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类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定稿_第1页
汽车类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定稿_第2页
汽车类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定稿_第3页
汽车类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定稿_第4页
汽车类汽车机械基础教案定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 案授课内容ch1 汽车常用材料§1-1 材料的性能§1-1-1 材料的物理性能;§1-1-2材料的化学性能§1-1-3材料的工艺性能;§1-1-4材料的力学性能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班级汽车检测1311/1312授课时间2014年2月17日第 1 周第3、4节上课地点公5101教学目的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材料的物理性能公式及测量方法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初步掌握汽车上常用材料的性能;2重点掌握汽车工程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3了解有色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1掌握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2掌握材料的力学、工艺性能;3

2、掌握低碳钢拉伸曲线图和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4了解力学性能与失效形式的关系;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3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4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素质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6培养学生应变能力任务案例任务:掌握低碳钢拉伸实验、冲击实验等,学习材料的力学性能。(1) 低碳钢拉伸实验,掌握低碳钢的力学性能;(2) 冲击实验,理解材料冲击韧性;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要求掌握力学性能及其表示,公式掌握,低碳钢的拉伸实验的曲线分析;难点:对“塑性和强度的理解,力学性能指标分析”的理解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理解材料的性能,从“两个实验”入手,分析讨论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

3、的物理、化学、力学、工艺等性能,然后再归纳总结材料之间的共、异性;老师进行点评、归纳和总结。参考资料(1)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2) 汽车机械基础 蔡广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06月教具圆规+直尺+图片展示+多媒体作业布置p44+补充教学后记教学方案设计序号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1回顾与告知导入:通过介绍材料的日常应用,并引出材料的性能指标的重要作用,强调学习节内容的重要性。从几个概念慢慢引出本节内容,并举例介绍学习工程材料应用时选用的重要性等。新授:1)材料的物理性能2)材料的化学性能3)材料的工艺性能4)材料的力学性能(

4、1)课程导入提问(2)布置训练内容 (1)学生代表发言(2)记录5分钟2情景任务引入布置任务:1)材料的物理性能2)材料的化学性能3)材料的工艺性能(1)结合实例讲授(2)根据实验内容讲解以常见、常用材料为例理解材料物理化学性能及工艺。30分钟3初步提炼一、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能1.密度;2.熔点 ;3热膨胀性4磁性;5导热性;6导电性二、金属材料的化学性能1化学腐蚀;2电化学腐蚀三、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1.铸造;2.锻造;3.切削加工;4.焊接(1)提出实例引导(2)适时提问(1)总结回答(2)相互讨论(3)观察记录10分钟4基本能力深化与提高布置任务:(1)低碳钢拉伸实验;(2) 冲击实验;(1

5、)组织讨论(2)必要的提示(1)理解实验内容;(2)分析实验结果30分钟5相关辅助学习变形与失效力学性能与失效形式的关系(1)提出实例引导并进行提问理解、记忆10分钟6归纳总结1)材料的物理性能2)材料的化学性能3)材料的工艺性能4)材料的力学性能(1)归纳总结(2)推理演绎(1)学生代表阐述观点(2)思考总结5分钟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 案授课内容§1-2 金属与合金的结构及铁碳合金相图§1-2-1 纯金属的晶体及其结构§1-2-2 合金的结构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班级汽车检测1311/1312授课时间2014年2月18日第1周3、4节上课地点公5101年 月 日第

6、周第 节教学目的1.了解金属的晶体结构;2.熟悉金属的结晶与铸锭的组织;3.掌握金属的实际结构与晶体缺陷。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 能熟练掌握金属材料的晶体结构2.能正确理解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及晶体缺陷的现象1. 能熟练掌握金属材料的结合方式及晶体结构2.能掌握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及晶体缺陷的现象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敏锐的洞察力及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建立微观金属材料的感性认识能力任务案例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与晶体缺陷难点:金属的实际结构与晶体缺陷、合金的相结构解决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金属,从性能入手,从微观角度分析其组织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参考资料

7、(1)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2) 汽车机械基础 蔡广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06月教具教棒、多媒体作业布置课后看书教学后记教学方案设计序号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回顾与告知知识要点回顾:材料的结合键;金属材料的成分及宏观性能(力学性能指标)告知:金属材料的结合方式;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缺陷;合金的相结构及需达到的教学目的(1)回顾提问、讨论常见金属的宏观和微观性能学生讨论发言5分钟§1-2-1 纯金属的晶体及其结构一、结合键 二、晶体与非晶体 帮助回忆结合健、晶体和非晶体的概念学生小组代表发言,记录10分钟三、晶

8、体的概念1、三种常见的金属晶格2、金属的实际结构和晶体缺陷四、多晶体结构1、晶粒;2、晶界;3、亚晶粒;4、亚晶界提问并记录学生的回答进行更正20分钟五、晶格缺陷1. 点缺陷;2. 线缺陷;3. 面缺陷§1-2-2 合金的晶体结构一、基本概念1.组元;2.合金;3.相;4.显微组织;二、合金的相结构1.固溶体(1)间隙固溶体;(2)间隙固溶体2.金属化合物采用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热情、思维理解和记忆20分钟§3.4金属材料的凝固与结晶3.4.1金属的结晶的概念及特点3.4.2结晶时晶核的形成和成长过程3.4.3非晶态的凝固特点1.过冷度的影响;2.未熔杂质的影响3.4.4金属

9、铸锭的组织铸锭组织示意图1-细晶区 2-柱状晶区 3-等轴晶区1.表面细晶粒层;2.柱状晶粒层;3.中心等轴晶粒区提问并记录学生的回答进行更正学生小组代表发言 20分钟归纳与总结1.金属的实际晶体结构特点2.金属的晶体缺陷及合金相结构3.非金属材料简单要求采用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热情、思维10分钟布置作业5分钟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 案授课内容§1-2-3铁碳二元合金相图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班级汽车检测1311/1312授课时间2014年2月19日第1周3、4节课上课地点公5101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教学目的1.了解金属的结晶条件及晶粒大小的控制措施;2.基本掌握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与性

10、能之间的关系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能正确理解二元铁碳合金相图的含义2能熟练掌握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在不同温度的组织3能正确分析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的冷却过程4能正确判断出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在不同温度下得组织1.掌握基本组元、基本相、基本组织2.正确分析不同成分的铁碳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组织构成1培养学生对铁碳合金相图的感性认识能力,拓展知识面2.培养学生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任务案例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二元铁碳合金相图特征线;不同成分铁碳合金的冷却过程难点:不同成分铁碳合金的冷却过程分析解决方法:通过事例讲解,给学生理性的认识以达到理解的目的;通过记忆

11、达到掌握二元铁碳合金相图参考资料(1)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2) 汽车机械基础 蔡广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06月教具教棒和多媒体作业布置p44-46+补充教学后记教学方案设计序号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1回顾与告知回顾: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特点告知:金属结晶;二元铁碳相图的含义及需达到的教学目的(1)回顾提问、讨论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学生讨论发言5分钟23知识要点知识要点§1-2-3铁碳二元合金相图一、纯铁及其同素异构转变(重结晶)二、铁碳合金中的基本组元、基本相、基本组织三、fefe3c相图分析(p16)学生小组代表

12、发言,记录15分钟1、特征点分析(7个)2、特征线分析gs线;gp线;ecf线;psk线;acm线等lc ae+fe3cas fp+fe3c§1-2-3铁碳二元合金相图三、fefe3c相图分析(p31)a1线;a3线;gs线及相区分析等以小组为单位接受工作任务,每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确立各自角色15分钟四、铁碳合金结晶过程分析(一)工业纯铁(c<0.02);(二)钢(0.022.11c):a.亚共析钢;b.共析钢;c.过共析钢结合实例讲授理解和记忆20分钟(三) 白口铸铁(2.116.69c)。a.亚共晶白口铁(<4.3%c);b.共晶白口铁(4.3c);c.过共晶白口铁&

13、gt;4.3%c、提问学生,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对所回答的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纠正理解和识记并进行记录15分钟五、含碳量与铁碳合金组织及性能的关系1.铁碳合金含碳量与组织的关系2.铁碳合金含碳量与力学性能的关系3.5.5 fe-fe3c相图的应用1.在选材方面的应用2.在铸造方面的应用3.在压力加工方面的应用提问学生,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对所回答的结果进行评价、纠正以实际性实物的图片进行比对理解记忆10分钟4归纳与总结1.要求掌握铁碳合金的特征线及其共析、共晶反应2.铁碳合金相图的在不同成分、温度下的不同组织3.二元铁碳相图理解性记忆,冷却过程分析应用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的方法总结和归纳并提出教学要求学

14、生记忆并理解识记5分钟5布置作业p44-46+补充5分钟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 案授课内容§1-2-3铁碳二元合金相图(续)§1-3 钢的热处理§1-3-1 钢热处理的组织转变原理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班级汽车检测1311/1312授课时间2013年2月25 日第 2 周第3、4节上课地点公5101教学目的掌握铁碳合金相图中的钢铁显微组织分析熟悉钢的热处理组织转变原理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初步掌握汽车上常用材料的性能;2重点掌握汽车工程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3了解有色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1掌握常见组织(珠光体类、马氏体类组织和回火组织)的形态和性能特点

15、;2掌握钢的热处理组织转变原理;3掌握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3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4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素质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6培养学生应变能力任务案例任务: (1) 常见组织(珠光体类、马氏体类组织和回火组织)的形态和性能特点;(2)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3) 钢的热处理;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形态和性能;难点:工业常用热处理方法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铁碳合金中,理解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掌握铁碳合金相图中的钢铁显微组织分析,进而理解普通热处理的原理,然后老师进行点评、归纳和总结。参考资料(1)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

16、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2) 汽车机械基础 蔡广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06月教具圆规+直尺+图片展示+多媒体作业布置课后看书教学后记教学方案设计序号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1回顾与告知复习:(1) 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分析;(2) 钢的热处理;新授:(1) 常见组织(珠光体类、马氏体类组织和回火组织)的形态和性能特点;(2)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3) 钢的热处理;(1)课程导入提问(2)布置训练内容 (1)学生代表发言(2)记录5分钟2情景任务引入布置任务:常见组织(珠光体类、马氏体类组织和回火组织)的形态和性能特点;(1)结合实例讲授(2)

17、根据实验内容讲解(1)观察记录(2)理解、思考30分钟3初步提炼· 珠光体转变过程· 贝氏体转变· 马氏体转变(1)提出实例引导(2)适时提问(1)总结回答(2)相互讨论(3)观察记录10分钟4基本能力深化与提高布置任务:钢的热处理;(1)组织讨论(2)必要的提示(1)理解实验内容;(2)分析实验结果30分钟5相关周遭辅助学习1. 退火与正火;2. 淬火与回火;. 3. 表面热处理;4. 热喷涂技术;(1)提出实例引导(2)适时提问理解、记忆10分钟6归纳总结(1) 常见组织(珠光体类、马氏体类组织和回火组织)的形态和性能特点;(2)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3)

18、钢的热处理;(1)归纳总结(2)推理演绎(1)学生代表阐述观点(2)思考总结5分钟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 案授课内容§1-3-1 钢热处理的组织转变原理(续)§1-3-2 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班级汽车检测1311/1312授课时间2014年2月26日第 2 周第3、4节上课地点公5101教学目的掌握铁碳合金相图中的钢铁显微组织分析熟悉钢的热处理组织转变原理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初步掌握汽车上常用材料的性能;2重点掌握汽车工程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3了解有色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1掌握常见组织(珠光体类、马氏体类组织和回火组织)的形态和性能特点;2

19、掌握钢的热处理组织转变原理;3掌握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3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4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素质5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6培养学生应变能力任务案例任务: (1) 常见组织(珠光体类、马氏体类组织和回火组织)的形态和性能特点;(2) 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3) 钢的热处理;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冷却条件下的组织形态和性能;难点:工业常用热处理方法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铁碳合金中,理解典型铁碳合金的结晶过程,掌握铁碳合金相图中的钢铁显微组织分析,进而理解普通热处理的原理,然后老师进行点评、归纳和总结。参考资料(1) 金属工艺学 王孝达等主

20、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6月(2) 汽车机械基础 蔡广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06月教具圆规+直尺+图片展示+多媒体作业布置补充教学后记够填写可增加页)教学方案设计序号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1回顾与告知回顾:铁碳二元合金相图(补充)告知:钢加热和冷却时转变;等温转变曲线及需达到的教学目的方法;本节课主要内容及需达到的教学目的:(1)回顾提问、讨论钢热处理的过程及特点学生讨论发言10分钟2知识要点活动二 钢的热处理一、钢在加热时的转变1、热处理的基本要素:三个2、加热时奥氏体的形成过程ac3accmac1ar3arcmar1 c% 加热和冷却速度对钢的临界温度的

21、影响温度a3acma1不均匀残余fe3c溶解长大(+fe3c)二、钢在冷却时的转变1、等温转变曲线2、转变产物(1).珠光体转变第一种是珠光体第二种是索氏第三种是托氏体(2).贝氏体组织a.下贝氏b.上贝氏体c.马氏体转变(martensite)1).马氏体组织过冷奥氏体在马氏体开始形成温度ms以下转变为马氏体,这个转变持续至马氏体形成终了温度mf。在mf以下,过冷奥氏体停止转变过冷奥氏体在马氏体开始形成温度ms以下转变为马氏体,这个转变持续至马氏体形成终了温度mf。在mf以下,过冷奥氏体停止转变马氏体形成的温度已是碳原子难以扩散的温度,它是由过冷奥氏体扩散型转变机制的转变产物1)无扩散性2)

22、有共格位向关系学生小组代表发言,记录以小组为单位接受工作任务,每小组成员进行分工,确立各自角色15分钟20分钟三、钢的普通热处理一退火和正火的目的1调整硬度以便进行切削加工。适当退火或正火后可使工件的硬度调整到hb170250且比较均匀,从而改善了切削加工性能。2消除残余内应力,以防止钢件在淬火时产生变形或开裂。3细化晶粒,改善组织,提高力学性能4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作好组织上的准备。二退火三正火四淬火1.淬火淬火温度2.淬火介质;3.淬火方法(1)单液淬火(2)双液淬火(3)分级淬火(4)等温淬火五钢的淬硬性与淬透性30分钟3归纳与总结1.要求掌握等温转变曲线2.掌握等温转变的产物及其

23、特特点3.要求在理解和记忆相结合的方法1.掌握各种热处理工艺方法的基本原理4.合理选择热处理工艺方法提高材料性能10分4布置作业补充5分钟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 案授课内容§1-4常用金属材料§1-4-1 铁基金属材料;§1-4-2 非铁基金属材料§1-5 高分子材料;§1-6 陶瓷材料和复合材料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班级汽车检测1311/1312授课时间2014年3月3日第3周第3、4节上课地点公5101年 月 日第 周第 节教学目的1.非合金钢、合金钢、铸铁分类和编号的方法,2.基本做到从钢、铸铁非铁基材料的牌号可以判断出它的钢种类型、大致化学成

24、分和主要用途3.掌握非铁基金属材料的特点、分类、牌号化学成分及用途4.握非金属材料的组成、特点、性能、用途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 能正确掌握碳钢、合金钢的分类2.能正确掌握碳钢、合金钢的钢号、铸铁及有色金属的命名及成分的含义3. 4.能正确掌握合金钢号命名及成分的含义5.能熟悉合金钢的应用1.掌握非合金钢、合金钢钢号的命名能解释非合金钢、合金钢的成分2.掌握合金元素的作用及合金钢钢号的命名3.掌握铸铁的石墨化、孕育处理.;理解“淬火+时效”的概念4.有色金属的命名及成分1.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2.培养学生理解和记忆达的能力3.培养学生熟悉有色金属特性的能力任务案例重点难点及

25、解决方法重点:钢的分类和编号的方法,钢的牌号难点:钢的分类及钢种元素的作用解决方法:通过列举实际问题,给学生感性的认识以达到理解的目的参考资料(1)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2) 汽车机械基础 蔡广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06月教具多媒体+教棒作业布置p92 5-1-2-3-7教学后记教学方案设计序号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1回顾与告知回顾:钢的普通热处理告知:钢、铸铁及其有色金属的牌号、化学成分及其应用并告知教学目标(1)回顾提问、讨论普通热处理的几个阶段及特点学生讨论发言5分钟222知识要点知识要点知识要点一、钢的分类与编号(

26、一)钢的新分类方法(二)钢的编号(三)碳钢的分类1.普通碳素结构钢2.优质碳素结构钢 该类钢的牌号用钢中平均含碳量的两位数字表示,单位为万分之一。如钢号45,表示平均碳质量分数为0.45%的钢。 演示日常生活中金属材料的应用图片,对学生进行提问,了解学生对钢、铸铁、有色金属的掌握情况分小组进行课堂讨论、小组的代表发言5分钟3.碳素工具钢 碳素工具钢是在牌号前加“碳”或“t”表示,其后跟以表示钢中平均含碳量的千分之几的数字。4.铸钢 zg+数字数字 两组数字分别表示最小的屈服极限和抗拉强度提问学生,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对所回答的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纠正以实际性实物的图片进行比对理解记忆10分钟 二、

27、合金钢1.合金结构钢两位数字+元素符号+数字,前面数字表示含碳量的万分数;后面数表示合金含量百分数(1)合金渗碳钢(2)合金调质钢(3)合金弹簧钢(4)滚动轴承钢:g+cr+铬含量的千分数+合金元素符号+合金含量的百分数2.合金工具钢(1)合金刃具钢;a.低合金工具钢;b.高速钢(2)合金磨具钢;a.冷作磨具钢;b.热做磨具钢(3)合金量具钢3.特殊性能刚(1)不锈钢;(2)耐热钢;(3)耐磨钢提问学生,学生代表发言,对所回答的结果让别的学生评价,最后由老师进行评价并进行纠正学生记忆并理解识记10分钟三、铸铁wc 2.11%的合金称为铸铁,铸铁中常含有硅、锰等元素以及硫、磷等杂质。力学性能如抗

28、拉强度、塑性、韧性等均较低,减磨性及耐磨性很高,优异的消振性以及低的缺口敏感性。生产成本低廉,铸造性能好,且具有优良的切削加工性。1、铸铁的分类(1)灰口铸铁(2)白口铸铁2、铸铁的石墨化及其影响因素(1)铸铁的石墨化过程第二阶段石墨化进行的充分时,组织为铁素体和石墨;第二阶段石墨化部分进行,形成铁素体+珠光体为基体,其上分布石墨的组织;第二阶段石墨化完全被抑制不能进行时,组织为珠光体和石墨组成。若第一阶段石墨化部分进行,得到麻口铸铁提问并记录学生的回答进行更正学生小组代表发言 10分钟3、常用普通铸铁(1)灰铸铁;灰铸铁的组织是片状石墨和钢的基体组成,根据共析阶段石墨化进行的程度不同可分为铁

29、素体、铁素体+珠光体、珠光体三种。采用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热情、思维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并对其发言内容进行更正10分钟(2)可锻铸铁;利用铸铁的优良铸造性能先铸成白口铸铁铸件,然后经过石墨化退火处理,将fe3c分解为团絮状的石墨,即获得可锻铸铁。采用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热情、活跃学生的思维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并对其发言内容进行更正(3)球墨铸铁;墨铸铁是石墨呈球状分布的灰口铸铁,简称球铁。(四)蠕墨铸铁蠕墨铸铁的化学成分与球铁的成分要求基本相似,即高碳、低硫、一定的硅、锰含量。针对铸铁进行讲解10分钟五、非金属材料1、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的定义、合成与结构;力学性能;物理化学性能;高分子材料老化提问并记录

30、学生的回答进行更正学生小组代表发言5分钟2、塑料:以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的合成材料(1)成分: 合成树脂 + 添加剂 (填充剂、增塑剂、稳定剂等)(2)分类;(3)工程塑料采用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热情、思维学生小组代表发言并对其发言内容进行更正5分钟3、热塑性和热固性塑料的特点热塑性塑料;树脂:聚合树脂,线型高分子链;加热融化、冷却硬化,可反复进行;可以循环使用;热固性塑料树脂:缩聚树脂,体型高分子链;加热发生化学反应,固化为坚硬制品;不溶解,加热时不再融化,不能循环使用。学生小组代表发言,记录5分钟3归纳总结1.掌握钢、铸铁的成分、用途2.能根据钢、铸铁、非铁基材料的牌号并判断钢、铸铁、有色金属

31、的种类3.掌握铸铁的石墨化、基体组织及石墨形态4.能正确认识金属材料种类及牌号含义总结和归纳并提出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和记忆结合的方式进行消化吸收10分钟4布置作业5分钟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 案授课内容ch2 零件的公差与互换性§2-1 尺寸的极限与配合§2-2 测量的基本知识§2-3 形状和位置公差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班级汽车检测1311/1312授课时间2014年3月4日第3周第3、4节上课地点公5101教学目的1.正确理解图样上形位公差符号的技术含义2.掌握形位误差的常用检测方法3.会使用测量器具与量具进行参数测量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能正确理解图样

32、上形位公差符号的技术含义2.掌握形位误差常用检测方法;3.会用测量器具与量具进行具体参数的测量并读数4.能正确使用测量仪器并进行维护1.形位公差的术语、形位公差带2.基准制、标准公差、基本偏差系列、公差与配合在图样上的标注;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3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4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素质任务案例任务:1.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并读数;2.形状和位置公差带及形位误差的检测 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并读数;形状和位置公差带及形位误差的检测难点:形状和位置公差带及形位误差的检测解决方法:根据实例类比,引出极限与配合的基本概念详细讲解;提问学生,老师

33、进行点评、归纳和总结。参考资料(1)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2) 汽车机械基础 蔡广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06月教具黑板绘图作业布置课后看书教学后记教学方案设计序号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1回顾与告知回顾:尺寸、极限与配合知识告知:本次讲授内容及应达到的教学目的:1.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并读数2.形状和位置公差带及形位误差的检测(1)回顾提问(2)布置训练内容 (1)学生代表发言(2)记录5分钟2情景任务引入布置任务: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形位公差误差的检测(1)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形状和位置公差误差的检测(1)结合实

34、例讲授(2)根据功能绘制(1)组成结构;(2)工作原理;(3)适用场合;30分钟3初步提炼1.形位公差的特征项目符号及名称含义;2.形状和位置公差误差的检测方法;3.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并准确读数(1)提出实例引导(2)适时提问(1)总结回答(2)相互讨论(3)观察记录10分钟4基本能力深化与提高布置任务:形状和位置公差误差的检测方法;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并准确读数(1)基准制 (2)标准公差 (3)基本偏差系列 (4)公差与配合代号(5)形状和位置公差(1)组织讨论(2)必要的提示(1)总结回答(2)相互讨论(3)观察记录30分钟5相关周遭辅助学习1.形状和位置公差的项目符号及名称含义;2.形状

35、和位置公差的检测方法;(1)提出实例引导(2)适时提问理解、记忆10分钟6归纳总结1.形状和位置公差的基本概念;2.形状和位置公差特征项目符号;3.测量仪器的正确使用并准确读数;4.形状和位置公差误差的检测方法(1)归纳总结(2)推理演绎(1)学生代表阐述观点(2)思考总结5分钟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 案授课内容ch3 平面构件的静力分析和动力分析§3-1 静力分析基础§3-1-1 基本概念;§3-1-2 基本公理;§3-1-3 约束与约束反力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班级汽车检测1311/1312授课时间2014年3月5日第 3 周第3、4节上课地点公5101教

36、学目的1. 掌握力的性质、静力学基本公理、力系的简化和平衡2. 能熟练掌握约束的类型及反力特点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并画出受力图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掌握基本的力学分析和运算技能;2掌握里的性质、静力学基本公理、力系的简化和平衡等静力分析的基础知识;3. 具备构件承载能力分析方面的基础知识和能力;4.受力分析及画受力图1掌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公理;2掌握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及平衡计算等基本技能;3掌握约束的类型及反力的确定;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2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素质3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应变能力任务案例任务: (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基

37、本公理;(2) 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及平衡计算;(3) 约束的类型及反力的确定;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及平衡计算;难点:约束的类型及反力的确定;解决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刚体的概念和平衡的概念;从概念入手引入基本公理,解释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在实际工程中的运用,通过习题练习和讲解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然后老师进行点评、归纳和总结。参考资料(1)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2) 汽车机械基础 蔡广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06月教具多媒体、直尺 +图片展示作业布置补充教学后记教学方案设计序号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

38、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1回顾与告知复习:机器、机构、构件、零件的特点新授:(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公理;(2) 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及平衡计算;(3) 约束的类型及反力的确定;(1)课程导入提问(2)布置训练内容 (1)学生代表发言(2)记录5分钟2情景任务引入布置任务: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公理;(1)结合实例讲授(2)根据实验内容讲解(1)观察记录(2)理解、思考30分钟3初步提炼(1) 力的概念;(2) 力系的概念;(3) 刚体的概念;(4) 平衡的概念;(5) 静力学基本公理;(1)提出实例引导(2)适时提问(1)总结回答(2)相互讨论(3)观察记录10分钟4基本能力深化与

39、提高布置任务:(1) 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及平衡计算;(2) 约束的类型及反力的确定;(1)组织讨论(2)必要的提示(1)理解实验内容;(2)分析实验结果30分钟5相关知识辅助学习(1) 柔体约束;(2) 光滑面接触约束;(3) 光滑铰链约束;(4) 链杆约束;(1)提出实例引导(2)适时提问理解、记忆10分钟6归纳总结(1)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及基本公理;(2) 对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及平衡计算;(3) 约束的类型及反力的确定;(1)归纳总结(2)推理演绎(1)学生代表阐述观点(2)思考总结5分钟(空白处不够填写可增加页)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 案授课内容§3-1-4

40、受力分析与受力图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班级汽车检测1311/1312授课时间2014年3月11日第 4 周第3、4节上课地点公5101教学目的1. 理解各种约束及约束反力的画法2. 掌握取分离体的方法及画研究对象的步骤3. 掌握并会应用各种约束反力正确画出分离体的受力图;4. 会正确处理活动铰链处的销钉合理受力分析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掌握基本的力学分析和绘力技能;2能正确取分离体画出约束反力解决受力的实际问题3. 具备分析较复杂的力系方面的能力并画出受力图1理解约束反力的性质、画法(接触点、作用线和方向)2掌握取研究对象的方法(分离体)3活动铰链处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

41、态度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3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4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素质任务案例任务: 1. 根据实际工程结构的系统图正确取分离体2. 按照要求正确绘制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 约束反力的画法、受力图的绘制步骤、二力杆与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的联用难点:铰链处的受力分析、合理选取分离体 解决方法:引导力的分解及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方法;从概念入手引入基本公理,解释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通过习题练习和讲解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然后老师进行点评、归纳和总结。参考资料(1)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2) 汽车机械基础 蔡广新主编 高等教

42、育出版社 2008年06月教具多媒体+直尺+图片展示作业布置p147-148 三(1)(2)教学后记教学方案设计序号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1回顾与告知复习:构件进行受力分析、画受力图新授:(1) 力的分解和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方法;力矩和力偶知识(2) 合力投影定理,合力距定理;(3)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4) 应用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1)课程导入提问(2)布置训练内容 (1)学生代表发言(2)记录5分钟2情景任务引入布置任务:(1) 力的分解和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方法;(2) 合力投影定理,合力距定理;(3) 平面汇交力系、力偶系平衡的解析条件;(1)结合实例讲授

43、(2)根据学情内容讲解(1)观察记录(2)理解、思考30分钟3初步提炼(1)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及平衡的几何条件(2) 力的分解;力的投影(3) 力矩、力偶的性质(4)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解析法;(1)提出实例引导(2)适时提问(1)总结回答(2)相互讨论(3)观察记录10分钟4基本能力深化与提高布置任务:应用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1)组织讨论(2)必要的提示(1)理解实验内容;(2)分析实验结果30分钟5习题辅助学习(1) 力对点之矩;(2)力偶;(1)提出实例引导(2)适时提问理解、记忆10分钟6归纳总结(1) 力的分解和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方法;力矩、力偶的性质(2) 合力投影

44、定理,合力距定理;(3)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4) 应用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1)归纳总结(2)推理演绎(1)学生代表阐述观点(2)思考总结5分钟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 案授课内容§3-2 平面力系§3-2-1 平面汇交力系§3-2-2 平面力偶系授课形式讲授授课班级汽车检测1311/1312授课时间2014年3月12日第 4 周第3、4节上课地点公5101教学目的1. 理解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2. 掌握合力投影定理,合力距定理3. 掌握并会应用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4. 应用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教学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1掌握基本的力学分析和

45、运算技能;2具备应用力偶的平衡条件求解实际问题的能力3. 具备分析较复杂的力系方面的能力并画出受力图1理解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计算方法、力矩、力偶的性质2掌握合力投影定理,合力距定理;3应用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1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品质3培养学生敏锐的洞察力4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素质任务案例任务: 1. 力的分解及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2. 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重点: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合力矩定理;力平衡的解析条件难点: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平面力偶系的平衡条件的应用解决方法:引导力的分解及力在坐标轴上的投影的方法;从概念入手

46、引入基本公理,解释平面汇交力系平衡的解析条件,通过习题练习和讲解让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然后老师进行点评、归纳和总结。参考资料(1) 机械设计基础(陈立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第一版)(2) 汽车机械基础 蔡广新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06月教具多媒体+直尺+图片展示作业布置p148-149 四(1)(2)(3)教学后记教学方案设计序号步骤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1回顾与告知复习:各种约束类型的性质及约束反力的画法;二力杆及三力平衡汇交力系的联用新授:(1)结构图的研究对象选取及分析(2)画受力图的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3)分离体的受力分析及已知力和未知力的画法(4)如何正确的选取研究对象合理的画出题目要求的力(1)课程导入提问(2)布置训练内容 (1)学生代表发言(2)记录5分钟2情景任务引入布置任务:(1) 约束的性质及约束反力的画法(2) 从系统中取分离体,正确绘制主动力和约束反力(3) 根据约束反力结合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确定铰链支点的力(1)结合实例讲授(2)根据学情内容讲解(1)观察记录(2)理解、思考30分钟3初步提炼(1) 约束类型的确定、表示的示意图及约束反力的画法(2) 二力杆和三力平衡汇交定理的结合运用(3) 柔性约束、光滑接触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