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菌法行稳书苑_第1页
灭菌法行稳书苑_第2页
灭菌法行稳书苑_第3页
灭菌法行稳书苑_第4页
灭菌法行稳书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灭菌法-物理灭菌法2009-9-4 11:30【大 中 小】【我要纠错】灭菌方法:根据药物的性质及临床治疗的要求,选择合适的灭菌方法。一般可分为物理灭菌法、化学灭菌法、无菌操作法三大类。 物理灭菌法是利用高温或其它方法,如滤过除菌、紫外线等杀死微生物的方法。加热可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变性,导致微生物死亡。 (一)干热灭菌法及设备 干热灭菌法是利用干热空气或火焰使细菌的原生质凝固,并使细菌的酶系统破坏而杀死细菌的方法。多用于容器及用具的灭菌。 1、火焰灭菌法 即以火焰的高温使微生物及其芽胞在短时间内死亡。一般是将需灭菌的物品加热10秒钟以上。如白金等金属制的刀子、镊子、玻棒等在火焰中反复灼烧即

2、达灭菌目的。搪瓷桶、盆和乳钵等可放入少量乙醇,振动使之沾满内壁,燃烧灭菌。 2、干热空气灭菌法 系利用热辐射和灭菌器内空气的对流来传递热量而使细菌的繁殖体因体内脱水而停止活动的一种方法。由于干热空气的穿透力弱且不均匀、比热小、导热性差,故需长时间、高温度,才能达到灭菌目的。一般需135-145/3-5小时、160-170/2-4小时、180-200/0.5-1小时;热原经250/30分钟或200/45分钟,可破坏。 本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金属等用具,以及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如油、蜡及滑石粉等,但不适用橡胶、塑料及大部分药品。如注射剂容器安瓿、输液瓶、西林瓶及注射用油宜

3、用干热空气灭菌法灭菌。 常用设备有电热箱等,有空气自然对流和空气强制对流两种类型,后者装有鼓风机使热空气在灭菌物品周围循环,可缩短灭菌物品全部达到所需温度的时间,并减少烘箱内各部温度差。 (二)湿热灭菌法及设备 湿热灭菌法系利用饱和水蒸汽或沸水来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是注射剂生产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包括热压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菌法、煮沸灭菌法。具有穿透力强,传导快,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较快变性或凝固,作用可靠,操作简便,水蒸汽含有潜热、比热较热空气大等优点,但对湿热敏感的药物不宜应用。 1、热压灭菌法 热压灭菌法系指在密闭的高压蒸汽灭菌器内,利用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汽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具有灭

4、菌完全可靠、效果好、时间短、易于控制等优点,能杀灭所有繁殖体和芽胞。适用于输液灭菌。 热压灭菌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115(68kpa)/30min, 121(98kpa)/20min, 126(137kpa)/15min. (1)热压灭菌器 热压灭菌器的种类很多,最常用的是卧式热压灭菌器。 其结构主要有箱门或箱盖密封构成一个耐压的空室、排气口、安全阀、压力表和温 度计等部件。用蒸汽、电热等加热。卧式热压灭菌器系全部用坚固的合金制成,有的带 有夹层,顶部装有压力表两支,分别指示蒸汽夹层的压力和柜室内的压力。两压力表中 间为温度表,底部装有排气口,在排管上装有温度表头以导线与温度表相连,柜内备

5、有带轨道的灭菌车,车上有活动的铁丝网格架。另有可推动的搬运车,可将灭菌车推至搬运车上送至装卸灭菌物品的地点。 (2)使用方法 用前先作好柜内清理工作,然后开夹层蒸汽阀及回汽阀,使蒸汽通入夹套中加热,同时将待灭菌物品放置柜内,关闭柜门,旋紧门闩,此后应注意温度表,当温度上升至所需温度,即为灭菌开始时间,柜室压力表应固定在相应的压力,待灭菌时间到达后,先关闭总蒸汽和夹层进汽阀,再开始排气,待柜室压力降至零后10-15分钟,再全部打开柜门。有时为了缩短时间,也有对灭菌柜内的盛有溶液的容器喷冷却水,使其迅速冷却。对于灭菌后要求干燥又不易破损的物料,灭菌后立即放出灭菌柜内的蒸汽,以利干燥。 (3)热压灭

6、菌柜使用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饱和水蒸汽; 必须将柜内的空气排净,否则压力表上所表示的压力是柜内蒸汽与空气二者的总压,而非单纯的蒸汽压力,温度不符; 灭菌时间必须从全部药液真正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时算起。在开始升温时,要求一定的预热时间,遇到不易传热的包装、体积较大的物品或灭菌装量较多时,可适当延长灭菌时间,并应注意被灭菌物品在灭菌柜内的存放位置; 灭菌完毕后,必须使压力降到0后10-15分钟,再打开柜门。 为了确保灭菌效果,防止漏灭,在生产上常用适当灭菌温度指示剂,如利用某些熔点正好是灭菌所需温度的化学品作指标,灭菌时将它熔封于安瓿中,分别放在灭菌柜前、中、后或上、中、下三层位置上,出现结晶熔化则表

7、示温度已达到。常用的有安替比林(110-112)、升华硫(117)、苯甲酸(121-133)、碘仿(115),并可加着色剂如亚甲兰、甲紫等以便观察。也可用留点温度计及碘淀粉温度指示剂。但上述指示剂并不能表明保持该温度的确切时间,目前生产上已采用灭菌温度和时间自动控制系统来监视和调节灭菌过程中的温度。 2、流通蒸汽灭菌法 流动蒸汽灭菌系指在常压下,于不密闭的灭菌箱内,用100流通蒸汽30-60分钟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适用于1-2ml注射剂及不耐高温的品种,但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芽胞,故制品要加抑菌剂。 3、煮沸灭菌法 煮沸灭菌法系把待灭菌物品放入水中煮沸30-60分钟进行灭菌。本法不能保证杀灭

8、所有的芽胞,故制品要加抑菌剂。 4、影响湿热灭菌因素 (1)微生物的性质和数量 各种微生物对热的抵抗力相差较大,处于不同生长阶段的微生物,所需灭菌的温度与时间也不相同,繁殖期的微生物对高温的抵抗力要比衰老时期抵抗力小得多,芽胞的耐热性比繁殖期的微生物更强。在同一温度下,微生物的数量越多,则所需的灭菌时间越长,因为微生物在数量比较多的时候,其中耐热个体出现的机会也越多,它们对热具有更大的耐热力,故每个容器的微生物数越少越好。因此,在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应尽一切可能减少微生物的污染,尽量缩短生产时间,灌封后立即灭菌。 (2)注射液的性质 注射液中含有营养性物质如糖类、蛋白质等,对微生物有一种保护作用,

9、能增强其抗热性。另外,注射液的ph值对微生物的活性也有影响,一般微生物在中性溶液中耐热性最大,在碱性溶液中次之,酸性不利于细菌的发育,如一般生物碱盐注射剂用流通蒸汽灭菌15分钟即可。因此,注射液的ph值最好调节至偏酸性或酸性。 (3)灭菌温度与时间 根据药物的性质确定灭菌温度与时间,一般说灭菌所需时间与温度成反比,即温度越高,时间越短。但温度增高,化学反应速度也增快,时间越长,起反应的物质越多。为此,在保证药物达到完全灭菌前提下,应尽可能地降低灭菌温度或缩短灭菌时间,如维生素c注射剂用流通蒸汽100/15min灭菌。另外,一般高温短时间比低温长时间更能保证药品的稳定性。 (4)蒸汽的性质 饱和

10、水蒸汽热含量高,穿透力大,灭菌效力高。湿饱和水蒸汽热含量较低、过热蒸汽与干热空气差不多,它们的穿透力均较差,灭菌效果不好。 (三)射线灭菌法 1、紫外线灭菌法 本法是指用紫外线照射杀灭微生物的方法。一般波长200-300nm的紫外线可用于灭菌,灭菌力最强的是波长254nm. 紫外线是直线传播,其强度与距离平方成比例地减弱,并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普通玻璃及空气中灰尘、烟雾均易吸收紫外线;其穿透较弱,作用仅限于被照射物的表面,不能透入溶液或固体深部,故只适宜于无菌室空气、表面灭菌,装在玻璃瓶中的药液不能用本法灭菌。 由于紫外线灯的灭菌作用与照射强度、时间和距离有关。一般在6-15m3的房间安装一只

11、30瓦紫外线灯,其高度离操作台面不超过1.5m,被灭菌物离灯与台面的垂直点中心不超过1.5m,相对湿度以45-60%为宜,温度宜在10-55范围,并必须保持紫外线灯管无尘、无油垢。 紫外线对人体有一定的影响,照射时间过久,能产生结膜炎、红斑及皮肤烧灼等现象。为此,在操作前开灯1-2小时后,再进行操作。由于不同规格紫外线灯,均有一定使用期限规定,一般为3000小时,故使用时应记录开启时间,并定期检查灭菌效果。 2、辐射灭菌法 是以放射性同位素(60co或137cs)放射的射线杀菌的方法。其特点是可不升高产品的温度,穿透力强,所以适用于不耐热药物的灭菌,如维生素、抗生素、激素、肝素、羊肠线、重要制

12、剂、医疗器械、高分子材料等。中国药典(2000年版)已收载本法。 但辐射灭菌设备费用高,某些药品经辐射后,有可能效力降低或产生毒性物质且溶液不如固体稳定,操作时还须有安全防护措施。 3、微波灭菌法 是指用微波照射产生热而杀灭微生物物方法。频率在300兆赫-300千兆赫之间的微波,可被水吸收,进而水分子转动、摩擦而生热。其特点是低温、省时(2-3min)、常压、均匀、高效、保质期长、节约能源、不污染环境、操作简单、易维护。能用于水性注射液的灭菌。但存在灭菌不完全及劳动保护等问题。 (四)滤过除菌法 滤过除菌法系利用滤过方法除去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方法。本法适用于很不耐热药液的灭菌。常用的滤器有g6

13、号垂熔玻璃漏斗、0.22m的微孔滤膜等。为保证无菌,采用本法时,必须配合无菌操作法,并加抑菌剂;所用滤器及接受滤液的容器均必须经121热压灭菌。 注射剂灭菌工艺及输液剂灭菌需关注的问题 【临床药学讨论版】摘要 灭菌是注射剂制备工艺的重要步骤。本文对注射剂灭菌工艺涉及的无菌保证水平、常用灭菌方法以及灭菌工艺验证等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输液剂灭菌需特殊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注射剂;输液剂;灭菌  注射剂的灭菌是关乎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的重要工艺步骤之一。灭菌工艺研究中应根据药物和制剂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的灭菌方法,做到既杀死或除去微生物,达到灭菌目的,又保证药物的

14、治疗作用和稳定性 医学教 育网收集整理 。审评工作中注意到申报的部分注射剂品种其灭菌工艺存在问题,如灭菌方法选择不当、采用的灭菌温度偏低或灭菌时间偏短等,不能达到灭菌要求。本文对注射剂灭菌工艺涉及的有关问题做简要介绍,供注册申请人选择研究制剂灭菌工艺时参考。   1 无菌保证水平和无菌检查   灭菌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sal, sterility assurance level)是指灭菌后制剂中微生物的残存概率。为保证用药安全,注射剂等要求无菌的制剂中微生物的存活概率(sal)不得高于106(即每一百万注射剂终产品中存活微生物的不得多于1个)。灭菌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可通过验

15、证确定。   无菌检查是灭菌制剂质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无菌检查是抽样检查,而微生物污染属非均匀污染,由于抽样的概率问题,无菌保证水平不符合要求往往难以用无菌检查结果反映出来,除非是较严重污染的情况。因此,灭菌制剂的无菌保证不能依靠终产品的无菌检查结果,而是取决于生产过程中采用合格的灭菌工艺、严格的gmp管理和良好的无菌保证体系。   2 注射剂常用灭菌工艺   注射剂常用灭菌方法包括湿热灭菌和过滤除菌法。   2.1 湿热灭菌法 系指将物品放在灭菌器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等手段进行灭菌的方法。蒸汽潜热大,穿透力强,容易使微生物蛋白质变性凝固,灭菌能力强

16、,因此湿热灭菌是最有效及用途最广的灭菌方法。注射剂制备中常用的湿热灭菌法包括热压灭菌和流通蒸汽灭菌。   2.1.1 热压灭菌法 系在密闭的灭菌容器内,用压力大于常压的饱和水蒸气加热进行灭菌的方法。若压力和灭菌时间选择适当,该法就能杀死所有的细菌繁殖体和芽孢,灭菌效果可靠。   各种微生物对湿热的抵抗力不同。细菌孢子较细菌对湿热的耐受力更强。饱和蒸汽的温度愈高,则达到灭菌目的所需时间愈短。然而在一个大气压下煮水,其温度最高只可达100,除非用很长时间,否则很难将一切细菌孢子杀灭。如欲使湿热的温度提高到100以上,则需采用热压方法。热压灭菌的压力越高,所需时间越短。注射剂灭菌

17、中通常采用的灭菌条件为121×15分钟或115×30分钟。注射剂灭菌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但必须保证制剂灭菌后的sal106。   2.1.2 流通蒸汽灭菌法 系在不密闭的容器内,用流通蒸汽加热进行灭菌的方法。灭菌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由于流通蒸汽的温度最高只能达到100,故不能保证杀灭所有的细菌孢子。当药液中加有适当抑菌剂时,经100加热30分钟,可杀死耐热性细菌孢子。注射剂中小容量注射液在严格监控灭菌前产品微生物污染的前提下,可采用流通蒸汽灭菌,一般15ml的注射液可用流通蒸汽100灭菌30分钟,1020ml的注射液可以100灭菌45分钟。凡对热稳定的

18、产品,建议采用热压灭菌。   2.2 过滤除菌法 本法系用滤过方法除去活的或死的微生物的方法,是一种机械除菌的方法。本法主要用于对热极不稳定的药物小针剂或冻干粉针制剂的除菌。生产上应配合无菌操作技术及无菌检查,相关的设备、包装容器及其他物品应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灭菌,以保证除菌工艺的质量。   过滤除菌法的除菌过滤器采用孔径分布均匀的微孔滤膜作过滤材料,为保证阻止细菌和细菌孢子通过滤器,滤膜的孔径一般不超过0.22m。过滤器不得对被滤过成分有吸附作用,也不能释放物质。滤器或滤膜在使用前应进行洁净和灭菌处理,在除菌滤过前后均应作滤器的完好性试验。为保证过滤除菌效果,可使用两个灭

19、菌过滤器串联滤过法。   3 灭菌工艺的验证   为保证灭菌效果,必须对灭菌方法的可靠性进行验证。对于热压灭菌,f0值(灭菌程序所赋予待灭菌物品在121下的等效灭菌时间)为反映灭菌可靠性的参数。热压灭菌的f0一般不得低于8。   灭菌效果可采用生物指示剂进一步确认。生物指示剂系一类特殊的活微生物制品,可用于确认灭菌设备的性能、灭菌程序的验证、生产过程灭菌效果的监控等。用于灭菌验证的生物指示剂一般是细菌的孢子。对生物指示剂的要求之一是其对灭菌工艺的耐受性应大于需灭菌产品中所有可能污染菌的耐受性。对于湿热灭菌,最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孢子;对于过滤除菌,最

20、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缺陷假单孢菌。   4 输液剂灭菌需关注的问题   输液剂(大容量注射剂)由于体积较大,热不容易穿透,为保证灭菌效果,不适合采用流通蒸汽灭菌法;同样,由于容量大也不适合应用过滤除菌法。输液剂通常应采用热压灭菌法进行灭菌,同时热压灭菌的温度和时间应达到无菌保证的要求。   有的注册申请人在改剂型品种(小水针、粉针、输液剂)的研发中,将一些对热不稳定的药物改成输液剂申报。由于该类输液剂不能耐受常规热压灭菌,申请者采用流通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或者降低热压灭菌的温度或缩短时间,并且误认为终产品有无菌检查,可保证产品的无菌要求。如前所述,由于流通蒸汽灭菌不

21、能保证杀灭所有的细菌孢子,热压灭菌温度及时间不符合要求不能保证灭菌效果,而无菌检查为抽样检查,也不能确证制剂的无菌保证水平,因此,此类输液剂采用的灭菌工艺不能满足无菌保证的要求,若在临床应用存在严重的安全性风险。   对于热不稳定的药物,建议制成注射剂时首先考虑选择粉针剂,也可考虑小水针。需要注意如果制剂不能耐受热压灭菌,制成输液剂一般是不适宜的。 医学教育网整理发布1, 两种灭菌方法蒸汽-湿热灭菌工艺开发和应用,可采用两种方法:过度杀灭法(the overkill method)和生物负载法(the bioburden method)。生物负载法也可称为存活概率法。1.1 过度杀灭

22、法工业上蒸汽灭菌周期的设定和应用,一般使用过度杀灭法(the overkill method)。使用过度杀灭法的目标是确保达到一定程度的无菌保证,而不管装载物的实际负载生物的数量多少和抗热性如何。假定生物负载的数量和耐热值设为如下水平:n0106d1211分钟z10为了达到无菌保证水平sal小于10-6,nf10-6,利用上面这些数值,可以计算出为达到致死率所需的fphy和fbio如下:f0d121×(logn0log nf)12分钟很少发现自然生成的微生物拥有超过0.5分钟的d121值。过度杀灭法假设的生物负载数量和抵抗力都要高于实际。大多数微生物的耐热性都要比这低,因此能够提供很

23、高程度的无菌保证。即便采用蒸汽-湿热灭菌工艺为过度杀灭法(the overkill method),仍然需要对被灭菌产品的初始菌进行周期监测,并定期采用生物指示剂测试。1.2 生物负载法通常来说不耐热产品或物品的灭菌就不能使用过度杀灭法了。这就需要我们所建立的灭菌周期必须能恰当地杀灭微生物负载,但是不能导致不可接受的产品分解。这样的灭菌周期的建立就有赖于研究产品上的微生物数量和耐热能力。一旦微生物负载的数量和耐热能力得以明确,就可以设计出一个能达到sal小于10-6的灭菌周期。按cgmp规范生产的产品实际生物负载数量应该是很低的,每个包装约在1100cfu,对产品给予80100下1015分钟热

24、休克,可以杀灭耐热值低的微生物。例如:产品的生物负载测试中,测得:n0102d1211分钟z10则达到无菌保证水平sal小于10-6,nf10-6,利用上面这些数值,可以计算出为达到致死率所需的fphy和fbio如下:f0d121×(logn0log nf)8分钟生物负载法需有实测产品活菌计数和耐热性筛选程序。必须取得足够的有关生物负载数据,亦建立历史资料。对生物负载筛选次数的要求,取决于历史资料的质量和变化情况,被灭菌产品的种类、生产工艺和灭菌工艺的类型等等。若生产环境发生了变化,应考虑对生物负载进行补充监测。对生物负载耐热性的测定,可将含生物负载产品样本在推荐灭菌工艺下作分级递增

25、暴露时间处理,然后进行无菌检查试验,以测定在不同的暴露时间内存活的菌量,或存在的阳性样本比例。作为一种替代方法,生物负载微生物的耐热性可通过分离和繁殖,随后接种在产品上或适当载体上进行测定。不过,要注意繁殖会改变生物负载的抗性。此外,还应对常规生物负载的微生物耐热性进行测定。就生物负载而论,具有湿热高度耐热性的微生物菌株有:生胞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凝结芽孢杆菌(becillus coagulans),枯草芽孢杆菌和嗜热芽孢杆菌等。以生物负载法为依据的灭菌工艺,需经常进行微生物筛选,以测定与产品有关的生物负载数量和种类。在常规生产中,应从每一种生产设备中抽取具有

26、代表性的产品样本,并设计生物负载监测程序,对产品部件及生产中,包括环境和生产过程中,任何可明显地影响生物负载地变化进行评定。2, 用于注射剂生产的辅助物料的灭菌工艺用于注射剂生产的部分辅助物料在生产过程中与药品直接接触,因此同样需要灭菌。它们包括:过滤器、胶塞、胶管、服装、不锈钢器皿、填充机械部件、清洁用品等等。一般通过与饱和蒸汽直接接触而实现灭活,湿热蒸汽的能量通过传导或对流作用传递热量。常用方法是建立能够提供相同的最小灭菌保证水平的标准周期,再加上一定的安全系数,不管装载物的内容是什么。对于这类物品,获得可重复和可预测无菌保证的最大障碍是物品中潜在的空气,所以适合的灭菌过程是先采用预真空过

27、程,然后饱和蒸汽灭菌的方法。预真空过程的效果明显优于重力置换过程。对于预真空灭菌程序,灭菌过程开始之前对装载物的处理是很重要的。如果每次的真空度为0.1个大气压,那么每个脉冲将使灭菌器内的空气减少90或者1个对数单位。可以增加为三个真空脉冲(蒸汽注入高于大气压,以避免空气进入灭菌腔室),使装载物处于正常状态。通过这个方法,空气去除的效率会提高,平衡时间会缩短。典型的重力置换程序建立在如下的理论基础上:腔室中的冷空气重于进入的蒸汽并且将沉降到腔室的底部。蒸汽进入腔室的时候,空气和冷凝液一起从腔室底部的蒸汽疏水阀排出。去除空气过程的成功取决于对蒸汽疏水阀的准确操作和合适的蒸汽分布。蒸汽一般通过导流

28、板或多孔管注入灭菌器腔室,如果蒸汽增加得过于迅速或者没有合理分布,装载物的顶部附近可能会产生气穴,如果蒸汽增加得过于缓慢,空气可能会被加热而混入蒸汽中,从而使空气去除更加困难。重力置换去除空气的效率低于其他方法,不推荐用于空气去除困难的物品。对于多孔/坚硬物品的灭菌,需要确定以下操作参数(但不仅限于此):灭菌程序阶段 对参数的说明 灭菌程序全部 外壳温度/压力 外壳温度不能超过或者明显低于灭菌器腔室的灭菌温度。要控制温度避免过度加热或过度冷却。 监控探头记录探头 必须独立,并带有合适尺寸的记录纸以便记录灭菌程序全部的温度压力变化值 加热阶段 真空脉冲的次数、范围和持续时间(若使用) 用于多孔坚

29、硬物品灭菌时的空气去除 正压力脉冲的次数、范围和持续时间(若使用) 用于在灭菌程序开始之前控制装载物 腔室加热 对于饱和蒸汽的灭菌方法,可以根据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设置报警点 灭菌阶段 灭菌时间 对每个灭菌程序都是重要的控制参数 灭菌阶段的温度 对每个灭菌程序都是重要的控制参数 灭菌阶段的腔室温度波动 对每个灭菌程序都是重要的控制参数 值的累积 对于灭菌器自带的测量探头,最小值的记录有利于灭菌程序的评价 冷却阶段 干燥时间 可以选择加热、真空等手段来干燥装载物 真空解除速率 若需要,可以用来保护包装或过滤器的完整性 若最后采用喷淋水降温,则必须监控喷淋水的质量。但是多孔/坚硬物质不适合采用喷淋水降

30、温,一般采用抽真空或夹套降温。比如过滤器,胶塞,胶管,服装,不锈钢器皿,填充机械配件,清洁用品等等。 对于灭菌装载方式,需要注意以下几点:Ø 装载物的类型和结构要加以确认并记录在案;Ø 装载物不能接触到灭菌舱室内壁;Ø 金属箱表面与底座之间的接触应减小到最低程度,通常使用有孔的支架,必要时也可以用可调节的支架;Ø 为了便于空气去除,冷凝水排出和蒸汽穿透,要明确地确定装载物地方位并记录在案;Ø 质量大的装载物应放置在灭菌器中较低的架子上,以尽量减少被冷凝水弄湿;Ø 控制灭菌器中物品的数量,如果装载物的大小能够改变,则需要确定最小和最大的

31、装载物,确认中间装载物的合理插入法应包括最低负载中的最难灭菌物品;Ø 如果确认研究表明物品的位置不影响灭菌效果,那么装载的形式可能是可变的;Ø 装载记录可以作为操作人员的参考。4, 灭菌验证的方法灭菌过程的验证和常规控制的相关内容包括灭菌设备的确认、灭菌工艺的验证、包装适用性、装载试验、空气过滤器的检查、蒸汽的质量及管理、真空检查和再验证周期等等内容。4.1 在蒸汽灭菌验证进行之前,需要确认以下内容:蒸汽灭菌器制造商的质量保证、蒸汽灭菌器的检查、安装和性能确认、安装于蒸汽灭菌器的空气过滤器的泄漏试验、空气流速或流型试验(若必需)、压力或真空度测试、蒸汽质量测试(若必需)、生

32、物指示剂(化学指示剂)的挑战性试验、不同装载的验证、升温时间的控制(若必需)、保温时间内的温度波动范围、对灭菌器进行热分布/热穿透测试仪器的校准,iq/oq/pq的方案具备证实能够进行iq、oq和pq的所有内容并能对偏差进行处理及纠正的能力。4.2 一般来说:验证(iq/oq/pq)必须包含:4.2.1被测灭菌设备和公用系统的测试必须包含:1.1 灭菌设备供应商的评价;1.2 灭菌设备的容积、真空度、压力以及泄漏率;1.3 用什么作为灭菌介质(如蒸汽、高压空气、过热水等)并能证实有效;1.4 灭菌设备如有夹层、夹层与气室之间的压力与温度保持在什么水平上是安全的;1.5 使用何种类型的过滤器?多

33、长时间进行挑战性试验?1.6 使用何种类型的监测和控制传感器?如何校正?是否符合相关规定?1.7 如灭菌设备中装有蒸汽分流器,则必须消除系统运行安全的风险;1.8 时间、温度、压力、压力消减速率的控制(若必需);1.9 空气质量、水质量的控制以及报警(若必需);1.10 以上所有情况的变化是否评价再验证的必要;4.2.2 对灭菌工艺的验证必须包含:2.1 空载热分布研究2.2 热穿透研究 每种装载容器的每种装载方式; 每种方式的运行次数; 每种方式的冷点是否确定;2.3 升温、降温速度对生产工艺、产品的影响;2.4 喷淋冷却速度对被灭菌产品的影响;2.5 冷却用水是否能有效地控制微生物;2.6 温度测量系统是否提供每一个测点的打印数据;2.7 温度测量系统是否每次运行都进行前后校正;2.8 温度测量系统的校正是否符合相关规定;2.9 生物指示剂的使用: 类型; 来源; 密度和d值; 是否采用生物负载法?是否测试被灭菌产品的初始菌? 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