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冀教版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冀教版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冀教版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冀教版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冀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语文上学期古诗阅读与理解考试巩固练习冀教版班级:_ 姓名:_1. 课外阅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注释)董大:指唐代著名的琴师董庭兰。黄云:乌云。白日曛:曛,昏暗。太阳黯淡无光。1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北风、大雁和_。2从内容看这是一首()。a.写景状物诗 b.送别诗 c.田园诗3写出后两句诗的意思。_4“千里”有人写作“十里”,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_5诗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怎样的情谊?_2.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

2、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注释:一曲:一首,因为词是配合音乐唱的,故称“曲”。新词:刚填好的词,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去年天气旧亭台:天气、亭台都和去年一样。小园香径:落花散香的小径。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上是在发问,实际上是对时光流逝的感慨。(_)词的上阕写的是词人本来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饮酒听歌,但这种情境却触发了他对“去年”类似经历的追忆,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_)下阕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感到既似曾相识又无可奈何。(_)2这首词多处用到了对比的写法,请你找出其中的一处,作

3、简要分析。_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名句,请你说说其中蕴含的哲理。_3.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下面对诗句中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是()a.终日不成章章:文章b.泣涕零如雨零:零散c.相去复几许去:距离d.脉脉不得语得:得到2这首诗中用了很多叠词,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诗中的叠词有:迢迢、_、_、札札、_、_等。其中只有“_”是属于拟声词,其他几个都是状态词。3这首诗中通过描绘织女的姿态美,意在表现织女的勤劳形象的诗句是:“_,_”。4这首诗中描写

4、的情景,有虚实之分,眼之所见为实,心之所想为虚。哪些诗句描写的是眼前所见的“实景”?请用“”画出来。5从“泣涕零如雨”和“脉脉不得语”中,你能体会到织女心中怎样的感情?_4. 课内阅读。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1给诗句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横线。晞(x  xi) 衰(shui cu)焜(kn hn )  泽(zé  zhé)2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衰:_。 德泽:_。恐:_。 焜黄:_。3这是一首劝诫世人 _的诗。4这首

5、诗最后两句和岳飞满江红中的“_,白了少年 头,_。”所表达的意思相同。5.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清平乐·春归何处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1整首词以“_”这一句为总起,写出了作者对春天的寻觅。2作者寻春不见,内心充满了_,正如词中所写的“_”。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3解释词语。无行路:_。4诗人要与( )“同住”。a.能找到春天的人 b.家人c.朋友 d.春天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5写出下列字的意思。啭:_ 因

6、:_6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词的意思。_7黄鹂有没有告诉作者答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黄鹂和春天一同出现,有黄鹂的飞掠就有春天的存在b.黄鹂还是告诉了作者答案的,它把作者的视线引向夏季开放的蔷薇c.寻找春天的去处,答案并不重要,作者意在抒发对春天的爱惜和留恋之情6. 课外古诗词阅读。水调歌头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常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把酒:端起酒杯。把,执

7、、持。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但:只。千里共婵(chán)娟(ju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1这首词是诗人写给_,诗人选取了_为题材来表达自己复杂的情怀。2下面对本词的分析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词人神游月宫的幻想是因在人间感到寂寞而产生的,而这寂寞感又跟中秋之夜不能跟亲人团聚有关。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中,“转”和“低”表示夜已深,而词人

8、无眠,故小序说“欢饮达旦”。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较“隔千里兮共明月”的客观描述更具情思,前者是“有我之境”,后者是“无我之境”。d.“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不满现实,想逃避现实,又不能决绝的心理。3词中富有哲理的一句是“_”;表达对亲人美好祝愿的一句是“_”7.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春日宋·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1胜日寻芳泗水滨中的“胜日”指的是_。2无边光景一时新中的“一时”指的是_。3等闲识得东风面中的“等闲”指的是_。4春日是诗人漫步在泗水河畔,享受踏青的乐趣。诗中的哪两句诗你觉

9、得最富有哲理?_8. 阅读下面的诗句,回答问题。己亥杂诗清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1找出诗中的成语。_2龚自珍在诗中希望得到的“人才”主要是指(   )a.学习程朱理学的读书人 b.能够“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c.主张学西方的中国人 d.资产阶级知识分子3如何理解“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_9. 阅读与理解。过故人庄唐孟浩然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首句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起因。“具”的意思是  (1) 

10、; 。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第二句由近及远写的是“故人庄”的自然之景。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  (2)  。 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词更有味道了。“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和乐趣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 (3) ,聊  (4)  ,聊  (5)  。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注释过:拜访。具:准备。 场圃:农家的小院。 就:赴。这里指

11、欣赏的意思。1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1)_  (2)_2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3)聊_  (4)聊_ (5)聊_10. 默写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完成练习。_,_。_?_。_,_。_,_。1默写古诗。2理解词语。卜算子:_ 鲍浩然:_之:_  浙东:_欲:_   才:_始:_   若:_3这是一首_诗,第一句诗用了_的手法,第二、三句诗用了_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面几句借春表达了作者的_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_。4这首词王观起首用_比喻_,用_比喻_。然后进行

12、_问,“_”?然后回答:“_。”这是指_的地方。接着,作者感叹:_,_。最后,作者嘱咐_:_,_。5词的上片着重写_,起首两句,运用_,把_变成_,把_时所见_化为_。6“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_;二指_。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江上渔者宋范仲淹江上往来人,_。君看一叶舟,_。1补全古诗2“往来”的意思是_,这个词写出了江岸上_的景象。3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把鲈鱼的鲜美和捕鱼者的艰辛进行对比b.本诗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会让人联想到悯农中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c.本诗后两句的朗读节奏为:

13、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d.本诗语言质朴,朗读时应用叙述的语气进行朗读4读下面的资料,结合本诗的内容,说说你对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政治抱负的理解。资料创作背景:诗人在苏州、常州一带查看水情时,目睹江中的一叶扁舟,在风急浪高的水面上起伏,由此联想到渔民捕鱼的艰辛和危险,故而创作了本诗。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为祖国的前途、命运担忧,为人民的幸福出力。_1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_,_。_,_。_,_。_,_。注:题目居中写,上下阕之间空两格。注意行款整齐,布局合理。书写要正确,养成自我检视习

14、惯。1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2“西江月”是词牌,“_”是词题。从“_”等词句,可以知道,写的是乡村夏夜美景。3词中,“路转溪桥忽见”的“见”同_,读音是_。4如果宿建德江所表达的情感用一个“_”字来表示,那这首词表达的情感就可以概括为一个“_”字。13.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小题。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国破'句中,'国'指京城长安,'破'的意思是'沦陷'。b.'城

15、春'句中的'深'意思是茂盛。c.第二句的意思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d.'浑欲'句意为,安史之乱不平定,诗人就不整理散乱的头发。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明为写景,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为全诗定下了高昂的爱国基调。b.'家书抵万金'一句出自肺腑,情真意切,很自然地引起共鸣,因而千古传诵。c.诗的前四句写景,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的境况,充溢离情。d.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1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清 明清明时节雨纷纷,_。_,牧童遥指杏花村。1把古诗补充完整。清明一诗描写的是     (节日)时的景象。2这首诗中哪一句描写了清明时节的自然现象?_。3这首诗写出了清明时节人们(     )的情景。a.踏青时十分喜悦 b.扫墓时凄凉、忧伤 c.喝酒时逍遥阅读古诗,完成练习。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1这首诗的题目是_,作者是 _代的_。2“独”的意思是_,“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