总评:看刘老师的孔子拜师一课的教学设计,好比嚼槟榔,越看越有味。孔子生 活的时代距今已有二千多年。三年级的学生对孔子知之甚少,甚至是一张白纸。刘老师在 白纸上勾勒出孔子的线条,使孔子跨越时空,和学生零距离般的接触,通过师生、生生之 间资料的交流,学生与孔子相见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