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建议书_第1页
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建议书_第2页
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建议书_第3页
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建议书_第4页
100万吨二甲醚项目建议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00 万吨二甲醚项 目 建 议 书二OO六年六月二十日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 未定义书签目录第一章 总 论 错. 误!第一节 项目背景 错误!第二节 项目提出的理由与建设的必要性 .错误! 第三节 项目概况 错误!第二章 市场分析及预测 错 误!第一节 #市场供应与消费现状 错误!第二节 产品未来需求预测 错误!第三节 产品竞争能力分析 错误!2.3.1 优势 错误!第四节 营销

2、策略 错误!第三章 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 错 误!第一节生产规模 错. 误!第二节 产品方案 错误!第四章 场址选择 错 误!第一节场地所在位置 错. 误!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 错误!第三节 场地建设条件 错误!第五章 技术方案和工程方案 错 误!第一节 主要技术方案 错误!第二节 工程方案及主要设备 错误!第六章 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 错 误!第一节 主要原材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主要燃料及动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 项目总体布置 错 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场区总平面布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公用辅助工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错 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3、总投资估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资金筹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九章 财务评价 错 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基础数据与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财务盈利能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节偿债能力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节不确定性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章 结论与建议 错 误!未定义书签第一节 结 论 错. 误!未定义书签第二节 建 议 错. 误!未定义书签311. 项目建设的目的和意义1.1 企业概况 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综合性化工企业。公司地处 ,该地区工 业经济发达,公司所处位置交通、运输极为便利,以铁路、高速公路、 国道和海运码头为主体的交通、运输设施为公司发展提供了极其高效、 合理的运输条件

4、。公司占地面积 900 亩,拥有员工 2380 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80人。企业总资产5.6亿元,银行信用等级“ AAA。公司前身是70年 代建厂的国有企业, 99 年 10 月进行了企业改制组建为某集团公司。公 司主要产品年生产能力: 10万吨合成氨, 1万吨甲醇, 30万吨硫酸钾复 合肥,10万吨系列专用复合肥,20万吨硫酸及配套3000KW余热发电、 3万吨液体CO、9万吨盐酸、3000万平方米纸面石膏板,1000吨钒系 列催化剂,以及磷肥、工业氨水、塑编、印刷、建材等涵盖化工、能源、 建材三大领域十几个产品。企业通过了ISO9001 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0012计量体系认证,拥

5、有自营进出口权。2005年公司实现销售收 入 4.6 亿元,利税 4200 万元,其中利润 2800 万元。集团在全国设立了 280 多个总经销网络,产品销往全国 24 个省、市、 自治区。目前,某集团公司是全国重点磷复肥生产企业、省复合肥料明星 企业、市百强民营企业和 市重点骨干财源企业;市AAA级信誉企业和潍坊市百家农资经营诚信单位; 。主导产品集团公司今后的发展思路:培强做大传统化肥产业,建设国家重点 新能源生产基地。在今后五年内 , 投资重点放在新能源化工 ,培植企业新 的经济增长点。在五年内,各主导产品生产、销售能力有较大的飞跃, 二甲醚 100万吨,甲醇 30万吨,复合肥 50万吨

6、、硫酸 60万吨、合成氨 20万吨、盐酸 30万吨、新型建材 5000万平方米、发电 5亿度,涵盖化 工、建材、能源三大领域二十多个产品,实现年产值 65亿元,利税过 10 亿元的目标。1.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依据1.2.1 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能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从能源消费总量来看,我国已是仅次于 美国的世界第二能源生产与消费国,世界第一煤炭生产与消费国,世界第 三石油消费国。我国石油资源贫乏,从 1993 年起, 我国已从石油出口国 变为进口国, 且这种石油短缺状况逐年加剧, 2003年我国石油消耗 2.9 亿 吨, 其中进口石油高达 11963 万吨,超过 1/3 的石油消量从

7、国外进口。预 计到 2010 年,我国石油进口量将达到 15000 万吨,根据国研中心的研究 报告,到 2020 年,中国的石油需求量的下限为 4.5 亿吨,上限为 6.1 亿 吨。而预计届时国内的产量只有 1.8 亿到 2 亿吨,这就意味着中国石油对 海外资源的依存度至少将达到 55以上,与目前美国 58的对外依存度 大体相当。我国石油的需求将严重不足。中国能源安全问题已成为国家十 分棘手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我国能源的开发利用面临着经济 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巨大压力,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大已经成为我国保持可持 续发展的关键。据国际原子能机构预测,到 2030 年间,全球

8、新增资源需 求的 21%来自中国。 2005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已接近 44%,到 2020年我国 石油供应的一大半将依赖进口。鉴于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油气资源有限, 天然气资源分布较为分散、距用能中心较远,管网系统很不发达,可再生 资源在总体能源平衡中不可能占较大份额等国情,如何合理利用我国的能 源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充分发挥地区、企业的优势,加快新型的清洁能 源载体的发展已成为关键。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要在 30 年内保持高速发展 , 中国的人 口将在 30 年后达到顶峰 , 中国的石油将越来越依靠进口 , 中国的环境随 着经济的发展仍然在不断恶化 , 由上述情况引起的中国的资源环境与人

9、 口增长、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 , 在 21 世纪的前 30 年内 , 将是对整个中 华民族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一旦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此之前没有解决 , 整 个国家的资源和环境系统将要造成很难逆转的严重后果 ; 而中国的环境 问题 ,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源的利用。发展可靠的清洁能源 , 是一个十 分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 , 中国的能源以煤炭和石油为主 , 天然气的产量近年来有很大 的增长。煤炭直接燃烧 , 所排放的大量硫化物、氮氧化物、烟尘和二氧化 碳 , 是中国目前的主要污染源 ; 石油炼制的油品虽然比煤清洁 , 但是中 国石油资源已经不可能满足需求 , 品质也逐渐降低 , 含硫量不断升高 ,

10、给 炼制高质量汽油、柴油也带来很大困难。 2000 年中国净进口原油 7000万 吨, 成品油 2000万吨, 接近需求总量的 30% ,除了耗费大量外汇外 , 也为 中国的能源安全问题敲响了警钟。鉴于中国的国情是 : 煤炭资源丰富 ; 油气资源相当有限 ; 天然气和 煤层气的资源分布较分散 , 距用能中心较远 , 且目前的管网系统很不发 达 ; 几十年内可再生能源在总体能源中不可能占很大份额。因此 , 如何合 理利用中国的能源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寻找新型的清洁能源载体已经迫 在眉睫。1.2.2 项目提出的依据 中国能源结构和迅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之间的矛盾日显尖锐,在中国最 重要的近 30 年时

11、间里 ,迫切需要的是一种技术成熟、 经济性好 , 既可大规 模运用, 排污又较小 (介于石油天然气和氢能之间 ) , 环境可以承受的燃 料, 这就是二甲醚。煤制二甲醚 燃料适合我国能源现状,对于中国未来能 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不仅仅在于它的资源优势和环保特性 , 可以在保证 我国能源安全的同时 , 将环境危害降到极低 ; 还应是中国未来能源技术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跨越式发展的最有前途的领域。替代燃料的开发、发展,多少科学家一直在为之奋斗,甲醇制二甲醚 的开发研究属国家 “八五”科技攻关项目, 并取得了成功的研究。 发展“二 甲醚经济”受到我国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近几年,我国在此方面

12、也有了较快的发展,甲醇、乙醇掺烧或单独作燃料已经较成功的应用,而 甲醇衍生产品二甲醚依其优越的物化性能倍受生产商和消费者的关注,作 为燃料乙醇汽油的问题是粮食有限成本过高,甲醇则因毒性让人敬而远 之,二甲醚作为替代能源渐显优势,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我国有 丰富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以煤或天然气为原料采用自主开发与引进相结 合生产二甲醚,建立清洁能源基地,减少环境污染,是综合解决能源问题 的新途径。从煤炭、天然气、煤层气和生物质制得洁净的二次能源 - 二甲醚能广 泛用于汽车、小型热电冷联供、发动机热泵、大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及 家庭灶具、热水器等。据悉,这种传统能源的补充产品已经在我国生产,

13、 用二甲醚驱动的汽车等也已经在上海研制成功,并已投运近一年,使用效 果较好。二甲醚在我国的发展,将以替代民用液化石油气(LPG和替代柴油作为汽车燃料为切入点,刺激国内的二甲醚生产与应用,预计在510 年内有望成为我国能源经济的主要支柱之一。甲醇、二甲醚的生产工艺与合成氨生产基本相似,对我公司是一个较 好的选择,可以发挥从事煤化工合成氨生产管理经验丰富、技术力量充足 的优势,同时达到三废综合利用热电联产的更优组合。在今后几年内, 国内甲醇生产能力将迅速增加, 主要集中在煤炭产区, 我省煤炭产能有限,但可预期对二甲醚需求将非常旺盛,二甲醚由于难于 运输,在煤炭基地加工为二甲醚将由于其运输条件限制是

14、不现实的,但可 通过异地购进煤炭产区过剩的甲醇在二甲醚市场所在地直接加工生产二 甲醚,另外,陕西、山西和内蒙等地正在酝酿将煤炭转化为甲醇利用管道 输送到东部地区,也将为我们利用甲醇加工生产二甲醚提供有利条件。如 果条件不具备,我公司拟在离我公司仅有 10 公里的火车站建设储存罐区, 铺设 10 公里甲醇输送管道直达我公司二甲醚产区。所以在今后一个相当 长的时期内,通过异地购进甲醇加工生产二甲醚是我省的首选之举,可减 少煤炭加工为甲醇对我省煤资源的依赖和环境压力。2. 产品市场预测分析2.1 二甲醚的性质及用途二甲醚(简称DME是一种无色、无毒基本无味的产品,腐蚀性小, 常温下蒸汽压为0.5Mp

15、a,具有与液化石油气(LPG相似的物理性质,对 大气臭氧层无损害,在大气对流层中具有可降解性。它具有广泛用途,可 用于化妆品、制药、染料、气雾推进剂、制冷剂等行业,也可用做燃料。 随着石油连年涨价和车用、民用燃料环保问题的提出,以煤为原料生产的 二甲醚作为洁净环保燃料,日益引起各界关注。二甲醚的挥发性好,有效的克服了甲醇燃料不易点燃、需空气充压、 外加预热器及安全运输等方面的缺点。作为燃料燃烧性能好,热效率高, 燃烧过程中无残渣、无黑烟,CO NO排量低,无有害苯排出等优点。大力 发展推广醇醚性燃料替代柴油、汽油已被国内有识之士多次呼吁,全国人 大也向国务院提报了建议书,国家主要领导人在短时间

16、内多次批示,国家 发改委正在研究制定促进二甲醚用以缓解汽柴油供应紧张的政策措施。近年来许多国家和跨国公司均认为二甲醚是极好的柴油和液化石油 气的替代燃料。二甲醚以 2030%比例添加到液化石油气当中,其二甲醚 与液化气的替代比几乎为1:1,当单独使用二甲醚作为燃料时二甲醚与液 化气的替代比大约为1.3 : 1。几种燃料性能比较:二甲醚DME(CH3-O-CH:柴油3Cn H1.8 n)液化石油气(C3H8)天然气(CH4)甲醇(CH3-OH)低热值MJ/kg28.842.546.350.019.5液体粘度kg/m-s0.152-40.15-液体密度kg/m3668840501720-16237

17、90十六烷值>5538-53<10<105沸点c-25180-360-43-16265理论空燃比 kg/kg9.014.615.617.26.5自燃温度c235250470650450价格参考值元/t4000560041002360通过上述性能比较表可以看出二甲醚具有较强竟争力和应用领域洁净的二次能源-二甲醚能广泛用于汽车、小型热电冷联供、发动机 热泵、大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及家庭灶具、热水器等。将二甲醚加进汽(柴)油中,可提高油品的辛烷值(十六烷值),具有明显的燃烧经济性, 不仅改善车辆的冷启动性和加速性能,而且降低尾气排放,尾气排放达到 欧III标准。以二甲醚为基础原料配

18、制的环保制冷剂,具有无毒无害、安全可靠、 化学性能稳定,单位容积制冷量大,流动阻力小,在常温和低温范围内压 力适中,热效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氟利昂长期性替代物。几乎 与此同时,环保型“绿色制冷剂”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尤其是汽车空 调制冷剂(俗称“雪种”),是汽车空调的重要冷源。随着我国加入 WTO“安全、可靠、舒适”是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而汽车空调是提高汽车档 次和市场竞争力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汽车空调制冷剂市场还没有规 范的管理体系,处于逐步完善阶段,正朝着环保节能型方向发展。我国政 府在加入修改后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后,2005年起已停止生产CFC类氟利昂。因此必须加快“绿色

19、制冷剂的研究和生产”。据制冷协会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制冷剂(还不包括各种气雾剂、发泡剂、灭火剂等在内) 的消耗量约50万吨,总值约280亿元,仅汽车空调制冷剂的消耗量占整 个市场的40%而且今后还在不断增加,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新技术的交叉 渗透为二甲醚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二甲醚应用领域的简要介绍:(1)用于生活炊事、采暖,经大量测试,用DME?代LPG液化石油气)在 排放和燃烧效率方面都优于后者,只要价格有竞争力,大量的替代是比较 容易的,因为LPG的原有基础设施少加改造可以用于 DME DME与 LPG掺烧 不但降低了 LPG的成本,而且燃烧效果更好,火苗不冒黑烟、罐内不留残液。掺烧比例可

20、达 25%左右(2) 用作燃气轮机的燃料经过 BP(British Petroleum) 和 GE(General Electric) 公司合作的严格测试证明 , DME 用于燃气轮机是一种极好的燃 料, 燃烧性能和排放性能近似于天然气 , 优于柴油 , 此项目应用现已在 世界上逐步推广。(3) 作为分布式电热冷联供系统的燃料,例如可用于微型燃气轮机 (Microturbine) 的发电 , 其余气可排入余热锅炉 , 用于供热或供冷。分 布式电热冷联供是当前世界上迅速发展的领域 , 可提高能源利用率和可 靠性。这一技术正与迅速发展的 Internet 网络技术紧密结合 , 把大量的 分布式装置

21、组成一个虚拟电厂。(4) 替代柴油这是一个最重要的领域 , 因为柴油是中国油品中用量最 大 , 也是目前缺口最大的燃料。目前的柴油机已难以满足环保要求 , 尤其 是城市环境的要求。其出路除了柴油机缸内过程的改进外 , 用超清洁替代 燃料是一个重要方向 , 也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可从不同原料 ( 如石油、煤、 生物质原料、渣油或石油焦)生产出的DME或甲醇,将使中国液体燃料经 济在以石油为基础的燃料和由其它超清洁燃料代用之间有一个稳定、安全 和经济可靠的平衡。 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适合近期、 中期、远期的市场需求 , 同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最小。(5) 应用到机械制造的割炬气上,比用乙炔气切割缝窄且光滑

22、。(6) 作为高附加值化工产品的中间原料 , 如可用于生产醋酸。(7) 作为制冷剂氟利昂的理想替代产品,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上面7点用途中,对中国来说,以(1)和(4)两点最为重要。DME相对 甲醇来说 , 其突出优点是无毒性和无腐蚀性 , 对发动机和燃油系统的密 封、垫片材料以及金属的不利影响要小得多。柴油机用DME作替代燃料后,通过西安交大详细测试有以下优点:同 样的发动机功率可提高16 % ,热效率提高23个百分点;所有工况下 基本做到无烟运行 , 即无可见微颗粒排放 ;NOX 排放是燃用柴油的 60 %以下 (气缸中燃烧温度低 ) ;HC/ CO 的排放亦下降 40 %左右; 气缸中工作

23、压力 下降, 从而使工作时噪音下降 1015 分贝, 对气缸的强度要求也相应降 低;替代后,尾气能满足欧皿标准,并有进一步降低排放满足欧IV标准 的潜力。2.2中间产品甲醇的用途及供需情况甲醇是基本有机化工原料之一,可直接作为汽车燃料使用,是一种良 好的液体燃料,又可以直接合成含氧化工产品,生产甲醛、醋酸、醋酐、 甲酸甲酯、甲基叔丁基醚、甲醚等系列产品近百种。利用甲醇生产二甲醚 的生产技术国内已实现产业化。在19921996年的五年间,世界甲醇出现了有史以来发展较快的一年,总生产能力年均增长率达4.9%,产量年均 增长率7.1%,总消费量年均增长率6.7%。甲醇获得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在于全

24、球性汽油无铅化对甲醇羰基化MTBE需求的快速增长,以甲醇羰基化法制醋酸新工艺建厂也在迅速发展。在19972000年的四年间,全球甲醇的产消量情况和增长趋势虽比 前一年有所下降,并出现过供过于求的现象,但其总生产能力、产量和消 费量的平均增长率仍保持较高水平,分别为4.5%、2.9 %和2.9 %。美国化学市场联合会认为,20022006年的五年间甲醇价格将以年均 4%5%的速度上升,甲醇需求将以年均 2%3%的速度上升,下表列出 19972010年世界甲醇供需态势。19972000年世界甲醇供需情况及20012010年的市场预测如下项 目1997199819992000200120052010

25、年年年年年年年总生产能力,万吨3198.13395.13497.63778.13841.14294.050990原料结构,天然气90.790.891.191.491.8液态烃6.76.76.56.36.0煤/其它2.62.52.42.32.2总产量,万吨2591.32695.62800.12889.22983.53481.04226.0开工率,81.079.480.176.577.781.082.9总消费量,万吨2587.12695.62800.12889.22983.53481.04226.0消费构成,甲醛36.235.935.335.335.3DMT1.31.31.31.31.3醋酸7.2

26、7.58.28.18.8MTB 刁 TAME26.927.127.127.327.0MMA3.03.03.02.92.8汽油/燃油2.82.72.72.62.4溶剂4.04.04.03.93.8其它18.118.518.418.618.6由上表可以看出,虽然世界甲醇供需成平衡或供过于求的势态,但出 于其重要用途,被大多数生产企业看好,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一方面是关 闭一些经济不好、技术落后或原料结构不佳的工厂,一方面又在新建一些 具有原料技术优势的甲醇装置增强市场竞争力。CMAI的预测是,2000年及以后的甲醇生产会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除现有的甲醇下游产品发展之外,甲醇还可能

27、有一些 新需求,如燃料电池汽车的开发、甲醇直接用作机动车辆的燃料,以及用 甲醇直接生产烯烃等,将甲醇的生产需求推向一个新的境界。随着发展中 国家环保意识的增强,MTBE勺需求量将快速增长,羰基合成醋酸等先进生 产工艺的推广,也将大力推进发展中国家的甲醇消费,预计将来世界甲醇 产量将会出现持续增长的发展趋势。九十年代以来,我国甲醇工业发展迅速,1991年甲醇生产能力尚不足 100万吨,到1999年全国甲醇生产能力已接近 230万吨,这期间相继投产 了几家10万吨/年以上规模的甲醇厂。目前国内正在建设的甲醇项目总 生产能力约60万吨,主要集中在西南和西北富含天然气的地区,今后以 上两地域将成为我国

28、商品甲醇的主要供应地,据统计,2000年甲醇消费领域及消费量主要有以下方面:甲醛 32.8万吨、农药23吨、醋酸15万吨、 MTBE 32.8万吨,DMT 32.8万吨。甲醇最大市场仍是用于生产其衍生物, 今后仍将具有强劲的增长势头。近期我国的甲醇供需较好,从长远来看,甲醇市场仍然看好,需求将 继续增长,预计到2010年国内甲醇的生产能力将超过 2700万吨,国内甲醇需求量在2400万吨左右。我国主要生产厂生产能力见下表:序号厂家名称能力(万吨/年)备注1四川维尼纶厂202上海焦化集团有限公司183河南义马气化厂164陕西榆林天然气化工公司205安徽淮化集团公司66吉林化学工业公司67大庆油田

29、甲醇厂168哈尔滨气化厂209大连化学工业公司610陕西长庆油田甲醇厂611青海格尔木炼油厂1012南京化学工业公司1513福建三明化工集团公司514河南蓝天集团公司7015河南濮阳甲醇厂1016湖北中天集团417浙江巨化集团公司1018河南淇县华源化工有限公司519河南安阳化肥厂520云南天然气化工厂1021四川江岫甲醇厂1022山东鲁南化肥厂102003年5月7日和12日中国化工报刊登化工专家聚会消息和能源专家的文章说:“煤替油”志在必得,敢问汽车喝点甲醇如何。都阐述了燃 料甲醇的开发和应用前景。中国石油资源有限,剩余探明可供开采的资源 仅为20多亿吨,目前的年产1.6亿吨已基本达到顶峰。

30、从国家能源安全 角度出发,必须寻找石油替代能源。中国是一个富煤、缺油、少气的国家已探明煤炭资源占一次性地下能源 96%的现实,使煤炭处于基础能源的重 要地位。大力进行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发展以煤为主的绿色新能源 - 甲醇、燃料甲醇、二甲醚和煤化工下游产品以及醇醚汽车产业,并由此形 成完整的产业链,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确保国家100 年以上的能源安全,不仅十分必要而且迫在眉睫。2.3 二甲醚的市场发展需求 甲醇作为基础原料产品近年来全球消费稳定增长,据统计 2004 年全 球甲醇消费量超过了 3350万吨。从 2001年到 2004 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 在 3.6%。在近两年强势的能源价格

31、支撑下,全球石化产业处于景气周期, 甲醇行业也处在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上。 据统计, 2005年我国的甲醇消费 量已超过 600 万吨。二甲醚目前世界总生产能力(未含中国)约为 26 万 吨/年,产量约18万吨。我国目前DM啲消费主要集中在气雾剂、化学品 中间体以及燃料方面。DME替代液化石油气(LPG作民用燃料,是DME最 容易发展的途径。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长与城镇人口的发展,液化石油气 消费量将不断增长。从 1997 年消费量是 1009.7 万吨到 2004年消费量增 至 2097.03 万吨,七年时间消费量翻了一番还多,平均每年增长21.54%。预计 2015年与 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

32、 3500万吨与 4100万吨左右,其缺口 量是 1000万吨与 1200万吨。二甲醚以 20-30%比例添加到液化气中,其 二甲醚与液化气的替代比几乎为 1:1 ,单独燃烧二甲醚时,二甲醚与液化 气的替代比约 1.3:1 。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很快,年 均增长 12.7%,据统计,仅北京市就有 100 多万辆汽车,全国拥有量不少 于 3000 万辆,按每辆每年烧油两吨计,就得 6000万吨汽(柴)油,而我 国 2002 年进口石油达 7000万吨,据预测,到 2020年全国的汽车保有量 将达到 1-1.5 亿辆,因此二甲醚作为能源替代品有较大的空间。二甲醚作 为汽柴

33、油代用品国家发改委已开始大力推广,该产品以其优良的环保性和 经济性已步入发展快车道。预计到 2010 年二甲醚的的的需求量 700 万吨 左右,而现在的产能不足 20 万吨,不久的将来,二甲醚将成为一种重要 的燃料,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2.4 产品价格初步预测根据现在煤炭价格情况和生产消耗计算, 甲醇的工厂成本约每吨 1865 元左右,二甲醚的工厂成本 : 用自产甲醇每吨在 2873元左右、用外购甲醇 每吨在 3358 元左右;根据柴油、石油液化气现行市场价格,二甲醚的销 售价可在 4200 元/ 吨左右。3. 项目方案和产品指标计划3.1 项目建设方案介绍新上年产

34、100 万吨二甲醚项目,配套甲醇 30 万吨,满足前期工程原 料供应,同时建设两台 75吨/ 时循环流化床锅炉、 1 台 55吨三废混燃炉, 所产蒸汽为压力:3.8Mpa (G)温度:450C的过热蒸汽;生产系统余热回 收的高压蒸汽并入发电蒸汽管网,配套1台12MW抽凝式汽轮机带发电机组和1台12MW背压式汽轮机带发电机组,抽出低压蒸汽并入甲醇、二甲 醚生产系统蒸汽管网。 项目占地面积 20 万平方米,需新增生产车间等建 筑面积 4 万平方米,新增气化炉、空分装置、球磨机、脱硫塔、脱碳塔、 合成塔、精馏塔、转化塔、流化床锅炉、发电机组、循环水装置等主要生 产设备 500 台(套)。项目实现煤的

35、本地化,采用国内成熟的煤种适应广泛的德士古水煤浆 气化炉、NHD脱碳、三级独特脱硫、低压绝热等温混合合成甲醇新工艺; 粗甲醇气相催化脱水制二甲醚新技术,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建设流 化床锅炉配套系统余热回收综合利用,实现热电平衡。本项目计划建设期为五年, 分三期完成 . 一期工程建设 10 万吨二甲醚、 15万吨甲醇配套12MV发电装置,建设期2年;二期工程达到30万吨甲醇 和40万吨二甲醚生产能力,配套12MW发电装置,建设期2年;三期工程 利用异地购进甲醇加工生产二甲醚 60 万吨,建设期一年。项目计划总投 资 15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13 亿元, 项目流动资金 2 亿元。一期工程

36、 固定资产投资 5.2 亿元,二期工程投资 5.4 亿元,三期工程投资 2.4 亿元。3.2 产品质量标准3.2.1 中间产品甲醇质量外观:无色透明产品纯度:99%本工艺生产成品精甲醇,其规格符合国家标准 GB338-95 质量要求, 优质品达 90%以上产品质量标准项目名称指标优等品一等品二等品色度(铂、钻)号W555密度(20C) g/cm30.791 0.7920.7910.792温度范围(101325Pa C0.3沸程(包括74.6 ± 0.1 C)0.31.01.5高锰酸钾试验min503020水溶性试验水份含量%0.100.15酸度(以CHOOH)%0.00150.003

37、0.005或碱度(以NH计)0.00020.00080.0015羰基化合物(以CHO计)0.0020.0050.010蒸发残渣含量%0.0010.0030.005322二甲醚产品质量外观:无色透明产品纯度:99%4. 工艺技术方案4.1二甲醚生产工艺技术4.1.1技术概况我公司二甲醚生产装置采用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研发成功的甲醇气 相催化脱水两步法工艺技术。“甲醇制二甲醚开发研究”属于国家“八五” 科技攻关项目。该院40t/a二甲醚中试研究于1994年初完成,1994年8 月在北京通过化工部组织的专家技术鉴定,该技术于1996年获得国家专利(专利号:ZL-95-1-13028.5 )。“粗甲醇制

38、醇醚燃料(或粗醚)”是国家 计委“合成气制醇类民用燃料成套工程技术开发”攻关项目中主要组成部 分,民用燃料于1993年3月在北京通过化工部组织的专家鉴定。经多年 研究开发,现定型生产的甲醇制二甲醚CN-3型催化剂,不仅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而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采用该单位技术的第一套以粗甲醇 为原料的燃料二甲醚工业装置(10kt/a),于1994年1月在河南沁阳建成投产;第一套以精甲醇为原料的气雾剂级二甲醚工业装置(2X2.5kt/a ),于 1994 年 11 月在广东中山建成投产。两套装置均一次开车成功,各项技 术指标均达设计要求,投产当月即通过考核验收。二步法生产工艺成熟,装置适应性广,

39、后处理简单等特点。先由合成 气制取甲醇,然后将甲醇在催化剂下脱水制取二甲醚。以前主要采用硫酸 作催化剂,现在大多采用由丫 -AI2Q/SQ2制成的ZSM-5分子筛作催化剂, 性能优良,选择性好,故能制备出高纯的二甲醚,还能避免污染。目前国内二甲醚技术研发单位主要有山东久泰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清华大学化工系、 兰化公司研究院、 浙江大学、 杭州大学催化研究所、 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太原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化工学院、化工部西南 化工研究院等。国内甲醇制二甲醚生产技术,经多次改进、优化,工艺先 进、能耗低、投资低、产品质量好、无污染,处世界领先地位。4.1.2 生产工艺本装置以甲醇(或粗甲醇)为

40、原料,生产纯度为 99%勺产品二甲醚。化学反应式为: 2CH 3 O H= H3COC3H+ H2O 该反应为强放热反应,反应温度太高不利于主反应的转化率,且影响 选择性(副反应增加) ,因此采用冷激式固定床反应器,控制反应温升。本设计采用的催化剂为丫 -Al 203,该催化剂的特点是活性高,选择性好, 寿命长。工艺流程简述( 1)在反应器内先装入阳离子型液化催化剂,然后按照理论配比将 原料甲醇通过水加压输入反应器进行反应,将物料加热到120 C130 C,反应器压力升到O.IMpa,完成酯化、脱水反应。(2)将原料甲醇继续以慢速流量加入反应器内,使反应器温度维持到125C左右,釜内压力升到0

41、.2MPa时一部分水蒸汽和未反应的甲醇随产 生的二甲醚气体一起进入冷凝器冷却。(3)在冷凝器内,将二甲醚气体从反应器带来的水蒸气和部分未反 应的甲醇蒸汽冷凝后进入回收釜内。(4)未反应的甲醇和冷凝水,进入回收釜内加热,使其温度保持在70C95C之间,维持一定的真空度,此时甲醇气体携带回收釜内的少量 蒸气到冷凝器,使甲醇蒸汽冷凝成粗甲醇送到反应槽。回收釜内留下的物 质就是废水溶液,再将这部分废水送入废水处理池处理,达标后排放。(5)匚甲醚气体进入洗涤塔I除去多余杂质F进入洗涤塔1/通 壬亠,除去k0.6MPa (表压),经过油气分凝 护此二甲醚液体送入提纯塔过塔板上的填料层进一步除去水分后 水分

42、,将此二甲醚气体压缩至 0.4MPa 器以除去杂质,冷却到常温即得二甲醚液 提纯,经压缩冷却后得到精二甲醚产品。当产品为燃料级二甲醚时,或以产品 燃料级二甲醚为主并生产少量精二时 醇做原料生产燃料级二甲醚,不增加装置 生产成本。下图为工艺流程框图卜级回收甲醇IH 步,可以以粗甲醇做原料。以粗甲二甲年 能耗和甲醇单耗,哺有效地降低4.1.3技术特点(1) 所用催化剂国内研究开发、生产,性能好,活性高,选择性好, 使用寿命长。(2) 以粗甲醇为原料,可大幅度降低二甲醚的生产成本。(3) 反应器采用二段冷激式固定床,催化剂装填容量大,投资低, 反应温度适当,副反应少。(4) 独特的汽化提馏塔结构和分

43、离工艺,既简化流程、减少投资, 又有效地减少蒸汽消耗。4.2甲醇生产工艺技术4.2.1技术简介以煤为原料合成甲醇工艺方案,采用ICI低压法生产工艺,催化剂为 Cu-Zn-AI的氧化剂,原料气的总含硫量少于0.1PPm反应压力为5.0Mpa, 反应温度260 C4.2.2生产工艺流程图甲醇生产工艺流程框图付下页:4.2.3生产工艺流程介绍甲醇生产需设置如下主要工序。现分述如下:造气工序 本工序的主要任务是生产水煤气,并回收生产过程中气体的余热,水煤气发生炉采用© 3200mn德士古煤气化炉共2台,1开1备,生产能力为13.5 万 Nm3/h 水煤气。脱硫工序本装置工艺实现三级脱硫: 一

44、级脱硫是水煤气在造气工段冷却工序进行部分脱硫,将水煤气中的H2S和SOC兑至50mg/Nrh二级脱硫设在变换 之后,通过NHD兑硫、脱碳将变换气中的总硫脱至较低; 三级精脱硫是NHD 之后,通过固体脱硫剂将产品气中的总硫脱至 0.1ppm 以下,确保合成原 料气的质量。采用水煤气湿法脱硫、变换气 NHD兑硫及固体脱硫剂脱硫相 结合,工艺流程简化。变换工序对于合成甲醇而言,水煤气中 CO的含量较高、Hb含量较低,需将部分 CO变换为H2和CO,以满足氢碳比的要求。在一定的温度下,水煤气中的CO与水蒸汽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变换反 应,生成Hb和CO,同时水煤气中的COS在变换过程中也可大部分转化为

45、H2S本设计采用全气量通过的耐硫低温变换。变换后仍有少量的COS需进一步在中温有机硫水解剂的作用下发生水 解反应,使其转化为HS以便脱除。变换气进入NHD兑碳,经脱硫、脱碳后仍有少量的 HbS和COS采用 “夹心饼”精脱硫工艺将其脱除。NHD兑碳、脱硫工序 二氧化碳的脱除工艺总体上分为两类,即化学吸收法和物理吸收法(热法和冷法)。 化学吸收法主要适用于气体中二氧化碳分压较低,且净化度要求较高 的情况,应用较多的有改良热钾碱法、改良MDEA法、空间位阻胺法等。但这些方法溶剂的再生均需要加热, 因而热量消耗多, 操作运行费用较高。而物理吸收法适用于二氧化碳分压较高的情况,如水洗法、碳酸丙烯酯法、S

46、elexol法(国内为NHD法)、低温甲醇洗法、变压吸收(PSA法 等。这些方法的吸收溶剂或吸附剂不与硫氧化物、二氧化碳反应,再生时 不需加热,只要降压解吸即可,总能耗比化学吸收法为低。所以从节能的 角度考虑,采用物理吸收法较好。经研究、改进,NHD兑碳过程中对有效气体 CO的回收率可达到96%以 上。本工序的基本流程为:来自变变换工序的变换气,经吸收制冷、气液分离器分离出所含的游离水后,进入 NHD兑硫、脱碳塔底部,气体先后经 过脱硫、脱碳后,原料气中绝大部分H2S、CO等杂质被脱出,弱脱组分CO H2、少量CO等则通过床层从吸附器顶部输出。净化气经后工续精脱硫把关后,进入合成工段。合成工序

47、本工序是以合成气(其主要成份为 H、CO CO)为原料,在铜基甲醇 合成催化剂的作用下反应生成甲醇的过程。其主要反应式如下:CO + 2H2 _CH 3OH + 90.64 kJ/molCO + 3H2 . . CH3OH + H2O + 48.02 kJ/mol以上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所以在反应器中必须不断移走反应生成热, 严格控制催化剂床层温度,防止催化剂过热而发生烧结,失去活性。铜基甲醇合成催化剂适于在 200290C、4.010.0MPa条件下进行反应合成甲醇。由于 CO CO与H合成甲醇的反应转化率相对不高,反应 后的气体经冷凝分离出液相产物后,大部分未反应气体需继续循环使用, 而将少

48、量气体排放,以控制系统中惰性气体的含量。冷凝分离出来的液相 产物(即粗甲醇)除含有甲醇、水和少量的乙醇、甲酸甲酯、二甲醚等有 机杂质外,还溶有少量的未反应气体(其中以 CO含量最多)。这些溶解的 气体大部分经减压闪蒸脱除,粗甲醇送去精馏工序。低压合成甲醇的反应器主要有多段冷激式(如ICI型)和等温管壳式 (如Lurgi型),本项目选用了西南化工研究设计院等几家单位合作开发的 等温绝热型管壳式反应器,该反应器通过反应管间的沸腾水带走反应放出 的热量,通过调整汽包的压力很容易控制反应管内催化剂床层的温度,而 且处于这种沸腾水中的催化剂床层温度分布比较均匀,有利于催化剂活性 的稳定和延长使用寿命,并

49、能提高生成甲醇反应的选择性;此外,这种反 应器还可副产2.54.2MPa中压蒸汽。甲醇合成塔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甲醇合成催化剂的装量和系统空间速度 要求。精馏工序从合成工序来的粗甲醇中, 含有 95%左右的甲醇,其余为比甲醇沸点低 的低沸物及溶解的气体组份 ( 如二甲醚、甲酸甲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 和比甲醇沸点高的高沸物(如乙醇、丙醇、水) 。要获得高纯度的甲醇, 就必须对粗甲醇进行精馏,本工序拟采用节能的三塔精馏流程来制取精甲 醇产品。在预蒸馏塔中,从塔顶将低沸物除去。在加压塔和常压塔中,从塔顶 部获得产品精甲醇。从常压塔釜出来的高沸物中,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极少量的甲醇、 乙醇、丙醇等物

50、质,送往三废混燃炉。该工段可根据市场情况决定投运事宜。变压吸附提氢工序为了控制甲醇合成系统中惰性气体的含量,合成工序需连续排放一定 量的弛放气。本工序的目的是从甲醇弛放气中提取氢气,返回甲醇合成系 统作原料以提高甲醇的产量、降低消耗。目前较常用的方法有变压吸附和膜分离法,但相同条件下膜分离法只能生产约0.70MPa的氢气,而变压吸附的氢为非吸附相,可生产约2.20MPa 以上的氢气。由于回收的氢气均需加压至 5.30MPa去合成,经计算膜分离 法的运行成本比变压吸附工艺的运行成本高 44.20 万元/ 年(按操作时间 7200小时/年,电价0.4元/KWh计算),如用变压吸附工艺与国外膜工艺

51、比较,只用不到一年的时间即可收回多余的投资;与国内膜工艺比较,也 只用一年多的时间即可收回多余的投资。所以在此工艺条件下变压吸附工 艺更有优势。变压吸附提氢工艺具有流程简单、投资少、能耗低、自动化程度高、吸附剂寿命长等优点,且操作灵活、经济合理。循环过程由DCS自动控制, 装置弹性大,能适应甲醇弛放气气量和组成的较大幅度波动。本设计选用 变压吸附提氢工艺。5. 原材料、燃料和动力的供应5.1主要原材料、辅助材料消耗量序号名称品种规格年需要量开车需要量来源一一一原料煤C> 78%60万吨12000 吨兖州、淄博二燃料煤4500kcal/kg15万吨10000 吨新泰三三化学品1NHD60吨

52、40吨外购四触媒1变换触媒等B303Q等84m384m3外购2甲醇合成触媒C30672m372m3外购3活性炭T101、T1021000用1000m3外购4水解剂T504 等100m3100mi外购5保护剂ET-3、ET-745nn45nn外购5.2水、电、汽等消耗量序号名称单位规格小时用量来源1一次水t/h20 C600供水系统2造气循环水t/h< 35 C2700循环水系统3脱硫循环水t/h< 32 C900循环水系统4合成循环水t/h< 32 C15000循环水系统5电kwh10KV 380V40000变电所6脱盐脱氧水t/h300脱盐水站7蒸汽t/h0.2MPa0.6

53、MPa1.0MPa186合成余热回收、煤气余 热回收器、变换余热回收器、汽轮机抽汽6. 建厂条件和厂址初步方案6.1 建设地点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6.2 厂址方案选择的初步意见 根据公司的建设计划,本项目的厂址布置在厂区西新征土地上,与原 公司连为一体的新征土地约 300 亩。拟建厂址周围无生活居住区、 文教区、 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游览区、自然保护区等,符合环保卫生防护距离要 求。7. 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初步方案7.1 公用工程初步方案和原则确定 新建项目按规划要求,使总平面布置与其适应,并考虑予留发展及施 工方便。在满足生产工艺流程,安全消防,管理及维修方便的要求下,同 类型的工艺生产

54、装置及辅助设施,尽量结合在一起。布置有利于生产和原 材料及产品运输, 力求流程短捷流畅, 避免交叉。 在符合有关规范要求下, 布置紧凑,节约用地,力求整体协调,美观。 新项目布置在公司北区西新征土地上,充分利用公司公用工程 。7.2 辅助设施初步方案和供应情况7.2.1 项目用水情况装置投产后,平均用水量 600m3/h ,最高峰用水 750m3/h ,系统大部分 水实现循环利用。公司现用生产水由距本公司2000米的供水点采用© 1200的管道供给,水压力0.20.25MPa现有供水余量可完全满足该项 目的要求。7.2.2 项目用电情况一期工程总装机容量约为:32200KV,其中0.4KV用电设备装机容量 约为:8404.7KW项目完成后装置总的需要容量约为: 74320KW(折算至 6KV或10KV侧),其中0.4KV侧的需要容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