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分区_第1页
Linux系统分区_第2页
Linux系统分区_第3页
Linux系统分区_第4页
Linux系统分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Linux系统分区  前言:以前初识Linux时,对Linux系统安装时分区的选择,一点都不了解,导致几次没法进行下一步安装,因此就静下心来,专门拿出时间研究了研究这方面的知识;以下内容就是以前通过研究Linux安装过程中分区的知识总结出来的一些知识;贴上来,做个备份,也希望对Linux初学者有一些帮助。正文:一般来说,在linux系统中都有最少两个挂载点,分别是/ (根目录)及 swap(交换分区),其中,/ 是必须的;详细内容见下文:建议挂载的几大目录:/-根目录,唯一必须挂载的目录。不要有任何的犹豫,选一个分区,挂载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

2、  有2G的容量应该是够用了。当然了,很多东西都是多多益善的)swap-交换分区,可能不是必须的,不过按照传统,并且照顾到您的安全感,还是挂载它吧。它的容量  只要约等于您的物理内存就可以了,如果超过了您物理内存两倍的容量,那绝对是一种浪费。/home-这是您的家目录,通常您自己创建的文件,都保存在这里,您最好给它分配一个分区/usr-应用程序目录。大部分的软件都安装在这里,如果您计划安装许多软件,建议也给它分配一个分区/var-如果您要作一些服务器方面的应用,可以考虑给它分配一个较大的分区/boot-如果您的硬盘不支持LBA模式(不太可能),您最好挂载它,如果挂载,将它挂

3、载在硬盘的第一个  分区,应该比较稳妥。一般来说,挂载的分区只要100M大小就足够了 是否要将这几个挂载点独立分割出来则视你的规划需求而定。可参考以下建议:1.初次接触的新手或硬盘空间有限Desktop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4、60;  说明         /           /dev/hda1        可用空间-swap大小后的所有空间       swap       /dev/hda2   

5、60;     大约内存大小 建议至少512MB2.高级用户Desktop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说明    

6、; /               /dev/hda1                1015G足矣     /home       /dev/hda2     

7、;         最大的剩余空间     swap         /dev/hda5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或者             /    

8、           /dev/hda1                1015G足矣          /home       /dev/hda2     &

9、#160;        最大的剩余空间          /boot        /dev/hda3                 100MB即可      

10、60;   swap         /dev/hda5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3.高级Server用户的安装建议:   挂载点           装置         

11、             说明         /               /dev/hda1               1015G足

12、矣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余空间        /boot         /dev/hda3    

13、;            100MB即可        swap         /dev/hda5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        /var    

14、;      /dev/hda6      视服务器功能决定大小,至少需要1GB以上或者    /                 /dev/hda1               1015G足矣 &#

15、160;     /home         /dev/hda2              最大的剩余空间的一半       /boot          /dev/hda3   

16、             100MB即可       swap           /dev/hda5        大约内存大小(建议至少512MB)       /var   

17、         /dev/hda6      视服务器功能决定大小,至少需要1GB以上       /usr            /dev/hda7              最大的剩余空间的一半

18、 注1:Linux下没有分区,只有挂载点,类似于Window下的分区 注2:swap的大小约等同你的内存大小,或稍大即可,建议至少设置512MB 注3:关于文件系统    在windows下,我们常见到的文件系统有 FAT、 FAT32、 NTFS在linux里可使用的文件系统有:       Ext2:早期的格式,不支持日志功能     Ext3:ext2改良版,增加了日志功能,是最基本且最常用的使用格式了     

19、0;   Ext4:针对ext3系统的扩展日志式文件系统,是ext3文件系统的后继版本           ReiserFS:也有日志功能,其特点是处理小档案时速度快。           XFS:稳定与高效,在大小档案混合的系统里有优越的表现。           JFS:特色是最不占用CPU资源,如果你的电脑老旧那么这是最好

20、的选择。Linux系统分区  硬盘分区方案在计算机上安装Linux系统,对硬盘进行分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下面介绍几个分区方案。(1)方案1/ :建议大小在5GB以上。swap:即交换分区,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12倍。(2)方案2/boot:用来存放与Linux系统启动有关的程序,比如启动引导装载程序等,建议大小为100MB。/ :Linux系统的根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挂在这个目录下面,建议大小为5GB以上。/home: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建议大小为剩下的空间。swap:实现虚拟内存,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12倍。(3)方案3/boot:用来存放与Lin

21、ux系统启动有关的程序,比如启动引导装载程序等,建议大小为100MB。/usr :用来存放Linux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其相关数据较多,建议大于3GB以上。/var :用来存放Linux系统中经常变化的数据以及日志文件,建议大于1GB以上。/home: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建议大小为剩下的空间。/ :Linux系统的根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挂在这个目录下面,建议大小为5GB以上。/tmp:将临时盘在独立的分区,可避免在文件系统被塞满时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建议大小为500MB以上。swap:实现虚拟内存,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12倍。-磁盘分区配置如果是全新硬盘,可能会发生如下错误信

22、息,这个信息仅提示你,安装程序找不到分区表,不需要担心。此时,直接按下“Yes”按钮就可以了,如下图所示。(1)分区模式如同前面谈到的,磁盘分区是整个安装过程里面最重要的部分了。CentOS预设给了我们四种分区模式,分别为:<1>在选定磁盘上删除所有分区并创建默认分区结构:如果选择这种模式,你硬盘会整个被Linux拿去使用,并且硬盘里面的分区全部被删除后, 以安装程式的预设方式重新建立分区结构,使用上要特别注意!<2>在选定驱动上删除Linux分区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 在这个硬盘内,只有Linux的分区被删除,然后再以安装程式的预设方式重新建立分区。<

23、3>使用选定驱动器中的空余空间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 如果你的这颗硬盘内还有未被分割的磁盘空间(注意,是未被分割,而不是该分区内没有资料的意思!), 那么使用这个项目后,他不会更动原有的分区,只会就剩余的未分割区块进行预设分区的建置。<4>建立自定义的分区结构: 就是我们要使用的啦!不要使用安装程式的预设分割方式,使用我们需要的分割方式来处理。(2)默认分区模式如下图所示为磁盘分区设置对话框,选择默认(在选定驱动上删除Linux分区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即可。单击“下一步”按钮,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提示,单击“是”按钮,下一步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系统默认磁盘设置,

24、单击“下一步”按钮。(3)自定义分区模式如下图所示为磁盘分区设置对话框,选择“建立自定义的分区结构”即可。建立四个分区,分别是/, /boot, /home与swap四个。按下下一步后就会出现如下的分区视窗。这个画面主要分为三大区块:最上方为硬盘的分区示意图, 目前因为硬盘并未分区,所以呈现的就是一整块而且为Free的字样。中间则是指令区,下方则是每个分区的装置档名、 挂载点目录、档案系统类型、是否需要格式化、分区容量大小、开始与结束的磁柱号码等。至于指令区,总共有六大区块,其中RAID与LVM是硬盘特殊的应用,这部份我们会在单独介绍。至于其他指令的作用如下:新建:是增加新分区,亦即进行分区动

25、作,以建立新的磁盘分区;编辑:则是编辑已经存在的磁盘分区, 你可以在实际状态显示区点选想要修改的分区,然后再点选编辑即可进行该分区的编辑动作。删除:则是删除一个磁盘分区,同样的, 你得要在实际状态显示区点选想要删除的分区。重设:则是恢复最原始的磁盘分区状态。Tips:需要注意的是,你的系统与作者的系统当然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你屏幕上的硬盘资讯应该不会与作者的相同的喔! 所以看到不同,不要太紧张啊,那是正常的。接下来建立根目录(/)的分区。按下“新建”后,就会出现如下的画面。由于我们需要的根目录是使用Linux的文件系统,因此预设就是ext3这个文件系统。 至于在挂载点的地方,你可以手动输入也可

26、以用鼠标来挑选。 最后在大小(MB)的地方输入你所需要的磁盘容量即可。不过由于作者这个系统当中只有一颗硬盘,所以在“允许的驱动器”里面就不能够自由挑选。最终建立/boot分区的结果如下所示,他会主动的将/boot这个特殊目录移到硬盘最前面,所以你会看到/boot所在的硬盘分区为/dev/hda1,而起始磁柱则为1号。情况如下图所示:Tips:某些安装程序在你没有指定swap为内存的12倍时会有警告讯息的告知,此时只要将警告讯息忽略,按下一步即可。让我们继续完成最后一个分区/home,继续按下上图的“新建”,依序填入正确的信息,包括挂载点、文件系统类型、大小等。分区的最终结果如下图所示。你会发现

27、到系统自动的将/dev/hda4变成扩展分区。然后将所有容量都给/dev/hda4, 并且将swap分配到/dev/hda5去了。在上图中继续按下“新建”来交换空间(swap)。如同上面谈到的, 因为swap是交换空间,因此不需要有挂载点。所以,请如同下图所示,在“文件系统类型”处挑选为“swap”。文件系统类型分别是:ext2/ext3:是Linux适用的文件系统类型。由于ext3文件系统多了日志的记录, 对于系统的复原比较快速,因此建议你务必要选择新的ext3不要用ext2了。physical volume (LVM):这是用来弹性调整档案系统容量的一种机制,可以让你的文件系统容量变大或变

28、小而不改变原有的文件资料内容。software RAID:利用Linux作业系统的特性,用软件模拟出磁盘阵列的功能。swap:就是交换空间!由于swap并不会使用到目录树的挂载, 所以用swap就不需要指定挂载点。vfat:同时被Linux与Windows所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如果你的主机硬盘内同时存在Windows与Linux作业系统,为了资料的交换,确实可以建置一个vfat的文件系统。我们继续按下“新建”来建立/boot这个分区。依序填入正确的信息,包括挂载点、文件系统类型、大小等。务必让该分区在整个硬盘的最前面部分。因此,我们针对/boot就选择“强制为主分区”。如下图所示:如果你想要知

29、道Linux还支援什么文件系统类型,点一下上图中的ext3那个按钮,就会出现如下的画面。 Linux系统分区  虽然硬盘分区表中最多能存储四个分区,但我们实际使用时一般只分为两个分区,一个是主分区(Primary Partion)一个是扩展分区(extended partition)两种,主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扩展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 对习惯于使用Dos或Windows的朋友来说,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驱

30、动器,并且每个分区都会获得一个字母标识符,然后就可以选用这个字母来指定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和目录,它们的文件结构都是独立的,非常好理解。   但是初上手Red Hat Linux吗,可就有点恼人了。因为对Linux用户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它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Red Hat 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叫“挂载点”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下面我们先来看看Red Hat

31、Linux的驱动器是如何标识的。 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1”,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1”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1”,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再多说。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Red Hat Linux

32、的分区是不同于其它操作系统分区的,它的分区格式常用的有Ext3和Swap两种,Ext3用于存放系统文件,Swap则作为Red Hat Linux的交换分区(相当于windows中的虚拟内存文件)。那么现在我们就可以知道Red Hat Linux至少需要两个专门的分区(Linux Native(本地)和Linux Swap(交换)。由于不能将Red Hat Linux安装在Dos/Windows分区。一般来说我们将Red Hat Linux安装一个或多个类型为“Linux Native”的硬盘分区,但是在Red Hat Linux的每一个分区都必须要指定一个“Mount Point”(挂载点),

33、告诉Red Hat Linux在启动时,这个目录要给哪个目录使用。对“Swap”分区来说,一般定义一个且它不必要定义载入点。下面我们先对“Linux Native”和“Linux Swap”有个初步的了解。*SWAP分区是LINUX暂时存储数据的交换分区,它主要是把主内存上暂时不用得数据存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再调进内存内,且作为SWAP使用的分区不用指定“Mout Point”(载入点),既然它作为交换分区,我们理所当然应给它指定大小,它至少要等于系统上实际内存的量,一般来说它的大小是内存的一至两倍。另外你也可以创建和使用一个以上的交换分区,最多16个。*Linux Native是存放系统文件的

34、地方,一般用EXT3的分区类型,对Red Hat Linux来说,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可以把系统文件分几个区来装(必须要说明挂载点),也可以就装在同一个分区中(挂载点是“/”)。二、关于挂载点情况(加粗为常用几种)。目录    内容 / 根目录,存放系统命令和用户数据等(如果下面挂载点没有单独的分区,它们都将在根目录的分区中) /boot    boot loader 的静态链接文件,存放与Linux启动相关的程序/home    用户目录,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tmp 

35、60;  临时文件/usr    是Red Hat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如有可能应将最大空间分给它/usr/local 自已安装程序安装在此/var    不断变化的数据,服务器的一些服务放在下面。/opt    附加的应用程序软件包 /bin    基本命令执行文件 /dev    设备文件 /etc    主机特定的系统配置 /lib 

36、0;  基本共享库以及内核模块 /media    用于移动介质的挂载点 /mnt    用于临时挂载文件系统或者别的硬件设备(如光驱、软驱) /proc    系统信息的虚拟目录(2.4 和 2.6 内核),这些信息是在内存中,由系统自己产生的。 /root    root 用户的目录 /sbin    基本系统命令执行文件 /sys    系统

37、信息的虚拟目录(2.6 内核) /srv    系统提供的用于 service 的数据/usr/X1186         X-Windows目录,存放一些X-Windows的配置文件/usr/include      系统头文件,存储一些C语言的头文件/usr/src           Linux内核源代码,Linux系统所

38、安装的内核源代码都保存在此/usr/bin          对/bin目录的一些补充/usr/sbin        对/sbin目录的一些补充/lost+found 这个目录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空的。但是如果你正在工作突然停电,或是没有用正常方式关机,在你重新启动机器的时候,有些文件就会找不到应该存放的地方,对于这些文件,系统将他们放在这个目录下,就象为无家可归的人提供一个临时住所。/boot: 必须总是物理地包含 /etc、/bin

39、、/sbin、/lib 和 /dev,否则您将不能启动系统。典型的根分区需要 150250MB 大小空间。/home:每个用户将放置他的私有数据到这个目录的子目录下。其大小取决于将有多少用户使用系统,以及有什么样文件放在他们的目录下。根据规划的用途,应该为每个用户准备 100MB 空间,不过应该按您的需求调整。假如您在 home 目录下计划保存大量的多媒体文件(图片、MP3、电影),该预备更多的空间。/tmp: 程序创建的临时数据大都存到这个目录。通常 40100 MB 应该足够。一些应用程序 包括归档处理程序、D/DVD 制作工具和多媒体软件 可能会使用 /tmp 临时保存映像文件。如果要使

40、用这些程序,应该相应地调整 /tmp 目录的大小。这对于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有必要的。这样即使程序运行时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系统进行了错误的操作,文件系统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为文件系统的这一部分仍然还承受着读写操作,所以它通常会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发生问题。 /usr:包含所有的用户程序(/usr/bin),库文件(/usr/lib),文档(/usr/share/doc),等等。这是文件系统中耗费空间最多的部分。您需要提供至少 500MB 磁盘空间。总容量会依据您要安装的软件包数量和类型增长。宽松的工作站或服务器安装应该需要 46GB。/var:所有的可变数据

41、,如新闻组文章、电子邮件、网站、数据库、软件包系统的缓存等等,将被放入这个目录。这个目录的大小取决于您计算机的用途,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将主要用于软件包系统的管理工具。如果做服务器的话空间应尽量大。我的服务器的实际分法及实际使用的大小,还没有实际投入使用。所以/var目录没有用那么多。一般WEB存放网页的目录是/var/www,postfix邮件的存放邮件的目录是:/var/mail,var/log,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 /var/spool:存放一些邮件、新闻、打印队列等。/opt:存放可选的安装的软件。上面介绍了几个挂载点,一般来说我们最少需要两个分区(当然只要一个分区也可以),需要一个S

42、WAP分区,和一个“/”分区,但把一些常用、重要的挂载点分到其它分区,这样便于管理。一般一个/分区,一个/usr分区,一个/home 分区,一个/var/log分区。当然这没有什么规定,完全是依照需要来定的。我们可以使用Red Hat Linux提供的硬盘管理工具Disk Druid来完成分区和挂载点设置。三、一些参考分区方案服务器分区的方案: 分区类型      分区的实际大小 /            1G-2G

43、                  (最少要150250MB) /boot        32M-100M                (启动分区,最多只要100M左右) /opt

44、0;       100M-1G                (附加应用程序) /tmp        40M-1000M                (最

45、大可以设为1G左右,如果加载ISO镜像文件就设为4G左右吧,一般不用那么多) /home        2G-10G                  (每个用户100M左右,具体自定。用户目录。) /usr        3G-10G   

46、;               (最耗用空间的部份。最少要500M左右,一般宽松的服务器要分到4-6G) /usr/local 3G-15G                  (自已安装程序安装在此) /var     

47、   &gt;2G-硬盘余下全部空间        ( 最少300M-500M,一般2-3G,做服务器的话把上面余下的空间都分给它) SWAP分区 2G(内存为1G)桌面分区方案 /            1G /boot        32M /opt  &#

48、160;     100M /tmp        50M /home        1G-10G /usr        3G-6G /usr/local 3G-5G /var        500M以上 SWAP分区

49、 2G(内存为1G)最节省的分区方案(服务器不推荐): 文件目录          最少                一般        安装后大小CentOS5.2 /        &

50、#160;         150M-250M          500M-2G          (378M) /boot              32M-100M  

51、0;         64M              (13M) /opt              30M-100M           

52、; 50M              (19M) /tmp              40-100M              50M     

53、60;        (37M) /home                100M-5G            1G            

54、;  (483M) /usr              &gt;500M 4-6G          2.5G            (2.0G) /usr/local     &#

55、160;  500M 2-5G            2G              (1.2G) /var                300-500M 2-3G  

56、    500M            (296M)SWAP分区 2G(内存为1G) /var目录,如果是服务器,就把依上面的把其他的分区分完之后的空间全部给/var 即分为最大的分区。http服务器目录/var/www,postfix服务器/var/mail. 一般都在/var目录里面。四、下面以80G硬盘为服务器做的分区和挂载点:(本例是在VM6.0中虚拟的80G硬盘,安装Red Hat Linux9.0时进行的分区和挂载

57、点设置)1、空闲的80G SCSI硬盘.2、先分一个1G分区,挂载点为:/。3、再分一个交换分区,是内存的1-2倍。4、分一个100M分区,挂载点为:/boot。5、分一个分区为1024M,挂载点为:/opt。6、分一个4000M分区,挂载点为:/tmp。7、分一个10G分区,挂载点为:/home。8、分一个20G分区,挂载点为:/usr/local。9、“使用全部可用空间”分一个区,挂载点为:/var。10、分区完成后。Linux系统分区  在学习 Linux 的过程中,安装 Linux 是每一个初学者的第一个门槛。在这个过程中间,

58、最大的困惑莫过于给硬盘进行分区。虽然,现在各种发行版本的 Linux 已经提供了友好的图形交互界面,但是很多的人还是感觉无从下手。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清楚 Linux 的分区规定,以及它下面最有效的分区工具 Fdisk 的使用方法。首先我们要对硬盘分区的基本概念进行一些初步的了解,硬盘的分区主要分为基本分区(primary partion)和扩充分区(extension partion)两种,基本分区和扩充分区的数目之和不能大于四个。且基本分区可以马上被使用但不能再分区。扩充分区必须再进行分区后才能使用,也就是说它

59、必须还要进行二次分区。那么由扩充分区再分下去的是什么呢?它就是逻辑分区(logical partion),况且逻辑分区没有数量上限制。 对习惯于使用dos或windows的用户来说,有几个分区就有几个驱动器,并且每个分区都会获得一个字母标识符,然后就可以选用这个字母来指定在这个分区上的文件和目录,它们的文件结构都是独立的,非常好理解。但对这些初上手 red hat linux的用户,可就有点恼人了。因为对red hat linux用户来说无论有几个分区,分给哪一目录使用,它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根目录,一个独立且唯一的文件结构。

60、red hat linux中每个分区都是用来组成整个文件系统的一部分,因为它采用了一种叫“载入”的处理方法,它的整个文件系统中包含了一整套的文件和目录,且将一个分区和一个目录联系起来。这时要载入的一个分区将使它的存储空间在一个目录下获得。对windows用户来说,操作系统必须装在同一分区里,它是商业软件! 所以你没有选择的余地!对red hat linux来说,你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你可以把系统文件分几个区来装(必须要说明载入点),也可以就装在同一个分区中(载入点是“/”)。下面从这两个方面入手,来讲解这个困扰大家的问题。Linux 

61、的分区规定1. 设备管理   在 Linux 中,每一个硬件设备都映射到一个系统的文件,对于硬盘、光驱等 IDE 或 SCSI 设备也不例外。Linux 把各种 IDE 设备分配了一个由 hd 前缀组成的文件;而对于各种 SCSI 设备,则分配了一个由 sd 前缀组成的文件。对于ide硬盘,驱动器标识符为“hdx”,其中“hd”表明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这里是指ide硬盘了。“x”为盘号(a为基本盘,b为基本

62、从属盘,c为辅助主盘,d为辅助从属盘),“”代表分区,前四个分区用数字1到4表示,它们是主分区或扩展分区,从5开始就是逻辑分区。例,hda3表示为第一个ide硬盘上的第三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hdb2表示为第二个ide硬盘上的第二个主分区或扩展分区。对于scsi硬盘则标识为“sdx”,scsi硬盘是用“sd”来表示分区所在设备的类型的,其余则和ide硬盘的表示方法一样,不在多说。 例如,第一个 IDE 设备,Linux 就定义为 hda;第二个 IDE 设备就定义为 hdb;下面以此类推。而 SCSI

63、60;设备就应该是 sda、sdb、sdc 等。2. 分区数量   要进行分区就必须针对每一个硬件设备进行操作,这就有可能是一块IDE硬盘或是一块SCSI硬盘。对于每一个硬盘(IDE 或 SCSI)设备,Linux 分配了一个 1 到 16 的序列号码,这就代表了这块硬盘上面的分区号码。例如,第一个 IDE 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 Linux 下面映射的就是 hda1,第二个分区就称作是 hda2。对于

64、60;SCSI 硬盘则是 sda1、sdb1 等。3. 各分区的作用    在 Linux 中规定,每一个硬盘设备最多能有 4个主分区(其中包含扩展分区)构成,任何一个扩展分区都要占用一个主分区号码,也就是在一个硬盘中,主分区和扩展分区一共最多是 4 个。对于早期的 DOS 和 Windows(Windows 2000 以前的版本),系统只承认一个主分区,可以通过在扩展分区上增加逻辑盘符(逻辑分区)的方法,进一步地细

65、化分区。主分区的作用就是计算机用来进行启动操作系统的,因此每一个操作系统的启动,或者称作是引导程序,都应该存放在主分区上。这就是主分区和扩展分区及逻辑分区的最大区别。我们在指定安装引导 Linux 的 bootloader 的时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区上,就是最好的例证。Linux 规定了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 1 至 16 号码中的前 4 个号码。以第一个 IDE 硬盘为例说明,主分区(或者扩展分区)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逻辑

66、分区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个号码。因此,Linux 下面每一个硬盘总共最多有 16 个分区。对于逻辑分区,Linux 规定它们必须建立在扩展分区上(在 DOS 和 Windows 系统上也是如此规定),而不是主分区上。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扩展分区能够提供更加灵活的分区模式,但不能用来作为 操作系统 的引导。 除去上面这些各种分区的差别,我们就可以简单地把它们一视同仁了。4. 分区指标对于每一个&#

67、160;Linux 分区来讲,分区的大小和分区的类型是最主要的指标。容量的大小读者很容易理解,但是分区的类型就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了。分区的类型规定了这个分区上面的文件系统的格式。Linux 支持多种的文件系统格式,其中包含了我们熟悉的FAT32、FAT16、NTFS、HP-UX,以及各种 Linux 特有的 Linux Native和 Linux Swap分区类型。在 Linux 系统中,可以通过分区类型号码来区别这些不同类型的分区。各种类型号码在介绍Fdisk的使用方式的时候将会介绍。 

68、;  5  常用分区/boot分区,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建这个 分区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大多数的pc机要受到bios的限制,况且如果有了一个单独的/boot启动分区,即使主要的根分区出现了问题,计算机依然能够 启动。这个分区的大小约在50mb100mb之间。但是如果想用lilo启动red hat linux系统的话,含有/boot的分区必须完全在柱面1023以下。又由于8gb后的数据lilo不能读取,所以red hat linux要安装在8gb的区域以内。&#

69、160;/usr分区,是red hat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如有可能应将最大空间分给它。 /home分区,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这个分区的大小取决于有多少用户。如 果是多用户共同使用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分区是完全有必要的,况且根用户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用户使用计算机,如对用户或者用户组实行硬盘限量使用,限制普 通用户访问哪些文件等。其实单用户也有建立这个分区的必要,因为没这个分区的话,那么你只能以根用户的身份登陆系统,这样做是危险的,因为根用户对系统有 绝对的使用权,可一旦你对系统进行了误操作,麻烦也就来了。 

70、/var/log分区,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如果设立了这一单独的分区,这样即使系统的日志文件出现了问题,它们也不会影响到操作系统的主分区。 /tmp分区,用来存放临时文件。这对于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有必要的。 这样即使程序运行时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系统进行了错误的操作,文件系统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为文件系统的这一部分仍然还承受着读写操 作,所以它通常会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发生问题。 /bin分区,存放标准系统实用程序。 /dev分区,存放设备文件。 /opt分区,存放可选的安装的软件。 /sbin分区,

71、存放标准系统管理文件。 上面介绍了几个常用的分区,一般来说我们需要一个swap分区,一个/boot分区,一个/usr分区,一个/home 分区,一个/var/log分区。当然这没有什么规定,完全是依照你个人来定的。但记住至少要有两个分区,一个swap分区,一个/分区。 Fdisk 使用详解下面通过介绍 Fdisk 的使用方法,来巩固上面所学到的各种关于 Linux 分区的知识。Fdisk 是各种 Linux 发行版本中最常用的分区工具,是被定义为 Expert 级别

72、的分区工具,它让初学者有点望而却步。1. Fdisk 参数说明 运行Fdisk的时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欢迎界面,用户通过在这个界面中输入命令参数来操作Fdisk。用户通过提示键入 “m”,可以显示 Fdisk 命令各个参数的说明。 读者可以看到 Fdisk 有很多参数,可是经常使用的就是几个,如果读者熟练掌握这几个参数就可以流畅地运用 Fdisk,对 Linux 的硬盘进行分区。我们先简单介绍各个参数的意义,然后详细说明几个重点参数。用户在 Linux 中

73、进行分区的时候,最常用的参数分别是 d、l、m、n、p、q、t、w 等。 2.用 Fdisk 进行分区在 Linux 分区过程,一般是先通过 p 参数来显示出硬盘分区表信息,然后根据信息确定将来的分区。如果想完全改变硬盘的分区格式,就可以通过 d 参数一个个删除存在的硬盘分区。例如 d1,d2。 删除完毕,就可以通过 n 参数来增加新的分区。当按下 “n” 后,我们就可以看到新增的分区。这里要选择新建的分区类型,是主分区还是扩

74、展分区;然后选择 p 或是 e。它们的区别在上文中已经说明。然后就是设置分区的大小。需要提醒注意的是,如果硬盘上有扩展分区,就只能增加逻辑分区,不能增加扩展分区了,在增加分区的时候,其类型都是默认的 Linux Native,如果需要把其中的某些分区改变为其它类型,例如 Linux Swap 或 FAT32 等,可以通过命令 t 来改变, 当按下 “t” 改变分区类型的时候,系统会提示要改变哪个分区,并且改变为什么类型(如果想知道系统所支持的分区

75、类型,键入 l)。Linux 所支持的分区类型号码和其对应的分区类型,可以参考表 2(这些信息可以用 l 命令得到)。改变完了分区类型,就可以按下 “w”,保存并且退出。如果不想保存,那么可以选择 “q” 直接退出。fdisk 是一款强大的磁盘操作工具,来自util-linux软件包,我们在这里只说他如何查看磁盘分区表及分区结构;参数 -l ,通过-l 参数,能获得机器中所有磁盘的个数,也能列出所有磁盘分区情况;rootlocalhost beinan# 

76、fdisk -lDisk /dev/hda: 80.0 GB, 80026361856 bytes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9729 cylinders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Device Boot    &#

77、160;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dev/hda1   *           1         

78、;765     6144831    7  HPFS/NTFS/dev/hda2             766        2805    16386300    c  W9

79、5 FAT32 (LBA)/dev/hda3            2806        7751    39728745    5  Extended/dev/hda5         

80、   2806        3825     8193118+  83  Linux/dev/hda6            3826        5100   &#

81、160;10241406   83  Linux/dev/hda7            5101        5198      787153+  82  Linux swap / Solaris/dev/hda8&

82、#160;           5199        6657    11719386   83  Linux/dev/hda9            665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