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安制作 杜甫(杜甫(712770),字),字子美子美,曾居长安城南少,曾居长安城南少陵以西,自称陵以西,自称少陵野老少陵野老,世称世称杜少陵杜少陵。祖籍湖北襄。祖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阳,生于河南巩县。怀有远大的政治理想,但因奸臣李林甫当权,他臣李林甫当权,他24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岁应试不第,漫游各地,与李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白、高适一流大诗人往还酬唱,34岁开始在长安寓岁开始在长安寓居近十年。居近十年。755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年,自京赴奉先县,得知幼子已饿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强烈的阶死,而皇室贵族还过着荒淫逸乐的生活
2、,强烈的阶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级对比,使诗人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的千古绝唱。一度任剑南节度参军,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郎,世称杜工部杜工部。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他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诗诗人,代表作:人,代表作:“三吏三吏”、“三别三别”。其诗显示了唐。其诗显示了唐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诗史”,明清文人,明清文人推崇他为推崇他为“诗圣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而以沉郁顿挫沉郁顿挫为主。有为主。有杜工部集杜工部集。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
3、可以分为四个时期:杜甫的生活和创作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读书壮游时期(、读书壮游时期(712-745):): 望岳望岳2、困守长安时期、困守长安时期(746-755):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丽人行、兵车行兵车行、出塞出塞(忧国忧民)(忧国忧民)(涉世不深)(涉世不深)3、陷贼与为官时期、陷贼与为官时期 (756-759):):组诗组诗“三吏三吏”、“三别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4、漂泊西南时期(、漂泊西南时期(759-770):):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蜀相、登高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江村、登岳阳楼
4、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沉郁) 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关于古体诗与近体诗 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此诗始于唐代。唐旧诗有古体、近体之分,此诗始于唐代。唐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人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把产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生于唐以前较少格律限制的诗称为古体诗。 古体诗又称:古体诗又称:“古诗古诗”“”“古风古风”。形成于汉。形成于汉魏六朝,按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魏六朝,按每行诗字数可分为四言、八言、七言、六言、杂言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七言、六言、杂言等。每首诗不拘字数,不求对仗,不讲究平仄和押韵,节奏也较自由。求对仗
5、,不讲究平仄和押韵,节奏也较自由。 近体诗,又称近体诗,又称“今体诗今体诗”“”“格律诗格律诗”,是唐,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统称。每诗句数固定(排律诗除外);每句字数固定;押平声韵,(排律诗除外);每句字数固定;押平声韵,不换韵,位置固定;讲究平仄对仗。不换韵,位置固定;讲究平仄对仗。 这首诗歌写于公元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年,这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正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
6、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时间是(,时间是(755-762),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
7、一首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杜甫自肃乾二年(杜甫自肃乾二年(759)弃官,至)弃官,至今已七年。战乱频繁,国无宁日,人无命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今已七年。战乱频繁,国无宁日,人无命定所,当此秋风萧瑟之时,不免触景生情。不免触景生情。从意义上看,第一首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一个基从意义上看,第一首有领起的作用,可以说给全组诗歌定下一个基调:调:抒羁旅之愁,悲国家之事抒羁旅之愁,悲国家之事。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秋兴:从字面上说就是因秋感兴因秋感兴之意。之意。写作背景写作背景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客居他乡国家动荡不安,诗人客居他乡秋兴八首 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秋兴者,遇秋而遣兴也,感秋生感秋
8、生情之意。情之意。 八首之中,第一首八首之中,第一首总起总起,统帅统帅后后面七篇。面七篇。 首章首章对秋而伤羁旅对秋而伤羁旅,是全诗的序,是全诗的序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曲,总写巫山巫峡的秋声秋色。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所做的介绍,朗读并鉴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刚才所做的介绍,朗读并鉴赏诗歌。赏诗歌。 鉴赏步骤:鉴赏步骤:第一步,读懂题
9、目。第一步,读懂题目。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说说这首诗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说说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提问提问1:题目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提问提问2:诗句的字面意思。:诗句的字面意思。 提问提问3:诗中出现的意象。:诗中出现的意象。 提问提问4: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 提问提问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提问提问6: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
10、技巧?: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 玉露凋伤枫树林,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巫山巫峡气萧森。 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白露凋伤了漫山遍野的枫林,秋色已经很深,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巫山巫峡呈现出一片萧森景象。 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叙写景物之中点明地点时间。地点时间。 玉露玉露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白露,秋天,草木摇落,白露为霜。 巫山巫峡巫山巫峡诗人所在。诗人所在。 凋伤、萧森凋伤、萧森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给意境笼罩着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感情基调。江间波浪兼天涌,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塞上风云接地阴。 峡中的江
11、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峡中的江水波涛汹涌,波浪滔天;塞上的风云阴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沉密布,仿佛和地面贴近。 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天上地下,处处惊涛骇浪,风云翻滚,阴晦惨淡的气氛笼罩四野。的气氛笼罩四野。 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此联景物描绘之中,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和时局那种种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以及诗人阴沉压抑、动荡不安、前途未卜的处境以及诗人阴沉压抑、翻腾起伏的心情。翻腾起伏的心情。 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把峡谷深秋、个人身世、国家沦丧囊括其中,波波澜壮阔,哀感深沉。澜壮阔,哀感深沉。 丛菊两开他日泪,丛菊两开他日
12、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孤舟一系故园心。 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秋菊两度盛开,使我再次洒下往日流过的眼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泪;一叶孤舟靠岸系绳,始终都牵动着我的故园之思。故园之思。 这一联是全篇这一联是全篇诗意所在。诗意所在。 两开两开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实乃双关,既指菊开两度,又指泪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流两回,见丛菊而流泪,去年如此,今年又如此,足见心情的凄伤。如此,足见心情的凄伤。 故园心故园心实即实即思念长安之心思念长安之心。 系系亦双关词语:亦双关词语: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孤舟停泊,舟系于岸;心念长安,系于故园。心念长安,系于故
13、园。寒衣处处催刀尺,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白帝城高急暮砧。 我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我清晰地听到,砧声四起,傍晚时分,在白帝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城楼的高处,是那么的急促。妇女们正拿着裁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尺和剪刀,为在外的亲人赶制着御寒的衣服。 催刀尺催刀尺催动刀尺催动刀尺 急暮砧急暮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黄昏时分捣衣的砧声很紧。 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每到秋天,家人要为远方的游子或征人制作寒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衣,因此捣衣声是人间的秋声,往往会增添客增添客子的愁绪。子的愁绪。 在这黯淡萧条的
14、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在这黯淡萧条的秋景和暮色中,诗人更平添了一许一许孤独、忧伤孤独、忧伤之感。之感。 意象意象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玉露、枫树林、巫山巫峡、江间波浪、塞上风云、丛菊、孤舟、捣衣声、白帝城。塞上风云、丛菊、孤舟、捣衣声、白帝城。 情感情感身处动乱,居无定所身处动乱,居无定所.离乱之苦、离乱之苦、漂零之悲、故园之愁融入诗中。漂零之悲、故园之愁融入诗中。 诗人感情诗人感情沉郁厚重,悲凉沧桑。忧国之情沉郁厚重,悲凉沧桑。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溢于言表。和孤独抑郁之感溢于言表。意境意境阴沉萧瑟、动荡不安阴沉萧瑟、动荡不安 艺术技巧:艺术技巧: 1.对偶(对仗)颔联颈联对
15、偶(对仗)颔联颈联 2.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昭君出塞、身死异国的悲剧是历代文人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常常咏叹的题材。从西晋的石崇开始,到南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北朝的鲍照、庾信,再到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白居易,都写过咏昭君的诗,其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三)最为深刻感人,并被最为深刻感人,并被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誉为咏昭君诗之绝唱。尽管柔柔弱弱的王昭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君,没有叱咤风云,没有威风凛凛,然而诗歌那苍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歌那苍
16、凉悲壮的意境,仍能使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受到那段凄婉哀怨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一起去追溯历史,走进杜甫的咏怀古迹咏怀古迹,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感受王昭君这一形象永恒的艺术魅力。 咏怀古迹是一组结构严密的七言律诗,共五首,每首各咏一古迹,依次是庾信故居、宋玉故居、昭君村、先主庙、武侯庙,都是借古迹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关于它的整体结构,杜臆中有很好的解释:“怀庾信、宋玉,以斯文为己任也;怀先主、武侯,叹君臣际会之难逢也;中间昭君一章,盖入宫见妒,与入朝见妒者,千古有同感焉。”1、咏史诗咏史诗借题发挥借题发挥对史实对史实“攻攻其一
17、点,不及其余其一点,不及其余”。多用简洁的文字、。多用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感触。2、思路思路:历史的人或物:历史的人或物描写古今的描写古今的盛衰之比盛衰之比表达主旨。表达主旨。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咏史诗的代表人物是刘禹锡、杜牧等。(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特别注意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与诗人身世之间相似点,相似点常见于学过的课本。)之间相似点,相似点常见于学过的课本。)咏怀古迹咏怀古迹其三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紫台连朔
18、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这首诗写的什么内容?( (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请在原文中找出点明主旨的那个词语。旨的那个词语。) )(怨恨(怨恨) ) 这是一种怎样的怨恨这是一种怎样的怨恨啊啊?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思念故乡的幽怨。环珮空归夜月魂环珮空归夜月魂画图省识春风面画图省识春风面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
19、造成的吗?昭君的悲剧是由毛延寿造成的吗? 不是。不是。 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有人曾为毛延寿鸣不平,写过这样两句诗:“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金圣叹也。金圣叹也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曾对此发表评价,大意是:毛延寿这班小人之所以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得售其奸,昭君之所以抱恨终身,难道不是你皇上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自己造成的吗?搜罗那么多良家妇女充斥后宫专供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你皇上一人受用,你连亲自挑选之劳都不肯费,也未免太过分了。未免太过分了。可见
20、,昭君的悲剧的根本原因还是可见,昭君的悲剧的根本原因还是元帝的昏庸糊涂。元帝的昏庸糊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恨曲中论。” “怨恨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侧面烘托昭昭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咏
21、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可里面只写了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个人的情怀,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咏怀”二字不符?二字不符? 昭君昭君 诗诗人人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绝代佳人,入宫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画图省识,远离汉宫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身死异国,环珮空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深沉怨恨)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悲昭君以自悲也也”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这首诗写的是昭君
22、的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怨恨,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有写她的怨恨,那写的是什么?什么?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的的“赴赴”字用了字用了拟人拟人的手法,把迤逦的手法,把迤逦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不绝的千山万壑陡然间写活了,既有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群山万壑赴荆门群山万壑赴荆门”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开篇不写昭君,却描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的何在?的何在?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
23、一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嫁到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生,确实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毅力,而这雄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就是她那坚强的性格的象征。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试分析该联中试分析该联中“独独”的表达效果。的表达效果。 “独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土的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孤独之情。心灵的孤独之情。 “环珮空归月夜魂环珮空归月夜魂”中中的的“空空”如何理解?如何理解?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
24、,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一个“空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小结:小结: 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诗歌的主旨虽写的是昭君的“怨恨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绝引
25、出咏佳人之奇美,接着写昭君的悲剧及其根源,为点明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怨恨”做铺垫,最后做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才明确点出昭君之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诗人漂泊异地,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昭君相似,寄寓思乡之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的感慨。鉴赏咏史诗三步骤鉴赏咏史诗三步骤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的(弄清弄清史实史实)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为什么要写这个古人这段往事事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26、(态度(体悟感情体悟感情) 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这种态度运用什么方法表达 (分析技巧分析技巧)题乌江亭题乌江亭 杜牧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乌江亭乌江亭 王安石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主卷土来? ? 请简要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请简要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色 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项羽垓下战败,逃至此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地,乌江亭长驾船请他渡过江东。项羽说:江东。项
27、羽说:“我当年与我当年与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江东八千子弟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我,我何面目见之?”?”乃自乃自刎。刎。 弄清史实弄清史实体悟感情体悟感情 1 1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杜诗认为项羽还可能卷土重来的原因是什么原因是什么? ?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王诗认为项羽不可能卷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土重来的根据是什么? ?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杜诗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要不灰心,重整旗鼓,再争取胜利也是可能的。也是可能的。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王诗却认为项羽已经众叛亲离,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
28、能再为他丧尽人心,江东子弟不可能再为他卖力了。卖力了。两首诗有何不同之处两首诗有何不同之处? ? 杜牧诗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观杜牧诗一开始就提出自己的观点,再用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设想点,再用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设想做证据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颇做证据宣扬了百折不挠的精神,颇有积极意义。有积极意义。 王安石的诗先分析项羽面临的王安石的诗先分析项羽面临的形势,再针对杜诗的说法,说明项形势,再针对杜诗的说法,说明项羽人心丧尽,不可能卷土重来。羽人心丧尽,不可能卷土重来。分析技巧分析技巧 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杜牧诗用不大肯定的语气来表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述,表示推测,实际上是借题发挥。
29、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王诗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两诗末句表达方式有何不同?杜杜甫甫写作背景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杜甫身逢战乱,从4848岁开始,一直到岁开始,一直到5858岁去岁去世为止,世为止, 11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作这首诗时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作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 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安史之乱”已结束已结束4 4
30、年,但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动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动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荡的社会,漂泊的生活,已使他疾病缠身,痛苦不堪。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不堪。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这一年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这一年重阳节前后,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抑郁,他来到重阳节前后,为了排遣心中的苦闷抑郁,他来到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了夔州的一座山上,登高远眺,面对苍茫秋景和滚滚长江,不由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滚滚长江,不由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被
31、称为了这首被称为古今七律第一(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古今七律第一(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偶数句最后一个字押韵)偶数句最后一个字押韵)的千古名作。的千古名作。大声朗读全诗:用一个字来概括全诗大声朗读全诗:用一个字来概括全诗的情感基调,该如何概括?的情感基调,该如何概括? 全诗的情感基调是全诗的情感基调是“悲悲”。诗人诗人“悲悲”什么?要回答这个问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去题,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思考。1.首联和颔联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广阔深远的图首联和颔联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一幅广阔深远的图景,试问,共写了几种景物?哪一个意象让你感受最景,试问,共写了几种景物?哪一个意象让你感
32、受最深,请描绘一下。深,请描绘一下。飞鸟飞鸟,在劲风中摇曳吃力盘旋,飞鸟这个意象,意韵,在劲风中摇曳吃力盘旋,飞鸟这个意象,意韵较深。一个较深。一个“回回”字写出了飞鸟的无力、脆弱,这何字写出了飞鸟的无力、脆弱,这何尝不是诗人的写照。尝不是诗人的写照。落木落木,就,就“落叶落叶”这个意象而言,一叶知秋,落叶的这个意象而言,一叶知秋,落叶的萧萧表明已到深秋。萧萧表明已到深秋。“无边无边”,写出了落叶之多,写出了落叶之多,“萧萧萧萧”写出了落叶之声。秋风中飘落的黄叶,很易写出了落叶之声。秋风中飘落的黄叶,很易让人想到人生的短暂。让人想到人生的短暂。长江长江,“不尽不尽”写出了江水的源远流长,写出了
33、江水的源远流长,“滚滚滚滚”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不由让人想起孔子写出了江水的滔滔气势。不由让人想起孔子“逝者如逝者如斯夫斯夫”的感慨。联系诗人生平是否有韶光易逝,而壮的感慨。联系诗人生平是否有韶光易逝,而壮志难酬的遗憾呢?志难酬的遗憾呢?八种: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八种:急风、高天、哀猿、清渚、白沙、飞鸟 、落木、落木、长江。长江。 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登高秋景图。请你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登高秋景图。登上高台,遥望远方高远天际,耳听猎猎西登上高台,遥望远方高远天际,耳听猎猎西风,老猿悲鸣,眼见沙走江上,水落石出。在急风,老猿悲鸣,眼见沙走江上,水落石出。在急劲的西风中,在水清沙白
34、的背景上,大风四卷,劲的西风中,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大风四卷,孤鸟吃力地翻滚回旋,徒增无限感伤。孤鸟吃力地翻滚回旋,徒增无限感伤。近看枯叶萧萧而下,黄叶满地;远观滔滔的近看枯叶萧萧而下,黄叶满地;远观滔滔的长江,滚滚东逝,不禁让人想起孔夫子长江,滚滚东逝,不禁让人想起孔夫子“逝者如逝者如斯夫斯夫”的千古浩叹。的千古浩叹。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溶铸了诗人什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么样的感情? 静听:高猿啸哀 悲凉静观:无边落木萧萧 怆然俯视:不尽长江滚滚 凄凉秋景图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2.诗人仅仅悲叹大自然的秋吗,所悲诗人仅仅悲叹大自然的秋吗,所悲之秋还有没有别的意味?之秋还有没有别
35、的意味? 杜甫生平及此诗的写作背景:杜甫生平及此诗的写作背景:本诗作于安本诗作于安史之乱后第二年,晚年的诗人仍四处漂泊,史之乱后第二年,晚年的诗人仍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生活困顿,再加上年老多病,居无定所,生活困顿,再加上年老多病,登台赋诗,想岁将百年,生命将尽,而命登台赋诗,想岁将百年,生命将尽,而命途多舛,壮志难酬,而对于封建时代的士途多舛,壮志难酬,而对于封建时代的士大夫而言,政治前途如此暗淡,无异于要大夫而言,政治前途如此暗淡,无异于要了诗人的性命,今诗人头发花白,生命将了诗人的性命,今诗人头发花白,生命将尽而事业无成,不由悲从中来,悲叹个人尽而事业无成,不由悲从中来,悲叹个人生活的困顿
36、同时,更加悲叹政治生命的困生活的困顿同时,更加悲叹政治生命的困顿,顿,实为悲叹个人人生之秋。实为悲叹个人人生之秋。 3.诗人悲秋,悲自然之秋,悲人生(生理)诗人悲秋,悲自然之秋,悲人生(生理)之秋,这些也许都不是之秋,这些也许都不是“悲秋悲秋”的根本,的根本,那么那么“悲秋悲秋”的根本是什么?的根本是什么?结合杜甫结合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分析。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
37、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
38、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写于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动荡不安这个大背写于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动荡不安这个大背景下,景下,诗中通过一次风雨袭击茅屋之事,表现了诗中通过一次风雨袭击茅屋之事,表现了诗人流寓蜀中生活的艰难诗人流寓蜀中生活的艰难,“布衾多年冷似铁,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娇儿恶卧踏里裂”。但诗人并没止步,而是。但诗人并没止步,而是推己推己及人及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将个人的命运、社会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将个人的命运、社会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使一己之悲有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了一起,从而使一己之悲有了广阔而深远的社会内涵,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内涵,体现出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此时我们是否有所触动、感悟,此时我们是否有所触动、感悟,诗人的诗人的“悲秋悲秋”不不仅是悲自然、悲个人,更深层的是悲国家、悲社会,仅是悲自然、悲个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关注食品安全 共建和谐校园-食品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 2025年购房合同:国内商品房交易协议
- 2025出口买方信贷合同出口买方信贷借款协议
- 2025店铺租赁合同范本2
- 2025合同法如何评价租赁合同中的房屋转租条款的有效性
- 2025合同履行担保书范本
- 2025合同法居间合同合同纠纷解决办法
- 2025图书出版许可合同
- 休克的概念与急救护理
- 2025新版委托生产合同协议书
- 无卤阻燃剂知识培训课件
- DB42∕T 1496-2019 公路边坡监测技术规程
- 2025贵州省安全员-C证考试(专职安全员)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小麦加工产业运行动态及发展可行性分析报告
- 乾坤未定皆有可能-2025届高三百日誓师班会课件
- 2025年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度英语课件容貌焦虑
- 神经外科质量与安全管理工作计划
- 城市违建拆除施工方案
- 复色激光光谱分析研究
- 农药代销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