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绪论第一节 摄影术的诞生和发展一.摄影人类视觉的延伸 * 传统摄影 通过光学仪器聚焦成像,以感光材料为介质,摄取(记录)客观景物瞬间影像的艺术.* 传统摄影技术 前期的光学成像; 后期的化学处理二.摄影术的诞生 二千三百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墨家学说的著作墨经中即对光影关系、光的反射、小孔成像、球面镜聚光结像的原理做过阐述。这些论述与现代摄影的应用光学原理是相似的。 (一).小孔成像光线通过一个小孔进入一个暗室,便可在对面墙壁上,形成一个暗淡的景物影像,图中的影像是上下颠倒的,这种暗室成像的现象,在古代就已经知道.(二)暗箱17世纪,一些小的便于携带的暗箱(camera obscura),常被用
2、来作为艺术家画画的辅助工具。与“摄影诞生”相关的重要人物、事件:* 阳光摄影法"(heliography)尼埃普斯用一种油溶的白沥青,涂在一块铅锡合金板上,经长时间曝光,使沥青硬化.然后,将金属板置于熏衣草油中,把白沥青的未硬化部分洗去.这样,影像的明亮部分成为白色,在黑色金属板的衬托下,显现为影调与原物相似的正像.* 达盖儿摄影法,1839年1. 将一块镀银的铜板彻底清洗,并抛光.2. 把镀银的铜板置于一个装有碘溶液的小箱子内,在室温下停留5-30分钟,至镀银的表面变为金黄色为止(可在红灯下观察).这时,镀银的铜板已光敏化,可以放入防光盒内,以供拍照.3. 在暗箱内曝光5-12分钟
3、(f11镜头).4. 将已曝光的镀银铜板置于75的水银上方,面朝下,进行“显影”.5. 用海波溶液将留存的银盐洗去(“定影”)6. 最后用蒸馏水洗净并晾干银版摄影把曝光时间由至少8小时缩短到二三十分钟。法国政府买了银版法摄影的专利权,1839年8月19日,法国科学家阿拉哥在法国学术院把达盖尔的“银版摄影术”内容公诸社会,此后,人们把这一天定为摄影术的正式诞生日;达盖尔也被誉为“摄影之父”。 三 .摄影的发展卡罗式摄影法 与达盖尔摄影法公布差不多同时,英国的以为地主兼科学家塔尔博特也在用暗箱进行他自己的记录影像的试验。1840年,塔尔博特对他的摄影法进行了改进:他改用碘化银做感光材料,这样,不但
4、曝光时间缩短了,通过显影、定影处理,得到照片的质量也更稳定。1841年,塔尔博特把改进后的方法申请了专利,并命名为“卡罗式摄影法”。 湿版摄影法 1851年3月,英国雕塑家阿切尔发明了用混合有碘化钾的火棉胶涂在玻璃版上,然后浸入硝酸银溶液以增加感光性,趁湿将玻璃板装入摄影机进行曝光、显影、定影和水洗最终获得影像的方法。 湿版法的发明和使用,是摄影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使摄影真正的普遍起来了,人们开始热衷于各种照片的购买、收集、观赏和讨论。 干版摄影法1871年,英国医生马多克斯经过无数次的实验,以溴化银乳剂代替火棉胶,与明胶混合作为涂料,在玻璃上制作感光版获得成功。马多克斯的“干版摄影
5、法”是划时代的发明,干版可长时间储存,曝光只要几分之一秒,从而揭开了现代摄影的帷幕。胶片的诞生24岁的美国人乔治·伊思曼发明了能将卤化银乳剂均匀涂在干版上的机器。伊斯曼成立了专门从事研究摄影器材的柯达公司,经过努力,于1888年制成第一台柯达摄影机,第二年,又成功生产了纸制胶卷。 一年后,伊斯曼公司生产出了以硝化纤维为片基的成卷软片。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胶卷。伊斯曼公司的发明简化、普及了摄影,他提出的“你们按快门,我们来完成”口号,把业余摄影爱好者从繁杂的技术操作中解放了出来,使他们开始可以随心所欲从事拍摄。 1877年,法国科学家迪奥隆成功地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彩色照片安古伦风景,是用一
6、张片基上涂有分别感红、感绿、感蓝三层乳剂的感光材料摄成的。 1913年,德国设计师巴纳克设计的使用35毫米胶卷的“莱卡U”照相机问世。它配有一个F3.5的解像力极佳的镜头,使小型照相机也能获得清晰度很高的照片。它的成功为35毫米照相机的设计拉开了帷幕;1925年,“莱卡1型”正式上市,采用金属机身,焦平面快门,上快门与卷片联动,摄影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1947年,美国的爱德华·兰德博士发明了“一步法”摄影技术,一步成像照相机胶片曝光后在机内直接完成洗印,当把相纸从底片上剥下来时,便可得到一张照片。这种照片最初是黑白的,到1963年又发明了彩色照片。 第二节 摄影的特性一.影像的纪
7、实性二.瞬间的长驻性第三节 摄影的应用和功能一.应用(一).艺术上1.艺术创作2.翻拍和出版3.写生的工具(二).科学研究二.功能1.认识功能2.教育功能3.审美功能第一章镜头第一节 透镜与加膜一。透镜的种类与片组1。凸透镜2。凹透镜3。透镜片组4。非球面透镜非球面透镜的原理与优点(1)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曲率做连续变化的镜面非球面透镜 (从透镜中心到周边有一定的曲率球面透镜)(2)主要优点:全面提高镜头成像质量。二。单层加膜与多层加膜1。为何要加膜 未加膜的镜头,由于光的反射和吸收,造成光的损失,反差下降,灰雾上升影响成像质量2。单层加膜与多层加膜(1)原理:利用光的干涉作用 在透镜表面镀上某一
8、色光波长1/4厚度的薄膜,从而减少该波长光的反射程度(2)多层加膜的表示方法MC3。加膜的作用 提高影像质量。 具体表现* 使影像反差和暗部清晰度不受影响;* 在彩色摄影中,提高色彩还原能力,提高影像清晰度 第二节 焦距与口径一。焦距与成像效果1。焦距的含义:*实用:镜头中心至胶片平面的距离*理论:无限远的景物在焦平面结成清晰影像时,透镜或透镜组的第二节点至焦平面的垂直距离。 2。焦距与成像规律:(1)焦距与视角成反比(2)焦距与景深成反比二。口径1。口径的含义 (口径= 有效口径) 表示镜头的最大进光孔 (最大光圈) 2。口径的表示方法:口径 = 最大光孔直径 镜头焦距 例: 最大光孔1=2
9、5mm,焦距1=50mm; 最大光孔2=35mm,焦距2=50mm 口径1 1:2 口径2 1:1.4(光圈系数f12f21.4)3。快速与慢速镜头快速镜头大口径镜头慢速镜头小口径镜头4。大口径的优点()便于暗弱条件下,手持相机现场光拍摄;()便于摄取小景深,虚实结合效果;()便于使用较高的快门速度。第三节镜头的选择一。各种焦距镜头列表比较* 标准镜头焦距长度相机画幅对角线长度* 不同画幅的标准镜头焦距不同,但视角类同二。变焦距镜头1。变焦距镜头的种类(1)手动与自动(2)变焦范围(3)变焦倍率(4)变焦方式2。变焦距镜头的优缺点(1)一只变焦距镜头可以代替若干个定焦距镜头(2)口径通常较小*
10、 变焦距镜头的成像质量总比定焦镜头要差些第二章 相机 第一节 相机的主要装置相机的主要装置 1。光圈 2。快门 3。聚焦 一。光圈1。光圈系数(f 系数) f1 1.4 2 2.8 4 5.6 8 11 16 22 32 f 系数的计算公式: f =镜头焦距 /光孔直径* 对同一焦距的镜头来说,f系数越小 光孔越大 n*任意两档光圈进光量关系 2 2。光圈的作用1)调节进光照度基本作用2)调节景深效果重要作用3)影响成像质量易被忽略作用二。快门1。快门速度标记 2 4 8 15 30 1 2 4 8 15 30 60 125 250 500 1000 (表示倒数秒) 慢门 B T 2。快门的作
11、用1)控制进光时间基本作用2)影响成像清晰度不可忽视的作用3。快门的种类1)镜间快门和帘幕快门(了解特点)2)电子快门通过电子延时电路等装置自动控制快门速度 *无需调节 *快门速度不局限于整档变化 机械快门机械调速,定级变化程序快门电子机械快门第二节 相机的选择一.从画面画幅分* 35mm画幅* 中画幅(120胶卷)* 大画幅二.从取景方式分* 单镜头反光相机 重点要了解前两种相机的特点* 旁轴式平视取景相机* 120双镜头取景相机* 桥式相机三.从自动化程度分* 手动相机* 半自动相机* 全自动相机四.从成像载体分*银盐型胶片相机*数码相机第三节 相机的自动化自动曝光自动聚焦自动闪光一。自动
12、曝光1。片速的调定(1)自动调定自动感应功能(CAS系统) 使用 DX 胶卷 (2)手动调定 2。光线的测定 自动相机带有测光系统来测定 被摄体的受光强弱*测光形式内测光;外测光*测光方式平均测光;偏重中央测光; 重点测光;多点测光3。四种自动曝光模式* 光圈先决式* 快门先决式* 程序式* 景深先决式(1)光圈先决式(光圈优先式) 含义拍摄者 手动调节光圈 相机 自动调节快门 优点具有选择光圈的主动权,在需要考虑景深效果的拍摄中见长。 要注意相机显示的快门速度(2)快门先决式(快门优先式) 含义拍摄者 手动调节快门 相机 自动调节光圈 优点具有选择快门的主动权,在需要考虑快门速度效果的拍摄中
13、见长。 要注意相机显示的光圈系数(3)程序式(全自动曝光)含义光圈和快门速度均由相机自动调节分类 a.单一程序; b.多重程序; c.自定程序(4)景深先决式 主要确保拍摄者对景深的要求二。自动聚焦1。自动聚焦目标区 相机取景屏中央有一长方形小区域标记2。区域式与连续式自动聚焦(1)区域式 从最近聚焦点至无限远设定若干固定聚焦点(通常为4-5个), 相机自动伸缩镜头以级调定。(2)连续式 从最近聚焦点至无限远能精确聚焦在任何位置上3。光电检测、红外线与超声波自动聚焦(1)光电检测:使用测距感应器对自动聚焦目标区内的景物亮度情况经进行检测并指令相机 完成聚焦;(2)红外线与超声波自动聚焦:相机发
14、出红外线或超声波到达自动聚焦目标区内景物后,反射回相机,由相机接受并计算摄距和完成自动聚焦4。眼控自动聚焦方式 工作原理:相机内置的微机对在传感器区域上感应到的眼球像的瞳孔中心,与红外发光二极管照射眼球时产生的角膜反射像的位置关系,进行高速运算,根据运算结果求出眼球的转动角度,测算出拍摄者眼睛在取景器上所观察的位置,确定测距点并自动聚焦。 三。其他自动化功能1。自动显示拍摄情况2。自动纪录拍摄日期3。自动定时拍摄4。自动包围曝光功能注意持稳相机1。掌握持稳速度* 持稳速度手持相机拍摄时能拿稳相机的快门速度* 通常认为:能拿稳相机的快门速度是 镜头焦距的倒数 ( 例:焦距50mm ,持稳速度 :
15、1/60s )2。掌握持握方法3。掌握三脚架的使用注意使用遮光罩 遮光罩作用:防止不需要的光线进入镜头;保护镜头。(注意点:不同焦距的镜头,遮光罩长度不同)注意维护相机 * 防尘,防震,防潮,防损伤, 注意高温低温 第三章 曝光第一节 正确认识曝光一。曝光对影像质量的影响1。曝光与密度负片:曝光过度密度大底片厚曝光不足密度小底片薄2。曝光与影像清晰度(1) 曝光量(2) 光圈大小(3) 快门速度3。曝光与色彩二。影像曝光量调节的客观因素1。光线的强弱* 光源本身的强弱* 被摄体的受光情况2。感光度 感光度高 对光线敏感度大,用较小的曝光量 感光度低 对光线敏感度小,用较大的曝光量在同样受光条件
16、下,如用ISO100 1/125, f8 如用ISO200 1/125, f11三。影响曝光量调节的主观因素1。表现意图2。实际需要的准确性第五章 摄影构图 摄影构图运用相机镜头的成像特性和摄影造型手段来构成一定的画面,以揭示一定的内容。第一节 拍摄点与画面变化一。不同的摄距与画面效果摄距的不同带来景别的变化*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二。不同方向与画面效果方向拍摄点位于被摄体的方位*正面方向*斜侧方向*正侧方向*背面方向三。不同高度与画面效果高度相机是高于、低于还是类同于主 体的水平高度*平拍*仰拍*俯拍第二节 稳定、空白与三分法一。画面稳定1。基本含义:*画面上的水平线要水平;*垂直线要
17、垂直 拉大摄距 提高拍摄点 采用透视矫正镜头2。均衡 也是稳定的表现均衡心理上和生活经验上所形成的力和价值上的均衡二。画面空白画面空白没有具体形象的部位*功能:1)衬托主体; 2)视觉和心理上造成动势; 3)刻画意境,渲染气氛三。三分法(井字分割) 把画面两边各三等分的直线产生了“井”字分割画面,这四条分割线的四个交叉点,称为“视觉中心”,四条分割线也被认为安排景物的理想位置。第三节 画幅与虚实一。画幅 * 横幅 * 竖幅 * 方幅二。虚实结合的运用1。虚实结合的功效1)突出主体;2)表现动感;3)加强画面空间感;4)表现意境2。虚实结合的技法1)景深原理;2)动静原理;3)利用云雾烟尘;4)
18、利用特殊效果滤镜第四节 前景与背景一。前景1。前景的选择 * 有季节特征、地方特征的景物 * 框架式前景 * 具有对比比喻和比拟效果的景物2。主要功能 增强画面空间感,提高画面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二。背景1。背景的选择 * 有季节特征、地方特征的景物 * 具有对比比喻和比拟效果的景物2。主要功能突出主体,丰富内涵-方法:1)使背景简洁(改变拍摄点;虚实结合) 2)使背景与主体有鲜明影调对比第五节 色调与影调一。色调的含义与运用色调的含义:* 照片的基调;(高调 低调 中间调)* 景物在照片上再现的深浅二。影调的含义和运用影调的含义:* 景物在照片上再现的深浅(色调)* 照片上影像的阶调影像明暗过渡
19、的变化情况影调的运用:* 影调丰富与简单*影调对比画面上影调等级的对比; 影调面积的对比第六节 线条与质感一。线条的运用*直线条 竖线条、横线条、斜线条*曲线条 #汇聚线条#重复线条二。质感的表现1。质感被摄体表现结构的性质在照片上再现的真实感2。恰当的用光是表现质感的关键第七节 光线与造型效果一。摄影用光的六大基本因素1。光度 光源发光强度和光线在物体表面的照度以及物体表面呈现的亮度的总称。2。光位 光源相对于相机与被摄体的位置,即光线的方向和角度。*主要光位:1)正面光2)前侧光3)侧光4)后侧光5)逆光6)顶光7)脚光 3。光质光线聚,散,软,硬的性质1)聚光来自一明显的方向, 产生的阴
20、影浓重明晰;2)散光来自若干方向, 产生的阴影柔和不明晰4。光型光线在拍摄时的作用1)主光2)辅光3)修饰光4)轮廓光5)背景光6)模拟光5。光比被摄体主要部位的亮部与暗部受光亮差别,通常指辅光与 主光的差别。*光比大反差大 光比小反差小6。光色光的颜色(色温) 光色决定了光的冷暖感第八节 摄影视觉一。立体与平面的转换二。视角的转换三。色彩的转换四。选择性的转换五。综合单一的转换六。局限性与能动性的转换 彩色摄影简要了解色彩在彩色摄影中的运用色彩的产生 色彩的发生,是光对人的视觉和大脑发生作用的结果,是一种视知觉。光眼神经 - >见到色彩。 色彩最基本的构成元素明度、色相 和 纯度明度
21、任何一种纯度色都有着自己的明度特征。 一个彩色物体表面的光反射率越大,对视觉刺激的程度越大,看上去就越亮,这一颜色的明度就越高。 色相色相指的是色彩的相貌。 在可见光谱上,人的视觉能感受到红、橙、黄、绿、蓝、紫这些不同特征的色彩。纯度纯度指的是色彩的鲜艳程度,它取决于一处颜色的波长单一程度。原色光与补色光1。原色光 : 红 绿 兰等量 红光 + 绿光 + 兰光 = 白光非等量混合几乎能产生所有色光2。补色光:任何两种色光相加产生白光,这两种色光互为补色光。红光+青光=白光绿光+品光=白光兰光+黄光=白光彩色摄影的减色法原理1。减色法的含义运用黄品青三种颜色的单色影像,来叠合成各种色彩的景物,它
22、们叠合产生的各种色彩是从白光中减去某些色光(阻挡它的补色光)而产生的,所以这种彩色合成法叫减色法2。彩色感光材料的成像结构感兰层感绿层感红层光源色温与感光特性色温与光源色温色温的含义表示光谱成分的一种概念 表示光线颜色的一种标志白光色温:5500k民用钨丝灯:2800k蓝色天空:20000k光源色温光线越红色温越低光线越兰色温越高(常用光源色温表)色彩的心理感受 红色鲜艳夺目,富于刺激性,能使人振奋。红色在人的心目中成为一种热情生动、喜悦、欢快和引人注目的颜色。同样,红色常常给照片带来生气和活力,给人热烈、火爆、温暖之感。黄色会产生两种效果,多表现温暖、愉快、高贵、豪华,但在特定环境中,又表现
23、出懦弱、憔悴;橘黄色因近似黄种人的肤色,会引起柔和、舒畅、温和、亲切之感。橙色比红色明朗、温和,它总是与甜蜜、充足、温暖相联系,如金色的秋天、成熟的果实、美味的食品都和橙色有关;暗橙色则给人以成熟、老练、朴实与浑厚之感。 以上色彩通常被称为暖色。与暖色相对应的被称为冷色。冷色包括蓝色、青色、绿色和紫色等。 蓝色表现严肃、寒冷。蔚蓝的天空,湛蓝的大海,青黛色的远山,都会给人以清凉与高深莫测之感。绿色是自然界中最多见的颜色。草地、森林、农作物等都是绿色的,它给人宁静与清爽之感。紫色在自然界中不多见,它存在于霞光及少数花朵之中,给人以飘浮不定的印象,有时紫色也被当作高贵之色。紫色比青蓝色暖和,但人们还是把它当作冷色对待。色彩的和谐与对比首先讨论色彩的和谐,例如,作品以红色、黄色、橙色、咖啡色等暖色系列为同一色系,运用不同的色阶变化,产生和谐感觉。同样,也可以用蓝色、绿色、白色等冷色系列表达作品,这种使人舒服,也有深度。色彩的对比,可以采用冷暖对比,互补色对比等,有助于强调艳丽、丰富、浓重的色彩效果。恰当运用色彩要注意色彩的处理如何与主题、情调相互配合以达到完美。在风光摄影创作中,色彩运用得当,可以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使画面绚丽多彩。善于用色并不在多,而在用得恰当。多参考彩色佳作,留心其他艺术作品例如绘画、电影、电视等对色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