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一面》的导学案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面》的导学案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面》的导学案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面》的导学案_第4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一面》的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六年级上册语文一面导学案教学目的:1.学习本文记叙的顺序,和文章的结构形式2、学习本文抓住人物特征的外貌描写3.体会本文遣词造句的浓烈的感情色彩4、认真体会作者思念和崇敬鲁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鲁迅的愿望教学重点:目的1、2教学难点:目的3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检查预习地窖( ):赫然( ):嵌着( ):窘相( ):颓唐( ):熏黑( ):憎恶( ):虐待( ):揩油( ):恣情( ):抚摩( )、摩挲( ):抖擞、( ) 脑勺( )二、课文学习(一) 问题导入:如果在正文前边没有“预习提示”,你读了文章后能知道一面的含义吗?与一面有关的成语谁能说?如果没有预习提示,能知道是谁和谁的一面吗

2、?若能,有什么依据?(二)人物描写学习1、描写的分类2、分析外貌描写人物描写的重点本文的重点是写人。下面,让我们再细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突出鲁迅这一人物形象的。(1) 本文写鲁迅,用笔墨最多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对鲁迅的描写,侧重点放在哪个方面?(2)为什么本文人物描写的重点是外貌描写呢?下面,我们根据这三点来分析课文中时外貌描写(4)本文几次写了鲁迅的外貌,通过什么视角、抓住了哪些特征?细细梳理课文,划出重点,概括回答问题(5)作者是怎样描绘这些外貌特征的,突出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6)作者从外貌描写.中是怎样表现人物的性格的呢?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感受到鲁迅的精神和人格的伟大?本文在外貌

3、描写中突出人物的性格有以下几种方法:描写本身的感情倾向提问: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来?第二次描写;“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废的样子”;“头发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用抒情笃调写感受,烘托人物提问:从哪些语句 中体现出来?第二次描写:鲁迅看了“我”一眼之后,文中写道“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第三次描写;似乎认出是鲁迅之后“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用适当的议论来深化人物性格提问:从哪些语句中体现出来?第三次描写;认出鲁迅后,“正是他,站在行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越老越顽强的战士!”第二部分:“前面是一条路”以上

4、诸种手法的运用,使鲁迅的外貌更具内在的表现力量,突出了他的无限关怀后辈和刚毅、坚韧的性格以上内容,依次出现板书外貌描写突出性格手法1.描写本身的感情倾向2.写感受烘托人物3.用议论深化人物性格三、作业用300字左右的一段话对你最喜爱的一个人进行描写,重点放在外貌描写上。第二课时一、字词小检测注音、解释、听写二、课文学习(一)记叙要素1.知识导入第二册以学习记叙文为主学习记叙文必须掌握它的文体知识,以利于阅读分析课文下面,由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教师再辅以点拨,作出明确概括(1)记叙文的要素有哪些?作为一篇记叙文,记人记事都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才能说清楚记叙的要素有六个,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

5、因、经过和结果,叫做“六要素”过去,人们通常使用“五要素”说,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为什么(原因和结果)这“五要素”说中外通用,特别在新闻报道中成为定论由于这五个词英语的打头一个字母都是“W”,故又称“五个W”我们中国传统的说法是“四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这“四要素”说其实就包括了前述的“五”和“六”要素,“事件”就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现在称“六要素”表达得更具体了任何一篇记叙文,在一般情况下,都必须具备这六个要素,但有时不影响表达,也并不是不可省略某些要素这六个要素的表达,在一篇具体的文章中是多种多样的这点必须清楚(2)记叙文中的顺序指的是什么呢?记叙文中的顺序指的是:用

6、什么样的标准来安排材料的先后安排材料先后的标准是多种多样的,这就决定了文章的顺序也不会是一种主要的有:时间顺序,也可以说是事物发展的顺序记叙文以记人记事为主,人物的活动离不开事件,所以,按照事物发展的过程,即时间的先后来展开记叙,是记叙文最基本的顺序空间顺序,即按照地点的不同、空间的变换来安排文章的材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有空间顺序,先写“百草园”,后写“三味书屋”此外,还有按照事物的性质安排顺序、按照感情的发展变化安排顺序等这些顺序,以后都要接触到,这里了解一下、是为了更好地掌握时间顺序(3)按时间顺序、或事物发展的顺序来安排记叙的材料, 都有哪些方式?按时间和事物发展的过程来叙述故事,

7、可以有多种方式,通常用到的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这是第二册记叙文学习的重点事实上,我们在前面学过的文章中都有过接触按照前面三个提问,边回答、边订正、边总结,依次出现板书记叙文基本知识1.要素:时、地、人、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2.顺序:时间(事物发展过程)空间(不同地点)事物性质感情变化3.方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4)什么是顺叙?“顺叙”就是原原本本按照事物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自然过程来安排材料,事物发展的过程往往也是时间先后的过程所以,时间顺序和事物发展的顺序在文章中是统一的我们今天学习的新课一面,就是采用“顺叙”的方法来安排材料的一篇范文(二)课文学习(l)简介课文要求看标题、看预

8、习提示第1段、从头至尾浏览(即视线扫瞄)一下课文教师采取边提问、边讲解、边板书的方法初步明确以下问题 本文写的人物是谁? 本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 本文的作者是谁?本文写作在什么年代?教师明确: 本文写的主要人物是鲁迅鲁迅,生于1881年&8226;1936年10月19仅去世,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本文写于1936年10月,鲁迅逝世的当月本文的作者阿累,真名朱凡,原名朱一苇,30年代在上海学习、当售票员,后加入共产党,参加过罢工,1936年后从事写作和翻译本文写的是作者和鲁迅的一次见面(2)快速阅读要求:本文约2600多字,按每分钟谈300字算,给10分钟读完一遍

9、,不必细看,了解大概,掌握整体情节结构本文以空行隔开,分为两个部分,记叙主要在第一部分,带着课后的,练习三”看课文,划分第一部分又可分成几个层次,一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作者和鲁迅的一面之交的拿起笔,在每一层次的空白处做上记号,能从一个词或一个短语概括一下这一层的意思写在空白处就最好(3)检查阅读找上、中、下三类学生回答,看谁分得大体正确,使用的符号最恰当,概括得最准确教师边订正、边解答 本文第一部分写了作者进内山书店看到鲁迅然后离开内山书店的全过程这一过程,既是时间顺序,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本文第一部分大体上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l、2两段,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第二层次:3至17段,写内山

10、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的困难第三层次:18至38段,写“我”和鲁迅的会面依次板书结构层次我去内山书店原因第一部分: 事情的经过 我想买书有困难;我与鲁迅一面之缘第二部分:作者的感想3.重点批划具体划分第一部分的三个层次,在相应的空白处各自概 括这三层的意思做练习一在书上用曲线(或重点号)划出本文写出记叙基本要素的有关语句时间1932年秋,一天中午地点虹口公园,内山书店事情的起因在那里躲一会儿雨,顺便歇歇也好主要人物(鲁迅)的出场我向里面望了一下只能模糊辨出坐在南首的是一个瘦瘦的中国人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喝走了出来事情的结果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三、作业

11、如果你就是阿累,是一个力求上进的先进青年,通过回忆,重写一面,可以自已重拟一个你认为恰当的题目第三课时一、作业讲评二、课文学习1、整体结构(1)从整篇文章看,本文是记一件事呢,还是写一个人?回答肯定是两种答案均有本文是既写人又记事写人和记事是分不开的,人的活动构成事件,事件当中表现人物但从文章的整体倾向来看,又有重点在于写人或记事的不同从本文的整体看,虽然记的是一件事(此处可由学生概括是一件什么事人写作者和鲁迅的一次会见,而重点却在写人(2)为什么说本文的重点放在写人上?一般地说,记叙文记事的目的都是为了写人这篇文章写一个普通工人和鲁迅的“一面”之缘,就更是如此本文通篇都是记事,但事情的每一个

12、部分的记叙都围绕着写人(3)本文具体写作者和鲁迅见“一面”这件事在第一部分的第三层,为什么要写第一第二层呢?这两层与第三层有什么关系呢?如果把第三层的内容用“一面的情景”来概括,那么,第一、二层应该怎样概括呢?第一层次:写“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第二层次:写内山热情接待和买书困难出现了鲁迅的模糊形象、鲁迅的名字第三层次:写有幸见了“一面”,鲁迅的关怀辨识出鲁迅第三层次写出、“一面的情景”,第二层次就写出“一面的起因”,第一层次就写出“一面的背景”这也正是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4)第二部分(即结尾段)议论感想,写的是见“一面”的什么呢?能不能也用一个词概括?在学生的

13、回答中比较、分析、明确:第二部分写出“一面的影响”小结:本文写事是完整的统一的,两大部分之间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以“一面”为核心事件,写出了前因后果,焦点集中在这“一面”“的主人公鲁迅身上2.引导学生体会文中伏笔和照应文中鲁迅的出场和描写、“我”对鲁迅的逐步辨认,都不是一次完成的,有一个过程,作者行文中必先有一些暗示,能不能找到帮助“我”从出鲁迅的伏笔?在学生寻找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划出下列语句,说说有无暗示作用 那笑声里,仿佛带着一点“非“日本”的什么东西 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 他是谁?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 以上文字连起来就会发现,从最初看到鲁迅到最后

14、认出鲁迅,一在作者的行文中都流露了自己的心理活动,作好了伏笔4、词语学习引导学生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并批注记叙的语言,有的是交代情节有的则带有抒情意味,用抒情的笔调来叙事,来描写这里,重要的问题是,“遣词造句”本文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很多,大家挑出来,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一下,写在相应的空白处,以作批注先看练习五的例句学生先答,教师比较作者认出鲁迅以后结结巴巴”:一种激动的心情,一时难以用语言表达“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蹦出来,”当时社会环境险恶、显示特有的机警,显示对鲁迅特有的爱护和崇敬“带着体温”:保存了多少时间,多么珍贵!“他的手多瘦呵!我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鲁迅操劳一生,作出了多大的

15、牺牲!作者激动之情达到顶点再找其它描写的词句“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似的”:用自身的感受表现对鲁迅的崇敬“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矛盾复杂的心情,反衬出鲁迅对年轻人的深切关切之情第二部分的议论,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语句工整,对仗,含义极其丰富:应该恣情地悲痛,但我们不愿时代的责任感、鲁迅的遗志也使我们不能,事实上,这已经表达了作者恣情悲痛的心情“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鲁迅的死造成了难以计算的巨大损失,我们不愿计算是因为我们要完成鲁迅未竟的事业5.吟诵课文主要体会语言的感情色

16、彩,各自小声吟诵,以不影响他人而自己又能出声为限三、作业练习(一) 默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1.画出本文表示时间的语句2.画出本文表示地点的语句3.弄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二 这篇文章记事写人,重点放在写人上,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写?三 全文以空行隔开,分两部分1.第一部分共38段,主要内容可概述为三层:“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内山老板热情接待“我”,“我”有幸见了鲁迅“一面”根据上述概括将第一部分划分为四种不同的层次,请指出正确的一种,并说明理由(A)(1)(2)(17)(18)(38)(B)(1)(2)(3)(18)(19)(38)(C)(1)(2)(3)(17)(18)(38)(D)(1)

17、(4)(5)(17)(18)(38)2. 有人认为删去第二部分,文章会更精练、更集中、更符合回忆录的写法你觉得这种意见对不对?为什么?四 作者的笔触引着我们进入内山书店:像摄影机一样实录往事;焦点聚在鲁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1.口头介绍下列“镜头”:书店的全景 书架一角的近景 一本书的特写2.填写下表,看看作者对鲁迅外貌的描写是如何由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摄制”成的五 回忆性文章的用语,常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请结合括号里的提示,揣摩加点词语的含义和感情色彩1.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他!不会错,一定是他!那个名字在我的心理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结结巴巴”本意指口吃,

18、用在这里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一种神态和感情?“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要“向四周望”?为什么“没有蹦出”鲁迅的名字?这又表现出作者的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 多瘦啊!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为什么不直接写“掏出那块银元”,而要加上“带着体温的”这样起修饰作用的定语?为什么要强调说明“他的手多瘦啊”,“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作者这时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恭敬地鞠了一躬”,作者这时又有一种

19、什么样的感情?)六 下边是本文开头三处伏笔,试指出下文与这三处伏笔的照应之处1.“我”本来要去接班,但还要等半个钟头2.“我”是一个因为繁重的劳动而“困软得很”的穷售票员3.“我”不到别处,而到内山书店去歇歇七 破折号在本文中有如下用法:表注释,表提示,表插说,表话题转换,表话没说完请辨析下边的例子:1.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2.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3.我向里面望了一下阴天,暗得很,只能模胡辨出( )4.一个矮小而结实的中年人内山老板走了过来( )5.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6.“哦!您,您就是”( )7.我摸摸里衫上的袋袋里

20、只剩一块多钱( )8.那种正直而慈详的眼光,使我立该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9.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答案:一、1.一九三二年秋天,一天中午,还要等半个钟头的样子,这事到现在已经隔了四年,一九三六年十月2.上海,虹口公园,内山书店,店里,店后面长台子旁边,南面,北面,里面,书店的门3.起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二、这篇文章着重刻画人物文章中虽有不少记事的成分,但这些记事是为了交代时代背景、描写人物出现的具体环境,记事还是为了刻画人物重点放在人物刻画上,意在突出主要人物鲁迅的高尚品格;这也正是这篇文章记叙的重点三、1.(C),正确,符合主要内容的概述(A),不对,第(1)段只交代了年代、地点和人物,没有交代“我”去内山书店的原因,不符合主要内容第一层的概述(B),不对,第(18)段写鲁迅出来,已属于第三层的开头(D),不对,第两段已属于第二层的开头部分2.这种意见不对第二部分既是沉痛的悼念,又是冷静的思索,表现了“一面”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这部分的抒情和议论,画龙点睛的深化了文章的主题四、(1)书店的全景:“店里空荡荡没有一个顾客,只有店后面长台子旁边有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