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绩自主招生辅导课件2_第1页
王大绩自主招生辅导课件2_第2页
王大绩自主招生辅导课件2_第3页
王大绩自主招生辅导课件2_第4页
王大绩自主招生辅导课件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水平大学自主选拔学业能力测试语文专题讲座二、古代诗歌阅读与写作古代诗歌基础考查内容1.旧体诗词写作入门2.楹联对句写作入门【例12010四川大学】以下两题任选其一,写一首七言律诗。 * 一、从四川大学的校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选出一个字作为韵脚,写一首成都行。 * 二、总结一下参加这次四川大学面试的心得。【备考示例】成都行(三首)其一 武侯祠残夏古祠绿正浓,千年诸葛拜遗容。小心陪尽酬龙主,大智掏空策蚁兵。楹句争哀贤相死,壁诗谁悼细民生?池间尾摆肥鱼过,草际秋虫尚未鸣。其二 青城后山青城取道后山行,古镇老蝉竞咝鸣。和唱声竭无早退,领衔音乱便先停。柳阶卖枣人思睡,石谷涉溪客兴浓。莫道天朝不退热

2、,劝君此间坐小篷。其三 宽窄巷子青城尝止再蓉城,锦里不及这里情。旧铺簇新争炫古,老街取静只觉匆。人拥巷路男与女,雨洗道石影和灯。秀色欢颜宽窄屉,阑珊何处一丝风?【例22007北京大学】请随意默写一首五言绝句,再在每一句合适的地方增加两个字,使之成为七言绝句,诗歌意境不一定相同。 * 【参考答案示例】遥望白日依山尽,俯察黄河入海流。诸君欲穷千里目,何妨更上一层楼?【备考答案示例】半轮白日依山尽,万里黄河入海流。我辈欲穷千里目,相邀更上一层楼。【备考答案示例】打起黄莺紫雀儿,晓来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思君梦,跨海不得到辽西。不畏危楼高百尺,擎云手可摘星辰。莫言不敢高声语,谁道恐惊天上人?【例3200

3、9中国人民大学】请根据所学古诗文的有关知识,从下列两句中选取一句作为对联的上联,不要求平仄 。 * 金融风暴起北美,全球飘雪。 三十年改革结硕果,花香鸟语。【参考答案示例】 金融风暴起北美,全球飘雪; 经济危机卷西欧,四海惊心。 三十年改革结硕果,花香鸟语; 五千载文明兴盛世,虎跃龙腾。【例42008北京大学】某地市为了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腐倡廉工作,在其新闻网站上贴出了一副对联的上联,征求下联。上联内容为:反腐廉政三秋雪。请你根据所学古诗文有关知识为其对出下联。 * 【备考答案示例】反腐廉政三秋雪;惩恶扬善二月风。【参考答案示例】反腐廉政三秋雪;安居乐业六阳春。 【例52009北京大学】下面是

4、一副对联的上联,征求下联。上联内容为:博雅塔下人博雅。请你根据所学古诗文有关知识为其对出下联。 * 【参考答案示例】 博雅塔下人博雅,未名湖畔我未名。 【考场实例】 博雅塔下人博雅,圆明园内月圆明。 博雅塔下人博雅,西安城外谁安西?【备考调侃示例】 博雅塔下人博雅,玲珑塔上佛玲珑。 博雅塔下人博雅,惶恐滩头爹惶恐。 博雅塔下人博雅,零丁洋里娘零丁。 博雅塔下人博雅,慈悲庵内尼慈悲。 博雅塔下人博雅,大觉寺中僧大觉。【例62013“北约”联考15】给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 * 北京雾锁车迷路, 。 【评分标准】 要求:上联为“平仄平平仄”,下联应为“仄平仄仄平”; * 下联与“北京”相对者,应为城

5、市名,如上海、武汉等均可(若以山川等为名者,可酌情给分或扣分);其他如“雾锁”、“车”、“迷路”等,亦相应需要相同结构的词汇相对; * (3)与“路”相对之字必须为“平声”字。 【参考样例】曼谷云升鸟竞途。 拉萨冰封树裹银。【备考样例】上海春萌彘漫江。 东海天成水蕴晶。重庆云开日耀城。南海波激舰护航。【迁移扩展1】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 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参考示例】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 【考场实例】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铜鼓丹霞庾岭,岂非粤北名山? 【考场实例】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屯绿祁红云雾,俱为淮左名茶。 【考场实例

6、】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山海居庸嘉峪,并称塞上雄关。 【考场实例】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汗血乌骓赤兔,应推宇内良驹。 【迁移扩展2】请为图书馆的对联补拟下联。 学问藏今古【参考示例】学问藏今古,典籍贯中西。【考场实例】学问藏今古,门窗望海天。【迁移扩展3】写出下列上联的下联。 春风十里,长安两路; 碧野田间牛得草; 【参考示例】 秋月千年,永定一桥。 金山林里马识途。 【迁移扩展4】用一句古诗名句为下列上联对出下联。 举头望明月;(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 【参考示例】 荡胸生层云。(杜甫)另:俯身散马蹄。(曹植) 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 【迁移扩展5】用课文篇目或内容编

7、制对联。【参考示例】 王安石游褒禅道出哲人真谛, 范仲淹登岳阳悟透贤者挚情。 贾论苏论卧龙宏论论论论有论则论, 师说马说捕蛇者说说说说当说必说。 高适把盏别董大黄云白日, 李白赋诗赠汪伦碧水红花。 采草药沈括九入雁荡山, 捉促织成名三赴梅花岭。 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比钟鼎大吕, 蒋说客二下吴管教曹败于孙刘小乔。 焦妻辞夫赴水应知裙裾无媚骨, 兰女代父从军足显巾帼有英姿。 【迁移扩展6】选出诗歌体裁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C.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D.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考查内容1.读懂诗歌是答题基础2.疏通古典诗词的文字3.把握诗歌创造的形象4.理解诗歌寄托的感情古代诗歌阅读的自觉意识重视诗歌,淡化题目,联想和想象;聚焦诗歌重要文字信息,把握形象;连缀形象,将其加工、上升为意象;理解意象,体会诗歌中诗人的感情;读懂诗歌的自觉意识关注诗歌的题目、诗序、注释、作者和标点;确切把握诗歌中的重要形象,整合诗歌意象;遇到不甚明了的意象,要根据相关意象推断;把含蓄跳跃的诗句“泡”开,变成一篇散文。【例】把下面这首唐诗译成现代汉语散文。 苏小小墓 李贺

9、幽兰露,如啼痕。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所阻,遂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 *译诗 苏小小墓 在西陵坟墓间,幽兰上每一滴露水,都如同眼泪的痕迹。没有可以用作同心丝带的物件,而袅袅青烟里绽放的花朵,又总是隐没在无边的黑暗。绿茵茵的青草如毯,碧森森的松树似盖,风织成清冷的长裙,水凝为幽凉的佩玉。一乘小小的油壁车,夜色中一个凄清的身影静静守候。那翠色的烛光如豆,光影黯淡,幽幽闪烁。西陵坟墓下啊,寒风吹着冷雨 *【例】把下面这首宋词译成现代汉语诗歌

10、。 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 注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波神:水神。准拟:准定。 *译词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满载着一船秋天的景色航行,开阔的水面平铺开明澈湖光。是洞庭水神挽留我观赏斜阳,平湖上有意召唤起粼粼细浪。明天风向改换将更利于航行,今夜露宿在湖面上又有何妨?且听水晶宫里演奏霓裳乐曲,明天我准定能登到岳阳楼上。【例12010四

11、川大学】宋代文学家苏轼有首名为“题沈君琴”的诗,其内容如下:“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请自由发挥,谈谈你对这首诗的看法。 *【译诗】 题沈君琴苏轼如果说琴弦可以发出声音,那为何把琴放在匣中时又听不到声音了呢?如果说发声的奥妙在手指,那为什么不到您的手指头上去倾听琴声呢?【备考答案】 表面看诗人是在做“十万个为什么”式的天真提问,实际是无疑而问,表达出较为深刻的辩证思考,形象地揭示出一个道理:任何事情“有声有色”的成功,都是主观努力作用于适当的客观条件的结果。 * 【例22008复旦大学】对下列诗句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12、说层层白云带着愁色,是拟人手法。) *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天镜”“海楼”写荆门一带的奇妙美景,是比喻手法。) *C.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运用反衬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落叶之多。)*D.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运用夸张手法,赞美诗人才华出众。) *【例32010清华大学等五校】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请简要叙述,并对诗歌进行赏析。 *【译诗】 寻陆鸿渐不遇皎然陆

13、鸿渐虽然只是移居到城边一带,去那里也要穿过种植桑麻的小路。看到他最近种植在篱边上的菊花,现在到了秋天还没有开花和着蕾。敲门静静地连狗叫的声音都没有,于是试着去向西边的邻居家询问。邻居回答说这家主人又去山里了,每每要等到太阳西斜时才会回来。【备考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访友不遇之作。全诗描写了隐士闲适清净的生活情趣。诗人选取了一些平常而又典型的细节事物,描绘了一幅隐士居所的画面:靠近城边,桑麻环绕,小径相通;篱边种菊,尚未著蕾;篱门关闭,寂静无声;主人外出,邀游山林。刻画了一位生活悠闲的隐士形象。全诗有乘兴而来,兴尽而返的情趣,语言朴实自然,流畅洒脱。 * 【例42009清华大学】阅读下面诗歌,回答

14、问题。 *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是杜甫的传世佳作之一,请根据你对杜甫的了解并利用诗歌鉴赏的相关知识对这首诗歌加以阐释。*【译诗】 旅夜书怀杜甫微风轻轻吹动大江岸边的细草,桅杆高高的小船月夜孤独停泊。星斗晶莹,垂望原野平坦开阔,大江涌动,载着月光向东流淌。我的名声哪里是因为文章卓著,虚居官位原应年老多病就退休。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像什么呢?真像天地间飞翔的一只沙鸥呀!【备考答案】 这首诗深刻地表现了诗人漂泊无依的伤感之情。 诗前半描写“旅夜”景象,景中有情。 首联写近景,展示诗人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般

15、渺小,像江中孤舟般孤寂。 * 颔联写远景,平野辽阔,大江浩荡,星月灿烂,反衬出诗人孤苦无告,颠沛流离的处境和心境。 * 诗后半“书怀”,抒发情怀。 颈联含蓄地用反话书怀,文章盖世,声名卓著,却不能施展,反被以老、病的借口排挤,也因此沦落到今日漂泊孤寂的地步。 * 尾联即景设喻,水天空阔,沙鸥孤飞,人似沙鸥,转徙江湖。借景抒情,字字含泪,感人至深。 *【例52009中国人民大学】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送路六侍御入朝杜甫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不分桃花红似锦,生憎柳絮白于棉。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译诗】 送路六侍御入朝杜甫孩童时代就结下的亲情已

16、历经四十年,这中间分别后彼此消息不通两相茫然。更牵挂着今后相会不知能在什么地方?这次意外相逢竟然在匆忙的告别筵间。眼前不安分的桃花怎么竟然红似锦缎,生来就怀恶意的柳絮也白得超过絮棉。剑阁南侧的春色还做出这种无端安排,触忤离人心绪偏要展现在这酒筵旁边。 这是杜甫的一首送别诗,诗风沉郁而凝重。以送别为主题的诗很多,请你默写一首离别诗,并写明题目和作者等信息。 *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备考答案】 这是一首送别诗,体现着杜甫诗歌沉郁苍凉、迂曲顿挫的特色。 * 诗歌前四句写送别之情。 首联平平道来,交代原委。童稚情亲,四十年隔绝。 颔联逆挽因果,掀起波澜。正因忽漫,更为后会忧。 诗歌后四句写

17、别时之景。 颈联突然跳脱,转笔写景。烂熳春景,却令人生厌。 尾联倾诉缘由,绾合全篇。春色无赖,因此时离别。 这首诗有两处艺术特色最为鲜明。 一处是内容与形式高度协和统一。诗歌颔联逆挽,颠倒次序,用上句突插的揣想带动下句绾接的原因。在诗句波澜中把感伤离乱的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另一处是全诗跌宕迂曲,却又丝丝入扣,脉络贯通。颈联写景,看似突兀,美好春色也变成了“不分”“生憎”和“无赖”。而这一切,到诗的结末“酒边”豁然开朗:全是因为别离呀!而这也与前半的“别筵”绾合。春色,成为后会无期,离怀难舍,对景伤情的纽带。 * 【例62011“华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314题。 * 清平乐 辛

18、弃疾 校检山园,书所见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注】校检山园:校检,这里指游览。山园,是作者淳熙八年(1181年)罢官后在带湖新建的一座宅地,因在山旁,故自称山园。这首词约作于淳熙十一年。社肉:祭神用的肉。床:指“糟床”,是一种榨酒器具。 *【译词】 清平乐 辛弃疾 山园里松竹长势茂盛遮云蔽日,经历过许多事情今天已很满足。拄着拐杖到东家去分祭神的肉,糟床头上那清香的酒刚刚酿熟。西风吹着山庄内梨枣都已成熟,孩子偷偷走来手里拿着长竹竿。千万不要派人惊扰得他们离去,老夫我要静静地躲在一旁闲看。1.下面有关这首

19、词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作者写住处山园有高大的松竹,村民有酒有肉,邻里关系和睦。 *B.下片的“偷”字将一个穷困、胆怯的儿童形象活脱脱地勾勒了出来。 *C.这首词的语言流畅自然,朴素清新,不用奇字丽句,没有任何雕饰。 *D.“清平乐”是词牌名;这首词上片押的是仄声韵,下片押的是平声韵。 *2.这首词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是哪两个字?请指出,并说说你的理解。 *【备考答案】 这首词中最能表现作者心情的两个字是上片的“足”字和下片的“闲”字。 * 我理解,这两个字里包含着诗人的两重心情。 一重是年事已高的诗人在抒发胸臆。在松竹茂盛,梨枣秋熟的山园中,过着分肉酿酒的农家生活,看儿童嬉戏,享邻

20、里和睦的闲适与满足的心情。 * 另一重是壮心不已的诗人正话反说。“足”即“不足”,表达被罢官后壮志难酬的心情;“闲”即“难闲”,表达无端被闲置,无所事事中愤懑无奈的心情。【例72012“北约”联考】阅读下面诗作,回答15-16题 *后人观古书,每随己境地。譬如广场中,环看高台戏。矮人在平地,举头仰而企。危楼有凭槛,刘桢方平视。 做戏非有殊,看戏乃各异。矮人看戏归,自谓见仔细。楼上人闻之,不觉笑喷鼻。 * (取材于清赵翼闲居读书)刘祯:汉末人,“建安七子”之一。曹丕为太子时,招宴刘祯等人,丕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人咸伏,而刘祯独平视,遂以不敬得罪。 * 【译诗】后人读古代的书籍,每每顺随自己境地。

21、譬如置身在广场上,环围观看高台演戏。站位低的人在平地,抬头仰面充满企冀。而高楼上有人凭栏,好像刘祯平视甄氏。演戏的并没有不同,看戏的却人各有异。站位低的看戏回来,夸耀自己看得仔细。楼上人听到他的话,不觉笑得打出喷嚏。(取材于清赵翼闲居读书)15本诗以观剧喻,说明了一种社会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现象?作者从哪些方面讽刺与揭示了这种现象? * 【参考答案】 此诗以观剧为喻,说明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对事物了解不深、认识粗浅、见解片面、似是而非的现象。由于各人立场不同、水平不同、处理不同、所见不同、自身条件不同等,导致读书(或观戏)的见解与收获亦随之而异。人们往往从自身角度出发解释事物,自以为是,导致产生错误的

22、结论。 * 16试结合自己看过的一部戏剧、一部电影或读过的一部名著,谈谈你对本诗所喻现象的认识。 * 【评分标准】 结合诗意与戏剧、电影或名著,举例适当,说理明晰,逻辑性强者得5分;此以类推,等而下之4-0分。 * 【备考示例】 史记为我们留下“纸上谈兵”的著名例子。“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谈起兵事,父亲赵奢也考不倒他。赵奢却担忧地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赵奢不幸言中,长平之战,赵括贸然更改老将廉颇的恰当战略,导致身死兵败,数十万赵兵被秦军坑杀的惨痛结局。这个例子,鲜明地印证了赵翼诗中所喻示的由于各人差异,导致读书差异的道

23、理,揭示出对事物肤浅片面、似是而非的认识和自以为是、夸夸其谈的性格,必然导致错误的道理。 * 【例82012“华约”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314题。 * 蝶恋花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 槛:栏杆。罗幕:丝罗做的帷幕。朱户:朱红色的门户,指富贵人家。彩笺:彩色精美的字纸,借代书信。尺素:一尺长的白绢,因古人常用以写信,故亦借代书信。 * 【译词】 蝶恋花 晏殊 栏杆边上,菊花笼在愁绪似的雾霭,兰草挂着泪珠般的晚露, * 丝罗帷幕,渗透过轻轻的寒意,燕子已经

24、成双成对飞翔离去。 * 明月不理解离别的怨恨愁苦,拂晓时月光斜照穿透朱红门户。 * 昨夜西风吹得绿树凋零。独自登上高楼,久久眺望天边远路。 * 想寄上彩纸和素帛的书信,山势绵长水势空阔怎知寄往何处? *13. 下面有关这首词的表达,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七个字点明了地点、时间、景物,勾勒出环境和人物的情绪、感觉。 B词人怪明月不谙“离恨”,实际写出了作者被离别折磨,极端痛苦的心理。C“独上”句凸现出人的孤独;“望尽”句说明凭空眺望茫无所见的怅惘之情。D这首词以秋天为背景,抒写了离别相思之情,意境深远,笔力豪放飘逸。* 14. 王国维曾说过:“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本词中“昨夜

25、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为第一境界,其余的两种境界分别是什么? * 【参考答案】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恋花) 第三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 【迁移扩展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南宋方岳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 苹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注: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岗上,为欧阳修所建。 * 菰菜莼羹:相传张

26、翰在外作官时,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归乡。 * 河洛:泛指为金兵所占领的广大中原地区。 *【译词】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南宋方岳 平山堂上伫立远望,秋雨过后,江岸的山色在晴空映衬下分外青碧。 * 一个人辗转大江南北,有多少忧愁思绪,都付之一醉,暂且忘却吧。 * 乘坐小船沿芦苇岸边千里漂泊,张翰那种思念菰菜莼羹就辞官归家的作为,于我只能是一场梦了,我惟有默默无语把思念寄托给南飞鸿雁。 * 醉眼朦胧中回望渺远的黄河洛水,夕阳笼罩下留存多少遗憾和愤恨! * 在苹草萋萋的洲渚外面,远山在暮色里就要收敛他的眉峰。 * 俯仰凭吊平山堂的人间遗迹,叹息欧苏两位仙翁已然远逝。 *

27、 眼前没了当时的杨柳,只是从前的烟雨,磨灭了几位英雄。 * 且唱响一声孤啸,我又将匹马启程,在西风凄紧的天地间。 * 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词人形象?请结合这首词的内容,对这一形象进行评价。(不少于200字)【备考答案示例】 从这首词的结尾两句“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中,我读出了一个寂寞孤独、愁肠郁结的词人形象。在词人的胸怀里郁结着“芦叶蓬舟千里”“醉眼渺河洛”的家国之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的凭吊之愁和“山欲暝,敛眉峰”的际遇之愁。 对词人的这种感情我是理解并同情的,它真切地反映出在南宋偏安的大环境里,一位孤零漂泊的知识分子

28、的心声。试想,天地苍茫,西风凄紧,词人匹马漂泊,孤独吟啸,此情此景,令人为之神伤。但是,这一形象以及它所包含的感情又有着某种局限性。在同样的时代和环境里,岳武穆怀抱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壮志,陆放翁高唱着“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心声。比起这些忘怀自我,以天下为己任的形象和情怀,词人的形象和感情毕竟显得单薄柔弱,这也让我为之唏嘘叹惋。 * 【迁移扩展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新城道中 苏轼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注】此诗是神宗六年春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

29、出巡,于赴新城道中所作。 * 铜钲:铜锣。西崦:西山。饷:犒劳。【译诗】 新城道中 苏轼东风像知道我将要踏着山路出行,特意吹断了屋檐间滴答答的雨声。晴空的云朵给山岭戴上棉絮帽子,初升起的太阳把铜锣挂在了树顶。低矮的竹篱旁山野桃花笑意盈盈,溪边柳枝自在摇摆沙底水流清清。这时侯西山的农家应该最快乐了,都忙着烧煮青菜犒劳春耕的男丁。 对于这首诗第二联即第三、四句的评价,存在不同看法。元代方回瀛奎律髓卷十四云“三、四颇拙耳”;清人纪昀也认为这两句中的“絮帽”“铜钲”的比喻太俗气“究非雅字”。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请以你所熟悉的古诗词作品为例,写一段赏析文字谈谈自己对“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比喻

30、这一修辞运用的评价。 * 要求:观点鲜明,分析深入,表达得体,不少于200字。 * 参考作品: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白居易琵琶行;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备考答案示例】 我认为“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中的比喻,虽够不上精妙的上品,但也有着稚拙的趣味。可以说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 用“絮帽”喻山头的“晴云”,用“铜钲”喻树梢的“初日”,从形态、色彩等主要方面看都很贴切。虽然“究非雅字”,但用在一首描摹山野田家生活的诗里,也别有趣味。如果说“颇拙”,那也拙得有趣,拙得自然。试想,春雨乍停,晴空白云,新树初阳,诗人在去往杭州的山路上,边走边看,

31、内心充满着新鲜感和喜悦情,甚至焕发出几许天真童趣,于是“絮帽”“铜钲”这两个卡通式的比喻脱口而出。 * 这一对比喻的不足在于静滞,欠缺激发读者联想、想象的神韵和魅力。如果与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和苏轼自己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种动态画面、神来之笔相比就逊色了。这也有点儿像同是喻庐山瀑布,徐凝的“白练”就比不上李白的“银河”。但是,“絮帽”“铜钲”毕竟不同于“鱼跃练江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的拙劣修辞。大致而言,它们还是可以接受的。 *【迁移扩展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叶梦得 故都迷岸草,望长淮,依然绕孤城。想乌衣年少,芝

32、兰秀发,戈戟云横。坐看骄兵南渡,沸浪骇奔鲸。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 * 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信劳生、空成今古,笑我来、何事怆遗情。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 *注释:八公山:淝水流经这里,在此曾发生淝水之战。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军南下攻打东晋,东晋丞相谢安(号东山)命其弟谢石、侄谢玄率兵应战,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 叶梦得:南宋词人,主战派,此词写于他被主和派排挤出朝期间。 * 桓筝:谢安晚年被晋孝武帝疏远,一次陪帝饮酒时,其旧部桓伊弹筝助兴,唱怨歌行,谢安闻之流泪,武帝也面有愧色。 *【译词】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叶梦得 寿阳这座古老都城岸草

33、凄迷,远望淮河淝水自西流来,依然环绕这座孤城。 * 遥想乌衣巷内谢石、谢玄那班英武少年,年轻有为,足智多谋军容严整。 * 安坐在帷帐里从容静观符坚骄兵渡河南侵,如惊涛骇浪中凶猛的鲸鱼奔腾。 * 掉转目光去看那滔滔东流的河水,回头谈笑间,击溃强敌的功业便已告成。 * 经历千年,八公山下断崖间依然草木丛生,在遥远岁月里记录历史的峥嵘。 * 只能独自无目的地观看云层舒卷,波涛涌动,没有地方可以寻到豪杰英雄。 * 确信谢家子弟劳碌为国不过空成历史;嘲笑自己为什么又生悲怆怀想之情。 * 想起那位谢东山老先生啊,怎么承受年迈时独自倾听桓伊弹奏的哀婉筝声? * 有词评家说豪放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

34、唱大江东去”。叶梦得的这首词颇具豪放之风,请你任选一个角度(如景物描写、人物形象刻画、情感抒发等),对这首词的豪放风格加以赏析。(不少于200字 ) *【备考答案示例:景物描写角度】 叶梦得的词作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虽然核心写一“迷”字,但颇具“豪放之风”。词中正面描写景物的笔墨虽然不多,但在孤城环水、岸草凄迷的境况下,词人却描绘出了“千载八公山下,尚断崖草木,遥拥峥嵘”的景象。试想,由淝水之战到南宋偏安已近千年,而作为当年主战场的八公山,断崖刀劈剑斫般矗立,那些曾令强敌草木皆兵、胆战心惊的草木依然呈现出峥嵘气象,千载之下,一股英雄豪气凝聚荡涤其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股豪迈气概也凝聚在

35、词人胸怀。其余“沸浪骇奔鲸”“漫云涛吞吐”等想象、衬托的景物描写也都毫无柔媚之态。看来,这首词也真“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断崖草木,遥拥峥嵘 ” 啊 ! *【备考答案示例:人物形象刻画角度】 叶梦得的词作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虽然核心写一“迷”字,但颇具“豪放之风”。在孤城环水、岸草凄迷的境况下,词作怀想的却是“乌衣年少,芝兰秀发,戈戟云横”的谢家才俊。这些年轻人英武有为,足智多谋,他们指挥的军队整肃强劲。尽管敌军骄横嚣张 , 但 这 些 年 轻 将 领 却 在 转 盼 之 间 , “ 一 顾 功成”。这与苏东坡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与辛稼轩的“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异曲同

36、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词人正面描绘、反面烘托,塑造出指挥若定、挥洒自如的英雄群像,寄托的正是自己慷慨激昂、意气勃发、建功报国的豪迈情怀。看来,这首词也真“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转盼东流水,一顾功成”啊! * 【备考答案示例:情感抒发角度】 叶梦得的词作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虽然核心写一“迷”字,但颇具“豪放之风”。这首词下阕有大段抒情,可谓回肠百结,沉郁苍凉。“漫云涛吞吐,无处问豪英”:词人胸潮翻滚,苦觅英杰,满腔孤苦郁闷 。 “ 信 劳 生 、 空 成 今 古 , 笑 我 来 、 何 事 怆 遗情”:抚古思今,满腔悲怆,正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精彩演绎。“东山老,可堪岁晚,独听桓筝”:受排挤,遭打击,壮志难酬,令人不禁想起辛稼轩“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苍凉慨叹。尽管词人目迷肠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