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汇森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1页
天津市汇森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2页
天津市汇森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3页
天津市汇森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4页
天津市汇森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6-2017学年天津市汇森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是小虎同学做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其中书写正确的是()a5.2m=5.2×100cm=520cmb6.5×106m=6.5×106×106=6.5mc36m=36×1000cm=36000cmd480mm=480÷1000m=0.49m2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dm()a一支铅笔的长度1.75b一名同学的高度164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2.4d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13.53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

2、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只有a车b只有bc只有cda车和c车4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5用两支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同一病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分别为37.8和38.8,则病人的体温可能是()a38.8b37c37.9d386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

3、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a5m/sb10m/sc15m/sd20m/s7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8如图,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a水振动,水的高度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9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

4、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b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11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1)18.74厘米(2)1.87×102毫米(3)1.87×102毫米(4)0.187米a(1)和(3)b都符合要求c(2)和(4)d(1)和(4)1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

5、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bcd13将一块10的冰放在一杯0的冰水混合物中,置于0的环境中,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a冰将全部熔化成水b只有部分冰熔化成水c将有部分水结成冰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变14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音调的是()a用劲拨动琴弦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c使劲拉弓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15如图所示的两条图线a、b是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

6、是()aa、b都是晶体b80的b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态cb凝固过程持续16mind8min时b是液态二、不定项选择题16如图所示,试管甲和烧杯乙内盛有0的碎冰块,对乙容器缓慢加热,当乙中有一半冰块熔化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甲中的冰一定不会熔化b试管甲中的冰熔化一半c试管甲中的冰全部熔化d试管甲中的冰可能熔化一部分,可能全部熔化1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声如洪钟”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d“脆如银铃”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色好18若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

7、敲了以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v2v1)()a.钢轨的长为b钢轨的长为(v2v1)t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t19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车必定向东行驶b乙车必定向西行驶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一定是相同的2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

8、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三、填空题21如图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物体的长度是cm,某小组测量另一木块长度,得到下面几个数据13.24cm,13.27cm,13.48cm,13.26cm,则木块长度应是cm22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23一辆车在光滑水平轨道上以4m/s的速度匀速运动3

9、s,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3s,小车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m/s2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不同;“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很高25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遇难,探测专家利用超声波探测到潜艇的确切位置,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波速是1450m/s,在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从超声波发出直至接收到潜艇的回波经历的时间为0.16s,则该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是m,此事例说明利用声音可以传递四、综合题2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

10、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2)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cm2)a铜600.76b铜600.89c铜601.02d铜800.7

11、6e铜f铜1000.76g钢801.02h尼龙801.02i尼龙1001.0227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两个如图的实验装置:一个小球从斜面滚下,用闪频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一次,记录小球运动情况的照片如图所示(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填“大、小”)(2)vac、vab、vbc的大小关系是,vab=m/s28物体由a沿直线运动到b,在前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1的匀速运动,在后一半时间内是速度为v2的匀速运动,则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写出推导过程)2016-2017学年天津市汇森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面是小虎同学做

12、的长度单位换算的几个算式,其中书写正确的是()a5.2m=5.2×100cm=520cmb6.5×106m=6.5×106×106=6.5mc36m=36×1000cm=36000cmd480mm=480÷1000m=0.49m【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单位换算包括过程与进率两个方面据此做出判断【解答】解:a、“5.2m=5.2×100cm=520cm”过程正确故a正确;b、“6.5×106×106”,少单位故b错误;c、36m=36×104cm=3.6×103cm,故c错

13、误;d、“480÷1000m”得到的单位不是m故d错误故选a2一名粗心的学生的测量记录中忘记写单位,他的记录数据中,哪一个数据的单位是dm()a一支铅笔的长度1.75b一名同学的高度164c一枚壹角硬币的厚度2.4d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13.5【考点】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找出符合题意的答案【解答】解:a、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距离大约18cm,铅笔的长度略小于18cm,在17.5cm=1.75dm左右,故a符合题意;b、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略小于成年人,在16

14、4cm左右,故b不符合题意;c、4枚一角硬币叠放的高度在10mm左右,所以1枚一角硬币的厚度在2.4mm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中学生拳头的宽度在10cm左右,一本外文字典的厚度略大于此数值,在13.5cm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3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a只有a车b只有bc只有cda车和c车【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答】解:因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

15、的建筑物匀速向南,所以b车一定是相对地面向北运动的;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所以a车一定相对地面是向北运动的,且车速大于b车的车速;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那么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南运动也有可能向北运动但车速小于a车;故选c4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 s跑完全程d从30 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 s【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根据公式v=分别算出各选择项中描述的物体的运动速度,并使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再进行比较选出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解答】解:航模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m

16、/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0km/h=13.9m/s;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 =10m/s;从30m高出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 =12m/s;显然,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汽车故选b5用两支未甩过的体温计测量同一病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分别为37.8和38.8,则病人的体温可能是()a38.8b37c37.9d38【考点】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分析】体温计使用之前必须甩一下,并且甩到35以下,倘若不甩,由于体温计有特殊的结构,在玻璃泡的上方有个缩口,体温计离开人体时,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水银柱只能上不能下,体温计只能准确测量比原来温度高的,低于原来温度的体温是无法测量的【解答】解:使用体温计之前没

17、有甩,两只没有甩的体温计测量同一病人,出现37.8和38.8,(1)倘若病人体温低于37.8,两只体温计分别保持原来的示数,37.8和38.8;(2)倘若病人37.8,原来37.8的体温计正好准确显示体温,原来38.8的体温计仍保持原来的示数;(3)倘若病人体温在37.838.8之间,原来37.8的体温计会升高到和体温相同,原来38.8的体温计仍保持原来的示数;(4)倘若病人的体温是38.8,原来37.8的体温计示数会升高到38.8,原来38.8的体温计仍保持原来的示数;(5)倘若病人的体温高于38.8,两只体温计都会升高到和体温相同故选b6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

18、0s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a5m/sb10m/sc15m/sd20m/s【考点】速度的计算;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分析】已知汽车的速度和行驶时间,根据公式s=vt可求汽车行驶的距离;汽车行驶的距离等于450m与自行车行驶距离之和,从而求出自行车30s运动的距离,再利用公式v=求出自行车的速度【解答】解:72km/h=20m/s;汽车运动的距离s汽=v汽t=20m/s×30s=600m;自行车运动的距离s=600m450m=150m;自行车的速度v=5m/s故选a7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仍“余音未止”其主要原

19、因是()a钟声的回音b大钟还在振动c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d人的听觉发生“延长”【考点】声音的产生【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如果物体振动不止,声音就不会消失,反之振动停止,则发声停止【解答】解:对大钟的撞击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也会“余音未止”;故选b8如图,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敲击它们,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这些声音产生的原因和决定音调的因素分别是()a水振动,水的高度b水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c瓶内空气振动,水的高度d瓶内空气振动,瓶内空气柱的高度【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0、质量大的物体较难振动,频率较低;首先应该判断出是瓶子和水在振动还是瓶内的空气柱在振动,然后根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来进行解答【解答】解:敲击它们时,振动的物体是水和瓶子,瓶中盛水越多,瓶子和水的质量越大,越难振动,音调越低,因此音调最高的水少的故选a9下列四个选项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a航模飞行器以11m/s的速度飞行b汽车以50km/h的速度在公路上行驶c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用10s跑完全程d从30m高处竖直下落的物体用了2.5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的计算【分析】根据公式v=分别算出各选择项中描述的物体的运动速度,并使单位统一为国际单位,再进行比较选出平均速度最大的物体【解答】解:航模

21、飞行器的平均速度为11m/s;汽车的平均速度为50km/h=13.9m/s;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m/s;从30m高出竖直下落的物体的平均速度=12m/s;可见,平均速度最大的是汽车的平均速度故选b10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b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响度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超声波与次声波;响度;防治噪声的途径【分析】(1)声音能够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固体传声最快,液体次之

22、,气体最慢;(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是由物体振动的振幅决定的;(3)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利用回声定位的方法发现昆虫的;(4)防治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解答】解:a、固体传声比气体好,地震幸存者在废墟中敲打铁管向外传递信息是利用了铁管传声性能好的特性,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小提琴演奏者通过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来改变琴弦发声的音调,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c、蝙蝠靠超声波探测飞行中的障碍和发现昆虫,利用了声音传递信息,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学校楼道内设立“轻声慢步”标志的目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23、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1某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直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作出如下的记录()(1)18.74厘米(2)1.87×102毫米(3)1.87×102毫米(4)0.187米a(1)和(3)b都符合要求c(2)和(4)d(1)和(4)【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测量结果应准确到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在最小分度值以下应再估读一位;根据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逐一分析各选项,做出选择【解答】解:(1)18.74cm=187.4mm,测量结果准确到mm,符合题意;(2)1.87×102mm=187mm=18.7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不

24、符合题意;(3)1.874×102mm=187.4mm,测量结果准确到mm,符合题意;(4)0.187m=18.7cm,测量结果准确到cm,不符合题意;故(1)(3)正确故选a12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abcd【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当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在传播时,需要介质,即气体、液体和固体都能

25、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解答】解: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可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这是通过纸屑的跳动来显示鼓面的振动,表明正在发声的鼓面在振动,这是研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的;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说明真空不能传播声音,这是研究声音传播条件的;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第一次木梳齿的振动频率比第二次快,所以第一次比第二次听到的声音高,说明音调高低和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锣面振动发出声音,振动停止,声音停止,是研究声音产生的条件的综上所述,能说明声音产生或传播条件的实验现象是故选a

26、13将一块10的冰放在一杯0的冰水混合物中,置于0的环境中,下列情况可能出现的是()a冰将全部熔化成水b只有部分冰熔化成水c将有部分水结成冰d冰和水的质量都不会变【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当物体间有温度差时,热量会从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当温度低于0时,水会结冰【解答】解:在0的环境中,当把10的冰投入0的冰水混合物中,热量会从0的冰水混合物传递给10的冰,0的水放出热量会凝固成冰块,10的冰温度升高不会超过0,所以不会熔化,冰的质量会增加故选c14下列操作中,能改变物体发出声音音调的是()a用劲拨动琴弦b在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c使劲拉弓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

27、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音调【分析】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就越低【解答】解:a、用劲拨动琴弦会增大琴弦振动的幅度,从而会增大响度,不符合题意;b、二胡的弓毛上涂一些松香是为了增大弓与弦的摩擦,从而发出声音,不符合题意;c、使劲拉弓会增大弹性势能,这样可以使箭射的更远,不符合题意;d、转动小提琴紧弦的旋钮可以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从而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所以可以改变发声的音调,符合题意;故选d15如图所示的两条图线a、b是两种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a、b都是晶体b80的b物质一定是

28、固液共存态cb凝固过程持续16mind8min时b是液态【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分析】(1)晶体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凝固点)从图象上来看,晶体的凝固过程有一水平线段,表示晶体的凝固过程,此时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凝固点(2)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做熔点,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态【解答】解:a、b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是晶体,a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非晶体,故a错误;b、由图象知,b的熔点是80,80时b可能为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态,故b错误;c、由图象知,b从第4min开始凝固,到第12min完全凝固完,经

29、历了8min,故c错误;d、8min时,b在凝固过程中,故为固液共存态,故d错误故选abcd二、不定项选择题16如图所示,试管甲和烧杯乙内盛有0的碎冰块,对乙容器缓慢加热,当乙中有一半冰块熔化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甲中的冰一定不会熔化b试管甲中的冰熔化一半c试管甲中的冰全部熔化d试管甲中的冰可能熔化一部分,可能全部熔化【考点】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分析】晶体熔化有两个必要条件:(1)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当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时即可熔化【解答】解:如图:大烧杯中的冰吸收火的热,冰的温度还远低于火的温度,还能继续吸收热量,所以烧杯中的冰块会熔化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

30、吸热温度不变,恒为0;烧杯中的冰水混合物和试管中的冰温度相同,试管中的冰无法吸收热量,所以不能熔化,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bcd17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b“声如洪钟”主要说明声音的响度大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d“脆如银铃”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色好【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分析】(1)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3)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跟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4)不同的发

31、声体因材料和结构不同,所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就不同,音色是辨别不同发声体的重要依据【解答】解:a、“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通过固体进行传播,故a正确;b、“声如洪钟”主要说明声音比较大,即响度大,故b正确;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指不敢大声说话,担心惊吓了天上的人,这里的“高”指响度大,故c错误;d、“脆如银铃”说明声音非常清脆,即其音调高,故d错误故选ab18若声音在空气的传播速度为v1,在钢轨中的传播速度为v2,有人用锤子敲了以下钢轨的一端,另一人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已知v2v1)()a.钢轨的长为b钢轨的长为(v2v1)tc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

32、用的时间为d.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用的时间为t【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分析】听到两次响声,分别是在空气中和钢轨中传播的声音;已知传播的距离相同,根据公式t=可求各自传播所用的时间,还知道时间间隔,列出等式求出钢轨的长度;进一步求出声音沿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解答】解:设钢轨的长度为l,由v=可得: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时间t1=,在钢轨中传播的时间为t2=,则时间间隔t=t1t2=,所以,钢管的长度l=,故a正确,b错误;声音从钢轨从一端传到另一端所用时间:t2=t=t,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19甲、乙、丙三辆汽车同时在一条东西方向的大街上行驶,甲车

33、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而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树木向西运动,关于这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甲车必定向东行驶b乙车必定向西行驶c丙车可能向西行驶d三辆车行驶的方向一定是相同的【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是相对参照物而言,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会不一样【解答】解:(1)丙车上的人则看到路边上的树木向西运动,说明丙车向东运动;(2)甲车上的人看到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说明甲车也向东运动,并且甲车的速度比丙车大;(3)乙车上的人看到甲、丙两辆车都相对乙车向东运动,此

34、时有三种可能:一是乙车向东运动,但比甲车和丙车的速度都小;二是静止;三是乙车向西运动综上,甲车、丙车必定向东运动,乙车可能向东运动,可能静止,也可能向西运动故选a20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b两物体在152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020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在st图象中,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根据图象读出甲乙物体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即可比较出两物体的运动速度;(

35、2)在st图象中,和时间轴平行的线段表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3)由图象可以看出两物体在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且在此时相遇(4)根据图象读出020s内通过的路程是否相等【解答】解:a、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线,表示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正确;b、甲物体在152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所以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b错误;c、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且015s内通过的路程相等,都是100m,故c正确;d、由图象看出两物体在15s末相遇,不是在20s末相遇,020s内通过乙通过的路程大于

36、甲,故d错误故选:ac三、填空题21如图是测量一木块长度的示意图,物体的长度是1.00cm,某小组测量另一木块长度,得到下面几个数据13.24cm,13.27cm,13.48cm,13.26cm,则木块长度应是13.26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1)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刻度尺相邻两刻度线表示的长度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对于给出的数据,首先要弄个清楚是否有错误数据,然后再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求出物体

37、的长度注意在求平均值时,计算结果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应该和给出数据的小数点后有几位数字相同【解答】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3.00cm对齐,右侧与4.00cm对齐,所以物体的长度为l=4.00cm3.00cm=1.00cm(2)从四个测量结果看,13.48cm的数据是错误的数据,应去掉;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求三次测量的平均值,即物体的长度为:l=13.26cm故答案为:1.00cm;13.2622一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合物中,

38、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教室内的实际温度是30【考点】摄氏温度及其计算【分析】定义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100和0之间有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而题文中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5,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95,中间是90个小格,首先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温度计悬挂在教室显示温度是32,距离5有27个小格,求出27个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5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教室的实际温度【解答】解: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温度计显示温度为32时,教室的实际温度×(325)+0=30故答案为:3023一辆车在光滑水平轨道上以4m/s的

39、速度匀速运动3s,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3s,小车在6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知道小车两种情况下匀速运动的时间和速度,根据s=vt求出两种情况下的路程,利于总路程和总时间的比值求出小车在6s内的平均速度【解答】解:由v=可得,小车两种情况下运动的距离:s1=v1t1=4m/s×3s=12m,s2=v2t2=6m/s×3s=18m,则小车在6s内的平均速度:v=5m/s故答案为:52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很高【

40、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要知道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解答】解:“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诗句中,“蝉”和“鸟”叫声的区分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色判断的;:“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很高;故答案为:音色;响度;音调25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在巴伦支海遇难,探测专家利用超声波探测到潜艇的确切位置,已知超声波在海水中波速是1450m/s,在潜艇正上方海面向下发出超声波,从超声波发出直至接收到潜艇的回波经历的时间为0.16

41、s,则该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是116m,此事例说明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沉没的潜水艇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潜艇沉没的实际深度(2)声音既可以传递能量,也可以传递信息【解答】解:超声波从海面到沉没的潜水艇用的时间:t=×0.16s=0.08s,由v=得该处海水的深度:s=vt=1450m/s×0.08s=116m此事例说明利用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答案为:116;信息四、综合题26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a,b,c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a,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