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核物理期末复习_第1页
原子核物理期末复习_第2页
原子核物理期末复习_第3页
原子核物理期末复习_第4页
原子核物理期末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原子核物理期末复习 南华大学 核科学技术学院 罗雨佳第一章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1.核素:具有确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原子核称做核素。2.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核素3.同中异位素:中子数相同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4.同量异位素:质量数相同而质子数不同的核素5.同核异能素:质子数、中子数都相同而能量不同的核素6.镜像素:质子数和中子数互换的一对原子核7.中子与质子具有反常磁矩8.电荷分布半径:质子分布的半径。带电粒子与原子核散射作用,假设其只有电磁相互作用而确定的半径。核的电荷分布半径r是: fm(费米)9.核力:核子与核子之间除电磁相互作用(库仑斥力)外,还有核力作用。 当距离接近时的一种强相

2、互作用力,是吸引力,是短程作用力。根据核力作用范围来确定核力作用半径,得到r = r0a1/3 ,r0 (1.41.5) fm(费米)(一般是通过高能量粒子、质子或中子与核碰撞所测得的核半径)【解释:电荷分布半径核力作用半径,因为:中子较质子更多分布在核表面,形成“中子皮”】 9.宇称:描述微观体系状态波函数的是一种空间反演运算的物理量。只有在核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即核内中子和质子状态改变时,核的宇称才变化。 10.核的统计性质:由核的自旋决定 奇a核,i 为半整数,称为费米子,服从费米-狄拉克统计法;波函数变号偶a核,i 为整数,称为波色子,服从玻色-爱因斯坦统计法。波函数不变号 10.核的自

3、旋:原子核的角动量,通常称为核的自旋质子、中子与电子一样存在自旋(1/2),还在核内做复杂的相对运动,因而具有相应的轨道角动量。这些角动量的矢量和就是原子核的自旋。 原子核自旋角动量pi的大小是 实际上,自旋量子数i 是自旋角动量pi在z方向的最大投影值(以为单位)。一般用自旋量子数i来表示自旋的大小,往往称 i为核的自旋.11.精细结构:是由于电子的自旋与轨道运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12.超精细结构:是由于核的自旋与电子的总的角动量相互作用 测定法:利用原子光谱来测定核的自旋 a、ij 时,能级分裂成(2i + 1)条,若知子能级条数即可求出i。 这种方法对i小的核比较适用,尤其是当能级不分裂时

4、,就可定出i = 0。 b、ij 时,能级分裂成(2j + 1)条,可利用超精细结构能级间距方法确定i c、利用超精细结构谱线的相对强度测定i 两条规律:(a)偶a核的自旋为整数。其中偶偶核i=0 (b)奇a核的自旋为半整数13.原子核的形状决定着电四极矩的大小 电四极距的存在会破坏原子光谱的间距法则。所以,根据电四极矩q 值的大小和符号可以推知原子核偏离球形的程度。实验表明,多数原子核的q值大于0,这说明大多数原子核的形状是长椭球。14.核质量的测量a.质谱仪原理:先让原子电离,离子经电位差为v 的加速电场区后,获得一定动能,又经一磁场为b的磁场区,受洛仑兹力发生偏转,由偏转半径 r 可求得

5、离子的质量。b.质量双线法:即采用两个荷质比相近的离子在质谱仪上产生的谱线来确定它们的质量 “质量双线法”的优点:由于离子的荷质比很接近,在测量它们的质量差时,系统误差可以抵消,因而测量精度很高。 采用碳-12为标准确定原子质量单位的优点由于c、h化合物非常丰富,可以配出种类繁多的荷质比,它们可以同各种待测离子组成质量双线。这正是用12c原子质量的十二分之一作为原子质量单位的突出优点。15.核磁共振法(核的自旋i已知,测量磁矩的是指在于测量gi因数)将样品至于匀强磁场b中(1t)由于核具有磁矩与磁场作用获得附加能量有2i+1个值,所以e也有2i+1个值。so,能量随核在磁场中取向不同而不同。按

6、核的取向不同,原来的能级分裂成2i+1个个自能级。,子能级的能量最低,能量次之,能量最高。根据选择定则,两个相邻子能级间可以进行跃迁,跃迁能量,可见只需测得,即可求出,从而获得该核的磁矩。如果我们在追至于均匀磁场b的方向再加上一个强度较弱的高频场,当其频率满足,则样品中原子核将会吸收高频磁场的能量而使核的取向发生变化,从而实现由较低子能级向相邻较高子能级跃迁。此时,高频磁场的能量将被原子强烈吸收,称为共振吸收;此时,频率v称为共振频率。只需测得v和b即可知第二章 放射性和核的稳定性1.射线:高速运动的he核组成,电离作用强,穿透本领低。2.射线:高速运动的电子流,电离作用弱,穿透本领较强。 3

7、.射线:波长很短的电磁波,穿透能力最强,电离作用最弱。4.放射性: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各种射线的现象。 5.放射性核素:能自发地放射各种射线的核素。也叫不稳定的核素。 6.核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或等粒子而发生的转变称为核衰变。7.天然放射性:天然存在的放射性核素所具有的放射性。它们大多属于由重元素组成的三个放射系【即钍系(4n)、铀系(4n+2)和锕系(4n+3)】;人工放射性:用人工办法产生的放射性。一般利用反应堆或加速器来产生。镎系(4n+1) 8.放射性活度a:一个放射源在单位时间内发生衰变的核数目。 9.比活度:单位质量放射源所含的放射性活度。10.半衰期t1/2 :是放射性原子核的数

8、量减少为原来的一半时所经过的时间。 11.衰变常数:在时刻tt+dt之间发生衰变的原子核数与n(t)成正比,也与时间间隔dt成正比.表示每个原子核的衰变概率。表示单位时间内每个原子核的衰变概率。 12.平均寿命:放射性原子核平均生存的时间。 13递次衰变:有许多放射性核素的衰变往往是一代又一代地进行,直至最后到达稳定为止,这种衰变称为递次衰变。也叫连续衰变。 14.放射性平衡 a.暂时平衡(母体衰变比子体慢,即t1>t2,12)结论:当时间足够长时,母体和子体的相对数量保持恒定比例,不随时间变化。 b.长期平衡(母体衰变极慢,t1>>t2,1<<2) a2=a1,

9、即1n1=2n2结论:当时间足够长时,子体的核数目和放射性活度达到饱和,并且子母体的放射性活度相等。 c.不平衡(母体比子体衰变得快,t1<t2,1>2) 15. 放射系的共同特点:长寿命核素起始、铅的同位素结束、都有气体氡、质量数变化都有规律。 16.人工放射性生长:17. 放射性活度单位:1ci=3.7×1010bq 1g有机生命机体中n(14c):n(12c)=1.2*10-12:1  18.14c鉴年法主要用于考古学的年代测定。 t=1.9×104log(14/n) 年19、质量亏损:原子核的质量总小于组成它的核子

10、质量之和。则组成某一原子核的核子质量和与该原子核的质量之差称为原子核的质量亏损。 所有的核都存在正的质量亏损.忽略电子的结合能,以原子质量代替核的质量。 质量过剩结合能:自由核子结合组成原子核时释放的能量 21.稳定线:把具有稳定性的核素,标绘在z-n 平面上,发现这些原子核都集中在一条狭长的区域内,如图所示。通过这个稳定区的中心可以作一条曲线,称之为稳定线。稳定性:偶偶核>奇偶核>奇奇核.经验公式 某核素现有的质子数z0,经过计算后得出的稳定z,若z0>z则具有+放射性或ec,反之为放射性由曲线可以得到如下规律:1)a<30,曲线的趋势是上升的,但起伏较大2)a>

11、;30,8mev3)曲线的形状是中间高,两端低。说明轻、重核结合比较松,中等质量核结合比较紧。20.平均结合能(也称比结合能):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b/a其表示若把原子核拆成自由核子,平均对每个核子所要做的功,比结合能大小标志着原子核结合的松紧度。21.最后一个核子的结合能:一个自由核子与核的其余部分结合成一个原子核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也就是从原子核中分离出一个核子所需要的分离能。 其大小反映了这种原子核相对邻近的那些原子核的稳定程度。22.重核的不稳定性:几乎都具有放射性;比结合能小,能发生自发裂变23.液滴模型:将原子核比作一个带电液滴,将核子比作液体中的分子。从原子核内核子核子

12、强耦合这一性质出发而建立的一种原子核模型。 实验根据:原子核平均每个核子的结合能几乎是常量,即ba。这说明了核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饱和性,这与液体中分子力的饱和性类似。 由原子核体积v正比于核子数可知核物质密度为常数,表示原子核核不可压缩,与液体的不可压缩类似。由于核子带正点,原子核的液滴模型把原子核当作荷电的液滴。局限性:对于很轻的核以及在某些区域如z或n为50,82等“幻数”(稳定性比平均值大)附近,计算结果与实验值的差别较大。这是由于液滴模型只能给出统计结果,只能给出平均结果,不能精细地反映核素个体的特性.第五章 衰变(原子核自发发射粒子转变成另一种原子核的放射性现象。)1.能谱的精细结

13、构:用高分辨率的能谱仪(磁谱仪、半导体谱仪等)测量粒子的能量发现,一种核素发射的粒子的能量并不单一,常有几个不同的能量值。在能谱图上,有几个峰存在,这种峰形称为能谱的精细结构。2.短射程粒子:能量比较低,射程比较短。其是从母核的基态衰变到子核的激发态时所发射的粒子。 3.长射程粒子:具有很大能量但强度很弱的粒子是从母核激发态衰变到子核的基态时所发射的粒子。4.衰变能是指衰变时放出的能量。此能量以粒子动能和子核动能的形式出现。设ed、ek、er分别为衰变能、粒子动能和子核(反冲核)动能。 粒子动能 子核的反冲能 5.衰变能:核衰变过程中释放出来的能量,记为ed。事实上,任何能自发地进行的核衰变过

14、程必须是放能的ed>0.衰变能等于整个系统衰变前后静止能量的变化量。也等于衰变前后结合能的改变量。6.隧道效应:由量子力学,微观粒子具有一定的概率能够穿透势垒。 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粒子接近势垒(r r),一部分波被反射,另一部分将透过势垒。因此,粒子总有一定的几率穿透势垒,这就是量子力学所称的“隧道效应”,使得粒子能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 实验发现同一种元素的同位素的衰变能近似连成一条直线。ed随a的增大而减小。 由图还发现,当209a213时,bi、po、at和rn等同位素的规律与(5.2-9)式预言的相反,斜率出现了正值,ed 随a的增大而大。 关于这点液滴模型不能给予解释,只能用以

15、后讲的壳层模型去解释。因为这几组同位素的z值分别为83,84,85,86,在209a213时,核中的中子数n 126,壳层效应十分强烈。图中虚线为式(5.2-8)的计算结果。实线为利用核素质量数值计算的ed 。 由虚线知:a150时,ed 0,而且ed 随a的增加而增大。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主要是重核才观察到放射性。 由实线看到,在a = 145和213附近出现了两个峰值;同时曲线与ed = 0线的交点在a = 140附近。这表明,对于a140的核都有可能产生衰变。 虚线的变化趋势与实验结果相符合,但不能给出变化的起伏现象。这是由于液滴模型只能反映结合能随a变化的平均结果和一般趋势,说明液滴模型有

16、缺陷。 7.库伦势垒:势能曲线在母核的外围高高突起,像个壁垒,称为库伦势垒。r=r时,势垒最高。(a1a2分别代表子核与核质量数)8.粒子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粒子与核内其它核子间主要存在两种作用力核力(吸引力、短程力)和库仑力(排斥力,长程力)【粒子在核内:可以认为,受力近似地达到平衡,粒子在核内可以自由地高速度地运动;粒子在核边界:受库仑势垒的阻挡,只有很小的概率能穿透库仑势垒跑到核外。一旦脱离了原子核,它与子核间仅是库仑相互作用】第六章 衰变(指原子核自发地放射出一个粒子或者俘获一个轨道电子而发生的转变) 1. 轨道电子俘获(ec):是原子核从核外的电子壳层中俘获一个轨道电子。 特点:射线

17、的能量连续分布,即谱是一个连续谱;有一个确定的最大能量值,且;分布曲线有一个极大值。 与核能级的量子化相矛盾与能量守恒相矛盾 与动量守恒相矛盾 与角动量守恒相矛盾 解释:由于中微子的存在,粒子、反冲核、中微子三者之间的动量分配可以出现两种极端情况。1、 e ed= em此时反冲核的能量为发射 e 时的最大能量,为 2、 2、 e= 0 此时反冲核的能量为发射 v 时的最大能量,为 介于上述两种情况,得到e= 0至 em的连续分布2.中微子假说:原子核在衰变过程中,不仅放出一个粒子,还放出一个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它的质量小的几乎为零,所以叫中微子。(伴随这每一个电有一个轻的中性粒子一起被发射出来,

18、使中微子和电子质量为一常数子) 特点:静止质量m为0电荷q为0自旋为1/2遵从费米统计实验没有测得中微子的磁矩从实验精度估计,其上限不超过10-6n。 实验表明,-衰变,放出反中微子;+衰变和轨道俘获,放出中微子。 3.-衰变:ed(-)0,mx>my即母核的原子质量大于子核原子质量时才能发生-衰变 4.+衰变:ed(+)0,mx-my>2me母核与子核的原子质量差大于两个电子质量时才发生+衰变 5.轨道电子俘获(ec):ed (ec)0,mx-my>wi/c2轨道电子被俘获,必需克服它在原子中的结合能bi,下标i表示k,l,m等电子壳层,发生i层电子俘获的衰变能.母核的原子

19、质量与子核的源自只能改良之差大于子核第i层电子结合能的相应质量时才能发生轨道电子俘获。 (当原子核发生轨道电子俘获后,子核原子的内壳层留下空位,整个电子壳层将重新排列。外层电子填充内层空位,将伴随发射特征x射线或者俄歇电子. 特征x射线:外层电子填充内层空位,多余能量以x射线形式放出,不同核素其x射线能量不同,故称为特征x射线,也称标识x射线。 俄歇效应:外层电子填充内层空位,多余能量不发射x射线,而把能量交给另一个同壳层电子,使之发射出来成为自由电子,该电子称为俄歇电子。 )而2mec2 wi,故能发生+衰变的原子核可以发生轨道电子俘获。反之,能发生ec的原子核不一定能发生+衰变。 6.费米

20、理论:衰变的本质是核中质子和中子之间的相互转变,质子和中子是同一种粒子的两种不同的量子态,衰变是两种量子态之间的跃迁;核子的两种量子态跃迁过程中,产生并放出电子和中微子;电子和中微子事先并不存在核中,它们的总数没有必要保持不变;与原子发光是由于电磁场与电子相互作用类似,衰变中发射电子和中微子是由于电子-中微子场与原子核的相互作用。不同的是原子发光是电磁相互作用,而衰变是弱相互作用。 7.跃迁的分类:容许跃迁:当l = 0有贡献时,称为容许跃迁。 禁戒跃迁:l = 0的项对mif 没有贡献时,跃迁几率将比容许跃迁几率小得多,这种跃迁称为禁戒跃迁。 容许跃迁 一级禁戒跃迁 二级禁戒跃迁 8.选择定

21、则 1)容许跃迁须遵从以下选择定则: 电子和中微子的自旋均为1/2,按角动量耦合规则s=0,电子和中微子的自旋反向平行,即为独态;s=1,电子和中微子的自旋平行,即为三重态。 关于宇称选择定则,对于衰变不能简单地根据宇称守恒定律而得出。因衰变中宇称不守恒。 f跃迁:电子和中微子的自旋反平行的跃迁(简称f跃迁)g-t跃迁: 电子和中微子的自旋平行的跃迁当ii = if 0时,i = 0,是f跃迁和g-t跃迁的混合。一级禁戒跃迁 l=1 一级禁戒跃迁的选择定则为: 一级禁戒跃迁 l=2 二级禁戒跃迁的选择定则为: n级禁戒跃迁 能谱的测量是直接确定中微子质量的一种有效方法。mv极小,只有em值很小

22、的谱的库里厄图偏离直线的情况才能较易显示出来。9. 宇称守恒:孤立系统的宇称不随时间发生变化,若体系内部发生变化,则变化前体系的宇称等于变化后体系的宇称。它是与微观物理规律对空间反演的不变性相联系,即一个微观物理过程和它的镜像过程的规律是完全相同时,该系统的宇称守恒,反之亦然。 为了反映出不同跃迁类型的特征,下面引入比较半衰期。 仅依赖于,前面讲过不同类型的跃迁其的值相差较远,故可以用的值来比较跃迁的类型。故称为比较半衰期。跃迁次级 选择定则 超容许跃迁2.93.7/容许跃迁4.46.00,±1+1 一级禁戒(非唯一型)690,±1,±2 -1 二级禁戒(唯一型)

23、810±2,±3 +1 二级禁戒1013±2,±3 -1 三级禁戒1518±3,±4 +1 多级禁戒/±n,±(n + 1) 第七章 跃迁1.跃迁:原子核通过发射光子从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或者较低的能态,这个过程叫做跃迁,或称为 g 衰变。 2.跃迁多极性: 因为原子的能级是分立的, 所以在两分立能级间的跃迁中所放出的光子具有单一的能量。设由能量为 ei的能级跃迁到能量为 ef的能级,e=eief。 3. .由两个电偶极子组成的系统叫做电四极子,它产生的辐射叫做电四极辐射。以此类推。电偶极辐射、电四极辐射、电八极辐射等

24、统称为电多极辐射。(跃迁前后原子核宇称相同,辐射具有偶宇称)4. 跃迁分类:辐射分为两类,一类叫做电多级辐射,一类叫做磁多级辐射。电2l级辐射用符号el表示,磁 2l级辐射用ml表示。电多级辐射主要是由原子核内电荷密度变化引起的,磁多级辐射主要是由电流密度和内在磁矩的变化引起。 5. 跃迁概率数量级的结论:电辐射快于磁辐射辐射的极次越低跃迁越快 一般讲额0 或 1 2345+m1(e2) e2m3(e4)e4m5(e6) -e1m2(e3) e3m4(e5) e56.内转换现象:原子核从激发态到较低的能态或基态的跃迁,除发射光子外,还可以通过发射电子来完成。这种电子通常不是来自原子核,而是来自

25、原子的电子壳层,即跃迁时可以把核的激发能直接交给原子的壳层电子而发射出来。 这种现象称为内转换。内转换过程放出来的电子称为内转换电子。 7.内转换系数: = + e (式中和e分别为发射光子和内转换电子时的跃迁概率) (式中ne和n分别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内转换电子数和光子数。) 【可见,随z和l的增加而很快增加;随跃迁能量e的增加而减小】通过测定内转换电子能量,确定核能级能量确定电磁跃迁的多极性实验测得的核激发态寿命,经过使用内转换系数的校正: 对于重核,高极次的跃迁(l大),e又小时,内转换系数很大(k >> 1),几乎测不到辐射;这样难以确定。这时可以利用不同壳层或支壳层的内转

26、换系数分支比: 8.半衰期比较长的跃迁称为同核异能跃迁(i 3);寿命比较长的激发态称为同核异能态(高激发态一般不会是同核异能态偶偶核的同核异能态很少奇a核中同核异能态最多轻核没有同核异能态);核的组成完全相同,但放射性衰变的半衰期却不同,这种核素称为同核异能素。【处于同核异能态的原子核,和处于一般激发态的原子核一样,通常可以通过跃迁或发射内转换电子退激到基态,只是跃迁概率较小而已】9.实验表明:同核异能态的存在是普遍现象,但长寿命的同核异能素(i 3)不是在元素周期表的全部范围内都可能出现,它的分布多集中在n,z50,82,126等幻数的前面区域,形成所谓同核异能素岛。( 寿命较长 有较大的

27、内转换系数)10.原子核发射光子或者其它粒子的概率与辐射方向和核自旋的方向间夹角有关角关联。 【其本质在于:极化原子核发射粒子的概率会出现一定的角分布。】 a.级联辐射:原子核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有时要连续地通过几次跃迁,这时放出的辐射称为级联辐射。 b.级联角关联:接连地放出的两个光子,若其概率与这两个光子发射方向的夹角有关,这种现象称为级联辐射的方向角关联,或简称为-角关联。 11.实验观测角关联 :低温加磁场,使核极化利用级联辐射。 通过对-辐射的方向角关联研究,能获得有关能级和辐射的角动量以及辐射混合比的知识12.穆斯堡尔效应: 将原子放入固体晶格以便尽可能使其固定,即将放射光子的原子

28、核与吸收光子的原子核束缚在晶格中。 如果光子的能量满足一定的条件,那么这时遭受反冲的不是单个原子核,而是整块晶体。与单个原子核的质量相比,晶体的质量大得不可比拟。所以反冲速度极小,反冲能量实际等于零,即原子核辐射的无反冲共振吸收。 13.为什么同一核的发射谱不能成为其吸收谱:(穆斯堡尔谱学内容 p184) 第八章 核结构模型1.幻数存在的实验根据: (1)核素丰度:一种核素在它所属的天然元素中所占的原子百分数,核素的丰度比邻近核素丰度高得多: (2)同中子素:在所有稳定核素中,当n=20,28,50,82时,同中子素最多。 (3)同位素:当质子数z为幻数时,稳定同位素的数目比邻近的元素多。(4

29、)结合能的变化:表明幻数核比一般的原子核要结合得更紧些。 (5)核衰变事实:对于大多数放射性核素,其ed()随a 的变化(z不变)斜率是负值。但是,在a = 209213范围内,出现斜率反常。(6)其他事实 :不易俘获中子;幻数核的第一激发态能量约为2 mev;重核裂变生成的产物中,其较重的一块常有n = 82。 3. 五个量子数:主量子数n,轨道角动量量子数l,轨道磁量子数,自旋量子数 主量子数 n = 1,2,3,4, 对于一个n 值 l = 0,1,2,n-1。共l个 对于一个l 值 = l,l-1,-l。共2l +1个 对于电子 s = 1/2 对于一个s 值 =±1/2 【

30、泡利不相容原理,对于自旋s= 1/2 的粒子,在同意状态中不能同时弄那两个同类粒子。电子的自旋为1/2,在能量相同的同一个l能级上总共能容纳个电子】4.核内存在的壳层结构的条件:在每个能级上,容纳核子的数目应当有一定的限制核内存在一个平均场,对于接近于球形的原子核,这个平均场是一种有心场 每个核子在核内的运动应当是各自对立的。5.壳模型的基本思想:原子核虽然不存在与原子中类似的不变的有心力场,但原子核中的每一个核子看作是在一个平均场中运动,这个平均场是其他所有核子对一个核子作用场的总和,对于接近球形的原子核,可以认为这个平均场是个有心场;泡利不相容原理不但限制了每一级所能容纳核子的数目,也限制

31、了原子核中核子与核子的碰撞概率(由于中子、质子自旋都为1/2满足泡利原理)【壳模型在说明幻数,预言核的基态自旋与宇称,解释同核异能素岛和衰变跃迁级次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在原子核的磁矩(反映了变化趋势,但不能精确得出结果)、电四极矩(不成功,但对双幻核附近解释成功)和跃迁概率等方面,只能给出定性的说明】6.直角势阱的物理意义:表示核子在原子核内部和外部都不受力,只在核的边界才受很强的向里的吸引力;谐振子势阱物理意义:表示核子在原子核的中心附近不受力,当核子从核中心附近向外移动时,受到一个逐渐变强的向里的力。(最简单的有心场是直角势阱和谐振子势阱)7.基态:当质子和中子都填满最低一些能级时,原子

32、核的能量最低;激发态:当有些核子处于较高能级而其下面的能级未填满时,原子核的能量就较高。8. 解释同核异能素岛:壳模型能很好地解释同核异能素岛的出现。奇a核的基态自旋和宇称由最后奇核子的状态所决定。类似地,奇 a 核的单粒于激发态的能级特性可以被认为是由激发态时的奇核子的状态来决定。这样,只要在激发态和基态时奇核子所处的能级的角动量j相差很大(3),就会出现长寿命的同核异能态。 9. 推导核磁矩:根据壳模型,偶偶核的自旋为零,则其磁矩也为零。这与实验完全符合。对于奇a核(可看作:偶偶核 + 一个奇核子),自旋等于最后一个核子的角动量。因此,奇a核的磁矩也应该等于最后一个核子的磁矩。核内单个核子

33、的磁矩一般为核子轨道运动的磁矩和核子自旋磁矩组成,即 用点乘上式,得 由于 代入上式 ,并用(j+1)除等式两端再考虑到: s = 1/2, j = l±1/2 为一个核子的磁矩。所以,奇a核的磁矩为: 对于奇n偶z核: gl = 0, gs =3.82,则 对于奇z偶n核: gl = 1, gs = 5.58,则 10. 集体模型:其基础是壳模型,它保留了壳模型的基本概念,即认为核子在平均场中独立运动并形成壳层结构;同时原子核可以发生形变(从球形非球形),并产生振动和转动等集体运动。11. 转动能级:偶偶核的转动能级的自旋只能为偶数,宇称为正。奇a核可以看作一个偶偶核(核心)+ 一个单核子(价核子)组成的。对于形变的奇a核,理论给出,对于每一个单粒子能级,可以存在一个转动带。同一个转动带,最低能级的自旋为k(i = k的能级称为带头,此能级能量最低),各较高能级的自旋依次为k+1,k+2,。同一个转动带的各能级有相同的宇称。1) 转动带中各较高能级的能量相对于最低能级的能量之比: 2) 转动带能级的宇称与带头能级的宇称相同。3) 不同k值的各个转动带可以交错构成原子核能级。第9章 原子核反应1. 核反应: 原子核与原子核, 或者原子核与其他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变化叫做核反应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