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组合开关1140V说明书(1)解析_第1页
4组合开关1140V说明书(1)解析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JZ2-1260/1140(66O)- 4(3、2)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组合开关操作指南执行标准:MT111-2011Q/320583 ADBD 009-2013八达电气(昆山)有限公司2感谢您使用八达电气的产品。本操作指南是根据用户几年来反馈的建议,针对使用该产品的一线操作人员编写的,力求简单、精炼,希望能带给您方便。一、电气结构1.1 进线有三组接线柱 R1、S1、T1; R2、S2、T2 如图 1 所示,供 1140V(660V)进线使用。注意:若使用不同的移动变电站的多路电源给开关供电,须拆开进线的并联母排;若使用同一移变的多路电源给开关供电,需计算各路电源的短路阻抗、联接组别、电压

2、比等是否满足并联条件,如果满足,须确 保并联的多路电源各相的相序一致。1.2 出线1.2.1 驱动功率单元选用 630A、400A 和 250A 三种,若该回路为 630A,前面的空心圆用红色记号标识。1.2.2 出线腔有动力线和控制线。动力线出线采用两种方式:电缆连接器式和压盘式。电缆连接器式出线布局,如图1 所示图 1 电缆连接器式出线布局压盘式出线布局,如图 2 所示图 2 压盘式出线布局1.2.3 控制线自上而下有 X1、X2 两组控制线接线端子排,其定义如图 3 所示。X1 自上而下依次为 4 路的起、停控制、双速自锁线端子。X2 自上而下依次为 485 通讯、4 路的反馈无源接点、

3、风电闭锁、瓦斯闭锁、远方急停端子。X1X2图 3 控制线端子排定义1.3 主控腔开关所有主回路和控制保护元件均装在主控腔内。1.3.1 真空隔离换相开关 GHZ1 GHZ2 安装在开关右侧,其作用是确保供电电源正向一分断一反向三个位置的无载转换,特殊情况下可带负荷分断;31.3.2 由真空接触器、中间继电器等元件组成的驱动功率单元,安装在开关主控腔的支架上,用于控制普通电动机或双速电动机;41.3.3 控制变压器 T1,为驱动功率单元的接触器、继电器、数据采集处理器等提供电源;1.3.4限流熔断器 FU11、FU12、等,做为 PLC 短路故障的后备保护;1.3.5阻容保护 TBP1 TBP2

4、等,用于吸收过电压;1.3.6AC3300V/127/4KVA 变压器及照明信号综合保护。1.4 门板元件1.4.1 右门板装有可编程控制器(PLO、电压变送器、电流变送器、数据采集处理器、本安继电器等电气元 件,其布局如图 4 示。图 4 门板主要电气元件布局1.4.2 急停按钮:开关右侧面板上装有“急停”按钮,供紧急情况使用。二、操作说明2.1 参数设定用本安键盘上的“r、“J”、“J”、“键移动光标到设定的区域内,按“OK键,屏幕如图 5 所示,再用本安键盘的 1-9 的数字键,设定其数值,设定结束后,按“Enter ”键即可。例如:把光标移到近控(1)/图 5参数设定 1图 6 参数设

5、定 2控制系统上电后,显示主菜单。主菜单共有7 个菜单按钮,用“f”、“J”相应的按钮上,按“ En ter ”键,则切换到相应的画面。3.2 画面 2系统设定按下主菜单中按钮,切换到系统设定画面。远控(2)的设定区域内,再按“ OK 键,屏幕如图 5 示,按下本安键盘上的数字键2”,再按下“ Enter ”键,数值“ 2”进入设定区,如图6 所示。用相同的方法设定各项参数,设定错误时按“ESC 取消即可。2.2按下按钮用“r、“J”、“J”J”键移动光标到相应的按钮上,当光标变为时,按“Enter ”键,即按下该按钮。画面介绍3.1画面 1 主菜单”、“T”键移动光标到5电压 660V(1)

6、/1140V(2)设为 1:在 660V 电网中使用本开关,控制变压器的一次侧接在660V 上,程序按 660V 的基准电压判断过压或欠压。设为 2 :在 1140V 电网中使用本开关,控制变压器的一次侧接在1140V 上,程序按 1140V 的基准电压判断过压或欠压。近控(1)/远控(2)设为 1 :用运行信息”画面上的各路按钮控制电动机的起、停。此时远控起动无效,但远控停止有效设为 2:由远方集中控制台或防爆按钮盒经开关上的本安继电器控制电动机的起、停;或经网络由上位机控制电动机的起、停。此时近控起动无效,但近控停止有效。风电闭锁选择设为 0 :无此功能设为 1 :正常为常开触点,触点闭合

7、时,所有电动机禁止起动。设为 2 :正常为常闭触点,触点断开时,所有电动机禁止起动。瓦斯闭锁选择设为 0 :无此功能设为 1 :正常为常开触点,触点闭合时,所有电动机禁止起动。设为 2 :正常为常闭触点,触点断开时,所有电动机禁止起动。远程通讯地址开关经网络由上位机控制时,上位机分配给开关的地址(或站号)、如地址为 5 时,设为 5.时间日期设定设定完毕,须按 按钮,修改 PLC 内部的基准时间。3. 3 画面 3 参数设置按下主菜单中按钮,切换到参数设置画面,根据各路使用电动机的实际电流设置整定电流和短路倍数,程序依此判断电动机各种电流故障,并对电6动机实施保护。根据需要设定运行方式,如图7

8、 所示。运行方式设定结束后,必须按下 按钮,以修改 PLC 内部的有效运行方式,画面自动切换到有效运式。图 7运行方式设定中,回路号码无重复运行方式设定中,回路号码无重复时,所设定的运行方式记录在图 8 回路号码无重复时的有效运行方式运行方式设定中,回路号码有重复时,如图9 示。运行方式设定中,回路号码有重复时,如图9 示。有效运行方式画面下方滚动显示“运行方式设定中有重号,请返回重新设定”,如图 10 示。此时无法修改 PLC 内部有效运行方式,且所有回路禁止起动,必须按“返回”按钮,返回到“参数设置”画面重新设定。图 9 运行方式设定中,回路号码有重复图 10 回路号码有重复时的有效运行方

9、式(i)单路控制在运行方式设定中,凡未被设定为“顺序控制”和“双速控制”的回路均为单路控制。起动:按该回路“起动”按钮,起动该回路电动机。停止:按该回路“停止”按钮,停止该回路电动机。(ii)顺序控制将需要顺序起动的回路号依次设定到“顺序控制”的设定框中,并按下按钮,可执行顺序控制。起动:按第一台的“起动”按钮,第一台电动机起动,延时到设定的间隔时间(0200S 可调)后,自动起动第二台电动机,其它各路依次自动起动。起动时只有首台电动机“起动”按钮有效,其它各回路“起 动”按钮无效。停止:按“顺序控制”中任一回路的“停止”按钮,各回路反向间隔停止,间隔时间 0.1S。起动过程中,若任一回路不能

10、正常起动,后续几回路停止起动,同时已经起动的各回路依次反向间隔停止,间隔时间 0.1S。运行过程中,任一回路因故障停止时,其它各回路依次反向间隔停止,间隔时间0.1S。注意:组内任意一路漏电,该组不能起动。(iii) 双速控制a.单机双速第一个为低速回路号,第三个为高速回路号,第二个和第四个设为“0 ”。PLC 内部,如图 8 示,允许各路起动。7起动:按低速回路的“起动”按钮,起动电动机的低速,进入低速运行状态。低速运行到设定的低-高的切换时间(3200S 可调)时,并且电动机的低速电流下降到整定电流的1.2 倍,电动机的低速运行停止,延时 0.1S 后,电动机的高速起动。若低速运行到设定的

11、低-高的切换时间时,电动机的低速电流未下降到整定电流的 1.2 倍,电动机的低速停止,同时禁止电动机的高速运行,并显示“双速切换失败”,如图 10 示。图 11 双速切换失败停止:低速运行时,按低速回路的“停止”按钮,停止运行。高速运行时,按高速回路的“停止”按钮,停止运行。b.双机双速第一个为机尾低速回路号,第二个为机头低速回路号,第三个为机尾高速回路号,第四个为机头高速回路号。即第一个和第三个分别为机尾电动机的低速和高速回路,第二个和第四个分别为机头电动机的低速和 高速回路。起动:按机尾低速回路的“起动”按钮,起动机尾电动机的低速,延时到设定的尾-头的间隔时间(01S 可调)时,起动机头电

12、动机的低速, 进入低速运行状态。低速运行持续到设定的低 -高的切换时间(3200S 可调)时,并且电动机的低速电流下降到整定电流的1.2 倍,电动机的低速运行停止,延时0.1S 后,机尾、机头电动机的高速同时起动。若低速运行到设定的低-高的切换时间时,电动机的低速电流未下降到整定电流的 1.2 倍,电动机的低速停止,同时禁止电动机的高速运行,并显示“双速切换失败”,如图 10 所示。停止:低速运行时,按机尾或机头低速回路的“停止”按钮,停止运行。高速运行时,按机尾或机头高速回路的“停止”按钮,停止运行。运行过程中,机头或机尾电动机故障停止时,另一台电动机自动停止。建议:低-高的切换时间大于 1

13、0S。c.双机低速第一个为机尾低速回路号,第二个为机头低速回路号,第三和第四个设为“0”。起动:按机尾低速回路的“起动”按钮,起动机尾电动机的低速,延时到设定的尾-头的间隔时间(01S 可调)时,起动机头电动机的低速,进入低速运行状态。停止:按机尾或机头低速回路的“停止”按钮,停止运行。运行过程中,机头或机尾电动机故障停止时,另一台电动机自动停止。(v)用一组控制按钮控制双速电动机A 组双速自锁线 A1、A2 线并接到机尾电动机低速回路控制线的2 和 3 端子上,此时用机尾低速回路的8控制按钮控制双速电动机的起、停。例如 A 双速控制设为:1T2T3T4 时,须将双速自锁线 A1、A2 分别并

14、接在控制线接线排第“1 ”回路的 2 和 3 端子上,此时用第“ 1”回路的“起动”、“停止”按钮控制两台双速电动机的起、停。B 组和 A 组类同。注意:组内任意一路漏电,双速控制不能起动。(vi )顺序控制或双速控制的控制端子二级管的连接用顺序控制或双速控制的第一个回路“起动”、“停止”按钮控制该组其它各回路的起、停时,需对组内其它各回路的相关控制线中的1、2 号线用二极管并接。如双速控制设为:12T3T4时,与 2, 3, 4 回路对应的各路控制线的 1、2 号端子要并接二极管,其中1 号端子为二极管负极、2 号端子为二极管正极。3.4画面 4 运行信息无故障,且任意路运行时,显示运行信息

15、。控 制:系统设为近控时,用左侧各回路按钮的“起动”“停止”,控制各回路电动机的起和停;状态:运行时显示红色,停止时显示绿色;电流:实时显示各回路的三相电流;漏电:开机前显示电动机对地的绝缘状态,“正常”或“漏电”。3.5画面 5 故障累计显示自上次“清零”开始到最新发生故障的时间段内各种故障的累计次数。按键,故障累计次数清零,后续故障累计次数的时间从当前时刻开始。3.6 画面 6 电压故障 记录当前 8 次电压故障时的故障电压、日期和时间。3.7画面 7 起动异常记录当前 8 次起动异常的回路号、日期和时间。3.8画面 8电流故障记录当前 8 次电流故障的故障回路、故障类型(短路、断相、相不

16、平衡、过载)、故障电流、日期和时间。四、 通讯采用 Modbus rtu 标准协议,出厂时波特率设为9600、无校验、可根据矿方需要调整上述参数。9五、 使用与维护5.1 安装前,仔细检查连接螺栓、螺钉等紧固件是否松动,在运输过程中电气元件是否损坏;5.2 使用维护时,不得随意更换导线的规格及颜色,也不能改变导线的布置;5.3 不得随意更换、取消及改变本安电路所有电气元件及其参数;5.4 下井装卸及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强烈震动,严禁翻滚、倒置,装卸中必须轻起轻放。5.5 检查各处隔爆性能是否符合要求;5.6 检查各处导线连接是否牢固;5.7 运行中应定期清除开关各处的污垢、锈斑,并在各隔爆面涂上

17、适量的204-1 防锈蚀;5.8定期检查开关的按钮和隔离开关是否灵活可靠,接插件是否接触良好,真空接触器和中间继电器动作是否正常;5.9 定期检查开关外壳、电缆引入装置、接地装置及辅助接地装置是否牢固。六、注意事项6.1 严禁带电开盖;6.2 操作隔离换相开关时,先按下“停止”按钮,使接触器处于分断状态,再操作隔离换相开关手柄,实现 换相或分断;6.3 严禁将驱动功率单元里的时间继电器延时调至“0” S。七、一般故障检查7.1 无电源显示7.1.1 检查控制变压器的一次侧熔断器是否熔断;7.1.2 控制变压器绕组是否烧毁、断路或短路;7.1.3 插接件接触是否良好;7.1.4隔离换相开关是否良

18、好。7.2 所有回路不起动7.2.1系统设定画面中,电压是否已经选择为“1”或“ 2”;7.2.2检查系统电压是否正常;7.2.3检查运行信息画面中各路的漏电信息是否显示7.2.4参数设置画面中,运行方式设定结束后,是否按按钮,以修改PLC 内部的有效运行方式;7.2.5检查 PLC 输入口“ 11.4 ”灯是否亮(正常为亮)。107.3 有一回路不起动7.3.1检查控制按钮接触是否良好;7.3.2检查先导回路是否开路;7.3.3检查中间继电器吸合线圈是否损坏,触点是否接触不良;7.3.4检查交流接触器吸合线圈是否损坏,整流桥输出是否正常;7.3.5检查驱动功率单元控制线接插件是否良好;736检查该回路是否显示7.4 过/欠压故障7.4.1检查系统电压是否正常;系统电压高于额定电压的110%或低于额定电压的 75%寸,为过/欠压故障。7.4.2检查电压变送器的输入和输出电压;正常时,电压变送器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