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取得-课件(PPT演示)_第1页
善意取得-课件(PPT演示)_第2页
善意取得-课件(PPT演示)_第3页
善意取得-课件(PPT演示)_第4页
善意取得-课件(PPT演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引子: 某甲遗失手机一部于人行道,某乙发现并拾得,遂按折旧后的市场价卖给第三人某丙.丙不知手机是乙拾得的而购买。甲发现丙所持手机系自己遗失的那部,并提供足够证明。甲向丙主张返还手机。丙则以“该手机他不知是甲遗失,也不知乙是以拾得人的身份为无权处分,且自己通过合法手续有偿从乙处买得为由抗辩,诸如此类涉及第三人动态交易安全和原物主静态权利的冲突贯穿于民法始终,产生原权利人和第三人的张力和矛盾。为保证市场交易安全,高效,有序.民法创设善意取得制度。一、甲丢失手机丧失对手机的占有,手机在其非自愿的情况下脱离其占有,是为遗失物。二、手机变为遗失物后被乙捡到,但手机并非无主物,否则可是用先占,而取得所有权

2、,手机被捡到的行为是为遗失物的拾得。乙为拾得人,对手机有着事实上的占有。三、乙将手机折价出卖给丙,乙实为无权处分人,但其将手机出卖。四、丙不知乙为无权处分人,基于信赖,付出对价购买手机。五、甲认出丙所持的手机是自己的,遂向丙提出返还,并出示了证据,证明其所有权。六、丙以其不知此事,并且已向乙支付了手机的对价为由,不予返还。问题:甲应该怎样维护自己的权益,能否挽回损失? 乙是否可以以善意取得来对抗甲的请求? 一遗失物的定义 我国法律并未规定遗失物的内涵,法学家史尚宽认为:“遗失物,谓不属任何人占有,而未成为无主之物。”1王泽鉴认为:“遗失物者,指无人占有,但为有主之动产。”2从史尚宽和王泽鉴两位

3、法学泰斗对遗失物所下定义,我们可知遗失物的构成要件有以下3 个3:1、应是有主的动产。遗失物首先应当是有主的,只是物主失去了对其的占有导致无人占有而已,无人占有并不等于无人所有,所以遗失物 区别于不为任何民事主体所有的无主物,它不能像无主物那样由拾得人适用先占取得。遗失物还应是动产,因为只有动产才会遗失,不动产的位置固定不变不存在被遗失的情形。 2、须占有人丧失占有。丧失占有是指占有人丧失了对物的控制和管领力。占有状态是否真正丧失应依具体事实对其作具体分析而确定,若是很短时间内不能实行管领力,稍后又会恢复原有状态则不是丧失占有。比如手中之物从高楼落下和遗忘在自家或他家的钥匙都不能称之为遗失物。

4、 3、须无人占有。它是指原占有人丧失对物的占有后,不被任何人占有,不论何种原因,只要有人一直占有该物则非遗失物,而可能成为遗忘物、赃物或误取误占物。需说明的是,该处的无人占有特指在被拾得人拾得前遗失物的状态,拾得后则称为拾得物。 二、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 第一百零七条第一百零七条所有权人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追回遗失物。该遗失物通过转让被他人占有的,权利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损害赔偿,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但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权利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付的费用。权利人向受让人支付所付费用

5、后,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第一百零八条第一百零八条善意受让人取得动产后,该动产上的原有权利消灭,但善意受让人在受让时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该权利的除外。物权法第一百零七条的文义理解 从第一百零七条条文分析,该条文包含三层递进式含义1对于遗失物,所有权人等权利人不丧失所有权,可以行使追及权追回该财物;2如果该财物通过交易等流转方式而由第三人占有,所有权人有权请求无处分权人赔偿损害,或者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二年内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3如果受让人是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所有权人请求返还原物时应当支付受让人所支付的费用;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追偿所付费用。 可以看出,

6、该条规定并不区分受让人主观上善意与否,如果该遗失物尚未被处分,权利人可以直接请求返还。如果该遗失物已被进行了无权处分,权利人拥有选择权,既能够向无处分权人主张损害赔偿,也可以对受让人行使返还请求权,要求返还原物。同时,为平衡和保护受让人的利益,该条对权利人的返还请求权从期间和支付费用的角度进行了限制。 由此可见,对于遗失物在被转让的情况下所有权归属问题,物权法又分为两种情况进行了不同处理。第一 , 遗失 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2年内。在此期间内,遗失人有权向受让人请求返还原物,受让人有义务向遗失人返还,受让人然后再向无权处分人即拾得人主张损害赔偿;异言之,此时的遗失物的所有权仍归遗

7、失人。但这里有个例外,即受让人通过拍卖或者向具有经营资格的经营者购得该遗失物的,遗失人向受让人请求返还该遗失物时,应当向受让人支付受让人从拾得人处购买该遗失物的价款。 第二 , 遗 失人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让人之日起2年后。2年期满后,遗失人就不能再向受让人请求返还该遗失物,而只能向拾得人主张损害赔偿.换言之,此时的遗失物的所有权归受让人,而不再是遗失人了。 从文 义 解 释来看,物权法107条采世界通行做法,即“例外承认主义”。从体系解释来看,第106条主要规定了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第108条规定善意取得的后果(当然只是一部分);那么第107条规定的也应该是有关善意取得的内容。如果这样理解没

8、有错误的话,物权法第l07条是承认了遗失物特定条件下的善意取得。我国物权法第一百零七条对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文义上没有区分受让人主观善意;逻辑上存在概念不周延和矛盾的问题;制度功能上并没有真正平衡原权利人与善意受让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对于交易安全保护的目的也没有彻底实现。结合国外立法的经验,我国立法应承认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 三外国遗失物善意取得的立法模 对于遗失物能否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各国规定有所不同,大致有三种模式: 第一种:规定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如前苏联苏俄民法典第152条规定,对拾得物和盗赃物,丧失占有人有权要求返还该财产,只有当财产是为执行法院判决而依规定的办法出售时,才不允许

9、要求返还财产。由此规定可以看出,前苏联所处的立法背景是在市场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且所有权神圣原则占据主导地位的产物。这种立法例对保护所有权利益,保护财产“静的安全”,维护社会良好治安是有一定的作用的。第二种:原则上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种立法例规定原则上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但通过法定方式,可以发生善意取得的效力。如日本民法典第193条、第194条规定:“于前条情形,占有物系盗赃或遗失物时,受害人或遗失人自被盗或遗失之日起二年内间,可以向占有人请求回复其物。”“盗赃及遗失物,如系占有人由拍卖处、公共市场或出卖同种类物的商人处买受的,受害人或遗失人除非向占有人清偿其支付的代价,不得回复其物。”法国

10、民法也采用此立法例,法国民法典第2279条第2款规定:占有物如系遗失物或盗窃物时,其遗失人或被害人自遗失或被盗之日起三年内,得向占有人请求回复其物;但占有人得向其所由取得该物之人行使求偿的权利。”第2280条规定:“现实占有人如其占有的盗窃物或遗失物系由市场、公卖或贩卖同类物品的商人处买得者,其原所有人仅在偿还占有人所支付的价金时,始得请求回复其物。”笔者认为,规定中的二年或三年,其实是一个是除斥期间,而不是善意取得制 度的适用。而从公共场所合法取得的规定,才是适用善意取得的例外情况,即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才有条件的承认盗赃物、遗失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度。立法原因在于,这个时候,市场经济已经发挥了较

11、大的作用,各国意识到在交易过程中,财产“动的安全”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同时,必须兼顾原所有人的利益,于是采取平衡两者利益的折衷的立法模式。第三种:适用善意取得制度。如美国统一商法典第2403条的规定:“具有可撤销的所有权的人有权向按价购货的善意第三人转让所有权。当货物是以买卖交易的形式交付时,购买人取得其所有权。”根据该条规定,只要购买人出于善意,即不知卖方有诈,以为卖方是对货物具有完全所有权的购买人,则不论卖方的货物从何而来,即便卖方是偷来的,善意买受人也可以即时取得所有权6)。由此可见,美国统一商法典把法律保护的重点转移到了善意买受人的身上,随着社会进步、市场经济发展、社会资源丰富,物质流动

12、更为频繁,对盗赃与遗失物可适用善意取得的国家更趋向于重点保护买受人的利益,重点在维护动态的交易安全而不是静态的交易安全。我们可以看出,各国对盗赃物、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的规定,是各不相同的。由于历史的进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交易安全的优先保护的趋势是不可避免的,是符合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的。 四、建立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理由为了维护交易安全、稳定交易秩序和现有的经济关系,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遗失物应该适用善意取得制度,这不仅符合民法的公平原则,也符合社会的公平价值观念。 1,善意取 得例度的目的。各国适用善意取得制度是为了保护善惫第三人的利益,是为了维护动态的交易安全,动态交易安全是指法律保护交

13、易当事人基于交易行为所取得的利益,认为在特定的场合下,应牺牲真正的权利人的利益来保护善意无过失交易者的利益.以此维护活拨生动的交易活动秩序,促进民事流转。动态交易安全是相对于静态交易安全而言的。而静态交易安全是指法律保护权利人占有和所有的财产权益,禁止他人非法占有。 静态交易安全与动态交易安全是一组相对冲突的,也就是所有人权利与买受人权利的冲突、 这样的冲突需要一种价值判断来断定何重何轻,并且选择其一。而这种选择应最大程度地体现时代精神和符合时代 要求,在市场经济趁勃发展的时代,促进交易,使社会资源充 分流动,创造社会财富应该是我们的选择,也是答惫取得制度 的目的。 其次 , 从 维护交易安全

14、,稳定交易秩序的角度来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上流通着大量可供交易的商品,当然这些商品中的绝大部分是归属确定、权源明确的商品,但我们绝不能否定也有一部分是遗失物,尤其是在一些旧货市场。但如果不对其适用善意取得,会给进人市场交易的主体带来种种疑虑。 交易主体在进行每一次交易之前必然要费尽周折去查明所购买之物的来源是否正当、权利义务关系是否明确,否则就会时时提防所有人行使所有物的返还请求权,要承担权利被追回的风险。这必然会促使交易主体在交易之前花费时间与精力去查明所购之物权利的真相。如此一来不仅要花费时间,而且要花费人力、物力,这无疑会使交易成本增加。市场经济要求商品高速度流转、高效率进行。倘若

15、盗赃物、遗失物不适用善意取得,以上情况不仅阻碍交易的进行,而且会增加交易成本,使市场经济所需要的交易安全受到影响。这显然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要求,而且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市场经济的发展。再 次 ,从 民法的公平原则来看。通常认为,盗赃物、遗失物脱离原所有人的占有不是基于所有人意思,就这一点而言,它与占有委托物基于所有人的真实意思而与所有人脱离占有确实有所不同,但当它被转让给第三人时,第三人在受让时所尽到的注意义务是相同的。既然交易主体在交易中因无法查明出让人是否是有权处分人而可援用善意取得制度来获得法律救济,又怎能苛求受让人承担因物之来源不明而导致财产被夺回的风险呢?而且“在市场交易中,盗窃物与其他

16、同类财产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对一般大众而言,让其判断让与人是否具有真正的权利已属不易,若再让其判断受让物是否是盗窃物更是难上加难,这也是对受让人的一种苛刻要求,对受让人是极不公平的。赃物与其他同类财产并没有本质的区别,要求买受人对其进行识别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公平的。受让人尽到的注意义务是相同的且同样是善意无过失,为何因其受让的是占有委托物对其加以保护而对其受让的占有脱离物不加以保护呢?因此对赃物适用善意取得不仅对受让人来说是公平的,也符合社会的公平价值理念。 最后 ,从 维护社会的安定来看。在不同的交易主体之间互相流通,善意受让人所受让的物很可能是经过多次转手从无权处分人那儿获得的,在这样一

17、种情况下,如果原所有人追夺,则必然推翻已经形成的新的财产占有关系,破坏既存的经济秩序。在所有人的追夺过程中,会使大量的人力、物力陷于无休止往往又难有结果的举证之中,造成大量的民事纠纷难以解决。如果不承认遗失物的善意取得而原权利人一时又找不到的情况下,必然会造成一定期间内的财产关系不稳定,如果承认遗失物适用善意取得,即避免了无休止的追夺而造成的纠纷,又稳定了现有的经济秩序,从而有利于社会的安定。 综上 ,我认为,在我国确立盗赃物和遗失物的善意取得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我国遗失物善意取得制度的建议 在我国将来制定的民法典中应该规定遗失物适用善意取得制。善意取得的构成要件一般应具备: 第一,标的物为动产

18、;第二,出让人为动产占有人;第三,出让人无移转动产所有权之权利; 第四,受让人依法律行为受让动产; 第五,受让人实际占有出让人移转占有之动产; 第六,受让人于受让时为善意”。 遗失物不仅应该具备动产善意取得的一般要件外,还应该特别强调以下几个要件: 1.货币及无记名有价证券绝对适用善意取得。货币及无记名有价证券即使为盗赃,也适用善意取得,因为它们作为一般的等价物,流通频繁,如要求返还,会牵扯众多的经济关系,尤其是金融关系,而且,货币及无记名有价证券的信用不应当被怀疑。在实际生活中,商店或个人在出售财物时要求买受人提供货币的来源证明是违悖常理的。v 受让人须从公共场所通过法律行为取得受让物。公共

19、场所是指:(1)由拍卖而取得受让物,所谓拍卖,既包括国家有关机关主持的强制拍卖,也包括一般的拍卖机构所主持的一般拍卖。(2)由公开市场取得受让物,公开市场既包括公营市场也包括公开的交易场所,如一般的商店、超市、百货商场及夜市场等。(3)由贩卖同种类之物的商人处取得受让物。所谓贩卖同种之物之商人,指以贩卖与遗失物同种之商品为业之人而言以公开拍卖方式或在公开交易市场受让的遗失物,应保护善意受让人的利益。 合法公共交易场所,是国家管理的公共交易市场,不同于地下交易市场和其他任意交易场所,具有广泛的信誉,人们不可能也没有义务进行审查。这里经营的商品是否合法,只能由国家管理机关负责审查,即使出现了不合法商品,其责任也在于国家的管理松弛,对于购买者来说是没有过错的。因而,要购买者承担责任是不公平的。 3.受让人取得受让物时须为善意。善意取得,以受让人之善意为前提,如果受让人无善意,则不存在善意取得之问题,对受让人所取得的所有权自没有保护的必要。在遗失物的交易中,应特别强调买受人的主观意愿是“善意”,即买受人在购买此类物时不知或不应知道该物是遗失物。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