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PPT课件_第1页
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PPT课件_第2页
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PPT课件_第3页
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PPT课件_第4页
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方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油田开发指标的计算(一)储量指标1、地质储量(探明): 是指在评价勘探完成后,根据地质和工程资料的分析,所估算的储存在已知油气藏中的原始含油气总量。它是油气田开发的物质基础。对于砂岩或者孔隙性灰岩油气田,地质储量一般采用容积法计算。公式如下:第1页/共95页(一)储量指标N原始地质储量,104t A含油面积,km2; h平均有效厚度,m; 平均有效孔隙度,f;Swi平均原始含水饱和度,f;o平均地面脱气原油密度,t/m3;Boi平均地层原油体积系数。BoioSwihN)1(100第2页/共95页(一)储量指标2、可采储量: 是指在给定的经济、技术条件和政府法规下,预期能从储集体中最终可采出

2、的油气数量。包括技术可采和经济可采两部分。3、水驱控制储量: 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的砂层所对应的地质储量。(即静态注采对应储量) 水驱控制储量=水驱控制程度*地质储量; 水驱控制程度=平面水驱控制程度(流线图法)*纵向水驱控制程度)(静态注采对应率) 4、水驱动用储量: 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的吸水砂层所对应的地质储量。 (参考吸水剖面结果)。第3页/共95页(一)储量指标注采水驱动用储量=水驱动用程度x地质储量;水驱动用程度=平面水驱动用程度(流线图法) 纵向水驱动用程度(静态注采对应率x吸水剖面所测吸水厚度百分数)5.注采对应率 是指现有井网条件下,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有效厚度与

3、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之比。 也把与注水井连通的采油井射开油层数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油层数之比。 层数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油层数/油井总生产层数 厚度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油井生产的总有效厚度第4页/共95页(二)能量及注水利用指标1 1、原始地层压力: 油、气在未开采前的地层压力,称为原始地层压力2 2、目前地层压力: 是采油过程中某一时期的地层压力。3 3、地层总压降: 油藏或开发层系原始平均地层压力与目前平均地层压力之差。4 4、注水利用率: : 用注水利用率衡量油田的注水效果。注水初期的油田不含水,注入1 1米3 3水就推出1 1米3 3油,其注

4、水利用率为100100。当油田含水后,注入水有一部分随着油采出来,这些采出的水没有起到驱油的作用,可以说是无效的。注水利用率,就是指注入水中有多少留在地下起着驱油的作用。5 5、存水率:累计注入量减去累计产水量后占累计注入量的百分数。第5页/共95页(三)递减指标1 1、递减率、递减率: 单位时间内(年或月)产量递减的百分数,即上下两阶段的产量之差与上阶段的产量之比,它是衡量油田稳产程度的重要指标。计算公式: D: 递减率 Q0:第一阶段产量 Qt:第二阶段产2、自然递减率: 指没有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在扣除新井及各种措施产量之后的阶段采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

5、段采油量之比,称为自然递减率。 通常计算的自然递减率需要折算成年自然递减率%10000QQQDt第6页/共95页第7页/共95页(三)递减指标)老井应产油老井自然产油100(112n折年自然递减率=3、综合递减率: 指没有新井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扣除新井产量后的阶段产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称为综合递减。折算年综合递减)老井应产油老井产油100(112n第8页/共95页(三)递减指标4、总递减率: 包括老井、新井投产及各种措施增产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阶段总采油量与上阶段总采油量的差值,再与上阶段总采油量之比,称为总递减率。它反映油田实际产量的递减状况。 总递减率=%1

6、00(上年产油量量)上年产油量当年产油第9页/共95页 采收率: 对于一个油田来讲,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称为采收率。采收率=可采储量/地质储量 采收率的高低除受油层条件、流体性质等客观条件的影响之外,还与工艺技术水平及开发投入有关。地层系数: 油层有效厚度与有效渗透率的乘积(Kh),它反映油层物性的好坏,Kh越大,油层物性越好,出油能力和吸水能力越大。 流动系数:地层系数与地下原油粘度的比值Kh/。 流度: 有效渗透率与地下流体粘度的比值,它反映流体在油层中的流动的难易程度=K/第10页/共95页 原始地层压力: 油、气在未开采前的地层压力。 地层压力: 地层中流体承受的压力,又称油藏压

7、力。 流动压力: 又称井底压力。是指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得油层中部底压力。 饱和压力: 在油层原始条件下,天然气溶解在原油中。当压力降到一定程度时,溶解在原油中的天然气就从原油中分离出来天然气开始从原油中分离出来时的压力叫饱和压力。第11页/共95页地饱压差: 原始地层压力和饱和压力的差值叫做地饱压差,对于饱和压力较高,地饱压差较小的油藏应该合理保持地层压力,因为地层压力将至饱和压力时油层中原油会脱气,一方面会降低泵效,另外采收率会大大降低。 例题: 某油藏原始地层压力25MPa25MPa,目前地层压力20 MPa20 MPa,饱和压力15MPa15MPa,则地饱压差为25-25-15=10 M

8、pa15=10 Mpa。 地层总压降:油藏原始平均地层压力与目前平均地层压力的差值。 例题: 某油藏原始地层压力25MPa25MPa,目前地层压力20 MPa20 MPa,饱和压力15MPa15MPa,则地层总压降为25-25-20=5 Mpa20=5 Mpa。第12页/共95页采油速度: 年产油量占油田地质储量的百分数。采出程度: 油田累计采油量占地质储量的百分数。采收率: 油田可采储量与地质储量的比值。影响油田采收率的主要因素有油田地质构造、储层物性、流体性质、开发方式、工艺技术水平等。第13页/共95页例题: 某油藏地质储量120120万吨,年产油2 2万吨,累积产油量3030万吨,当前

9、标定可采储量4545万吨,计算该油藏采油速度、采出程度、采收率。 采油速度 =年产油/地质储量=2/120*100=1.67% 采出程度 =累积产油量/地质储量=30/120*100=25%采收率 =可采储量/地质储量=45/120*100=37.5%第14页/共95页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油田年产油量占剩余可采储量的百分数。例题: 某油藏地质储量120120万吨,年产油2 2万吨,累积产油量3030万吨,当前标定可采储量4545万吨,计算该油藏的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 =年产油/ /(可采储量- -累积产油量) =2/=2/(45-3045-30)* *100=13

10、.3%100=13.3%储采比:油田年初剩余可采储量与当年产油量之比。例题: 某油藏地质储量120120万吨,年产油2 2万吨,累积产油量3030万吨,当前标定可采储量4545万吨,计算该油藏的储采比。 储采比= = 年初剩余可采储量/ /年产油量= =(45-3045-30)/2=7.5/2=7.5第15页/共95页注采比: 某段时间内注入剂的地下体积和相应时间的采出物(油、气、水)的地下体积之比。 例题: 某油藏日产液量1000吨,日产油量200吨,原油体积系数1.25,日注水量1100m3,计算该油藏的注采比。 注采比=注水量/(产水量+产油量*原油体积系数 =1100/(1000-20

11、0+200*1.25) =1.05第16页/共95页水驱指数: 在某一地层压力下,纯水侵量与该压力下累计产油量和产气量在地下的体积之比。它是评价水驱作用在油藏综合驱动中所起作用相对大小的指标。每采一吨油在地下的存水量。水驱指数=(累计注水量-累计产水量)/累计产油量。 存水率: 保存在地下的注入水体积与累积注水量的比值。存水率=(累计注水量-累计采水量)/累计注水量。第17页/共95页例题: 某油藏当前累计注水量100100万方,累积产油量2020万吨,累积产水量8080万吨,原油体积系数1.21.2,计算该油藏的水驱指数、存水率。 水驱指数= =(累计注水量- -累计产水量)/ /累计产油量

12、 = =(100-80100-80)/ /(2020* *1.21.2) =0.83=0.83存水率=(累计注水量-累计采油量)/累计注水量 =(80-20*1.2)/80 =70%第18页/共95页综合含水: 油田月产液量中产水量所占的百分数。含水上升率: 每采出1%的地质储量是含水率的上升值。例题: 某油藏地质储量100万吨,月产液量5000吨,月产油量2000吨,计算油藏的综合含水。 综合含水 =月产水量/月产液量 =(5000-2000)/5000*10 =60%第19页/共95页例题: 某油藏地质储量120120万吨,20002000年1212月综合含水85%85%,20012001

13、年1212月综合含水88%88%,20002000年产油量2.42.4万吨,计算油藏的含水上升率。 含水上升率=阶段含水上升值/阶段采出程度 =(88%-85%)/(2.4/120*100) =1.5%第20页/共95页吸水指数: 注水井在单位生产压差下的日注水量,叫油层吸水指数,它的大小直接反应油层吸水能力的强弱。例题: 某注水井日注水量150m3, 150m3, 井口注入压力为15MPa15MPa,井底压力为35MPa,35MPa,油层压力为20MPa20MPa,计算该井的吸水指数。 吸水指数 = =日注水量/ /注水压差 =150/=150/(35-2035-20) =10 =10 (m

14、3/ Mpam3/ Mpa)第21页/共95页采油指数: 单位生产压差的日产油量,叫做全井的采油指数,采油指数说明油层的生产能力。例题: 某采油井日产液量5050吨, ,日产油量2020吨,生产压差4MPa4MPa,计算该井的采油指数。 采油指数= =日产油/ /生产压差 =20/4=20/4 =5 =5(吨/ Mpa/ Mpa)第22页/共95页平面突进系数: 水线舌进时,最大水线推进距离与平均水线推进距离之比。扫油面积系数: 注水开发油田,井组某单层已被水淹的面积与井组所控制的面积之比自然递减率: 没有新井投产及各种增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在扣除新井及各种增产措施产量之后的阶段产油量

15、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 自然递减率= =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 - -阶段老井自然产量/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第23页/共95页综合递减率: : 没有新井投产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扣除新井产量后的阶段产油量与上阶段采油量之差,再与上阶段采油量之比。 综合递减率= =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 - -阶段老井累产油量/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 X阶段生产天数)。第24页/共95页例题: 某油藏19991999年1212月日产油水平291291吨,标定日产油水平300300吨,20002000年年产油1111万吨,其中新井产

16、油45004500吨,老井措施增油1200012000吨,计算20002000油藏的自然递减率和综合递减率。 第25页/共95页解: 自然递减率=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阶段生产天数) -阶段老井自然产量/(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阶段生产天数) =(300 X365-(110000-4500-12000)/300 X365 =0.146=14.6% 综合递减率= (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阶段生产天数) -阶段老井累产油量/(上阶段末标定水平X阶段生产天数) =(300*365-(110000-4500)/300*365 =0.0365=3.65%第26页/共95页总递减率: 指包括老井、新井投产及各种增

17、产措施情况下的产量递减率,即阶段总采油量与上阶段总采油量的差值,再与上阶段总采油量之比,它是反映油田实际产量的递减状况。 例题: 某油藏1999年产油12.4万吨,2000年产油10万吨,计算2000油藏的总递减率。总递减率=(阶段产油量-上阶段产油量)/上阶段产油量 =(12.4-10)/12=20%第27页/共95页注采对应率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注采对应率 是指在现有井网条件下,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有效厚度(层数)与井组内采油井射开总有效厚度(层数)之比。注采对应率又可分为层数对应率和厚度对应率。层数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井连通的油层数/油井总生产层数厚度对应率=油井生产层中与注水

18、井连通的有效厚度/油井生产的总有效厚度。第28页/共95页水驱控制储量: 指层系中水井已射开层段(对应有油井采出)所对应的储量。 水驱动用储量: 指层系中水井已射开层段(对应有油井采出)所对应的吸水厚度所对应的储量。水驱控制储量=水驱控制程度*地质储量;水驱控制程度=平面水驱控制程度(流线图法)*纵向水驱控制程度(静态注采对应率)水驱动用储量=水驱动用程度*地质储量;水驱动用程度=平面水驱动用程度(流线图法)*纵向水驱动用程度(静态注采对应率*吸水剖面所测吸水厚度百分数)第29页/共95页注水井层段合格率 注水井的层段合格率是指符合配注的层段占总注水层段的百分数。日油能力 是阶段产油量除以油井

19、该阶段的实际生产天数。 日油水平 是阶段产油量除以该阶段的日历天数。 日油能力扣除了倒井、停电等其它因素对油井生产时率的影响,反映了油井或区块的生产能力,而日油水平只表示某一阶段内平均每天的产油量。生产能力 油田内所有油井(除去计划暂闭井和报废井)应该生产的油量的总和叫油田生产能力,单位吨/日。 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差别在于生产能力是应该出多少油,但由于种种原因如事故、停工、操作不当、设计不当、计划不周、供液不足等,实际上没有出这么多油,叫生产水平。二者差别越小,说明开发工作做得越好。第30页/共95页 原始地层压力 指油层在未开采时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地层压力随地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一般油层压

20、力与油层的海拔位置大体上成正比关系目前地层压力(静压) 油田投入开发后,在某些井点,关井压力恢复后所测得的油层中部压力称为静压,它是衡量地层能量的标志。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它的变化与采出量及注入量有关。流动压力(流压) 是油井正常生产时,所测出的油层中部压力。流压的高低,直接反映出油井自喷能力的大小。总压差 目前地层压力与原始地层压力之差,标志油田天然能量的消耗情况。生产压差(又称采油压差) 指目前地层压力与井底流压的差值。第31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1、总井1、总井1、总井1、总井 指统计期末全部已完钻井数之和。原则上应与油藏工程数据一致(2005年以后规定),在没有特殊指明的

21、情况下,油水井总井数、开井数、关井数均不包含已废弃井及其再利用井。 2、总关井 总关井数= =计划关井数+ +停产3.3.开井 是指当月内连续生产一天(小时)以上,并有一定采油、采气和注入量的生产井的井数。其中,包括有间开制度,并有一定采油、采气和注入量的间开井(不包括报废再利用井)。第32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 4、长停井指连续停产三个月以上的井。(实质是开发指标)5、月油、气、水井开井率 月油、气、水井开井率(%)=油、气、水井当月开井数/油、气、水井当月总井数*100% 6、油、气、水井(阶段)开井率 油、气、水井年(季度、半年、年)开井率(%)=(当月开井数/当月总井数

22、)*100%。第33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 7、月油、气、水井利用率 月油、气、水井利用率(%)= 油、气、水井当月开井数/ (油、气、水井当月总井数当月计划关井数待废弃井关井数)100% 8、油、气、水井(阶段)利用率 油、气、水井年(季度、半年、年)利用率(%)=当月开井数/(当月总井数当月计划关井数当月待废弃关井数)*100%。第34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9、月油、气、水井生产时率 月油、气、水井生产时率(%)=油、气、水井开井当月累计生产时间 / 油、气、水井开井当月累计日历时间 *100%;生产时间单位为小时。 10、综合利用率(工程) 油井综合利用率

23、(% %)= =各开井实际采油小时之和/ /(各采油井日历小时之和计划关井日历小时之和待报废井日历小时之和)100%100%。油井综合利用率(% %)= =油井利用率生产时率* *100%100%第35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11、综合利用率(油藏) 油井综合利用率(%)=各开井实际采油小时之和/各采油井日历小时之和100%。 油井综合利用率(%)=油井开井率生产时率*100%12、油、气、水井月躺井率 油、气、水井月躺井率(%)=(当月躺井次数/当月开井数)*100%;第36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13、油、气、水井(阶段)躺井率 油、气、水井(季度、半年、年)躺

24、井率(%)=(当月躺井次数/当月开井数)*100%。14、油气水井躺井 是指除对油气水井主动采取措施和非井筒和地面工程因素之外,油气水井因工程因素关井,时间超过24小时、特殊工艺实验超过三天,而未恢复正常生产,谓之躺井;它反映油气水井生产组织衔接管理水平。 即:因井下管杆泵系统、地面拖动系统、地面管网系统、供电系统等出现故障而停井超过24小时未恢复生产。(高含水关、供液不足关等) 第37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油井躺井说明: (1) 抽油机井躺井: 指正常生产井由于抽油杆断脱、泵管漏失、砂卡、结蜡、抽油设备故障以及电故障、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突然停产,在24h内未能恢复生产的抽油井

25、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检泵、电路检修、环空测压、流程改造、计量站改造等)。 (2) 电泵井: 指正常生产井由于井下泵机械故障、电缆故障、卡泵、地面供电系统故障等造成油井突然停产,在24h内未能恢复生产的,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检泵、电路检修、地面设备维护等)。 (3)自喷井: 指正常生产井由于地层压力下降而造成停喷,或由于结蜡、砂垢、井口设备故障、集输故障等造成油井停产,在24h内未能开始上举升措施、恢复生产的,均为躺井(不包括有计划的关井测压、清蜡、地面流程改造、计量站改造等)。 第38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4)工艺实验井: 因实验设备、工具出故障停产超过三天不能恢复生

26、产算躺井。 (5)作业返工井 不算躺井(作业开井1个月内因作业质量导致的返修井)。 (6)带产上措施 不属于躺井。因故障停井后,上措施作业算躺井。15、单井检泵周期: 是指油井最近两次检泵作业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与最后一次检泵作业到统计之日之间的实际生产天数相比,取长的一个。第39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单井检泵周期几点说明: 1 1、 因主客观原因停产而未及时上修的井,停产之日即为本周期截止日。 2 2、 油井不出油而未及时作业检泵的井,不出油之日即为本周期的截止日。 3 3、 间歇抽油井的检泵周期按开井生产的实际时间计算。 4 4、 新井上抽和自喷转抽井到统计之日为止仍继续正常

27、生产的井检泵周期统计方法:开抽之日起至统计之日止,若连续生产天数大于各单位上次平均检泵周期,则该连续生产天数即为该井的检泵周期;若连续生产天数小于各单位上次平均检泵周期,则该井不参加统计 5 5、进行措施如压裂、酸化、防砂、卡堵水、提液、补孔等,若未进行检泵换泵,则检泵周期按扣除施工停井天数后连续统计。 6 6、措施作业同时进行检泵换泵,按检泵算,措施之后开抽的日期即为下一次检泵周期的开始。 7 7、稠油热采井(建议统计吞吐周期)第40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 16、平均检泵周期 是符合统计条件的所有油井的检泵周期的平均值。(分单位、分举升方式都适用) T=单井检泵周期之和/统计

28、井数之和(天)。17、单井免修期 生产周期(1)+生产周期(2)+.+ 生产周期(N) 单井免修期=- N生产周期(只统计当年的)说明:、两次维护作业之间的油井正常生产时间;、最后一次作业时间不包含在统计之时的本季度内,那么最后一次作业日期到统计之日作为最后一个生产周期;如最后一次作业时间在统计之时的本季度内,本周期不参加统计;、当年第一次维护作业井及长寿油井可跨年度统计;、措施井的生产周期可连续统计。第41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 18、作业频次总部统计方法:月报: 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开井数*12;半年报: 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措

29、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开井数*2; 年报: 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开井数分公司统计方法: 总(维护、措施)作业频次= 总(措施、维护)作业井次/期末开井数第42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 19、平均动液面 平均动液面:H=H动/n H动-统计期内最近一次统计井动液面之和(m)。 其中,测不出按泵挂深度计算动液面,没有测的按最近一次计算。 统计方法分单位、举升方式都适用。 20、平均泵挂深度: 平均泵挂深度:L=L/n(m), 式中:L-统计井泵挂深度之和(m),n-统计井数,L-单井泵挂深度(m) 统计方法分单位和举升方式都适用。 21、平均沉没

30、度 沉没度:油井正常生产时,抽油泵下入动液面以下的长度,单位:米。 平均沉没度:由平均泵挂深度减平均动液面算出。第43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22、平均泵效 平均泵效 =Q实Q理*100%式中:Q实-参加统计的全部井的Q实之和(m3/d), Q理-参加统计的全部井的Q理之和(m3/d)。注意: 实际排量计算必须将实际产液量的重量t根据混合液比重或油、水比重转换为体积m3,这样计算结果才是真实泵效。 23、长寿井 (1)连续生产两年以上且到统计之日为止仍正常生产的油井纳入到长寿井的统计范围(长寿井统计的是生产周期)。 (2)长寿井生产期间未进行过任何动井下管柱的措施或维护作业 ;

31、(3)自喷井不在长寿井统计范围之内; (4)间歇井按照实际生产时间统计。第44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24、长寿井组 统计期末,按照注采关系建立的井组中,油井平均生产周期(按长寿井标准统计)达到两年以上的,该井组算长寿井组。25、长寿区块 统计期末,区块单元中,油井平均生产周期(按长寿井标准统计)达到两年以上的,该区块算长寿区块。 26、原油计量误差 是指井口产油量减核实产油量的差与井口产油量的比值,单位%。 公式: 原油计量误差=(井口产量-核实产量)/井口产量 *100%第45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27、油井工况合格率 油井宏观控制图中合格区井数与上图井数的比

32、值,单位%28、检泵周期: 指两次换泵相隔的天数,也就是上次检泵后开抽之日起到最近一次检泵停抽之日止的天数。充满系数: 抽油泵活塞完成一次冲程时,泵内进入液体的体积和活塞让出的体积的比值。第46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29、百米吨液耗电 原油在开采过程中把一吨液量从井下提升一百米(有效扬程)所消耗的电能。计算公式如下:式中:x百米吨液有功耗电量,kWh/100mt, W单井日耗电,kWh Q单井日产液,t H有效举升高度,m系统效率与百米吨液耗电关系: 机采系统效率和百米吨液耗电这两个指标在实质上是一样的,二者之间是常数关系。HQWx第47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3

33、0.电机功率利用率: 指电机铭牌功率的利用程度。是实际输入电功率与电动机铭牌额定功率的比值。例题: 已知某抽油井使用机型为CYJ124.273HB,该井的实测功图上,上行程最高点距离基线长度为L=2.8cm,动力仪力比为2kN/mm, 电动机铭牌功率55kW,铭牌功率因数0.90,测试功率因数为0.8,相电压220V,相电流400A,电动机采用Y型接法,请你计算该井的利用率。第48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悬点的最大负荷 Pmax=L*a=2.8102=56(kN) 负荷利用率 P利=Pmax/P额=56/1210=46% 电机实际功率 P实=3U相I相cos1/1000 =3

34、220400.81/1000 =21.1(kw) 电机的功率利用率 P利=P实/ P额100%=21.155100%=38%第49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31.冲次利用率: 是指抽油机实际冲次与抽油机铭牌最大冲次的比值32.扭矩利用率: 指抽油机曲柄轴实际扭矩与抽油机铭牌额定扭矩的比值33.动液面: 抽油井在生产过程中油套管环形空间中的液面深度。34.沉没度:深井泵固定阀与动液面之间的距离。35.冲程利用率: 是指抽油机实际冲程与抽油机铭牌最大冲程的比值第50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 已知某井的流压是10MPa10MPa,静压是17MPa17MPa,该井生产层

35、位是S2S2,井段是1375.01399.01375.01399.0米,该井含水是80%80%,原油相对密度是0.90.9,若要求该井的日产液量达到4040吨,沉没度保持在300300米,且该井在5656的抽油泵进行生产,泵效为64%64%井所用抽油机冲程是3 3米,请问该井的冲次为多少可达到生产要求?其下泵深度为多少米?第51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 混水fw+油(1-fw) 10.8+0.9(1-0.8)0.98 Q实Q理 1440/4D2Sn混 n= Q实/(1440/4D2S混) =40/(14403.14/40.056230.980.64)6(次/分钟) 油层中部深

36、度 (1375.0+1399.0)/21387.0(米) H泵H动液面+H沉没度 H油层中部深度-H流压折算高度+H沉没度 1387-101000.98+300666.6(米)第52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 某井采用CYJ12-4.2-73BCYJ12-4.2-73B抽油机,70mm70mm泵生产,泵深800800米,冲次5 5次/min/min,含水6565,原油相对密度0.860.86,抽油杆在空气中每米重3.24kg3.24kg,在液体中每米重2.73kg2.73kg,活塞截面以上液柱每米重2.12kg2.12kg,钢比重为7.857.85,试计算减速箱扭距利用率。第

37、53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 P液q液L 2.128001696(kg) P杆q杆L 3.248002592(kg) P大(P液+P杆)(1+sn2/1790) =(1696+2592)(1+4.225/1790) =4539.2(kg) P小P杆(1-sn2/1790) =2592(1-4.225/1790)=2439.9(kg) M实300s+0.236s(P大-P小) 3004.2+0.2364.2(4539.2-2439.9) 2206.8(kgm) M=M实/M铭100 2206.8/730010030.2% 答:减速箱扭距利用率为31.5。第54页/共95页二、抽

38、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 某油层中部深度为20002000米,静压为16 Mpa,16 Mpa,下泵深度为12001200米,沉没压力为2.9 Mpa,2.9 Mpa,原油相对密度0.860.86,含水为80%80%,油层饱和压力14 14 Mpa,Mpa,,采用83835.45.44 4参数生产,所选抽油机型号CYJ12-6-73BCYJ12-6-73B,日产量2020吨,计算冲程利用率第55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解: Pl=Po(1-Fw)+FwPw =0.86(1-80%)+180%=0.922 P 流=(L油层-L泵)* Pl/100+Pc =(2000-1200)

39、*0.922/100=7.376 (Mpa) 流饱比=7.376/14=0.527 QL= Qo/(1-Fw)=20/1-80%=100 t/d 泵效= QL/Q理x100% =100/14403.14/4(0.083)25.440.972100%=61% 冲程利用率 =5.4/6100%=90%第56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36.36.抽油机载荷利用率: 指抽油机实际悬点最大载荷与抽油机铭牌最大载荷的比值37.37.皮带- -减速箱效率: 减速箱输出功率与电动机输出功率之比称为皮带- -减速箱效率38.38.泵效: 是指在一定的冲次和冲程下,泵的实际排量与理论排量的比值39.3

40、9.动液面: 抽油井在生产过程中油套管环形空间中的液面深度。第57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1: 某井的实测示功图上,上冲程最高点到基线的距离为L4cm,动力仪力比为a2kN/mm,抽油机型号为CYJ11-3-48B,求抽油机负载利用率(g取10m/s2)解: 悬点最大载荷P maxP maxL La a4 410102 2 8080(kNkN) 负载利用率P P利P maxP maxP P额100100 8080111110010072.772.7答:该井抽油机负载利用率72.772.7第58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2: 某井使用CYJ10-3-53HB抽油

41、机,泵挂900米,泵径70mm,冲程1.8m,冲次8次/分,上部抽油杆为22mm400m,其余用19mm抽油杆,油井含水为40%,原油相对密度0.90,钢的相对密度为7.85,22m杆空气中为3.20kg/m,19mm杆为2.38kg/m,求抽油机的负荷利用率是多少?第59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 Pmax=P液+P杆+P惯 r液=r水w水+(1-W水)r油=10.4(1-0.4)0.9=0.94t/m3 则 P液=(D2-d2)Lr液 = (0.072-0.0192)9000.94 =3.0() P杆=3.210-3400+2.3810-3(900-400)=2.47(t)

42、 P惯=P杆=2.47=0.1976 (t) 则Pmax=P液+P杆+P惯=3.01+2.47+0.1976=5.6776(t) 则负载利用率 P负=Pmax/p额100% =5.6776/10100% =56.8%答:该井负载利用率为56.8。第60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3: 某井泵径为56mm、冲程2.4米, 冲次 9次/分, 当日故障停机130分钟,累计产油32吨,原油含水45%,原油相对密度0.85,求该井泵效?解: 混合液密度=1*0.45+(1-0.45)*0.86=0.923 产液量=32/(1-0.45)=58.18吨 理论排量=3.14/4*D2*S*n*

43、(1440-130)*0.923=64.3 泵效=58.18/64.3=90% 答:该井的泵效为90%第61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40.油井维护率: 是指一段时间内,累计作业井次与累计开井数的比值。41.余隙容积: 是指在下死点时活塞游动凡尔与固定凡尔之间的泵筒内的体积。 42.四连杆机构效率: 光杆功率被减速箱输出功率除,所得的商数为四连杆机构效率第62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43.注水系统效率: 是一项反映油田注水系统地面工程综合性的经济技术指标。研究分析油田注水系统效率,主要是分析全系统的机泵运行效率、工艺管网的压能损失和注水站高压供水的利用。 以注水站为中

44、心的注水系统效率的计算方法是: 系电机泵管网 式中:系注水系统效率(%) 电机电动机效率(%) 泵注水泵效率(%) 管网注水管网效率(%)电动机效率计算: 电机3IVcos-(No+3I2R+0.0093IVcos3IVcos第63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注水泵效率计算:注水泵效率即为输出的有效功率与泵输入功率之比。 泵N有效N轴100% N有效0.2777(P泵P入)Q(千瓦) N轴3IVcos电机 式中:P泵注水泵出口压力(MPa); P入注水泵进口压力(MPa); Q注水泵排量(m3/h);注水管网效率: 管网(P泵P)P泵100% P井口P泵100% 式中:P泵注水泵出口

45、平均压力(MPa); P管网流程压力损失(主要包括泵出口闸门控制,管道沿程和局部损失,配水间调节节流损失等); P井口注水井井口平均注水压力(MPa)第64页/共95页44.44.机采井系统效率:机采井系统效率: 是指地面电能传递给井下液体,将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有效功率与电是指地面电能传递给井下液体,将液体举升到地面的有效功率与电机输入功率之比。即:抽油机井系统的有效功率机输入功率之比。即:抽油机井系统的有效功率HHPHHP与输入功率与输入功率P Pinin之比。之比。 HHP/PHHP/Pinin100100 其中:其中:Pin:拖动抽油系统的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抽油井的输入功率。拖动抽油系统的

46、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抽油井的输入功率。/24inPW日耗电3inPUICOS或或 HHP HHP:抽油井口的实际有效功率,又称水功率。是指在抽油井口的实际有效功率,又称水功率。是指在1s1s时间内将时间内将一定量的井内液体举升到地面所消耗的纯功率。一定量的井内液体举升到地面所消耗的纯功率。 Q H g8 6 4 0 0H H P 式中:式中: Q Q油井实际产混合液量,油井实际产混合液量,t td d; H H有效举升高度,有效举升高度,m m; mm油管内混合液相对密度,油管内混合液相对密度,kgkgm m3 3: fwfw抽油井的含水率,。抽油井的含水率,。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第65页

47、/共95页 有效举升高度有效举升高度H H由下式计算:由下式计算: 式中:式中:L Lf f抽油机井的动液面深度,抽油机井的动液面深度,m m; p pt t井口油压,井口油压,MPaMPa; P PC C井口套压,井口套压,MPaMPa。 实用的系统效率计算公式:实用的系统效率计算公式: 100()tcmppHfL41.134 10miQHN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第66页/共95页抽油机井系统效率可由8 个分效率组成: 系= 地 井 = k 电 皮 减 连 盘 杆 泵 管 式中k 有效载荷数 ,与四杆机构效率及井下液柱重量和抽油杆重量之比有关;电、 皮 、 减、 连、 盘、 杆、 泵、

48、管系统各分效率。 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第67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45.光杆功率: 是指通过光杆提升液体和克服井下损耗所实际消耗的功率。60sASnCPL光式中:P光光杆功率,KW; A示功图包围的面积,mm2; S光杆冲程,m; n冲次,次/分; C力比,KN/mm; Ls图中示功图长度,mm。46.举升效率: 是指有功功率(水功率)与光杆功率之比,t t第68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 某井产液100 t/d,100 t/d,回音标深度700m,700m,记录纸上音标波为200mm,200mm,液面波为228 mm,228 mm,油压0.5 Mpa,

49、0.5 Mpa,套压1.2 1.2 Mpa,Mpa,实测示功图包围面积598 mm2,598 mm2,力比2KN/ mm,2KN/ mm,冲程6 m,6 m,冲次8 8次/ /分, ,示功图长度为43 mm,43 mm,混合液相对密度为0.9,0.9,求举升效率为多少? ?第69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 动液面深度:L动=(S液面波/S音标波)xL音 =(228/200)x700=798 m 该井实际举升高度:H=L动+(P油-P套)x100/1 =798+(0.5-1.2)x100/0.9=720 有效功率:N有=QgH/86400=100 x10 x720/86400=8

50、.33KW 光杆功率=Asnc/(60L)=598x6x8x2.0/(60 x43)=22.25KW 举升效率:=N有/N光x100%=8.33/22.25x100%=37.44%第70页/共95页47.抽油机井的地面效率 d抽油机井的地面效率 P3 光杆功率 P1 输入功率抽高有杆泵地面效率的主要手段: (1)提高电机的运行效率。 (2)提高抽油机的平衡率。 (3)抽汲参数的合理匹配。13PPd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第71页/共95页48.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 j抽油机井的井下效率 P2 有效功率 P3 光杆功率32PPj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第72页/共95页49.单井的系统效率 P

51、2 有效功率 P1 输入功率12PP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第73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1 1:某井产液64t/d64t/d,液面深度1000m1000m,油压0.5MPa0.5MPa,套压1.2MPa1.2MPa,液体相对密度为0.90.9,抽油机系统效率6060,求电动机输入功率为多少?100()100(0.5 1.2)9220.9tcmppHmf解: L 1000QHg64922 106.88640086400KWHHP6.811.360%ininHHPHHPPKWP答: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11.3KW。第74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2 2:

52、某井实测示功图包围面积某井实测示功图包围面积600mm600mm2 2,力比,力比2.0KN/mm2.0KN/mm,冲次冲次9 9次次/ /分,冲程分,冲程3.6m3.6m,示功图图形长度,示功图图形长度40mm40mm,已知有功功,已知有功功率为率为7.9KW7.9KW,求光杆功率和举升效率。,求光杆功率和举升效率。600 3.6 9 2.016.26060 407.910010048.8sASnCPKWLHHPP 光t光解: 16.2答:光杆功率为16.2KW,举升效率为48.8。 第75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例题3 3:某井产液某井产液64t/d64t/d,液面深度,

53、液面深度1000m1000m,油压,油压0.5MPa0.5MPa,套,套压压1.2MPa1.2MPa,液体相对密度为,液体相对密度为0.90.9,线电流,线电流25A25A,线电压,线电压375V375V,电机功率因数电机功率因数0.90.9,电机实测功率因数,电机实测功率因数0.80.8,求抽油机井的系,求抽油机井的系统效率为多少?统效率为多少?100()100(0.5 1.2)9220.9tcmppHmf解: L 1000QHg64922106.88640086400KWHHP3cos3 375 25 0.812.996.8100%100%52.3%12.9952.3inAAinPU IK

54、WHHPP答: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为。3cos3 375 25 0.812.996.8100%100%52.3%12.9952.3inAAinPU IKWHHPP答: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为。3cos3 375 25 0.812.996.8100%100%52.3%12.9952.3inAAinPU IKWHHPP答:抽油机井系统效率为。第76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4 4: 已知某抽油机井日产液 QLQL78t/d78t/d,含水fw fw 6565,折算扬程H H745m745m,油液密度0.99780.9978,平均电流I I60A60A,电压U U380V380V,电机功率因数

55、0.450.45,求该抽油机井的机采系统效率(g g取9.8m/s29.8m/s2)?第77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 该井有效功率G有= QLHg86400 787459.8864006.59(kW) 该井输入功率G输入 =1.732UICOS1000 = 1.732380600.45100017.77(kW) 该井的机采系统效率G有G输入100% 6.5917.77100%37.0% 答:该抽有机井的机采系统效率为37.0。第78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5: 某井日产液量15m3/d,15m3/d,含水65%65%,原油密度0.86t/m30.86t/m3

56、,水的密度1.0 t/m3,1.0 t/m3,油井动液面1100m , 1100m , 井口回压1.0Mpa,1.0Mpa,套压为0 Mpa,0 Mpa,测得电动机平均输入功率7.5KW,7.5KW,求该井的机采系统效率?(?(重力加速度g g取9.8m/S2)9.8m/S2)第79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 液=1x0.65+0.86x(1-0.65)=0.65+0.301=0.951 t/m3油井有效扬程: H=Hd+(p0-pt)x1000/(.g)=1100+(1-0)x1000/(9.8x0.951) =1100+107.30=1207.30(m)油井有效功率: p有

57、=Q.H. .g/86400 =15x1207.30 x0.951x9.8/86400 =1.95KW该井机采系统效率:=P有/P输x100%=1.95/7.5*100%=26%第80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例题6: 某井产液100 t/d,100 t/d,回音标深度700m,700m,记录纸上音标波为200mm,200mm,液面波为228 mm,228 mm,油压0.5 Mpa,0.5 Mpa,套压1.2 Mpa,1.2 Mpa,实测示功图包围面积598 mm2,598 mm2,力比2KN/ mm,2KN/ mm,冲程6 m,6 m,冲次8 8次/ /分, ,示功图长度为43

58、mm,43 mm,混合液相对密度为0.9,0.9,求举升效率为多少? ?第81页/共95页二、抽油机井管理指标的计算解: : 动液面深度:L:L动=(S=(S液面波/S/S音标波)xL)xL音 =(228/200)x700=798 m=(228/200)x700=798 m 该井实际举升高度:H=L:H=L动+(P+(P油-P-P套)x100/1)x100/1 =798+(0.5- =798+(0.5-1.2)x100/0.9=720 m1.2)x100/0.9=720 m 有效功率: : N N有=QgH/86400=100 x10 x720/86400=8.33KW=QgH/86400=100 x10 x720/8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