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隆起性红斑PPT课件_第1页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PPT课件_第2页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PPT课件_第3页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PPT课件_第4页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持久性隆起性红斑持久性隆起性红斑大头医生大头医生编辑整理英文名称英文名称erythema elevatum diutinum缩写缩写eed别名别名持久隆起性红斑类别类别皮肤科/红斑性皮肤病icd号号l53.8概述概述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erythema elevatum diutinum)是一种少见的皮肤病,其特点是肢体伸侧发生的持久性红色、紫色及带黄色的丘疹、斑块和结节,常对称分布。本病发生多为血热外感风、寒、湿邪所致。流行病学流行病学 多发生于成年人,也可累及儿童和青年,男女均有。病因病因 可能由于细菌感染或其毒素对皮肤血管的一种免疫反应。患者常伴有风湿病,也有报告由青霉素和磺胺药引起本病

2、者。发病机制发病机制 病因不清,发病机制不明,可能是细菌感染或其毒素对皮肤血管的一种免疫反应。也有报告药物引起本病,临床表现临床表现 成年人,伴有复发性多关节炎。皮损为持久性的棕红色斑丘疹、结节和斑块。初起常为淡红色蚕豆大、较软结节,逐渐发展融合至淡紫色或棕红色不规则、回形坚实斑块,或呈大片状。皮损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有的可类似于黄瘤。皮损上常出现紫癜。皮损主要分布于四肢关节伸面,尤以手足背和肘膝伸侧为多。病程缓慢皮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有时可自行消退,遗留色素沉着与萎缩。发生溃疡者愈后留有瘢痕。并发症并发症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 目前没有相关内容描述。其他辅助检查其他辅助

3、检查 组织病理,为典型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早期为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丛的血管壁及血管周致密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管壁肿胀、红染。有多量纤维素物质沉积,管周有中性粒细胞、核尘及少许管外红细胞,混有淋巴细胞及少数嗜酸性粒细胞。陈旧性损害有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并可有脂质沉积。诊断诊断诊断诊断 3.皮损 主要分布于四肢关节伸面,尤以手足背和肘膝伸侧为多,少数累及掌、跖、臀和耳部,多对称性分布,极少侵犯黏膜。 4.病程缓慢 皮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有时可自行消退,遗留色素沉着与萎缩。发生溃疡者愈后留有瘢痕。有的可新疹不断,迁延不愈。鉴别诊断鉴别诊断 临床上需与环状肉芽肿、黄瘤、肉样瘤病相鉴别。组织

4、学上应与面部肉芽肿和sweet病相鉴别。治疗治疗 1.治疗同其他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氨苯砜口服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疗效较好。无效者可使用或合用雷公藤、沙利度胺(反应停)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2.中医疗法 治法: 清热凉血,祛风散寒除湿。 方选: 凉血五根汤,五皮饮加减。紫草根15g、茜草根15g、白茅根15g、桑白皮15g、茯苓皮15g、大腹皮15g、五加皮6g、生姜皮10g、陈皮10g、白鲜皮15g。预后预后 病程缓慢,皮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有时可自行消退,遗留色素沉着与萎缩。发生溃疡者愈后留有瘢痕。有的可新疹不断,迁延不愈。预防预防 寻找病因,早期针对性治疗原发病,早诊断,早治疗是预防本病

5、的关键。基本概述基本概述 持久性隆起性红斑较为少见,以四肢伸侧对称性暗紫红色斑块或结节、反复争性发作、慢性经过为特点。由于组织学为血管炎,故被称为系免疫复合物沉积所致。 疾病检查疾病检查 组织病理,为典型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早期为真皮浅层及深层血管丛的血管壁及血管周致密的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浸润,管壁肿胀、红染。有多量纤维素物质沉积,管周有中性粒细胞、核尘及少许管外红细胞,混有淋巴细胞及少数嗜酸性粒细胞。陈旧性损害有纤维细胞及毛细血管增生,并可有脂质沉积。 临床诊断临床诊断 成年人,伴有复发性多关节炎。皮损为持久性的棕红色斑丘疹、结节和斑块。初起常为淡红色蚕豆大、较软结节,逐渐发展融合至淡紫色

6、或棕红色不规则、回形坚实斑块,或呈大片状。皮损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有的可类似于黄瘤。皮损上常出现紫癜。皮损主要分布于四肢关节伸面,尤以手足背和肘膝伸侧为多。病程缓慢皮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有时可自行消退,遗留色素沉着与萎缩。发生溃疡者愈后留有瘢痕。 1.多发生于成年人,也可累及儿童和青年,男女均有。临床诊断临床诊断一般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也可伴复发性多关节炎。 2.皮损为持久性的棕红色斑丘疹、结节和斑块。初起常为淡红色蚕豆大、较软结节,逐渐发展融合至淡紫色或棕红色不规则,回形坚实斑块,或成大片状。皮损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有的可类似于黄瘤。皮损上常出现紫癜,少数损害出现水疱或大疱,偶见溃疡。损害有轻度瘙痒和疼痛、压痛及灼热感。 3.皮损:主要分布于四肢关节伸面,尤以手足背和肘膝伸侧为多,少数累及掌、跖、臀和耳部,多对称性分布,极少侵犯黏膜。临床诊断临床诊断 4.病程缓慢:皮损可持续数月至数年,有时可自行消退,遗留色素沉着与萎缩。发生溃疡者愈后留有瘢痕。有的可新疹不断,迁延不愈。 治疗方法治疗方法 1.治疗同其他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氨苯砜口服或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疗效较好。无效者可使用或合用雷公藤、沙利度胺(反应停)或其他免疫抑制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