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笔记完整_第1页
中药学笔记完整_第2页
中药学笔记完整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表药 -味辛 归肺膀胱经1辛温解表药 麻 黄 - 发汗解表 桂 枝 - 发表解肌 紫 苏 - 发表散寒 生 姜 - 发汗解表 荆 芥 - 散风解表 防 风 - 祛风解表 羌 活 - 散寒解表 强痛 藁 苯 - 散寒解表 细 辛 - 散寒祛风 白 芷 - 发散风寒 香 薷 - 发汗解表 遏之阴暑热 苍 耳 - 散寒通窍 辛 夷 - 散寒通窍 河 柳 - 发表透疹 2辛凉解表药 薄 荷 - 宣散风热 蔓 荆 - 疏散风热 拘急 牛蒡子 - 疏散风热引经药 无所不达 一身之风寒湿痹痛利水消肿 宣肺平喘 温通经脉 助阳化气 行气宽中 安胎解毒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解毒 透疹止痒 疗疮止血 胜湿止痛

2、 解痉 风通用药 祛风除湿 止痛 祛风除湿 止痛 温肺化饮 通窍止痛 燥湿止带 通窍止痛 消肿止痛 利水消肿 和中化湿除湿止痛祛风除湿清利头目 利咽透疹 疏肝 解郁清利头目 祛风止痛宣肺利咽 解毒透疹 消肿疗疮风寒表实无汗 风寒表实无汗表虚有汗皆可 气滞胎动不安 ,妊娠恶阻 呕家圣药 既散风寒又散风热上半身风湿痹痛 太阳之头项巅顶头疼阳虚感冒 用量3 克 阳明头痛眉棱骨痛 夏季乘凉冷饮阳气被阴邪所鼻渊要药 有小毒鼻渊要药 风寒头痛鼻塞肺胃心经偏正头痛要药 风湿痹痛肢辛苦寒 能升浮沉降 兼可通喑哑咽痛长于缓解颈部肌肉紧张 少阳之寒热往来 配黄芩 半丹毒 痄腮 温毒发斑辛甘微苦凉 归肺胃经煅用收湿

3、敛疮 生肌止血配黄柏 阴虚火旺 配川贝母注射液引产 不宜与乌头配淡豆鼓 温病初起胸中烦瘰疬 瘿瘤蝉 蜕 - 疏散风热 明目退翳 透疹止痒 息风止痉 木 贼 - 疏散风热 明目退翳 止血桑 叶 -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肺润燥 凉血止血 菊 花 - 疏散风热 平肝明目 清热解毒 葛 根- 解肌退热 生津 透疹 升阳止泻 柴 胡 - 解表退热 疏肝解郁 升举阳气 表半里之热升 麻 - 发表透疹 清热解毒 升举阳气豆 鼓 - 解表除烦浮 萍 - 发汗解表 透疹止痒 利水消肿 二,清热药 - 多寒凉 味多苦 主治里热证1清热泻火药石 膏 -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收湿敛疮 生肌止血知 母 - 清热泻火

4、滋阴润燥 阴虚劳嗽肺燥咳嗽天花粉 - 清热生津 清肺润燥 消肿排脓孕妇禁用栀 子 - 泻火除烦 清热利湿 凉血解毒 消肿止痛 闷及虚烦不眠 夏枯草 - 清肝明目 散结消肿芦 根- 清热泻火 除烦止渴 生津 止呕 利尿竹 叶 - 清热除烦 利尿通淋 生津 淡竹叶 - 清热除烦 利尿通淋 生津 尿赤,尿涩决明子 - 清热明目 润肠通便 谷精草 - 明目退翳 疏散风热 青葙子 - 明目退翳心火上炎 之口糜心火下移 小肠之热淋尿痛,风热头痛平肝阳降血压养肝血除虚热2清热燥湿药黄 芩-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热 胎热胎动不安黄 连 -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和中焦实热黄 柏 -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5、 退虚热 龙胆草 - 清热燥湿 泻火肝胆苦 参 - 清热燥湿 杀虫止痒 利尿通淋 带3清热凉血药生地黄 - 清热凉血 养阴生津 润肠通便清中上焦湿热 清肺经热邪 少阳寒清中焦湿热 清泄心经实热治下焦湿热 肾阴虚清泄肝胆湿热肝胆湿热黄疸 下湿热赤白温病热入营血 骨蒸劳热密蒙花 - 明目退翳凉血不留淤 无汗骨蒸热入心包 热极生风温毒发斑内热津亏消渴玄 参 - 清热凉血 滋阴降火 解毒散结 润肠通便 牡丹皮 - 清热凉血 活血化瘀 退虚热 水牛角 - 清热凉血 泻火解毒 清心定惊 赤芍药 - 清热凉血 散瘀止痛 清肝火紫 草 - 活血凉血 解毒透疹4清热解毒药金银花 -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连 翘 -

6、 清热解毒 疏散风热 消肿散结 利尿通淋 常用蒲公英 - 清热解毒 消痈散结 利湿通淋紫花地 - 清热解毒 凉血消肿大青叶 - 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板蓝根 - 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青 黛 - 清热解毒 凉血利咽 咯血牛 黄 - 清热解毒 息风止痉 化痰开窍 热神昏鱼腥草 - 清热解毒 排脓消痈 利尿通淋 射 干 - 清热解毒 祛痰利咽 散结消肿 白头翁 - 清热解毒 凉血止痢 痢疾败酱草 - 清热解毒 消肿排脓 祛瘀止痛 重 楼 - 清热解毒 消肿止痛 息风定惊 穿心莲 - 清热解毒 燥湿 白鲜皮 - 清热解毒 祛风燥湿止痒 毒温病血热毒盛之 斑疹紫黑热毒血痢 肠肺乳痈疮家圣药 治热入心包证所乳痈

7、丹毒 乳肠痈 毒蛇咬伤凉血消斑咽喉肿痛 大头瘟 痄腮清泻肝火 肝火犯肺之咳痰 温病热入心包神昏,中风痰 肺痈 后下热结痰盛尤宜 久疟疟母长于清大肠经热毒 阿米巴肠痈腹痈首选要药小毒长于清肺经和大肠经热 长于除肌肤湿热及下焦热家有半边莲,可以伴 蛇眠半边莲 - 清热解毒 利水消肿土茯苓 - 解毒除湿 通利关节 山豆根 - 清热解毒 消肿利咽 马齿苋 - 清热解毒 凉血止血 通淋 大血藤 - 清热解毒 活血止痛 祛风活络 痈蛇舌草 - 清热解毒 消痈利湿 抗癌 野菊花 - 清热解毒 疏风平肝 熊 胆 - 清热解毒 清肝明目 息风止痉 金荞麦 - 清热解毒 祛痰排脓 散瘀止痛 鸦胆子 - 清热解毒

8、燥湿杀虫 止痢截疟 腐蚀赘疣 粒治疟疾 10-30 粒治痢疾 垂盆草 - 清热解毒 利湿退黄 秦 皮 - 清热解毒 燥湿止带 清肝明目 马 勃- 清肺 解毒 利咽止血 木蝴蝶 - 清热利咽 疏肝和胃半枝莲 - 清热解毒 散瘀止痛 利水消肿 5清虚热药青 蒿 - 退虚热凉血 截疟 解暑热解梅毒 汞中毒性寒味酸 清中兼收长于清大肠经热毒 主治肠胃癌 食管癌 直肠癌丸剂 1.5-2.5 克 不入汤剂有毒 不宜入汤剂, 10-15甘淡凉 归肝胆小肠经苦涩寒 归肝胆大肠经辛平癌肿治虐要药 配鳖甲 治阴虚发配桑白皮 治肺热咳喘产后血虚发热地骨皮 - 退虚热凉血 清肺降火 生津 白 薇 - 退虚热凉血 利尿

9、通淋 解毒疗疮 银柴胡,胡黄连 - 一退虚热 二退疳热三,泻下药- 凡能引起腹泻或滑润大肠,促进排便的药物1攻下药大 黄 - 泻下攻积 解毒止血 活血祛瘀 利湿退黄甘 遂 - 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内服醋制大 戟 - 泻水逐饮 消肿散结戟散结茜草科芫 花 - 泻水逐饮 祛痰止咳 杀虫疗疮克 散剂 0.51 克 醋制减毒巴 豆 - 泻下逐水 寒积退肿 祛痰利咽 疗疮祛腐0.10.3 克 畏牵牛牵牛子 - 泻下逐水 去积杀虫有肾毒性结坚硬难下 芒 硝 - 泻下软坚 清热回乳 芦 荟 - 泻下清肝 杀虫 番泻叶 - 泻热通便 消积健胃 体弱慎服2润下药麻 仁- 润肠通便 热秘通行 大肠脾经郁李仁 - 润

10、肠通便 利水消肿 秘者3峻下逐水药 (多数有毒)配芒硝治实热积滞大便燥味咸 外用回乳性寒缓下 1.5-3 克 攻下 5-10 克老人产妇及体虚便秘 甘平 养神有功 宜于 水肿脚气便有毒 孕妇忌 丸散 0.51 克 有毒 孕妇忌 京戟逐饮 红 有毒 头疮白秃 汤剂 1.53 喉痹痰阻结胸 丸散 水肿推崇 畏牵牛 体弱忌千金子 - 泻下逐水 破血消癥 名- 续随子制霜入丸散服 0.51 克 别辛苦 主治下半身 少阴头 咸 治骨鲠 3050 克酸温归肝脾经 湿浊中阻之吐入归肝经 甘咸善治痹证痛重及内外伤诸痛 牙痛大毒 不宜久服 寒疝腹痛屈伸不利 孕妇月经多慎用长于治风湿痹痛偏热者重点在清虚热 苦辛有

11、大毒 归心肝经降血压 治疗疮肿毒降血压 外洗又能治疗皮肤四,祛风湿药 - 凡以祛除风湿 缓解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1祛风寒湿药独 活 - 祛除风湿 善治痹痛 解表发汗 痛威灵仙 - 祛除风湿 通络止痛 骨鲠消痰 木 瓜 - 舒筋活络 化湿和中 生津开胃 泻转筋 脚气肿痛蕲 蛇 - 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乌梢蛇 - 祛风通络 定惊止痉徐长卿 - 祛风止痛 活血通脉 止痒解蛇毒 术后痛 癌肿痛川 乌 - 祛除除湿 散寒止痛 麻醉 力宏 局部麻醉外用伸筋草 - 祛风除湿 舒筋活络 2祛风湿热药 - 带腾字的一般都能通络 防 己 - 祛风止痛 利水消肿 秦 艽 - 祛风通络 清虚热 利湿退黄 雷公藤 - 祛

12、风除湿 活血通络 消肿止痛 杀虫解毒豨签草 - 祛除风湿 通络止痛 清热解毒臭梧桐 - 祛除风湿 通络止痛瘙痒 湿疹络石藤 - 祛风通络 凉血消肿善治风湿热痹及筋脉拘挛兼3祛风湿健骨药兼肾虚有寒者最宜 阴虚火旺 有毒 强心利水而消肿 心衰 胎漏下雪而胎动不安 入药酒尤宜老人 最宜风湿五加皮 - 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 利水者忌服 脚气浮肿香加皮 - 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 利水 性水肿最宜桑寄生 - 祛风湿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千年健 - 祛风湿 强筋骨 止痹痛 痹痛兼肝肾亏虚4其它类上肢肩膀痛者 最佳 横走肢胸胁痛 乳汁不下 跌打损伤乳房肿痛乳汁不下桑 枝 - 祛风通络 利水消肿 祛风止痒臂

13、丝瓜络 - 祛风通络 活血青风藤又能利小便路路通 - 祛风活络 利水消肿 通经下乳 鹿衔草 - 祛风湿 强筋骨 调经止血 补肺止咳 穿山龙 - 祛风除湿 活血通络 化痰止咳 海风藤,青风藤 - 祛风湿 通经络 五,芳香化湿药 - 气味芳香 性偏温燥 具有化湿运脾作用苍 术- 燥湿健脾 祛风散寒 发汗明目 辛苦 夜盲 一身上下内外之湿皆可除 配黄柏风湿痹症厚 朴 -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消除湿滞痞满要药 既除无形之满又除有形之满藿 香 - 芳香化湿发表解暑 和中止呕配佩兰 凡湿浊中阻无论兼寒兼热 也无论有无表征 均可佩 兰 - 芳香化湿解暑辟秽辛平 善除中洲秽浊陈腐之气- 口臭砂 仁 - 化湿行气温

14、脾止泻 理气安胎脾胃虚寒之呕吐 泄泻 妊娠气滞恶阻及胎动不安白豆蔻 - 化湿行气温中止呕辛香 湿阻中焦 多用于湿温初起草豆蔻 - 燥湿行气温中止呕寒湿中阻 不宜久煎草 果 - 燥湿温中除痰截疟除痰截疟-寒湿偏盛 -重点记六,利水渗湿药 - 以通利水道 渗透水湿治疗水湿内停病证为主要作用1利水消肿药 - 性味多甘淡平或微寒 适用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 痰饮等证。茯 苓 - 利水渗湿 健脾安神 凡水湿 停饮 无论寒热或兼 否脾虚皆宜薏苡仁 - 利水渗湿 健脾止泻 清热排脓 除痹 脚气肿痛 湿痹筋脉拘挛 肺痈,肠痈泽 泻- 利水渗湿 重点泄热 泄肾于膀胱湿热 下焦称崇 猪 苓 - 利水

15、渗湿专利水渗湿药 膀胱肾经 功强茯苓相须2利尿通淋药 - 性味多苦寒 用于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类似泌尿 系统感染)侧重于小便淋漓涩痛 -【重车前子 - 利水通淋 渗湿止泻 清肝明目 清肺化痰点要】滑 石 - 利水通淋 清热解暑 收湿敛疮 期】滑石配甘草木 通 - 利水通淋 通经下乳 泄热36克通 草 - 利水通淋 通气下乳 淡微寒性平和海金沙 - 利尿通淋 止痛排石石 韦 - 利尿通淋 清肺止咳 凉血止血 为联想记法)瞿 麦 - 利尿通淋 破血通经妇忌萹 蓄 - 利尿通淋 杀虫止痒 联想杀虫止痒】地肤子 - 利尿通淋 祛风止痒灯心草 - 利尿通淋 清心除烦冬葵子 - 利尿通淋 下

16、乳 润肠通便【清热解暑 1湿热烦渴 2 温病初【产后乳汁不通或乳少】用量:【重点看清楚 通气下乳】甘【利尿通淋止痛】石淋 血淋 尿血(以石头凉【利水渗湿破血独此一个】 孕 小便淋涩及血淋【按草字头 湿疹,风疹,皮肤瘙痒【联想 很多带子带仁字的能润肠通便】萆 薢 - 利湿去浊 祛风除痹膏淋 白浊及湿盛带下之要药 【风湿痹痛之佳品】3利湿退黄药 - 性味多苦寒 用于 湿热黄疸茵 陈 - 利湿退黄治湿热黄疸之要药金钱草 - 利湿退黄 清热除湿 利尿通淋 解毒疗疮 善治石淋(泌尿系结石)肝胆 结石 解毒蛇咬伤连钱草- 利湿通淋 清热解毒 散淤消肿 能解毒能散瘀能治石林就可以 【解毒联想黄 连- 连钱草

17、】七,温理药- 凡能温里散寒 以治疗里寒证为主要功效的药物 阴虚火旺者 孕妇慎服 附 子 - 回阳救逆 补火助阳 散寒止痛 上助心阳 中温脾阳 下补肾阳。配干姜治亡阳证 配细心麻黄 治阳虚外感风寒干 姜 - 温中散寒 温肺化饮 回阳脉通 辛热 寒饮伏肺喘咳肉 桂 - 补火助阳 引火归元 散寒止痛 温通经脉 治下元虚冷 虚阳上浮之要药 中药 引火归元吴茱萸- 散寒止痛 疏肝下气 燥湿止泻 小毒【寒疝腹痛】配黄连 治疗吞酸 所有中 药只有吴萸注明【中寒肝逆之头痛】 配补骨脂 五味子 肉豆蔻 治脾肾阳虚之久泻 有功-五更泻花 椒 - 温中止痛杀虫止痒 内外皆用丁 香- 温中降逆 温肾助阳 苦辛 治胃

18、寒呕吐呃逆要药 配柿蒂 治虚寒呕吐 呃 逆小茴香 - 散寒止痛 理气和胃 疗疝疏肝良 姜 - 散寒止痛 温中止呕荜 拨- 散寒止痛【(qu) 龋齿牙痛 】本药特色八,理气药 - 以舒畅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为主 辛苦温 注意:耗气 伤阴陈 皮- 理气调中 燥湿化痰【配半夏- 痰湿滞中停肺均可选】微寒 特殊- 胃扩张 胃下垂枳 实 - 破气消积 化痰除痞脱肛 子宫脱垂木 香 - 行气 调中 止痛香 附 - 疏肝理气 调经止痛 辛微苦微甘平 气病之总司 妇科之主帅重点药 肝气郁滞之胸胁,脘腹胀痛,疝气 沉 香- 行气止痛 温中止呕 温肾纳气上盛下虚 辛苦温 重点药 -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证 川楝子-

19、行气止痛 舒肝泄热 杀虫疗癣 有小毒 属于肝经有热者 配元胡- 肝郁化火 胸胁胀痛薤 白- 通阳散结 行气导滞 后重亦止胸痹证之要药 - 痰浊闭阻胸阳之胸痹【配瓜蒌- 痰浊闭阻,胸阳不振之胸痹证 -如冠心病心绞痛】 化橘红 - 理气宽中 燥湿化痰 消食青 皮 - 疏肝破气 消积化滞 久疟勿忘 佛手 香橼- 疏肝和胃 理气化痰 痰胜于佛手乌 药 - 行气止痛 温肾散寒甘 松 - 行气止痛 开郁醒脾腹胀痛 不思饮食荔枝核 - 行气散结 祛寒止痛橘 红 - 行气宽中 燥湿化痰 发表散寒 柿 蒂 - 降气止呃佛手疏肝优与香橼 香橼化频数遗尿思虑伤脾或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 脘睾丸肿痛辛苦温 归肺脾呃逆之要

20、药 - 降胃气而至呃蛇虫咬伤 【重点记住 痧胀联想记忆 玫瑰花很美可以【重点记住: 梅核气】善消油腻肉食积滞 产后淤善米面薯芋等淀粉积滞 回食积兼外感表邪者 金石贝使君子 - 杀虫消积尤宜小儿蛔虫证 小儿每岁 1-1.5青木香 - 行气止痛 解毒消肿腹痛】玫瑰花 - 行气解郁 活血止痛 解郁很美送给女孩可以治妇科绿萼梅 - 疏肝解郁 理气和中 化瘀散结 九,消食药 - 注意配伍健脾药 清热药 攻下药等 山 楂 - 消食化积 活血散瘀血腹痛 恶露不尽麦 芽 - 消食和中 疏肝解郁 回乳乳 60 克神 曲 - 消食和胃 兼解表壳类可用本品 糊丸莱菔子 - 消食除胀 降气化痰鸡内金 - 消食运脾 固

21、精止遗 化坚消石稻 芽 - 消食和中 健脾开胃 十,驱虫药 - 驱除或杀灭人体寄生虫 苦味 部分药有毒 归脾胃大肠经苦寒 小毒 不宜煎剂善驱绦虫 单用驱绦虫 姜片粒 一日不超 20 粒 雷 丸 - 杀虫消积槟 榔 - 驱虫消积 行气利水 截疟虫 30-60 克苦楝皮 - 杀虫疗癣 贯 众 - 杀虫止血 清热解毒 预防麻疹 流感 流脑 南瓜子 - 杀虫 鹤草芽 - 杀虫0.7-0.8g/Kg 计算 榧 子 - 杀虫润燥善驱蛔虫 不可过量 肝病忌风热感冒 温热斑疹及痄腮甘平 60-120 克冷开水调服不入煎剂 小儿按一,止血药 - 多性凉(血遇寒则凝)多炭药(血见黑则止)归肝心经1清凉止血药小 蓟

22、 - 凉血止血 散淤消痈 利尿通淋尤善尿血 血淋尤宜血热兼有淤滞的出血证大 蓟 - 凉血止血 散瘀消痈 地 榆- 凉血止血 解毒敛疮烫伤 苦酸微寒下焦热盛的便血痔血及崩漏 配槐角 尤宜 痔疮出血及便血 槐 花 - 凉血止血 清肝泻火白茅根 - 凉血止血 清热生津 利尿通淋 呕哕 肺热咳嗽苎麻根 - 凉血止血 清热安胎 利尿解毒 漏下血侧柏叶 - 凉血止血 祛痰止咳2化瘀止血药三 七 - 化瘀止血 活血定痛 补虚强体 瘀而不伤正尤宜便血 痔疮出血血热妄行尿血及吐血 胃热 长于妇科出血 胎热不安胎 善治咳血 外用- 烫伤及脱发 甘微苦温 止血不留淤 化 血热夹淤的吐血 炒炭止血茜 草- 化瘀止血

23、凉血 通经滴虫性阴道炎 脱力劳神容易留淤 崩漏无淤出血证止血不留淤 研末 1.5-3 克止血不留淤善暖下焦胞宫尤宜于妇女崩脾不统血出血病 虚寒性腹蒲 黄- 祛瘀止血 活血收敛 利尿通淋配五灵脂- 血淤胸胁心腹诸痛及血淤出血景三七 - 化瘀止血 宁心安神 解毒3收敛止血药白 芨 - 收敛止血 消肿生肌 苦甘涩寒 善治肺胃出血 手足皲裂及肛裂配海螵蛸 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之吐血便血 仙鹤草 - 收敛止血 截疟止痢 杀虫解毒 补虚 棕榈炭 - 收敛止血年久败棕尤佳紫珠叶 - 收敛止血 凉血解毒 散瘀消肿血余炭 - 收敛止血 化瘀利尿藕 节 - 收敛止血鸡冠花 - 收敛止血 凉血 止带止痢4温经止血药艾

24、叶 - 温经止血 散寒止痛漏下血- 胎漏炮 姜- 温经 止血 温中止痛 痛腹泻 十二,活血祛瘀药 - 多辛苦 性善行散 入心肝经1活血止痛药川 芎 - 活血行气 祛风止痛 血中气药 上走头巅下走血海 治头痛属风 寒血淤 者最佳延胡索 - 活血行气 止痛止痛良药 善行血中气滞 宜醋制 姜 黄 - 活血行气 通经止痛止痛要药 长于活血伸筋止痛要药 偏于散血化瘀血瘀气滞的胸胁脘腹胀痛乳 香 - 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 行气舒筋没 药 - 活血止痛 消肿生肌 活血散瘀郁 金 - 活血止痛 行气解郁 凉血清心 利胆退黄 泌尿结石 畏丁香配石菖蒲- 痰火或湿热蒙蔽清窍之神昏 癫狂 癫痫 配白矾-痰热蒙 蔽心窍

25、之癫痫发狂及痰厥五灵脂 - 活血止痛 化瘀止血 解毒化瘀优于蒲黄 治疗毒蛇咬伤虎 杖 - 活血祛瘀 利湿退黄 清热解毒 化痰止咳 泻下通便 2活血调经药丹 参 - 活血调经 祛瘀止痛 凉血消痈 清心除烦 苦微寒 功同四物汤 实为 祛瘀生新 凉血清心之品益母草 - 活血调经祛瘀 利水消肿 清热解毒 辛苦微寒 血滞经闭,痛经 及产后恶露不尽桃 仁 - 活血祛瘀 润肠通便 止咳平喘苦甘平 小毒 肺痈肠痈 孕妇忌红 花 - 活血祛瘀 通经止痛辛温 归心肝经牛 膝- 活血通经 补肝肾强筋骨 利尿通淋 引血引火下行 川牛膝- 活血利尿引血 下行 怀牛膝- 补肝肾强筋骨血瘀血虚证花类解郁)鸡血藤 - 活血补

26、血 通经活络月季花 - 活血调经 疏肝解郁3活血疗伤药土鳖虫- 破血 逐瘀 续筋接骨1-1.5自然铜 - 散瘀止痛 接骨疗伤 丸每次 0.3 克苏 木- 活血疗伤 祛瘀 通经4破血消癥药莪 术- 破血行气 消积 止痛 妇女月经过多忌三 棱- 破血行气 消积 止痛 积莪术强水 蛭 - 破血逐瘀骨伤科要药产后淤滞及癥瘕积聚 煎 3-10 研末接骨续伤要药 煎 10-15 入食积气滞脘腹胀痛 孕妇及跟莪术相须 破血力优于莪术 行气消咸苦平 小毒 善行能行血行迟不伤血 煎 3-6 丸散 0.3-0.5穿山甲 - 破血消癥 通经下乳 消肿排脓 王不留行王不留 - 活血通经 下乳消肿 利尿通淋 虻 虫 -

27、 破血逐瘀 散结消癥每次 0.3 克斑 蝥 - 破血逐瘀 散结消癥 攻毒蚀疮0.03-0.06 克 外用适量干 漆 - 破血祛瘀 杀虫煎 3-10 研末 1-1.5 克 祛瘀通络优于常用作耳穴贴压剂苦微寒 小毒 煎 1-1.5 研末辛热 大毒 内服多入丸散辛苦温 小毒 归肝胃经内服活血化瘀止痛 外用止血 竭 - 活血化瘀 止血生肌敛疮血生肌敛疮刘寄奴 - 破血通经 散寒止痛 消食化积北刘寄 - 活血祛瘀 通经止痛 凉血止血 清热利湿 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1温化寒痰湿痰药半 夏 - 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 消痞散结 呕清痰竹热生外天南星 - 燥湿化痰 祛风止痉 散结消肿 散结消肿宜生白附子 - 燥湿

28、化痰 息风止痉 解毒散结 白芥子 - 温肺化痰 利气散结 通络止痛 疼痛麻痹辛温 有毒 湿痰 止呕要药 梅核气 法燥姜苦辛温 有毒 祛风止痉宜制偏正头痛 毒蛇咬伤可除关节经络之痰 - 痰滞经络肢体关节胃气上逆之呕吐 呃逆噫气桔 梗 - 宣肺利咽 祛痰排脓 旋复花 - 消痰行水 降气止呕 瓜 蒌 - 清肺润燥化痰 利气宽胸 消肿散结 润肠通便 川贝母 - 清热化痰 开郁散结 润肺止咳 浙贝母 - 清热化痰 散结消肿 海 藻 - 清热化痰 软坚散结 利水消肿 昆 布 - 清热化痰 软坚散结 利水消肿 竹 茹 - 清热化痰 除烦止呕 安胎 鲜竹沥 - 清热滑痰天竺黄 - 清热化痰 清心定惊 白 前

29、- 降气祛痰 止咳 前 胡 - 降气祛痰 止咳苦甘微寒治瘿瘤瘰疬忧于昆布利水消肿优于海藻 胎热胎动30-60 克冲服 痰热惊痫与中风痰壅要药 偏温 偏寒疏风热咳嗽痰多 对肝有一定损害性黄药子 - 清热化痰 软坚散结 凉血止血 解毒瓦楞子 - 消痰化瘀 软坚散结 制酸止痛海蛤壳 - 清肺化痰 软坚散结 制酸止痛 利尿消肿 海浮石 - 清热化痰 软坚散结 通淋 礞 石 - 消痰下气 平肝镇惊2止咳平喘药苦杏仁 - 止咳平喘 润肠通便 紫苏子- 降气 化痰 润肠通便 百 部- 润肺止咳 杀虫灭虱 桑白皮 - 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葶苈子 - 泻肺平喘 利水消肿 紫 苑 - 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痰中带血

30、款冬花 - 润肺下气 化痰止咳 痰中带血枇杷叶 - 清肺化痰 和胃降逆 马兜铃 - 清肺化痰 清肠疗痔 白 果 - 敛肺平喘 收涩止带 固精缩尿 胖大海 - 清宣肺气 清肠通便生用消痰散结 煅用制酸止痛癫痫之良药苦微温 小毒痰壅咳喘气逆百日咳 灭虱生用苦辛大寒外感咳嗽咳痰不爽 肺虚久咳外感咳嗽咳痰不爽 肺虚久咳微寒 寒嗽及胃寒呕吐者慎用苦微辛寒甘涩苦平 小毒甘寒 归肺大肠经洋金花 - 平喘止咳 定痛解痉辛温 有毒 丸散 0.3-0.6 亦可作烟卷分次燃吸(1日1。5 克)十四,安神药 1重镇安神药朱 砂 - 镇心安神 清热解毒 丸散 0.1-0.5g 不入煎剂 忌火煅 磁 石 - 镇惊安神 平

31、肝潜阳 聪耳明目 纳气定喘 失眠龙 骨 - 镇惊安神 平肝潜阳 收敛固涩 收湿敛疮 煅用琥 珀 - 安神定惊 活血散瘀 利尿通淋克珍 珠 - 安神定惊 明目退翳 解毒敛疮 润肤祛斑0.3-1 克2养心安神药酸枣仁 - 养心安神 敛汗慎柏子仁 - 养心安神 润肠通便远 志 - 宁心安神 祛痰开窍 消散痈肿 刺激溃疡胃炎慎夜交藤 - 养心安神 祛风通络合欢皮 - 解郁安神 活血消肿 十五,平肝息风药 - 入肝经配朱砂- 善治烦操不安 心悸 前面 2个宜生用 后面 2个宜 癃闭 不入煎剂 每服 1.5-3 甘咸寒 归心肝经 研末入丸味酸性敛故内有实邪郁火者痈肿疮毒乳房胀痛 对胃有1平仰肝阳药 - 偏

32、寒凉 贝壳矿石多具咸 植物矿石多具苦石决明 - 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咸寒 肝阳上亢之头晕头痛 急躁易牡 蛎 - 平肝潜阳 镇惊安神 软坚散结 煅用收敛固涩 制酸止痛 咸微寒 连同龙 骨记忆苦寒代赭石 - 平肝潜阳 重镇降逆 煅用凉血止血珍珠母 - 平肝潜阳 清肝明目 收湿敛疮蒺 藜 - 平肝潜阳 疏肝解郁 祛风明目 散风止痒苦辛平罗布麻 - 平仰肝阳清热 降血压 利水 甘苦凉2息风止痉药 - 偏寒凉 较强的具辛咸味 较缓的具甘味 羚羊角 - 平肝息风 清肝明目 清热解毒汁 0.3-0.6钩 藤 - 息风止痉 清热平肝天 麻 - 息风止痉 平仰肝阳 祛风通络 手足不遂全 蝎 - 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33、 通络止痛0.6-1 克 中风面瘫蜈 蚣 - 息风止痉 攻毒散结 通络止痛0.6-1 克 中风面瘫疆 蚕 - 息风止痉 祛风止痛止痒 解毒散结地 龙 - 清热息风 通络平喘利尿咸寒 煎 1-3 克另煎 2 小时以上 磨甘平 风湿痹痛 肢体麻木辛 有毒 煎 3-6 克研末辛 有毒 煎 3-5 克研末 咸辛平咸寒 肺热咳喘 小便不利3开窍药- 具辛香走窜之性 治闭证神昏的药物入心经 禁用于脱证昏迷尿闭麝 香 - 开窍醒神 活血散结 止痛催产 辛温 归心脾 开窍醒神之要药 治闭证神 昏寒热皆宜又为活血通经止痛之佳品 治淤血诸证无论新久皆可 丸散 0.03-0.1 克孕妇禁用 胎死腹中或胞衣不下冰 片

34、 - 开窍醒神 清热止痛辛苦微寒 归心脾 丸散0.15-0.3 克 不入煎剂苏合香 - 开窍醒神 辟秽止痛性温 主治寒闭证安息香 - 开窍醒神 辟秽止痛性平寒 闭热闭皆宜石菖蒲 - 开窍宁神 化湿和胃辛苦温 湿浊中阻之脘腹痞胀,噤口痢十六,补虚药 - 宜久煎(另煎)或作丸散剂 注意配伍健脾消食药1补气药 - 主治肺脾气虚证人 参 - 大补元气 补脾益肺 生津止渴 安神益智 甘微苦微温 归肺脾经 红参 偏温-气阳两虚者配附子治亡阳气脱配蛤蚧 -肺肾两虚,动辄气喘 配麦冬五味子 -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 以及消渴党 参 - 补中益气 生津养血 甘温 归脾肺经黄 芪 - 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 利水消肿 托

35、毒生肌 甘微温 尚有补气行滞 补气 摄血 补气生津作用 还用于气虚的血虚出血 消渴 中风后遗症 痹痛麻木 配柴胡升麻-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治中气下陷诸证苦甘温 脾虚兼湿盛者 脾虚甘平 归肺脾肾经甘平 归脾胃肺心经 配芍药- 脘腹白 术 - 补气 健脾 燥湿利水 固表止汗 安胎 气弱之胎动不安山 药 - 益气 养阴 补脾肺肾 固精止带 甘 草 - 补中益气 祛痰止咳 缓急止痛 解毒 或四肢挛急疼痛 缓和药性 调和诸药 生用泻火解毒 灸用补气缓急 湿盛中满不宜 久服水肿 大 枣- 补中益气 养血安神 缓和药性 甘温 归脾胃经 缓和峻烈药 - 甘遂 大戟毒性西洋参 - 补气养阴 清火生津太子参 -

36、补气生津者刺五加 - 补气健脾 益肾强腰 养心安神 活血通脉 白扁豆 - 健脾化湿 消暑解毒健脾 生消暑蜂 蜜 - 补中缓急 润肺止咳 解毒 润肠通便饴 糖- 补中益气 缓急 止痛 润肺止咳红景天 - 益气平喘 活血通脉绞股蓝 - 健脾益气 祛痰止咳 清热解毒苦微甘凉 归心肺肾经 甘微苦平 归脾肺经 不受峻补甘辛微苦温 归脾肾心经 甘微温 归脾胃 食物中毒 炒甘平 归肺脾大肠经甘温 归脾胃肺经甘苦平 归肺心经 久咳虚喘甘苦寒 归脾肺肾经甘咸温 归肝肾 肾阳虚证经血2补阳药- 阳虚证及肾阳虚证 鹿 茸 - 壮肾阳 益经血 强筋骨 调冲任 托疮毒 不足 研末 1-2 克又祛风湿痹痛功强仙 茅 -

37、补肾壮阳 强筋健骨 祛寒除湿辛热 有毒 归肾肝脾经妇女冲任虚寒 ,带脉不固之崩漏带下过多 肉苁蓉 - 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通便 便优于锁阳锁 阳 - 补肾阳 益精血 润肠通便 肉苁蓉淫羊藿 - 补肾阳 强筋骨 祛风湿 肢体麻木巴戟天 - 补肾阳 强筋骨 祛风湿甘咸温 归肾大肠经 润肠通甘温 归肝肾大肠经 固精优于 辛甘温 归肝肾经 风寒湿痹或 甘辛微温 归肝肾经 既补肾阳强筋骨杜 仲 - 补肝肾 强筋骨 安胎 下血补骨脂 - 补肾壮阳 固精缩尿 温脾止泻 纳气平喘续 断 - 补肝肾 行血脉 续筋骨 肾阳虚的泄泻 浸酒外用 白癜风 益智仁 - 暖肾 固精缩尿 温脾开胃摄唾 蛤 蚧 - 补肾气定喘

38、嗽 助肾阳益精血菟丝子 - 补肾益阴 固精缩尿 明目止泻 安胎生津漏胎动不安骨碎补 - 补肾 活血续伤 虫 草 - 补肾益肺 止血化痰 咳虚喘 肺阴不足劳嗽痰血 核桃仁 - 补肾温肺 润肠通便 炸排石 夹衣除痹 紫河车 - 温肾补精 益气养血 亏虚 研末 3-9 沙苑子 - 补肾固精 益肝明目 海 马 - 补肾助阳 活血散结 打损伤 3补血药 当 归 - 补血活血 调经止痛 润肠通便 归活熟地黄 - 养血滋阴 补精益髓甘温 归肝肾经 胎动不安胎漏 苦甘辛微温 归肝肾经辛苦温 归肾脾经 破故纸 脾辛温 归脾肾经咸平 归肺肾精辛甘平 归肾肝脾经 肾虚胎苦温 归肝肾经甘平 归肾肺经 肺肾两虚的久 甘

39、温 归肾肺大肠经 炮定喘 生润肠甘咸温 归肺肝肾经 肝肾两虚气喘咳嗽。癫痫久发气血甘温 归肝肾经甘咸温 归肾肝经 癥瘕积聚跌甘辛温 归肝心脾经 血酒当甘微温 归肝肾经 质粘腻有碍消化何首乌 - 补益精血 解毒截疟 润肠通便白 芍 - 养血调经 敛阴止汗 柔肝止痛 平仰肝阳麦 冬 - 润肺养阴 益胃生津 清心除烦 润肠通便黄 精 - 润肺滋阴 补脾益气石 斛 - 养胃生津 滋阴除热 明目强腰 物不清,腰膝软弱枸杞子 - 滋补肝肾 明目润肺龟 板 - 滋阴潜阳 益肾健骨 养血补心 凉血止血妇慎鳖 甲 - 滋阴潜阳 退热除蒸 软坚散结 天 冬 - 滋阴降火 清肺润燥 润肠通便 玉 竹 - 滋阴润肺

40、生精养胃 百 合 - 养阴润肺 清心安神 墨旱莲 - 滋阴益肾 凉血止血 白疼痛或四肢拘急作痛阿 胶 - 补血止血 滋阴润燥 龙眼肉 - 补心脾 安心神 益气血 悸怔忡4补阴药- 兼能润燥南沙参 - 温肺养阴 益气祛痰 北沙参 - 清肺养阴 益胃生津苦甘涩微温 归肝肾经苦酸微寒 归肝脾经 胸胁脘腹甘平 归肺肝肾经甘温 归心脾经 心脾两虚之心甘微寒 归肺胃经甘微寒 归肺胃经甘微苦微寒 归肺心胃经甘平 归脾肺肾经甘微寒 归胃肾经 肾虚视甘平 归肝肾肺经甘咸寒 归肝肾心经 孕咸寒 归心肾经甘苦寒 归肺肾经甘平 归肺胃经 阴虚外感甘微寒 归肺心经甘酸寒 归肝肾经 须发早甘苦凉 归肝肾经 配墨旱甘寒 归心肝肾经甘咸平 归肺肾经甘寒 归肝肾经酸温 归肺肾心经酸平 归肝脾肺大肠 蛔厥苦涩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