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碳酸钠溶液蒸发浓缩的换热器设计_第1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碳酸钠溶液蒸发浓缩的换热器设计_第2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碳酸钠溶液蒸发浓缩的换热器设计_第3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碳酸钠溶液蒸发浓缩的换热器设计_第4页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碳酸钠溶液蒸发浓缩的换热器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南民族大学化工原理课程设计题目碳酸钠溶液蒸发浓缩的换热器设计学院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5年 6 月 1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化工原理课程设计课程代码01042010设计时间2015.5.25-2015.6.14指导教师专 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 级1201一、课程设计任务(题目)及要求(1) 设计任务: 碳酸钠溶液蒸发浓缩的换热器设计 浓缩用料为碳酸钠溶液,进料浓度为15%,最后浓缩至35%,进料量为5000kg/h,加热蒸汽的品质为500kpa,设备总数65套,使用列管式换热器,并且采用三效并流加料蒸发流程。设计条件如下:操

2、作压力 kpa(塔顶表压)生蒸汽压力 500kpa进料热状况 100气候条件 忽略试根据上述工艺条件作出蒸馏塔的设计计算。设计基本资料见主要参考资料。(二)设计要求1、学生应在老师指导下独立完成,题目不可更换。2、查阅相关资料,自学具体课题中涉及到的新知识。3、最后提交的课程设计成果包括:a)课程设计说明书纸质文件及电子文件。b)课程设计相关设计图纸质文件及电子文件。二、对课程设计成果的要求(包括课程设计说明书、图纸、图表、实物等软硬件要求)1、分析课程设计题目的要求;2、写出详细设计说明;3、写出详细计算过程、经验值的取舍依据;4、设计完成后提交课程设计说明书及相关设计图;5、设计说明书应内

3、容充实、写作规范、项目填写正确完整、书面整洁、版面编排、图表绘制符合要求。6、计算过程使用的符号符合参考资料中的要求,设计内容按参考资料设计示例执行。理论塔板数的求取用逐板计算法。af和wd的求取按自己推导的公式进行。三、主要参考资料1 涂伟萍,陈佩珍,程达芳.化工过程及设备设计.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6. 指导教师签字:目 录课程设计任务书2摘要4abstract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process flow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equipment are introduced.4前

4、言5第1章 一号换热器61.1计算和选用换热器的规格61.2计算总传热系数61.2.1计算传热面积61.2.2工艺结构尺寸71.2.3换热器核核算8第2章 二号换热器112.1计算初选换热器的规格112.2计算总传热系数122.2.1计算传热面积122.2.2工艺结构尺寸122.2.3换热器核核算13第三章 三号换热器173.1、确定物性数据173.2计算总传热系数173.2.1热流量173.2.2、平均温差热173.2.3总传热系数k173.3计算传热面积173.4工艺结构尺寸173.5、三号换热器热量核算183.5.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183.5.2当量直径:183.5.3壳程流通截面积:

5、183.5.4管内表面传热系数:193.5.5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193.5.6管程流体流速:193.6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93.6.1管内193.6.2壳程阻力20参考文献21致谢22附录23摘要概要介绍本设计的重要性,完成了工艺流程的设计和设备选型的任务通过原液和成品液的浓度要求及各种设备的工作条件的限制影响总结我们的生产指挥,主要对换热器选型计算指导我们完成对换热器的选型选择,对蒸发器选型计算指导我们完成对蒸发器的选型选择以及对设备和管路的排布和布局及其说明,同时对管道的清洗和出现情况作出应对处理,本论文主要负责了对换热器选型计算。关键词换热器 蒸发浓缩 硝酸钠 设备选型 abstr

6、act the importance of the design, the design of the process flow and the selection of the equipment are introduced.summary of our production command through the bulk and finished products in liquid concentration and various equipment working conditions to limit the impact, the selection of main heat

7、 exchanger calculation guided us to complete the selection of heat exchanger selection, of evaporator selection calculation guide our selection of evaporator and the completion of the equipment and piping arrangement and layout and its explanation and also on the pipeline cleaning and scenarios to r

8、espond to the treatment, this paper is mainly responsible for the calculation of the selection of heat exchanger.keywords heat exchanger evaporation concentration sodium carbonate equipment selection前言识运用到实际生产的一次尝试。课程设计这一平台给了我们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由发挥所学知识的机会,这对加深我们所学知识的理解有着很大的帮助。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自己操作,验证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并在此基础

9、上灵活设计出自己的一套生产方案,这一过程培养了我们严谨思考的习惯和在实际工作中灵活应变的能力。总之,此次课程计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让我体会到了工程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了解到了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掌握了课程设计的主要程序和方法,培养了我解决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化工设计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使我们初步掌握化工设计的基础知识、设计原则及方法;学会各种手册的使用方法及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查找方法和技巧;掌握各种结果的校核,能画出工艺流程、带控制点的流程图等图形。在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理论上的可行性,还要考虑生产上的安全性、经济合理性。本次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实际的生产任务是将10%的硝酸钠

10、溶液通过蒸发浓缩至30%的硝酸钠的溶液,年产100万吨。这次设计的任务包括管路的设计、换热器的设计和蒸发器的设计,而我的任务换热器的设计。在这次课程设计中,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让我熟悉了化工厂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专用设备和相关零件以及实际生产环境和流程。本次课程设计是以我们学生自己设计为主,老师负责解答我们所遇到的困难并指导我们的设计方向,所以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各个环节和任务都要靠我们自己从相关书籍和资料中寻找和查阅相关数据和公式,而我们也从这一过程中学习和熟悉了这些专业工具书的使用方法。而这一技巧对以后的工作有着非常巨大的帮助。所以说,这次课程设计对我们

11、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有出色表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加强了我们自己的钻研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次课程设计是我们将课堂理论知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让我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第1章 一号换热器1.1计算和选用换热器的规格使10%nano3由20 ºc升至40 ºc,令, nano3的定性温度tw=0.5(20+40)=30ºc.10%nacl相关物性参数如下:物性/流体密度/kg/ m3/mpa.scp/kj/kg. ºc/w/mºc10%nano3溶液11020.64热水出口温度设为t2 则q=wccpc(t2-t1)

12、= 第三效换热器的冷凝水全部进入第一号换热器中作为热水加热nacl,则第一号换热器中热水流量wh=wc 则whcph(t1-t2)=q 则cph (95-t2)=253.06   用试差法有:t2(oc)3035333434.5cph3.89324.21774.08164.14854.1828t(oc)62.5656464.564.75   理论上t=65ºc时 cph=故取t2=34.5ºc t2=40ºc t1=20ºc t1=95º

13、;c  暂设换热器为单壳程换热器,多管路,则流动时 ºc  p=(t2-t1)/(t1-t2)= (40-20)/(95-20)=0.27r=(t1-t2)/(t2-t1)= (95-34.5)/(40-20)=3.03由p、r值查图0.83   则=30.4 ºc由于= 0.83>0.8  可以选用单壳程传热器根据流体的物性及相关数据,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25×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0.5m/s。   &#

14、160;   1.2计算总传热系数1.2.1计算传热面积求传热面积需要先知道k值,根据资料查得nacl和水之间的传热系数在77.4 w/(·)左右,先取k值为77.4w/(·)计算由q=katm得 1.2.2工艺结构尺寸1.2.2.1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25×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0.5m/s。1.2.2.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ns=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l=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设计,现取传热管长l=6m,则该换

15、热器的管程数为 np=传热管总根数 nt=10×12=1201.2.2.3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 取管心距a=1.25d0 a=1.25×25=31.2532mm横过管中心线管数 b=1.1=1.1×=13.0 取13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应等于或稍大于关闭的直径:式中 d壳体内径,mm; a 管心距,mm;b最外层的六角形对角线上的管数;e六角形最外层管中心到壳体内壁距离,一般取e=(11.5)d,取29mm。1.2.2.4折流板采用弓形折流板,去弓形之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h

16、=0.25×500=0.125m,故可取h=0.125m取折流板间距b=0.3d,则 b=0.3×500=0.150m折流板数目nb=块1.2.3换热器核核算1.2.3.1热流量核算1.2.3.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当量直径: =壳程流通截面积: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普朗特数: 粘度校正: 1.2.3.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 管程流体流速: 普朗特数: 1.2.3.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管外侧污垢热阻 管内侧污垢热阻 管壁热阻按碳钢在该条件下的热导率为45w/(m·k)1.2.3.1.4传热系数: 1.2.3.1.5传热

17、面积裕度 传热面积ac为: 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ap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结论: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1.2.4.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2.4.2.1管程流体阻力换热器压降的计算 为直管及回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强降;结垢校正因数,量纲为1,对的管子,取1.4;管程数串联的壳程数查表得 =(418.9+95.2)×1.4×1×4=3084.6pa10kpa1.2.4.2.2壳程压降流体横过管束的压强降(pa);流体通过折流板缺口的压强降(pa); 壳程压强降的结垢结垢校正因数,量纲为1,液体可取1.15。管子排列方法对压强降的校正

18、因数,对正三角形排列f=0.5壳程流体的摩擦系数,当re>500时,;横过管束中心线的管子数;折流挡板数;折流挡板间距(m);按壳程流通截面积计算的流速(m/s);而 = 结论:壳程流动阻力也比较适宜。第2章 二号换热器2.1计算初选换热器的规格使10%nano3由40 ºc升至57.5 ºc,令,t2=57.5 ºcnano3的定性温度tw=0.5(40+57.5)=48.8ºc. cp=10%nano3相关物性参数如下:物性/流体密度/kg/ m3/mpa.scp/j/kg. ºc/w/mºc温度ºc10%nano

19、3溶液10940.960.6748.8热水971.80.360.6778热水出口温度设为t2 则q=wccpc(t2-t1)= 第二效换热器的冷凝水全部进入第二号换热器中作为热水加热nano3,则第一号换热器中热水流量wh=wc 则whcph(t1-t2)=q    用试差法有:   t2=46ºc 故热水进口温度为110 ºc,定性温度t=0.5(t1+t2)=78 ºc暂设换热器为单壳程换热器,多管路,则流动时 ºc  p=(t2-t1)/(

20、t1-t2)= (57.5-40)/(110-40)=0.25r=(t1-t2)/(t2-t1)= (110-46)/(57.5-40)=3.7由p、r值查图0.82   则=23.8 ºc由于= 0.82>0.8  可以选用单壳程传热器根据流体的物性及相关数据,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25×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0.5m/s。       2.2计算总传热系数2.2.1计算传热面积求传热面积需要先知道k值,取管壁传热系数

21、=45w/mºc,根据资料查得nacl和水之间的传热系数在86.96 w/(·)左右,先取k值为86.96w/(·)计算由q=katm得 2.2.2工艺结构尺寸2.2.2.1管径和管内流速选用25×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0.5m/s。2.2.2.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 ns=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 l=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设计,现取传热管长l=6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 np=传热管总根数 nt=10×10=1002.2.2

22、.3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 取管心距a=1.25d0 a=1.25×25=31.2532mm横过管中心线管数 b=1.1=1.1×=11 取11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应等于或稍大于关闭的直径:式中 d壳体内径,mm; a 管心距,mm;b最外层的六角形对角线上的管数;e六角形最外层管中心到壳体内壁距离,一般取e=(11.5)d,取29mm。2.2.2.4折流板采用弓形折流板,去弓形之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 h=0.25×400=0.100m,故可取h=0.100m取折流板间距b=0

23、.3d,则 b=0.3×400=0.120m折流板数目nb=块2.2.3换热器核核算2.2.3.1热流量核算2.2.3.1.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当量直径: =壳程流通截面积: 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 普朗特数: 粘度校正: 2.2.3.1.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 管程流体流速: 普朗特数: 2.2.3.1.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管外侧污垢热阻 管内侧污垢热阻 管壁热阻按碳钢在该条件下的热导率为45w/(m·k)2.2.3.1.4传热系数: 2.2.3.1.5传热面积裕度 传热面积ac为: 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ap 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 结论

24、: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2.2.4.2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2.2.4.2.1管程流体阻力换热器压降的计算 为直管及回管中因摩擦阻力引起的压强降;结垢校正因数,量纲为1,对的管子,取1.4;管程数串联的壳程数查表得 =(382.8+94.5)×1.4×1×4=2673pa10kpa2.2.4.2.2壳程压降流体横过管束的压强降(pa);流体通过折流板缺口的压强降(pa); 壳程压强降的结垢结垢校正因数,量纲为1,液体可取1.15。管子排列方法对压强降的校正因数,对正三角形排列f=0.5壳程流体的摩擦系数,当re>500时,;横过管束中心

25、线的管子数;折流挡板数;折流挡板间距(m);按壳程流通截面积计算的流速(m/s);而 结论:壳程流动阻力也比较适宜。第三章 三号换热器一效冷凝水进入三号换热器,由于水的流量为wh=2093kg/h,则根据要求用阀门调至1800kg/h,进出口温度为130。3.1、确定物性数据此由57.5升至100,则t=1/2(57.5+100)7910%的nano3 cpc=3847.29 µ=0.55×10-3q=wccpc(t2-t1)=whcph(t1-t2)=6000/3600×3847.29(100-58)+(20×103/1060)=½cph(120-t2)由t2=74,cph=4.182×103j/kg理论上t=½(120+74)97,cp=4.21×103j/kg.所以取t2=74合理97的水 p=950.0kg/m3 cp=4.214 入=68.40 =27.0×10-53.2计算总传热系数3.2.1热流量q=wccpc(t2-t1)=6000/3600×3847.29×(100-58)=2693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