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美因初探_第1页
归园田居其一美因初探_第2页
归园田居其一美因初探_第3页
归园田居其一美因初探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归园田居其一美因初探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田园诗中颇具代表性的诗篇,全诗运用比喻、白描、抒情等艺术手法,从 回归原因、描绘风光、抒发感受等方面,表现了田园风光的诗情画意和诗人内 心的美好感受。归园田居(其一)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彻底回归田园的生活写真, 是诗人作为田园诗派一代宗师颇具代表性的诗篇。这首诗以其“外枯而实膏,似淡而实美”的特质,为后人所尊崇。那么,这首朴实无华的小诗,究竟美在 何处?下面,本文试从写作手法上,探究其艺术魅力之所在。归园田居(其一)从结构上看,主要表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叙述归田 原因、描绘田园风光、抒发回归感受。在表现这三方面内容时,作品基本上依 次运

2、用了比喻、白描、抒情的艺术手法,生动而真实地表现了诗人回归之初的 内心体验。一、比喻美,形象贴切回归田园,是诗人适性之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回到与自己本性相契合的山水田园,诗人内心充满舒畅惬意的美感,真是见山山含笑,见 水水有情。这种美好的感受,作者借贴切的比喻来表达。1 .逃离“尘网” “樊笼”之美诗作中有以下几处运用比喻的句子:“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久在 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其中“尘网” “樊笼”两个喻词,形象地再现了官场 污浊黑暗、关系错综复杂、束缚人性的特点。在东晋那个动荡黑暗的年代,腐 败堕落的官场如同一张结满了灰尘的大网,网去了人

3、们的真诚与良知。人人为 了一己私利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在这样令人窒息的环境中,诗人的正直与坚 守显得与众人是那么格格不入。他淳朴善良的天性、与自然山水一样澄澈的心 灵,在黑白颠倒的世人眼里,近乎愚钝、笨拙。而且,这样的氛围,使他出仕 之初“猛志逸四海”人人生理想难以实现,令他 “有志不获骋”。说违心的话, 做违心的事,这一切,让本色的陶渊明度日如年,如同住在牢笼一般,痛苦不堪。而 “ 尘网 ” 前的修饰语“误 ” 字,表明自己对当初选择出仕的懊悔; “ 尘网后一句中的 “ 三十年 ” ,则是对自己十三年官宦生涯的一种夸张性写法,既写受 “ 樊笼” 煎熬之久,又写受“ 尘网 ” 蒙蔽之深。今天终

4、于挣脱“ 尘网 ” 、冲出“ 樊笼” ,身心的舒展无与伦比,重获自由的喜悦,寓于对官场极度厌恶的贴切比喻之中。2 . 回归 “ 旧林 ”“ 故渊 ” 之美3 羁鸟 ”“ 池鱼 ” 两个词,是诗人的自比。笼中鸟也好,池中鱼也罢,它们都离开了自己生存的空间,失去了飞翔与畅游的自由,它们对“ 旧林 ”“ 故渊 ” 的思念,出于本性,发自内心。 “ 旧林 ”“ 故渊 ” ,即诗人所谓的 “ 丘山 ”,它们是广阔的山林江河,是无际的田野、静静的村庄,是不受约束、无需做作的精神上的自由呼吸。这两个形象的比喻,唤起了读者丰富的想象:鸟儿在山林中才能获得飞翔的骄傲,鱼儿在深水中才能展示穿行游动的灵性; 我们质

5、性自然的诗人,只有回到适性的田园,才能体会到恣意快慰的生存乐趣、领悟到生命的真谛。 “ 羁鸟 ”“ 池鱼 ” 两个比喻词,既形象地表现了诗人昔日在官场中身心上的压抑,又传神地表现出诗人此刻如同鸟儿出笼、鱼儿归渊的那种豁然与轻松。因此,可以说,本诗中的几处比喻,带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它们既是对黑暗官场深恶痛绝的控诉,又饱含对自由生活的热烈讴歌。一般而言,叙说原因的语句在诗歌 创作中容易流于呆板,但此诗中由于诗人恰当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这 “ 原因 ” 的叙说充满了灵性,蕴含了鲜活的美感。二、白描美,淡远深邃陶诗的美,美在朴素淡雅,不加雕饰而诗意隽永,其成功的秘诀得益于白描手法的运用。白描本是

6、一种绘画技巧,指仅用墨线勾勒物象而不施以彩色的画法。后来用以指文学创作上采用简练朴素的文字加以描摹,不注重华丽词藻与渲染烘托的笔法。即鲁迅先生所说的 “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归园田居 ( 其一)写常景、用易字、抒真情1 ,无一字华丽而清新美丽自在。1.屋舍环境之美“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一句,用简笔勾勒出屋舍概貌:宅院不大,占地也有十亩左右 ; 草屋不多,也有八九间供居住使用。 “ 八九间 ”“ 十余亩这枯燥的数字,一经诗人感情的浸染,就使诗句活跃起来,其中包含着乡间生活的散适、淡泊及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满足。而且这些不定指的数量词,很符合农村人说话口吻,里面透露着自足自

7、乐的生活情调。陶渊明的可贵之处在于,他能从简陋的生活中感受到精神上的美好,“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是他对屋舍环境真实而诗意的描绘。说它真实,是因为榆柳桃李,本是农村家庭房前屋后常见的树木; 说它富有诗意,是因为他把这些树木写得有形有色,富有情态:屋后,夏日的榆柳枝繁叶茂,形成浓密的绿荫,为小屋撑起一把巨伞; 堂前,桃树李树春华秋实 春天桃花艳如霞、李花白似雪,秋日里,硕果累累,惹人垂涎屋舍主人一年四季该是多么的自在,尽可极视听之娱,享口福之乐。 “荫”“ 罗 ” 两个动词既绘出了树木绿荫覆盖、排列有序的生长状态, “ 又将无生命的事物写得情意绵绵,读起来显得格外亲切 ” 。2. 村庄氛围

8、之美(1) 静谧迷茫的黄昏黄昏将至,诗人站在村口,极目远眺,但见远处村落依稀可辨,缕缕炊烟袅袅升起。 “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 这样舒缓唯美的句子,极易引起读者的遐思:辛勤一天的农人此刻正坐在桌前等待家人的晚餐呢,还是与一家老小正在谈论今年的收成?凝目远视的诗人,正在品味庄子的逍遥,还是正迷恋于眼前的朦胧?这袅袅的炊烟中,有农人家庭的温暖,也有诗人内心的安闲。“ 暧暧有模糊、不清晰之意,与“ 远 ” 字相呼应 ; “ 依依 ” 一词写出了炊烟轻柔、缓慢上升的姿态。这两个叠字简练而巧妙,将远近村庄的恬静与详和烘托出来,给人一种迷茫淡远的美感。(2) 鸡鸣狗吠的 “ 宁静 ”“ 狗吠深巷中,

9、鸡鸣桑树颠” ,是以静衬动之句,有“ 僧敲月下门 ”“ 鸟鸣山更幽 ” 的艺术效果。按常理,鸡鸣狗吠应有喧闹之意,但因这狗吠来自于“ 深巷 ” ,鸡鸣于远处的桑树之颠,便给人一种幽远深邃、似有若无的缥缈之感,而这幽远深邃之处的声音,只有在宁静的环境中才能听到。这句明是写动,实则写静,与上面“ 远人村 ”“ 墟里烟 ” 的句子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在表现村庄幽静之美。 “ 词因景设,意随词转” ,诗人遣词造句取之于田园生活,用之于内心感受的表达,把读者带入天人合一的精神脱俗的境地, “ 在宁静的乡村气息和天籁梵音中,给人以恬憩的精神慰藉和心灵的安养” ,和谐之美油然而生。三、抒情美,提示主旨 本诗的

10、结尾四句,主要是抒发回归田园的感受。1 .纯净、悠闲之美“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 ,这句话初看好似在写庭院干净、房间充余,但只要我们稍一留意,联系前面的内容和诗人的思想追求,就不难理解诗人看似漫不经心的抒情之笔:远离了官场的应酬和世俗杂务的干扰,如今的生活是多少清静、闲暇,内心又是多么空明澄净。这不由使我们联想到庄子人间世中的句子:“瞻彼阕者,虚室生白,吉祥止止。”这句话的意思是,房间 无物,干净轻松,人心亦是如此,空虚的内心处于纯洁的状态,吉祥就要到来。 在陶渊明看来,“吉祥”就是内心的安宁和纯粹。当诗人的内心融化于乡村美 景与生活之中时,顿感“尘杂”全无,有的是无穷无尽的“余闲”。2

11、 .自然随性之美“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是诗人直抒胸臆、揭示主旨之句:重返“自然”,心情如出笼之鸟,无以形容。“自然”是陶渊明田园诗的主题,是其一生所追求的目标。诗人笔下的 “自然”,至少包含以下三层意思:自然 界,本真的自我,人格自由。5告别官场,回归田园,诗人可以日日亲近 大自然,可以在“开荒南野际” “种豆南山下”之中,呼吸山野气息,享受阳 光的抚摸;可以在“户庭无尘杂”的草屋之中“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也 可以在春暖花开之时,与农人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说自己想说的话, 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强颜欢笑,也没有如履薄冰的恐惧。诗人受了十三年官 场生活的折磨,今天终于过上了有尊严、无矫饰的适合自己的生活,回到了恬 适、纯朴、随性的田园之中,那种欣喜与快慰又怎能一语道尽。这结尾一句, 乃是直表心曲的关键之处。在 “自然”状态下生活,“既不醉生梦死,也不求 身外之功名,而是善待自己的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