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课件_第1页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课件_第2页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课件_第3页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课件_第4页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1第二节第二节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畜禽对饲料的消化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2第一节第一节 消化的概念消化的概念第二节第二节 畜禽的消化方式畜禽的消化方式第三节第三节 畜禽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畜禽的消化力与饲料的可消化性内内 容容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3一、消化的概念一、消化的概念 一、消化的概念一、消化的概念 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动物采食饲料后,经物理性、化学性及微生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物性作用,将饲料中大分子不可吸收的物质分解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为小分子可吸收物质的过程。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4v 3 3种:物理性消化、化学

2、性消化和微生种:物理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和微生物消化物消化v动物种类不同,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亦动物种类不同,消化道的结构和功能亦不同,消化方式的侧重不同不同,消化方式的侧重不同v请看各类动物的消化道结构请看各类动物的消化道结构二、消化的方式二、消化的方式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5猪消化道结构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6鸡消化道结构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7马消化道结构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8牛消化道结构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9兔消化道结构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101.1.物理消化物理消化(又称机械性消化)又称机械性消化) 指通过牙齿撕、咬,消化道壁磨压等方式,将食物由大颗指通过牙齿撕、咬,消化道壁磨压等

3、方式,将食物由大颗粒状态变成较小的颗粒。有利于在消化道内形成多水的食糜,粒状态变成较小的颗粒。有利于在消化道内形成多水的食糜,增加饲料表面积,颗粒变小,为酶消化和微生物消化提供条件。增加饲料表面积,颗粒变小,为酶消化和微生物消化提供条件。同时,通过消化道管壁的运动,把食糜研磨、搅拌并从一个部同时,通过消化道管壁的运动,把食糜研磨、搅拌并从一个部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胃肠蠕动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位运送到另一个部位。胃肠蠕动可刺激消化液的分泌。 特点:特点:无化学性变化,产物不可吸收。无化学性变化,产物不可吸收。 二、消化的方式二、消化的方式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11 物理性消化的动物种类特异性 种

4、类种类 部位部位 作用程度作用程度牛、羊牛、羊 口腔(反刍)口腔(反刍) 大大 禽禽 肌胃(石头)肌胃(石头) 大大 猪猪 口腔口腔 小小 马马 口腔口腔 较大较大 1.1.物理消化物理消化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12咀嚼、胃肠道蠕动的作用咀嚼、胃肠道蠕动的作用: 使饲料颗粒变小;使饲料颗粒变小; 将食物向消化道后端推动,排空;将食物向消化道后端推动,排空; 刺激消化酶分泌;刺激消化酶分泌; 意义:对牛、羊应提供充足的反刍时间;各种动物意义:对牛、羊应提供充足的反刍时间;各种动物都有不同的最佳饲料粒度。都有不同的最佳饲料粒度。1.1.物理消化物理消化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13v对于各类动物,均不

5、提供粒度过细的饲料对于各类动物,均不提供粒度过细的饲料v饲料粉碎过细饲料粉碎过细: 肠胃蠕动减弱,酶分泌能力下降肠胃蠕动减弱,酶分泌能力下降 不利于酶与饲料混合,易形成食团不利于酶与饲料混合,易形成食团 不利于吞咽,可引起呼吸道疾病不利于吞咽,可引起呼吸道疾病 会使畜舍空气变差,易滋生微生物会使畜舍空气变差,易滋生微生物 增加加工能耗增加加工能耗1.1.物理消化物理消化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14商品料应适当的粗而均匀商品料应适当的粗而均匀 反刍动物的粗饲料被粉碎过细,则会出现面部反刍动物的粗饲料被粉碎过细,则会出现面部浮肿。家禽(鸡,鸭,鹅)主要通过肌胃收缩的浮肿。家禽(鸡,鸭,鹅)主要通过肌

6、胃收缩的压力和饲料中的硬物质料的切搓,达到改变饲料压力和饲料中的硬物质料的切搓,达到改变饲料粒度的作用,这是在禽类笼养的条件下日粮中添粒度的作用,这是在禽类笼养的条件下日粮中添加硬质沙石的依据。加硬质沙石的依据。1.1.物理消化物理消化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152.2.化学消化化学消化要点要点v是高等动物特有的消化方式,对非反刍动物尤为重要是高等动物特有的消化方式,对非反刍动物尤为重要v终产物可以吸收终产物可以吸收v越是高等的动物,消化器官分工越明确,消化酶的种越是高等的动物,消化器官分工越明确,消化酶的种类越多类越多v酶的消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酶的消化作用具有专一性 v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生长

7、阶段的动物所分泌的酶不同种类或同一种类不同生长阶段的动物所分泌的酶的种类、数量、活性不同。的种类、数量、活性不同。(这一点是生产中设计配方重这一点是生产中设计配方重要的依据)要的依据)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16v乳猪:乳猪:28283535日龄断奶,分泌乳糖酶、蔗糖酶较多,可利日龄断奶,分泌乳糖酶、蔗糖酶较多,可利用乳糖(乳清粉和白糖),而淀粉酶、纤维酶、蛋白酶、脂用乳糖(乳清粉和白糖),而淀粉酶、纤维酶、蛋白酶、脂肪酶较少,需要补充。肪酶较少,需要补充。v肉鸡:肉鸡:生长迅速,酶的分泌不多,所以饲粮中通常添加酶生长迅速,酶的分泌不多,所以饲粮中通常添加酶v雏鸡:雏鸡:添加纤维酶,蛋白酶,脂肪

8、酶,复合酶。添加纤维酶,蛋白酶,脂肪酶,复合酶。2.2.化学消化化学消化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17v在大麦、小麦型日粮中加入在大麦、小麦型日粮中加入-葡聚糖酶。因为葡聚糖酶。因为其中含有其中含有-葡聚糖(是一种抗营养因子)葡聚糖(是一种抗营养因子), ,单胃单胃动物采食后可造成食糜粘度增加,使排空速度和动物采食后可造成食糜粘度增加,使排空速度和消化率下降,造成粘性粪便甚至发病。消化率下降,造成粘性粪便甚至发病。v反刍动物饲料先经过瘤胃微生物的作用,补充反刍动物饲料先经过瘤胃微生物的作用,补充外源酶的作用效果较差。外源酶的作用效果较差。中国畜牧街中国畜牧街 2.2.化学消化化学消化畜禽对饲料的消

9、化与利用18化学性消化的动物种类特异性化学性消化的动物种类特异性动物动物 部部 位位 养养 分分 作用程度作用程度猪猪 口腔口腔 淀淀 粉粉 弱弱 胃胃 蛋白质蛋白质 中中 小肠小肠 cpcp、nfenfe、ee ee 强强牛羊牛羊 口腔口腔 淀粉淀粉 极弱极弱 胃胃 蛋白质蛋白质 中中 小肠小肠 cpcp、nfenfe、eeee、mcp mcp 强强禽禽 腺胃腺胃 蛋白质蛋白质 弱弱 小肠小肠 cpcp、nfenfe、ee ee 强强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19要点:要点:v动物消化道的结构决定了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动物消化道的结构决定了微生物发酵作用产生的部位及其意义。反刍动物的微生物发酵主

10、要在瘤网部位及其意义。反刍动物的微生物发酵主要在瘤网胃进行,而单胃动物主要在大、盲肠进行。胃进行,而单胃动物主要在大、盲肠进行。v微生物消化是反刍动物的主要消化方式,而是单微生物消化是反刍动物的主要消化方式,而是单胃动物消化的辅助形式胃动物消化的辅助形式v瘤胃是反刍动物主要消化器官瘤胃是反刍动物主要消化器官3.3.微生物消化微生物消化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20v单胃动物微生物消化的营养作用较弱,主要在大肠内进单胃动物微生物消化的营养作用较弱,主要在大肠内进行,消化量少,且停留时间短,产物被吸收的机会少。行,消化量少,且停留时间短,产物被吸收的机会少。v马、兔、驴等非反刍草食动物的盲肠、大肠微生

11、物消化马、兔、驴等非反刍草食动物的盲肠、大肠微生物消化起相当大的作用,但弱于反刍动物。起相当大的作用,但弱于反刍动物。v畜禽最大生产性能的发挥有赖于它们所具有的正常的胃畜禽最大生产性能的发挥有赖于它们所具有的正常的胃肠道环境和健康的体况。动物胃肠道正常微生物区系从多肠道环境和健康的体况。动物胃肠道正常微生物区系从多方面影响胃肠道环境的稳定和动物的健康。方面影响胃肠道环境的稳定和动物的健康。 3.3.微生物消化微生物消化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21三三 、 动物的消化力动物的消化力 与与饲料的可消化性饲料的可消化性(一)、消化力与消化性(一)、消化力与消化性(二)、影响消化的因素(二)、影响消化的

12、因素 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22动物的消化力:动物的消化力: 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动物消化饲料中营养物质的能力。饲料的可消化性:饲料的可消化性: 饲料被动物采食后,在消化道内能被消化的饲料被动物采食后,在消化道内能被消化的性质或程度。性质或程度。饲料的消化率:饲料的消化率: 饲料可消化养分量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是饲料可消化养分量占食入养分的百分率。是度量动物的消化力和饲料的可消化性的综合指标。度量动物的消化力和饲料的可消化性的综合指标。 (一)、消化力与消化性(一)、消化力与消化性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23饲料某养分消化率饲料某养分消化率= =食入饲料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 -粪

13、中某养分粪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食入饲料中某养分100%100%(一)、消化力与消化性(一)、消化力与消化性 食入养分食入养分- -( (粪中外源养分内源养分粪中外源养分内源养分) )100%100%食入养分食入养分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24粪中的养分有两个来源:粪中的养分有两个来源: 饲料中未消化的养分(外源)饲料中未消化的养分(外源) 内源养分内源养分 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消化道分泌的消化液 肠道脱落细胞肠道脱落细胞 肠道微生物肠道微生物(一)、消化力与消化性(一)、消化力与消化性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25消化率又分为:消化率又分为: 表观消化率:表观消化率:受采食量影响较大,不扣除内源受

14、采食量影响较大,不扣除内源养分,不能真实反映饲料的营养性或可消化程度。养分,不能真实反映饲料的营养性或可消化程度。 真消化率真消化率:扣除内源养分,是饲料的真实消化:扣除内源养分,是饲料的真实消化率,受采食量影响很小。率,受采食量影响很小。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26真消化率真消化率 食入养分食入养分- -(粪中养分(粪中养分- -粪中内源养分)粪中内源养分) 100%100%食入养分食入养分真消化率的计算真消化率的计算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27ad采食量采食量消消化化率率td 饲料脂肪含量较少时,其饲料脂肪含量较少

15、时,其adad受内源代谢来源脂肪和分受内源代谢来源脂肪和分析误差掩盖,测量值有波动。析误差掩盖,测量值有波动。 饲料矿物制消化率更易受消化道内源代谢、矿物质循饲料矿物制消化率更易受消化道内源代谢、矿物质循环利用的影响环利用的影响。关于关于adad、tdtd的要点:的要点: 饲料饲料tdtd大于大于adad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表观消化率与真消化率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281.1.种类:种类:不同种类的动物消化器官结构、功能、容积不同不同种类的动物消化器官结构、功能、容积不同对饲料的消化率不同,尤其是粗饲料消化率差别较大,对饲料的消化率不同,尤其是粗饲料消化率差别较大,其中牛羊马、兔猪禽。动物对精

16、饲料消化率差其中牛羊马、兔猪禽。动物对精饲料消化率差异较小。异较小。 如:若要使有机物消化率均达到如:若要使有机物消化率均达到98%98%,饲料中,饲料中cfcf的含量:的含量:牛牛18%18%,猪,猪10%10%,禽,禽5%5%。饲粮。饲粮cfcf超过上述指标时,牛的耐超过上述指标时,牛的耐受力最强,禽类最差,家禽日粮受力最强,禽类最差,家禽日粮cf cf 不超过不超过6%6%。动物因素动物因素(二)、影响消化的因素(二)、影响消化的因素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292.2.品种:品种:高度培育品种对粗饲料消化率极低,耐粗饲性差。高度培育品种对粗饲料消化率极低,耐粗饲性差。3.3.年龄:年龄:幼

17、小、老龄动物消化率低;随着年龄增长,消化器幼小、老龄动物消化率低;随着年龄增长,消化器官不断发育、完善,动物对官不断发育、完善,动物对cfcf、eeee、cpcp的消化率提高,但的消化率提高,但nfenfe和有机物消化率变化不大。随着衰老,消化机能衰退,和有机物消化率变化不大。随着衰老,消化机能衰退,消化力降低。消化力降低。4.4.体质:体质:健康动物的消化力强,病态动物消化率低,因此,健康动物的消化力强,病态动物消化率低,因此,保持动物健康是保证高产的基本条件。保持动物健康是保证高产的基本条件。 (二)、影响消化的因素(二)、影响消化的因素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301.1.种类:种类:青绿饲

18、料消化率干草,籽实秸秆青绿饲料消化率干草,籽实秸秆 2.2.化学成分:化学成分:饲料中饲料中cpcp提高,消化率提高,对反刍动物尤其明提高,消化率提高,对反刍动物尤其明显;显;cfcf与消化率呈负相关,对单胃动物尤为明显;淀粉含量过与消化率呈负相关,对单胃动物尤为明显;淀粉含量过多,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消化率降低;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脂多,反刍动物对粗饲料的消化率降低;饲料中含有一定量的脂肪有利于消化,但过多不利,尤其对肪有利于消化,但过多不利,尤其对caca、cfcf的消化不利;增加的消化不利;增加vitvit、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可促进消化、平衡补充微量元素可促进消化3.3.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降低消化率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饲料中含有抗营养因子,降低消化率(二)、影响消化的因素(二)、影响消化的因素饲料因素饲料因素畜禽对饲料的消化与利用31饲养管理技术饲养管理技术1. 1. 适当合理的加工处理可提高饲料消化率。如适当适当合理的加工处理可提高饲料消化率。如适当粉碎精饲料、对粗饲料进行碱化、氨化、微贮、膨粉碎精饲料、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