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汨罗市富城国际方案设计说明_第1页
04汨罗市富城国际方案设计说明_第2页
04汨罗市富城国际方案设计说明_第3页
04汨罗市富城国际方案设计说明_第4页
04汨罗市富城国际方案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汨罗市富城国际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 规划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7、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 5020018、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9、汨罗市城市总体规划10、地块挂牌出让规划技术指标11、甲方提供规划用地红线图、地形图二、项目概况本项目为汨罗市富城国际设计方案,该地块位于汨罗市劳动南路以西,工农路以南,地块的东侧为职业中专,地块南侧为汨罗市第六中学,北面紧靠住宅小区。基地地势平缓,规

2、划净用地面积12609.07平方米。规划建设一个住宅小区,小区设置住宅、商业用房、单层车库、地下停车库、配套设施等。项目建设4栋高层住宅,其中1#,4#楼为十七层住宅,底层为车库,1#楼沿街设置两层商业裙楼。2#,3#楼为十八层住宅,3#楼底层设置车库。项目地块临接一条城市规划道路,小区的机动车出入口向东面城市道路开口,并满足规划条件要求。小区内部设置环形路网结构,达到车行通畅,步行快速通达的良好交通组织,同时满足环形消防车道和消防扑救面的要求。三、规划设计原则1、以人为本:规划注重先导性、超前性。富有层次的建筑群体空间,空间尺度适宜,居民邻里交往及活动场地布置与群体空间结合有机完整,为居民的

3、生活和户外活动提供条件。2、遵从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完整以及节能、节地的原则。3、综合考虑规划基地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建筑物性质、道路交通、绿化状况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充分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创造独有的特色小区。4、综合考虑日照、采光、通风、防灾、配套设施及管理要求,并充分了解现状,提供完善的配套设施、安全的防卫和物业管理,创造安全、卫生、方便、舒适、安静的生活环境。5、有效控制建设成本,提倡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6、总体规划遵循营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有利于交往融洽的和谐环境、有利于生活配套的服务环境。四、规划总体布局(一) 总体结构规划地块

4、为商住用地,由商业建筑、居住建筑、组团绿地、道路等组成,沿劳动南路设置两层商业建筑,整个小区由4栋高层组成,规划总户数为268户。小区东面退劳动南路红线8米,西边退红线大于等于8米,满足规划要求。规划设计充分考虑了小区的空间序列组织与环境景观的共享,小区建筑密度低,视线开阔,内外景观相结合,有利于形成小区良好的景观环境,实现了景观的交融和共享。同时增加活动空间,配建文体健身设施。(二) 交通组织及停车1、建成后具备良好的外部交通条件。道路在保证内外交通联系便利、畅顺的前提下,创造适度的人车分流交通系统。2、本规划区内道路分为小区路和宅前路,宽度分别为5米和4米,小区路形成环状道路体系,保证了中

5、心区不被车行道穿越,取而代之的是联系各区的宅前路和步行道。3、停车场地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带来了私家车辆的增多,对停车场地有一个高的标准。在地面尽可能多的设置临时停车位。另外有鉴于频繁车辆出入造成的环境、噪声及安全问题,本规划对停车场地设置提出的设计原则是:a、小区地面停车场:日常机动车临时停放。b、局部地面车位:商业和住户自用车停放,设在1#、4#楼底层。c、地下停车场:结合组团中心绿地修建地下停车场。整个小区机动车停车位为170个,其中地上80个,地下90个。(三)绿地景观景观设计住宅小区的景观是业主对居住小区的最基本需求,幽静美丽和谐的自然生态景观可以增进人们在各感官层次上舒适感,满足业主

6、对室内外环境的心理和生理需求。在景观环境塑造上,既要考虑安静宜人,又必须注重其特色个性,通过个性景观的塑造达到空间的可识别性。本方案,采用住宅与绿化的间隔布局模式,软质中心绿地与硬质景观小广场、开阔草坪与细腻庭院形成相互关联的多样化开放空间。中央大景深的公共绿地使生活其中的住户亲身感受曼妙的自然环境,温馨的家与风情无限的自然同在,与住区建筑肌理的互相辉映。小区的景观设计有其独特之处,我们始终秉承“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设计思想,设计手法上,尽量利用原有的自然生态景观素材,布局上,疏密适当,使建筑群体与环境之间最大限度的协调成形式统一的有机体。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尽量创造优美的景观空间。

7、绿地的使用性质决定使用功能,设计首先应考虑功能需求,在此基础上创造景观空间,使功能与景观达到统一和谐。绿化设计该小区的绿化设计,根据景观要求进行配置,体现现代感。在植物配置上尽量利用乡土树种和当地材料,反映地方文化特色。在空间构图上做到大小空间相结合、有收有放,步移景异。整个植物配置以背景、高层乔木、中层小乔木、下层灌木及地被草坪五个层次出现,充分体现了植物的层次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整个植物配置与建筑、景观小品、道路走向等相结合,以达到既能满足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对植物的要求,又能达到景观观赏效果,做到实用性、生态性和景观性相结合,创造出优美的道路植物景观。根据各区块的寓意,适当辅以各种特色品

8、种。由点及线栽植的绿化因人的观察角度不同而富有空间变化。对比统一,突出季节变化延续性,色彩变化的统一性。利用间断或重复的点、线、面及色彩来加强空间的韵律感,丰富景观层次。通过乔灌花草篱的设计,慢生与速生树种的搭配,阴性与阳性,常绿与落叶的合理配置,疏密有致的布局,形成一个春季桃花柳绿花绽放;夏季杨柳荫荫花繁茂;秋季果丰叶红花更艳;冬季雪压松枝枝傲长空变化无穷的美丽画卷。在发挥植物景观效果的同时,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效果。通过区域性植物的群体效应,尽可能提高、改善空气质量,达到“滤肺”的效果。利用高大的行道树,形成一条“绿色通道”,对于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通过绿化种植设计,希望与

9、自然达成更高的精神默契。追求至真的人本,至纯的生活,力求用设计的点点滴滴来体现对人的关爱,并营造一处融情于景,触景生情的生活环境。a、组团绿化通过院落配以大量绿化景观设计,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住宅组团,吸引广大居民前来散步、休息、娱乐。各院落通过不同大小和不同环境意趣的庭院组群,对景层叠出现,建筑群体时而合时而分,高低虚实,互相错落,达到左右逢源,丰富变化,变化中求统一特点。为居住者创造宁静、闲适、生活又方便的建筑环境,一个生机怏然尺度宜人的绿化庭院空间。b、道路绿化 根据道路断面设计,结合建筑后退可结合建筑布置,设置花台,草坪,小乔木以及铺装地面,可以形成富有特色的人行空间。c、植物配置(1)

10、设计程序是以总体构思到具体配植,要同时改善植物的组织空间和观赏功能,然后选择植物种类进行配置。(2) 群体中的单株植物应根据其成熟外观来配置。其成熟程度应按75100 来考虑。(3) 多种植物配置时,相互之间应有重叠交错,以增加布局的整体性和群体性。 (4) 乔木和灌木、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配合要考虑植物生长性和观赏价值,木本植物和草本花卉配置主要考虑景观效果和四季变化。 (5) 植物配置中的色彩组合,应考虑季节特征和人的观赏心理。植物的色彩能达到突出审美特征的作用。色彩设计应重视大面积成片的色彩构图与变化。 (6)建筑前较拥挤的,绿化采用见缝插针的绿化布局,乔木,灌木,花卉穿插种植。 d、林

11、荫步行道(1)林荫步行道按照使用功能划分空间布置设施和种植植物。结合城市绿地系统的林荫步行道具有安静的步行环境和壮丽的林景。林荫道需满足居民各种活动的需要,包括行走或停留。 (2)林荫步行道不仅满足使用功能的需要,而且考虑道路的空间变化,地面铺砌,各种设施的造型尺度,植物配置及色彩等,工程管线一律地埋。 (3)林荫步行道最大限制坡度为8 ,坡度超过6 必须铺设防滑设施,坡度超过8 一般应设台阶。e、地面装铺硬质地面铺装建议使用石板与草地缝广场砖等材料,并注意图案,色彩及质感的组合,体现楚文化特征。 铺装的八种形式:方块型,扭曲型,双头型,工字型,弯曲型,三棱型,斜块型。 铺装的几种变化处理 、

12、用大小不同的块材铺装 、用不同材料铺装步行道两侧(或一侧)易于限定边界 、步行道交叉口处铺装材料的变化易于突出交叉口 、步行道通过车行道时用铺装材料的变化和车行道的起伏突出步行道(四) 建筑的形式及色彩在建筑单体形式及色彩方面,住宅建筑形式建筑风格与周边小区一致,住宅建筑色彩以橘黄色为主色调,达到结构与造型的统一,做到比例适度,线条利落,干净端庄而又活泼。小区的主色调统一,具有现代气息,又带给人亲切感。地块内住宅为南北朝向。整个小区的布局首先考虑在有限的空间内,利用建筑的围合,创造尽可能多的公共空间。根据现有用地条件,最大化的布局地块内的住宅,通过对整个小区建筑进行日照分析,日照间距满足日照要

13、求。经济技术指标项目数值单位备注规划净用地面积12609.07 总建筑面积37632.42 地上建筑面积34267.08 其中住宅建筑面积31663.60 商业建筑面积994.07 底层车库(有产权)1291.11 物业管理用房95.08 住宅出屋面楼梯间180.00 不计容积率垃圾回收站36.00 不计容积率门卫室7.22 不计容积率计容建筑面积34043.86 地下车库建筑面积3365.34 不计容积率建筑基底面积2444.22建筑密度19.38 %容积率2.70 绿地面积3782.72 其中绿化土层厚度1.5m3141.69m2计算全面积绿化土层厚度1.5m641.03m2计算半面积绿地

14、率30.00 %规划总户数268 户规划总人数858 人3.2人/户机动车停车位170 个地上机动车停车位80 个地下机动车停车位90 个第二章 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本院提供的规划设计方案。2、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3、国家有关规范、条文,主要包括: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8、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二、设计原则本地块住宅建筑设计遵循“适用、美观、大方”的原则,整个新建小区分别由4栋高层住宅组成。建筑沿主要道路排列,在保证了每

15、户住宅通风良好和视线通透,也保证了住户获得良好的日照。同时单体户型设计功能分区明确,空间尺度适宜,使用功能完善,布局紧凑,户型种类繁多,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三、建筑单体设计特点1、住宅户型面积均由三房两厅和四房两厅户型组成。2、1#、3#、4#楼住宅建筑底层为车库。3、住宅室内空间在满足现代人们高品质生活的基本需求外,注重空间的实际内涵,强调私密性和舒适感。布局合理的全明设计,南北通透,方正大气,厨房餐厅联系紧密且餐厅客厅连通,增加室内可用空间,宽敞的客厅外接南向阳台,让生活与美景相伴;空调室外机放置搁板与阳台、窗相结合,统一建筑外立面。4、屋面采用了平屋面设计,既丰富了立面造型,又充分考虑了

16、太阳能热水器的放置集中有序。5、为了住户的安全及方便管理,每单元入口设电子对讲门,并在电子对讲门上设置信报箱。四、建筑立面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重视建筑体量、色彩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充分结合原有地形、地貌,协调了自然环境、住宅和人的关系,塑造了鲜明的主题文化形象,提升了本小区的影响力。方案延续了周边原有建筑的色彩与造型,方案使用了暖色调的立面色彩与平屋顶造型。建筑整体风格取向以简欧式,立面线条简约而不简单,线与面,面与块的一系列交错穿插,使得体型丰富,挺拔刚健,又稳重大方。创作出详略有序,充满现代感的住宅形象。小区的建筑色彩采用与周边小区建筑的色彩元素,与周边达到形式统一,布局协调、风格清新典雅营造出

17、丰富的整体形象,精巧、浑厚的质感油然而生。五、建筑剖面设计小区住宅采用剪力墙结构(带少量短肢剪力墙)。高层为3米。六、建筑经济指标1.户型套内面积仅供参考。以有关部门提供实测面积为准;2.建筑占地面积外墙按240mm计算,建筑面积外墙按240mm计算。3.阳台均按1/2面积计算。4总户数:268户。1#楼 经济指标户型单位a户型 (三房两厅两卫)b户型(三房两厅两卫) c户型 (三房两厅两卫)d户型(三房两厅两卫) 整层楼外框面积(不含1/2阳台)m2441.56 户型套内面积(不含1/2阳台)m294.76 97.83 87.47 94.82 户型阳台面积(1/2)m27.29 7.27 3

18、.62 6.57 套内建筑面积(含1/2阳台)m2102.05 105.10 91.09 101.39 公用建筑面积m266.68 公摊系数0.17 各户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m217.03 17.54 15.20 16.92 各户建筑面积(阳台+公摊)m2119.08 122.64 106.29 118.31 户数户16 16 16 16 2#楼 经济指标户型单位a户型 (四房两厅两卫)b户型(三房两厅两卫) c户型 (三房两厅两卫)d户型(三房两厅两卫) 整层楼外框面积(不含1/2阳台)m2446.99 户型套内面积(不含1/2阳台)m2106.61 97.83 87.47 94.52 户型阳

19、台面积(1/2)m27.55 7.27 3.62 6.68 套内建筑面积(含1/2阳台)m2114.16 105.10 91.09 101.20 公用建筑面积m260.56 公摊系数0.15 各户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m216.80 15.47 13.40 14.89 各户建筑面积(阳台+公摊)m2130.96 120.57 104.49 116.09 户数户17 18 18 18 3#楼 经济指标户型单位a户型 (四房两厅两卫)b户型(三房两厅两卫) c户型 (三房两厅两卫)d户型(三房两厅两卫) 整层楼外框面积(不含1/2阳台)m2446.99 户型套内面积(不含1/2阳台)m2106.61

20、97.83 87.47 94.52 户型阳台面积(1/2)m27.55 7.27 3.62 6.68 套内建筑面积(含1/2阳台)m2114.16 105.10 91.09 101.20 公用建筑面积m260.56 公摊系数0.15 各户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m216.80 15.47 13.40 14.89 各户建筑面积(阳台+公摊)m2130.96 120.57 104.49 116.09 户数户17 18 18 18 4#楼 经济指标户型单位a户型 (三房两厅两卫)b户型(三房两厅两卫) c户型 (三房两厅两卫)d户型(三房两厅两卫) 整层楼外框面积(不含1/2阳台)m2441.56 户型套

21、内面积(不含1/2阳台)m294.76 97.83 87.47 94.82 户型阳台面积(1/2)m27.29 7.27 3.62 6.57 套内建筑面积(含1/2阳台)m2102.05 105.10 91.09 101.39 公用建筑面积m266.68 公摊系数0.17 各户分摊的公用建筑面积m217.03 17.54 15.20 16.92 各户建筑面积(阳台+公摊)m2119.08 122.64 106.29 118.31 户数户16 16 16 16 第三章 结构设计说明一、项目概况1、本工程为2栋17层,2栋18层建筑。使用功能为住宅,建筑高度为54.3米。2、结构形式:4栋均为剪力

22、墙结构(带少量短肢剪力墙)。二 、设计依据1、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2、自然条件:基本风压为0.40 knm2;雪压为0.55 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3、本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标准 (gb50068-200l)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2年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 一20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 gb500l0 一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jgj3 一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

23、 一2010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 一2008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b50007 一2011 )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 一201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 (jcj 120-9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 94 -2008)4、设计采用的主要活荷载标准值:a)楼面均布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一2012)取值。b)屋面均布活荷载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一2012)取值。三、建筑分类等级1、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2、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3、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三级4、地下室防水混凝土的设计抗渗等级不小于p6。四、地

24、基与基础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根据地质资料建议,本工程拟采用高强预应力管桩基础。五、基坑支护一层地下室部分,地下室层高为2.8m,基坑深度暂定4m,基坑支护结构有效期一年,设计安全等级暂定为一级,由于目前地质情况及周边环境情况不明,有关深基坑支护结构型式需待有关资料齐备后研究决定。六、结构材料1、混凝土:混凝土强度等级c25c40,基础垫层为c152、钢筋:采用hpb300、hrb335、hrb400。3、楼盖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七、结构分析1、结构分析程序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开发的“pkpm系列软件”进行内力分析计算。2、根据建筑平面和竖向布置及使用功能的特点,结合墙体部位,合理布置

25、框架柱,楼面梁。以满足建筑使用及美观要求。3、本工程根据建筑总长度,平面、竖向形状等按规范设置相应变形缝。基础埋深也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4、位移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cj32010)345条规定,楼层的竖向构件最大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不宜大于该层平均值的12倍不应大于该楼层平均值的15倍。 5、周期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cj32010)345条规定,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t与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t1之比控制在小于等于0.9。6、刚度比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cj32010)352条规定,其楼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相邻上部楼层侧向刚度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

26、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八、其它:1、本着因地制宜且经济优先的原则,在满足建筑节能需求的前提下,本项目外部填充墙体采用页岩多孔砖,内部填充墙优先采用轻质型砌体,以减轻建筑物自重。第四章 给排水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2、民用建筑设计通规(gb850352-2005).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版)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7、建筑工种提供的平

27、剖面图。二、给水设计1、 水源:本工程采用市政自来水作为本工程全部用水水源(含消防用水及绿化用水、洗车用水)。从本工程两侧道路引入两根dn200自来水管至本工程生活及消防用水。2、 用水量:地下车库地面冲洗用水按3(l/m2.次)设计,住宅楼用水按250(l/人.天)设计,绿化及不可预计水按总用水量的10%设计,则最高日用水量为260m3/d,最大小时用水量为27m3/h。3、 供水方式:16层采用市政直接供水的给水方式,717(18)层采用变频恒压水泵分区供水方式。三、排水设计1、室内排水系统采用废、污合流制,室外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 五、室内外消火栓设计 1、本工程室内消火栓用水量为

28、20l/s,火灾延续时间2h, 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5l/s。 2、消防水压:灭火水枪充实水柱按10m设计,最不利处消火栓出口压力不小于0.07mpa。消火栓间距保证任何着火点同时有二股水柱到达。3、 消火栓采用铝合金箱体消火栓,室外设消防水泵接合器。4、室外管网连成环状,由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根dn200至环状网。室外设两套消防水泵接合器。5、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初期灭火用水量由设在屋顶的水箱消防贮水供给,消火栓加压泵置于地下室,各楼层管网连接成环状管网,火灾时可通过设置于消火栓箱内的启动按钮直接启动消火栓加压泵或通过消防控制中心指令启动消火栓加压泵。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 1、本

29、工程在地下车库设自动喷水灭火装置。地下车库灭火等级按中危险级,设计喷水强度按8.0l/min.m2,作用面积按160m2,系统流量按30l/s设计。火灾延续时间为一小时,最不利点喷头压力不小于0.05mpa。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成独立的供水压力系统,采用湿式系统,通过各层水流指示器和置于地下泵房处的湿式报警阀之压力开关或通过消防控制中心启动自动喷淋加压泵。喷头采用dn15闭式玻璃球喷头,喷头动作温度为68c。3、自喷管网每层均设试水试压的阀门与压力表,室外设两套消防水泵接合器。七、建筑灭火器配置本工程建筑灭火器配置按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规定配置灭火器.八、管道安装及材

30、料1、给水管道采用衬塑钢管,法兰连接;雨水及排水管采用pvc-u管。室外排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承插管道,水泥接口。2、消防管道均采用热镀锌钢管。连接采用沟槽式机械配管系统。消火栓箱采用铝合金带茶玻门。 第五章 电气篇一、 设计依据:1.1 执行的主要法规和采用的主要标准:设计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200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94);低压配电电气设计规范(gb50054-201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2005年版);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31、;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l1698);住宅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2422011)1.2 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要求:1.3 当地有关职能部门认定的设计资料及审批文件;1.4 建筑及其他专业提供的方案图纸及相关资料。二、 设计内容:2.10.4kv及应急柴油发电机组配电系统;2.2动力、照明配电系统;2.3. 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2.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联动控制系统;三、 负荷计算及电源:负荷估算表:序号用电设备组名称设备台数或用电面积用电指标w/m2设备容量(kw)需要系数计算负荷pc(kw)1住宅建筑面积31663.660w/19

32、12.980.601147.792商业建筑面积994.07100w/830.010.80664.013地下室3365.3415 w/505.310.80404.25总计3248.31816.05电源供电方案:根据建筑及用电负荷性质, 本工程安全防范电源、消防设施、应急照明等消防用电及走道照明、客梯用电、障碍照明等用电负荷为二级,其余为三级。1、 本工程于地下室设置一个配电室,室外设置一个室外变配电室。2、 二级负荷电源由地下室配电室引出,三级负荷电源由室外变配电室引出3、 为确保本工程环境优美,总体上所有供电电源及道路照明采用电缆直接埋地敷设。各供电进线电缆由供电所负责设计、施工。4、 本工程

33、内重要负荷如消防水泵、生活水泵、防排烟风机、电梯及公用灯、消防控制室等均为双电源供电,在末端配电箱切换。5、 室外箱变等的具体位置及最终方案由相关设计单位确定。四、 强电部分:(一) 0.4kv及应急柴油发电机组配电系统1 0.4kv低压主接线采用单母线分段,并设联络开关。正常时同时供电;故障时,切除部分非重要用电负荷后,经手动合闸低压联络开关,待故障清除后,手动恢复各路电源分别供电。低压配电屏包括受电、馈电屏向各层配电箱供电;并设无功自动补偿屏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以上。在低压侧设置多功能表计,对各出线回路实行分表计量。2 在配电室内设置应急母线及配电柜。正常情况下由市电电源供电;当市电失电

34、时,柴油发电机组应在30s内自动启动并为应急母线供电。(二) 动力、照明配电系统1. 根据建筑形式及负荷分布情况在各建筑内设置楼层配电间,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配电形式:a. 照明、动力干线主要采用放射式配电形式;b. 消防负荷的配电均采用双回路专线,末端自切方式;c. 户外敷设的电缆采用yjv22-0.6kv/1kv交联电缆穿钢管埋地敷设,一般设备配电干线采用yjv-0.6kv/1kv电缆,消防设备配电干线采用nh-yjv-0.6kv/1kv电缆,桥架内电缆均采用阻燃型。2照明系统a. 主要场所照度标准及功率密度值均按国家有关标准规定:风机房: 100lx 5w/m2;变配电室、发电机房

35、:200lx 8w/m2。b. 灯具与光源:在楼梯、电梯厅、疏散走道及出口等场所均设置带镍镉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具及疏散诱导指示灯,应急灯具除采用双电源切换外,尚采用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使其在停电后可以持续供电30分钟以上。五、 防雷接地及安全措施: 1 、本工程建筑物按二类防雷设置避雷措施。 1.1、防直击雷采用屋面敷设不大于10x10米避雷网格,防侧击措施采用利用建筑柱内主筋作防雷引下线,40米以上外墙上的金属栏杆门窗均与防雷装置相连,竖向金属管道在底端与顶端与防雷装置多次连接;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应在电源电缆引入处将电缆金属外皮、钢管及进出建筑物金属管道等与接地装置相连接,防雷雷击电磁脉冲措施采

36、用电源引入处设电涌保护,在并应作总等电位联结。1.2、接地引下线利用建筑构造柱内钢筋(16,两根一组)作引下线,其间距不大于18米。1.3、接地装置利用建筑基础作接地装置,接地电阻要求不大于1。电气节能措施建筑电气节能原则:本工程电气设计思路以科技、节能、增效、环保为理念,在充分满足、完善建筑物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积极推广及采用先进的变、配电技术和设备,通过反复比较、调整、优化等步骤,制定合理的供配电系统方案,减少中间过程的各种损耗,以降低电能消耗,同时合理地配置建筑设备,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提高电能利用率,从而实现建筑项目的节能降耗。本工程节能措施主要从照明节能控制系统、供配电节能控制

37、系统等几方面实现;照明节能控制系统.:本工程照明灯具选用节能型灯管,配电子式镇流器,使单灯功率因数达0.9以上,照明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的选择必须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光源的选择:应根据使用场所的不同,合理选择光源的光效、显色性、寿命、启动点燃和再启动时间等光电特性指标。一般房间优先选用荧光灯。在显色性要求较高的场所宜选用三基色荧光灯、稀土节能荧光灯、小功率高显色型钠灯等高效光源。高大房间和室外场所的一般照明宜采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钠灯等高效长寿命气体放电光源。灯具镇流器的选择:主要选用:自镇流荧光灯应配电子镇流器;直管形荧光灯应配电子镇流器或节能型电感镇流器;高压钠灯、金属卤化物灯应

38、配节能型电感镇流器;在电压偏差较大的场所,宜配恒功率镇流器;功率较小者可配电子镇流器。照明控制方式:照明控制方式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1)灯具控制开关控制的光源数量不宜少于2个(单灯具除外)。(2)每个灯具开关控制的光源数量不宜太多。灯具按与侧窗平行分别控制。对部分光源实施声、光控制,或全夜、半夜控制。公共区域、展厅、停车库(场)、建筑泛光照明等宜采用建筑设备监控系统控制。车道照明、停车位照明:每3车位之间配2盏荧光灯管照明,采用集中控制。 供配电节能控制系统,合理设置变电所位置。变压器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缩短低压(220/380v)配电线路长度,降低线路损耗。使10kv线路深入、靠近负荷中心

39、(如制冷机、泵等)提高线路功率因数cos,合理选择电动机类型和容量。应选择或配套高效、超高效电动机,按照中小型异步电动机的能效限定值和能效等级(gb18613-2006)要求选择,提高电动机负载率,要求达到0.8-0.9以上,不要“大马拉小车”,可以提高效率和功率因数,对负载变化比较大的,可采用变频调速(不宜用风门、阀门调节),可以不同程度提高效率和功率因数选用低谐波、高功率因数的放电灯镇流器,设置一定容量的补偿电容装置设置适当的滤波装置,治理谐波。变压器选用与节能:采用新型节能变压器、合理确定变压器的容量:使变压器负载率不低于0.3,也不应高于0.85,最好在0.5-0.7、提高变压器的功率

40、因数,降低谐波含量适当加大配电线路导体截面,降低线路损耗。谐波治理与节能:选用低谐波、高功率因数的设备并设置滤波装置第六章 暖通篇一、 设计内容1、地下层平时通风、防排烟系统。2、地上消防电梯前室加压系统。二、 设计依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9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200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其它各专业及甲方提供的基础资料。三、 通风系统1、 设计

41、参数地下室通风换气次数(次/h):车库: 6次; 设备房(配电室、泵房): 38次 ;储油间:6次。 2、 地下室通风系统车库:按防火分区划分通风排烟系统,每个防火分区设置12个通风排烟系统,利用地下车库出入口车道对部分防火分区进行自然进风,其它防火分区采用机械补风方式。排风机采用双速风机,平时可底速运行,火灾时高速度运行,补风机采用混流式通风机。设备房:采用自然进风,机械排风方式。四、 防排烟系统1、 地下室防排烟系统车库:与通风系统合用一套系统,平时机械通风,火灾时兼作消防排烟及补风。每个防火分区分为2个防烟分区,排烟量按换气次数6次/h计算。疏散楼梯:地下室出地面的疏散楼梯如在首层无法对

42、外开窗或首层出口门无法直接开向室外,则该楼梯需设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消防电梯前室:若地上消防电梯直通地下室且为密闭消防电梯前室时,需设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2、 地上建筑防排烟系统住宅的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优先采用可开启的外窗自然排烟。采取自然排烟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 m2,其顶层的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0.8 m2 ;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2 m2,合用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小于3 m2。不能满足开窗要求的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则应考虑机械加压送风防烟设施。第七章 建筑节能设计专篇一、 设计依据1、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3、冬冷夏热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4、湖南省地方标准5、设计图纸二、 工程概况 本工程项目为汨罗市富城国际小区,建筑气候分区为夏热冬冷地区。三、主要围护结构基本构成及节能措施1、平屋面:居住建筑屋面采用挤塑聚苯板为保温隔热措施。2、外墙:外墙为页岩烧结多孔砖;3、外窗采用pvc塑料单框普通镀膜玻璃。注:节能数据、指标以节能计算为准。四、 给排水节能措施1、生活用水尽量利用市政水压供水,有效节约电能。2、采用节水型卫生洁具及配水件。3、公共卫生间采用感应式水嘴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