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1ppt_第1页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1ppt_第2页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1ppt_第3页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1ppt_第4页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政治方面政治方面: :国家国家统一、稳定发展统一、稳定发展。中央集权制度发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完善展完善( (经济方面经济方面:封建经济空前繁荣封建经济空前繁荣,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民族关系:民族关系:民族政策较为开明民族政策较为开明:中央政府在边疆:中央政府在边疆设行政机构,任命设行政机构,任命 对外关系:对外关系:政策较为开明政策较为开明, ,对外交通发达对外交通发达的对外交的对外交往不仅促进唐朝经往不仅促进唐朝经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高峰( (全面繁荣、全面繁荣、世界领先、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圈形成世界领先、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圈形成) )

2、( (一一) )政权的更替:政权的更替: 建立: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定都长安。年,北周外戚杨坚,定都长安。 统一:统一:589年,隋文帝杨坚派年,隋文帝杨坚派杨广杨广率军攻入建率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康灭陈,统一南北。隋朝的建设隋朝的建设 1.1.兴建两都:长安和洛阳兴建两都:长安和洛阳 2.2.广设仓库广设仓库 3.3.开通大运河:隋炀帝开通大运河:隋炀帝5 5、中央官制:确立三省六部制、中央官制:确立三省六部制(但未明确划分三省职权)(但未明确划分三省职权)6 6、选官制度:创立科举制、选官制度:创立科举制(隋文帝、隋炀帝)(隋文帝、隋炀帝)贞观之治贞观之治武周政治武周政治天

3、宝危机天宝危机开元盛世开元盛世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朋党之争黄巢起义黄巢起义朱温废帝朱温废帝安史之乱安史之乱1 1、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形成原因:形成原因: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强调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强调“存百姓存百姓” 思想,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隋的奠基;政思想,励精图治;调整统治政策;隋的奠基;政治统一和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治统一和安定;劳动人民的辛勤 劳动。劳动。唐太宗的政绩唐太宗的政绩政治方面:政治方面: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知人善任,虚怀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经济方面:经济方面: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从简,力倡节俭。轻徭薄赋,劝课农桑;戒奢

4、从简,力倡节俭。文化方面:文化方面: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兴科举,以儒为师,大办学校。民族关系:民族关系: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四方来效(采取开明的民族政策,四方来效(“天可汗天可汗”)对外关系:对外关系: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学习,水陆通达)开放的外交政策(鼓励外商来华贸易学习,水陆通达)表现:表现: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政治较清明,社会稳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力逐步增强,百姓生活有所改善。 武则天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采取的措施采取的措施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破格用人,发展

5、科举制度:破格用人,发展科举制度:创立创立“自荐自荐”求官制度、首倡武举和殿试。求官制度、首倡武举和殿试。 结果结果 她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她当权半个世纪,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国力不断上升。展,国力不断上升。 指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指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主要政绩主要政绩1、选贤任能,改革吏治;、选贤任能,改革吏治;2、大力发展生产;、大力发展生产;3、限制佛教;、限制佛教;4、实行募兵制;、实行募兵制;5、大兴文治,发展科举。、大兴文治,发展科举。 评价评价 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这是我国历史上继西汉前期之后出现的第二个盛世局面。二个盛世局面。 4 4、安史之乱:、安史之乱:

6、 755 755763763年,唐朝安禄山和史思明叛年,唐朝安禄山和史思明叛乱,唐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在回纥兵的帮助乱,唐大将郭子仪、李光弼在回纥兵的帮助下平叛。唐朝由盛到衰。下平叛。唐朝由盛到衰。 5 5、藩镇割据:、藩镇割据: 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增加,节度使辖区安史之乱后,节度使增加,节度使辖区名义上是唐朝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名义上是唐朝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藩藩镇特点是政治上有自主权,经济上有财权,镇特点是政治上有自主权,经济上有财权,军事上拥有武装。军事上拥有武装。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也给人民带来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也给人

7、民带来深重灾难。深重灾难。( (二二) ): 1 1、中央官制:、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 2 2、选官制度:、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确立及其演变科举制的确立及其演变 3 3、军事管理制度、军事管理制度 府兵制与募兵制府兵制与募兵制 4 4、赋税制度:、赋税制度: 租庸调制与两税法租庸调制与两税法 5 5、地方官职:、地方官职: 藩镇与节度使藩镇与节度使1 1、中央官制:、中央官制: 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三省六部制确立及其演变1) 1)隋朝时形成和确立隋朝时形成和确立隋文帝隋文帝综合魏晋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综合魏晋以来的官制,在中央确立了三省六部制

8、度度2)2)唐朝发展唐朝发展完善完善唐太宗唐太宗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时,进一步明确划分三省的职权。3)3)宋元的演变发展宋元的演变发展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另设宰相办事机构,另设宰相办事机构“中书门中书门 下下”,其长官为宰相,掌行政权;设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为宰相,掌行政权;设枢密院掌管军政; 设三司掌财政。设三司掌财政。元朝:元朝: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废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中书省,六部也归入中书,六部也归入中书 省。省。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决策系统决策系统执行执行皇皇帝帝中书省中书省门下省门下省吏部吏部官吏的任免

9、和考核官吏的任免和考核礼仪、科举礼仪、科举军政军政刑狱刑狱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国家的工程建设等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决策系统决策系统政事堂政事堂草拟草拟审议审议尚书省尚书省户部户部礼部礼部兵部兵部刑部刑部工部工部户籍、土地、赋税户籍、土地、赋税作用:作用: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三分相权,各部既相互合作,又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君权独尊独尊,集体决策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集体决策又减少决策的错误;分工明确提高行政效率。2 2、选官制度:、选官制度: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依据依据门第的九品中正制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门第的九品

10、中正制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 19051905年:年:科举制被废除科举制被废除。科举制的演变:科举制的演变: _ _废除废除_,开始采用分科考试,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吏。的方式选拔官吏。 隋炀帝时,始设隋炀帝时,始设_,科举制形成。,科举制形成。 唐朝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唐朝贞观时,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科为主。 武则天时(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大量增加科武则天时(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首创了武举和殿试。唐朝开元时,。唐朝开元时,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

11、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成为定制。 _ _年,科举制被废除。年,科举制被废除。隋文帝隋文帝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进士科进士科1905扩大官吏来源和统治的社会基础扩大官吏来源和统治的社会基础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性;也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为官僚队伍提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供了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保障之一。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 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三、从府兵制到募兵制1 1隋文帝改革府兵制隋文

12、帝改革府兵制改革内容改革内容: 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把军人户籍编入州县,同样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分到田地,不再实行军民异籍。 兵农合一,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兵农合一,府兵制与均田制结合。特点:特点:影响:影响:A、 有利于农业生产,有利于农业生产,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增加了政府赋税收入B 、扩大了兵源,壮大军事实力、扩大了兵源,壮大军事实力C 、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清除了胡汉分治的遗迹。3 3府兵制的崩溃府兵制的崩溃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随着均田制的破坏,府兵制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失去了赖以推行的经济基础;(根本原因)(根本原因)由于战事频繁,兵役繁重,兵士由于战事频繁,兵

13、役繁重,兵士逃亡的较多;逃亡的较多;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府兵的地位也在不断下降武则天时衰落,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武则天时衰落,开元年间府兵制崩溃。(1)原因)原因(2 2)过程)过程4 4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唐玄宗时实行募兵制(1 1)目的:)目的: 增强军事力量增强军事力量(2 2)内容:)内容: 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征赋役。免征赋役。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节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节省了消耗;省了消耗;(3)影响影响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国家也建立了强有力的军队。 容易形成军阀,是以后藩镇割据的容易形成军阀,是以后藩镇割据的根源。根源。积

14、极积极:消极:消极:府兵制与募兵制比较表:府兵制与募兵制比较表:四、租庸调制四、租庸调制1 1、含义:、含义: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租:成年男子每年向官府缴纳一定量的谷物;的谷物;庸: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纳庸:服徭役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纳绢或布代役。绢或布代役。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调:缴纳定量的绢和布;2 2、实行的背景:、实行的背景:(1 1)原因:隋唐都经历了战乱,建立初)原因:隋唐都经历了战乱,建立初期,社会生产需要恢复,农民也迫切需要期,社会生产需要恢复,农民也迫切需要土地和劳动时间土地和劳动时间(2 2)条件:封建国家掌握了大量无主荒地)条件:封建国家掌握了大量无主

15、荒地。1 1) )隋朝赋役制度的改革隋朝赋役制度的改革(沿用北魏租调(沿用北魏租调制)制)2 2) )唐朝的租庸调制唐朝的租庸调制原则:轻徭薄赋原则:轻徭薄赋原因:原因:吸取隋亡教训吸取隋亡教训; ;唐经济衰败唐经济衰败, ,财财政困难政困难3 3、沿革:、沿革:增加了政府收入;增加了政府收入;4 4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减轻了农民赋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减轻了农民赋役负担,垦田数量增加;役负担,垦田数量增加;2 2、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目的:为了解决财政困难; 时间和人物:时间和人物:780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而实行。炎

16、的建议而实行。 3 3、内容:、内容: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每户按资产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亩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役、杂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税;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五、两税法五、两税法1 1历史背景历史背景唐中期以来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唐中期以来均田制破坏、租庸调制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减少。政府财政收入大大减少。4 4两税法的意义两税法的意义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使唐朝中期以来极端混乱的税制得到统一,在一定时期内,在一定时期内,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保证了国家的财政税收;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改变了

17、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表明封建度,表明封建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放松;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两税法规定贵族、官僚、商人都要交税,这就这就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扩大了税源,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相对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这是我国封建社会赋税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改革和进步。 5 5、两税法、两税法的的弊端弊端: : (1)(1)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土地兼并越来越严重 (2)(2)大地主隐瞒财产大地主隐瞒财产, ,向农民转嫁负担向农民转嫁负担 (3)(3)政府增加许多苛捐杂税

18、政府增加许多苛捐杂税, ,农民负担农民负担更严重更严重隋唐是我隋唐是我 国历史上制度变革的重要时期:国历史上制度变革的重要时期:中央官制: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选官制度选官制度:乡举里选制乡举里选制科举考试制科举考试制赋役制度:赋役制度:人丁为主人丁为主田亩、资产为主田亩、资产为主兵役制度:兵役制度:普及兵役制普及兵役制自由兵役制自由兵役制隋唐制度与隋唐兴衰的关系:隋唐制度与隋唐兴衰的关系:前期前期后期后期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科举制府兵制府兵制均田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租庸调制加强皇权加强皇权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巩固统一生产发展生产发展生活安定生活安定科举制科举

19、制募兵制募兵制均田制破坏均田制破坏两税法两税法朋党之争朋党之争藩镇割据藩镇割据土地兼并严重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负担沉重农民负担沉重繁荣繁荣衰落衰落隋唐:中华文明的高峰隋唐:中华文明的高峰古代灌溉工具唐三彩唐三彩唐唐秘色瓷秘色瓷八棱瓶八棱瓶 唐五瓣葵口秘色瓷茶碗唐五瓣葵口秘色瓷茶碗 唐五瓣葵口秘色瓷盘唐五瓣葵口秘色瓷盘隋唐运河的繁忙景象唐长安城西市2 2、唐代科技:、唐代科技:(1)四大发明:)四大发明:(2 2)天文学:)天文学: 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作坊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作坊 工艺过程如下:把硬度较大的木材创平、锯开,表面刷一层稀浆糊,然工艺过程如下:把硬度较大的木材创平、锯开,表面刷一层稀浆糊,然后

20、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字面向下贴在木板上,干燥后用刀雕刻出反向、凸起后把写好字的透明薄纸,字面向下贴在木板上,干燥后用刀雕刻出反向、凸起的文字,成为凸版。经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后,便得到了正写的文字的文字,成为凸版。经过在版面上刷墨、铺纸、加压后,便得到了正写的文字印刷品。印刷品。雕刻木板雕刻木板印刷于公元印刷于公元868868年的年的金刚经金刚经被认为是世界上被认为是世界上保存的最早的有保存的最早的有明确日期的明确日期的雕版雕版印刷品印刷品。金刚经金刚经题材多样、手法创新题材多样、手法创新(1)背景:政治统一、经济繁荣, 开放、兼容的文化政策。(2)成就:绘画理论成熟。题材多样(山水、人

21、、 宗教),名家辈出。手法创新 表现了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3)代表人物及作品:3 3、唐代书画、唐代书画: 绘画绘画:隋朝展子虔的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游春图是现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 初唐阎立本初唐阎立本步辇图步辇图; 盛唐画圣吴道子盛唐画圣吴道子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敦煌莫高窟的壁画。 书法:书法: 楷书:楷书: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 草书:草书:张旭、怀素等。张旭、怀素等。历代帝王图(局部)历代帝王图(局部) 怀素(怀素(737737799799) 中国唐代书法家中国唐代书法家,史称史称“草圣草圣”。自幼出家为自幼出家为僧

22、,刻苦临池,采蕉叶僧,刻苦临池,采蕉叶练字,秃笔成冢,经禅练字,秃笔成冢,经禅之馀,从事艺文,喜好之馀,从事艺文,喜好草书。好饮酒,酒酣与草书。好饮酒,酒酣与发,於寺壁裹墙,衣裳发,於寺壁裹墙,衣裳器具,无不书之,与张器具,无不书之,与张旭合称旭合称“颠张狂素颠张狂素”。千金帖千金帖颜真卿,唐代颜真卿,唐代杰出的书法家。安杰出的书法家。安史之乱,颜抗贼有史之乱,颜抗贼有功,入京历任吏部功,入京历任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开国公,故封鲁郡开国公,故又世称颜鲁公。又世称颜鲁公。颜真卿多宝塔碑柳公权玄秘塔碑1 1)、唐诗繁荣的历史条件:)、唐诗繁荣的历史条件:政治:国家的统一,社会

23、的稳定,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政治:国家的统一,社会的稳定,为诗歌的发展准备了社会前提条件;社会前提条件;经济:经济的繁荣的发展,国力的强盛经济:经济的繁荣的发展,国力的强盛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文化:南北、中外的文化交流也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其他因素: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其他因素:开明兼容的政治及文化政策和科举“以诗取以诗取士士”,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不仅使文人思想开放、活跃,也直接刺激了诗歌创作的迅猛发展。作的迅猛发展。4.4.唐代的文学:唐代的文学:唐诗:唐诗:唐代传奇:唐代传奇:(1 1)社会背景:)社会背景:唐代城市发展,

24、唐代城市发展,城市文化繁荣城市文化繁荣宣传宣传佛教思想佛教思想,出现了变文,出现了变文(3 3)代表作:)代表作: 柳毅传柳毅传、南柯太守传南柯太守传、莺莺传莺莺传(2 2)传奇特点:)传奇特点:故事虚构故事虚构以言情为特色以言情为特色( (生动的故事情节生动的故事情节) )(4 4)意义:)意义: 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标志着中国小说渐趋成熟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后世小说、戏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练习题练习题 1、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

25、新设计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2、朱子语类朱子语类云:云:“唐制:每事先经由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3、唐代和

26、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谏官由皇帝选 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这说明 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4 唐朝初年,唐太宗善于任用能人为之服务,经唐朝初年,唐太宗善于任用能人为之服务,经常听从大臣的意见。一次他与文昭商量事情,房玄常听从大臣的意见。一次他与文昭商量事情,房玄龄感

27、慨地说:龄感慨地说:“非如晦莫能筹之。非如晦莫能筹之。”等到杜如晦来等到杜如晦来到时,杜如晦立即分析房玄龄的计谋做出决断。他到时,杜如晦立即分析房玄龄的计谋做出决断。他们两人合作得十分融洽,人称房谋杜断。如果让你们两人合作得十分融洽,人称房谋杜断。如果让你给房、杜二人安排官职,你认为哪种组合最理想?给房、杜二人安排官职,你认为哪种组合最理想?( )A中书省、尚书省中书省、尚书省 B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门下省C门下省、中书省门下省、中书省 D中书省、门下省中书省、门下省A 5、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按照唐代有关兵役法规定,男子二十一岁为成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为成

28、丁,开始服兵役,六十岁免兵役。有一次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简点使右仆射(丞相)封德彝等人要把当年征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兵范围扩大到十八岁,虽然唐太宗已同意,诏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也已草成,但受到魏征的坚决抵制。“敇三敇三、四出、四出”,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魏征拒不署敇,严词反驳唐太宗说:“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竭泽而渔,非不得渔,明年无渔。”最终最终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此提案没有通过,由此可以看出 A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当时魏征供职于门下省 B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中书省草拟的诏敇超越其部门的权限 C当

29、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当时唐朝已具备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D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体现了三权分立、制衡的原则 6 6、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A A、攻打高丽、攻打高丽B B、巡游江南、巡游江南C C、巩固统一局面、巩固统一局面D D、搜括各地财富、搜括各地财富 7 7、隋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作用是、隋朝开凿大运河,其主要作用是A A、巩固隋朝的统一、巩固隋朝的统一 B B、方便隋炀帝、方便隋炀帝南巡南巡C C、促进南北经济发展、促进南北经济发展 D D、加强北部的、加强北部的边防边防cc8 8、在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绩中都具备的、在唐太宗、武则天和

30、唐玄宗的政绩中都具备的是是 重视选拔人才发展科举制度重重视选拔人才发展科举制度重视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爱惜民力视发展农业生产提倡节俭,爱惜民力A A、B B、 C C、 D D、 9 9、有人说:、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属于坏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属于坏的皇帝的皇帝”,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在,得出上述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在位期间位期间 A A、社会相对安定,生产继续发展、社会相对安定,生产继续发展 B B、利用权威镇压豪门,抑制土地兼并、利用权威镇压豪门,抑制土地兼并 C C、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并改国号为周、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并改国号为周 D D、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其政

31、治地位、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其政治地位AA1010、明朝思想家李贽说:、明朝思想家李贽说:“史言魏征史言魏征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善谏,愚以为幸遇太宗耳。不然,使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遇好谀之主,未必不转谏为谀也。”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材料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 A、魏征并非真正的谏臣、魏征并非真正的谏臣 B B、唐太宗并非真正的明主、唐太宗并非真正的明主C C、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问题、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问题 D D、封建社会大多数君主不善纳谏、封建社会大多数君主不善纳谏1 12 2、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著名历史学家钱穆在其史学名著国史新论中写道:道:“汉代的

32、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汉代的宰相是首长制,唐代的宰相是委员制”,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对此论断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 ) ( ) A.A.汉代宰相权倾天下汉代宰相权倾天下 B. B.唐代宰相轮流坐庄唐代宰相轮流坐庄 C. C.宰相权力不断集中宰相权力不断集中 D. D.宰相权力走向分散宰相权力走向分散 DD1 11 1、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现象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1 13 3、唐太宗在谈到中央某机构的职权、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