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百花山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摘要:百花山作为生态学的野外教学基地在植物群落生态学研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此,通过一系列科学、严谨外业调研工作以及内业数据整合工作可归纳总结出百花上林场植物群落的基本信息,包括森林类型、结构类型、植物种群分布格局、群落光照条件等重要研究成果。关键词:百花山、群落生态学、森林生态系统1. 前言百花山自然保护区2008年1月正式被国务院审定为全国19处新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一。保护区距北京市区100公里,道路交通便利。保护区经营管理总面积45000亩,森林覆盖率达96%。百花山主峰海拔1991米,最高峰百草畔海拔2049米,为北京市第三高峰。百花山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
2、华北"天然动植物园"之称,有四个植被类型,十个森林群落。植物种类有130科,485属,1100种,其中药用植物400余种。动物种类17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钱豹、褐马鸡、黑鹳、金雕,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斑羚、勺鸡。市级保护动物50余种。本次野外实习内容包括以下五部分:1、植物识别;2、森林类型的线路调查;3、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调查;4、植物种群分布格局分析;5、群落光照条件测定。历时两天完成。2. 百花山自然概况2.1地理位置 百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于1985年,位于门头沟区清水镇境内,太行山北端,小五台山支脉。保护区距北京市区100公里,道路交通便利。总面积2.17公
3、顷,其中核心区面积0.68公顷,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是北京市目前面积最大的高等植物和珍稀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2.2气候情况 百花山环境独特,风景优美,气候凉爽,是一个很好的旅游场所。年降水量720毫米以上,年均气温6-7摄氏度,七月份平均温度22摄氏度,是消夏避暑的胜地。这里水资源相当丰富,条条沟壑溪水长流,自海拔900米至2000米处均有清泉分布,且水质极好,无污染。2.3土壤情况 在全国土壤区划中属于褐色土地带。在本区的土壤形成与分布规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海拔高度及由它所决定的生物气候特点、地形和地质因素。生物气候因素决定了本区土壤的形成与垂直分布:在海拔1800m
4、以上的山地顶部,气候冷湿,植被为根系密集的亚高山草甸,发育着亚高山草甸土; 海拔10001800m的中山地带,气候温凉,植被以森林及其次生灌丛群落为主,土壤为山地棕壤; 海拔1000m以下的低山地带,气候温和,由于森林遭破坏,植被以落叶灌丛为主,土壤为本区地带性土类褐色土。2.4植被状况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和草甸5个植被型,共有29个群系。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已知有高等植物1100种,其中苔藓植物30种,蕨类植物38种,裸子植物19种,被子植物1013种,可见植物多样性相当丰富;百花山自然保护区复杂的地形、多样的微生境、古老的植物区系地
5、理成分,使该区出现了百花山花楸、百花山柴胡、百花山毛苔草、百花山葡萄、百花山鹅观草5种特有植物。2.5开发历史百花山山体主要由于火山喷发、剥蚀形成,山势高峻挺拔,主峰百花山海拔1991米,最高峰百草畔海拔2050米,为北京市第三高峰。其地质环境独特,风景优美,共分为四大景区:百花山主峰景区、百花草甸景区、望海楼景区、百草畔景区。有“百花草畔”、“百花山瀑布”、“万年冰肌”、“古树擎天”、“云顶日出”、“冰壁岩柱”、“冰缘城堡”、“云海升腾”、“晚霞映翠”、“七色玉带”、“金蟾拜月”、“蚂蚁山”、“白莽长啸”、“松树长廊”等十八处独特景观。3. 野外实习研究方法3.1植物识别3.1.1工具:植物
6、检索表、旧杂志(用来夹标本)3.1.2地点:林场的四周。3.1.3实习方法和步骤:拍照、记录植物标本80100种;利用检索工具查出科、属、种名;写出植物名录(科、属、种中文名称、拉丁文)。3. 2群落类型的线路调查3.2.1目的:了解研究区域内植物群落类型的基本情况3.2.2方法:线路记载、典型群落类型初步调查线路记载在起始点统一规定海拔1200米,随着行进路线的进行,在拐点利用海拔仪记录海拔,GPS记录拐点之间的距离,手持罗盘记录拐点之间的方向偏移以及坡度。所得的所有数据记入表1中,并根据表1画出森林类型线路调查平面图和剖面图(图1、图2)。图2图1典型群落类型初步调查在路线记载的同时,对沿
7、路五种不同类型的植物群落进行初步调查。乔木层采用角规控制检尺的方法,测量角规值;再分别测出树高、胸径。下木层、低被层和中间层采用样方法,下木层测绳围出1个5m*5m的样方,调查其中的灌木和小乔木的盖度、平均高度、生长状况和分布状况,记入表3。地被层用测绳围出5个1m*1m的小样方,在其中调查草本和乔木小苗的盖度、平均高度、生长状况和分布状况,记入表4。在所调查林型内划定100范围,观察其中的层外植物,逐株记录它们的种类名称、盖度、所在层次、生长方式(攀缘、附生、寄生)、生长状况及分布情况等记入表5 。通过三天的实地实习和与保护区的管理人员的交流我了解到,保护区有高等植物700多种,其中菊科、禾
8、本科、蔷薇科、豆科、毛茛科、石竹科为大科,每科有30多种植物。植物类型为破坏后待恢复的山地混合森林生态系统,是北京山地森林中林相保持得较好的次生林,对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持生态平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百花山的森林植被垂直分异明显,可分四带:(1)海拔10001200米之间以油松林、辽东栎类林和油松栎类混交林为主; (2)海拔12001600米之间以山杨林、桦树林为主; (3)海拔16001900米之间以云杉、华北落叶松林和云杉桦树针阔叶混交林为主; (4)海拔1900米以上的山脊、山顶则是亚高山草甸。在我们所调查的林型中,主要有华北落叶松林、辽东栎林、白桦林。其各种群特点描述如下:样地1:人工
9、落叶松林本样地的华北落叶松林为人工林,属于寒温带针叶林,多分布于海拔1100m1600m地段。本样地土壤为山地棕壤,坡度约为18°。土层厚度一般为50cm左右。地表有2-5cm厚的枯枝落叶层。向下为暗棕灰色腐殖质层,厚约15至20cm多为轻壤质至中壤质。再向下为厚约25至35cm的棕色粘化层,有粘粒积累,土体较粘重,通常为中壤至重壤质,核状或块状结构,pH值为6.5至7.0,往往含大量石块。乔木层郁闭度65,高10至20m,胸径12至28cm。建群种为华北落叶松,分布广泛,外貌统一整齐。由于该地段在自然状况下多发育着落叶阔叶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因此混生有核桃楸等。下木层植物主要有小花
10、溲疏、接骨木、毛榛、土庄绣线菊、紫枝忍冬、毛叶丁香等耐阴植物组成,盖度60%,平均高度1.3m。虽然上层乔木郁闭度较高,但发育仍然较好。接骨木、小花溲疏、紫枝忍冬是优势种。下木多以随机方式分布。地被层植物有:糙苏、核桃楸小苗、紫枝忍冬小苗、毛榛小苗、茖葱、牛扁、绣线菊小苗、歪头菜。盖度27%,优势种为牛扁、其次为细叶苔草。多为群团生长。中间层藤本植物主要是短尾铁线莲,多攀爬在灌木或小灌木上生长,也有的爬地生长,长势良好。经营建议:上层乔木长势较好,应及时注意对林下地被层的维护。样地2: 辽东栎林辽东栎林属于落叶阔叶林,种类单一,含有少量其他树种混生其中。主要分布在海拔1200-1400米,本调
11、查区域位于海拔1340米上下,坡度为14°。土壤类型及土层厚度和特征:处于海拔10001800m的中山地带,土壤为山地棕壤.土层深厚,但层次过渡不明显。上层为中壤质,下层为粘壤质。乔木层全为辽东栎,为单优种林,外貌统一整齐。树高约为7m至13.5m上下,胸径4-25cm,种内差异较大。从以上两组数据可以看出,部分树木下层区域长势不良,可能是种间竞争所致,其次便为郁闭度高达60%所致。灌木层植物有:辽东栎小苗、胡枝子、土庄绣线菊、大叶白蜡小苗。多为随机分布,平均高度78.75cm,盖度30%,生长不良,辽东栎小苗较矮,推测其因为种内竞争的原因生长较慢。地被层植物有:玉竹、小红菊、苔草、
12、胡枝子、土庄绣线菊、辽东栎、歪头菜、丁香、大油芒、穿山龙、多歧沙参。平均高度24.68cm,盖度66.8%,可见地被层种类丰富,生长良好。其中优势种为细叶苔草。经营建议:该区域植物长势较好,形成良好的上林景色。样地3 白桦林 白桦林主要分布在海拔14001600米,调查区域为海拔1401米,坡度为39°。土壤为山地棕壤。土层深厚,但层次过渡不明显。上层为中壤质,下层为粘壤质。乔木层主要由白桦组成,伴有少量辽东栎。树高10至17m,胸径10.5至28cm,郁闭度60%。整体树高比较整齐,胸径差异较大。群落外貌复杂。下木层主要为辽东栎、胡枝子、华北五角枫、大叶白蜡、土庄绣线菊、山杏、毛榛
13、组成。平均高度502.5cm,总盖度50.5%。生长情况一般。上层乔木的小苗较多,更新情况良好地被层层为毛榛、胡枝子、唐松草、三脉紫菀、展枝沙参、歪头菜、玉竹、三桠绣线菊、铃兰、五角枫、辽东栎(苗)、多歧沙参、细叶苔草等。平均高度在24.68cm上下,总盖度66.6%。地被层种类非常丰富,也包含上层乔木的小苗。通过调查发现辽东栎出现在下层而不是中层,可见其更新速度较慢。经营建议:部分白桦树被强行去皮,造成了一定的生态破坏,建议管理者加大生态维护的力度,减少对树种的恶意破坏。3.3森林群落结构特征调查3.3.1群落最小面积调查在生态调查当中,为了得到一份完整的生物种类名录,通常采用最小面积的方法
14、来统计一个群落或一个地区的生物种类名录。最小面积是指基本上能够表现出某群落类型植物种类的最小面积。当样方逐渐扩大时,植物种类也会相应增加,但物种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曲线有明显变缓的趋势,这时所对应的面积称为最小面积。用作巢法确定群落最小面积(图3)。图3 作巢法示意图 65 4 321 如图3的顺序逐步增加面积直到连续两块地面不再出现新植物为止,得到最小面积。图4 种-面积曲线图此次百花山生态实习调查的群落最小面积为512,是根据调查数据绘制出的种面积曲线示意图分析得出的。曲线在512处坡度明显变缓,物种增加的种类明显减少,过点1(x,y)及点2(1.1x, 1.1y)的直线在此与曲线相切。所以
15、本组的调查样地512为最小的面积(图4)。通常情况下,组成群落的物种越丰富,其最小面积越大;相反,群落的组成物种越单一,群落最小面积就越小。北方的针叶林最小面积为400,落叶阔叶林为100。本组调查的样地为人工的华北落叶松林,相对于上述两种林型的最小面积就要小的多,因此可以判断出本样地的群落物种是比较单一,比较少的。由于该地段在自然状况下多发育着落叶阔叶混交林或落叶阔叶林,因此混生有白桦、辽东栎等落叶阔叶林的优势树种。相对于自然群落而言,人工群落的物种要少很多。在人工确定的建群种栽植完之后,其他植物才陆续自然的迁入、迁出,物种不断增多,一定时间之后达到自然的动态平衡。由于建群种的单一,势必会造
16、成种群中物种的单一。此片人工林的林龄在30年左右,比较年轻,因此物种也会较少。3.3.2群落结构特征调查3.3.2.1固定样地调查法(图5): 量出20m边长的正方形样地,将其分为16个5m边长的相邻格子并进行编号。对样地中胸径不小于3cm的乔木进行测量,测量指标包括树种、坐标、树高、胸径、冠幅、第一枝下高等。填入表9典型样地法乔木层调查记载表。把边长20m的正方形样地划分成小方块,便于细致的调查和准确的记录。图5 固定样地调查法示意图13.3.2.2下木样方调查(图6):以5m边长相邻格子为下木样方,分种记载下木(含层间植物)的名称、株数、平均高度、生长状况、分布状况等,记入表10 下木(灌
17、木、幼树、藤本)调查记载表。图6 固定样地调查法示意图23.3.2.3草本层样方调查(图7):在每个5m边长相邻格子内设置5个1m边长草本样方,四个角点和一个中心点。分种记载草本植物的名称、株数、平均高度、生长状况、分布状况等,记入表11 活地被物(草本、小灌木)调查记载表。图7 固定样地调查法示意图3在20×20m2的样方中分成5×5m2的小样方。之后再从5×5m2样方的四个角点和一个中心点再划分出1×1m2的小样方来进行草本地被和小灌木的调查。20×20 m2的样方有400 m2大,把其中每株植物都进行调查要耗费太多的人力物力,而且也没有这
18、种必要。在其中选择必要的80个小面积进行典型的样地调查不但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调查出来的结果还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可以用于科学的分析。因此本次调查采用这种方法。3.3.3典型样方法内业计算根据以上表9、表10和表11的数据记录,进行典型样方法内业计算,计算出种群的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根据统计出的各项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对样地群落进行分析。 相对密度:该植物种的密度相对于所有种密度和的百分比。 相对盖度 :该植物种的盖度相对于所有种盖度和的百分 比。 乔木投影盖度或基盖度 草本投影盖度 相对频度 :该植物种的频度相对于所有植物种频度和的百分比。 重要值 (important value) IV
19、=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盖度(1)重要值分析本组调查的典型样地是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的人工华北落叶松林。其中混生一些阔叶落叶树种,如红瑞木、华北五角枫等。相比较乔木层而言,下木层的灌木种类就比较丰富,如山茱萸、小花溲疏、毛榛子、六道木、美蔷薇、紫枝忍冬、六道木、山楂叶悬钩子等等。层次丰富,种类繁多。由于上层树木的郁闭度较大,因此下层的下木都比较耐荫,适应生长环境。从表12可以看出,小花溲疏出现的样方数和数量是最多的,重要值是下木当中最高的17.36%。重要值是某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综合数量指标。因此可以判断在这个群落下木组成当中,小花溲疏可以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群落当中占有重
20、要的地位。在下木当中,山茱萸和土庄绣线菊的重要值也比较高,占有较大的比例。从上面的几种重要值较大的灌木可以看出都是喜荫或有一定耐荫性的植物。符合在样地郁闭度比较大的生态条件。适应环境最好的植物才可以生长的最多最好。草本地被的种类要比乔木、下木都要多很多,但是频度相对较少。这个现象符合Raunkiaer频度公式,群落中低频度种的数目较高频度种的数目多。重要值较大的是唐松草14.88%、舞鹤草10.59%和华北风毛菊7.23%。这和我们调查时所看到的情况是一样的。由于植物之间的相互遮挡,分盖度一般都会大于总盖度,在草本地被的调查之中尤为明显。表1 群落物种重要值统计表:植物名称重要值(vi)植物名
21、称重要值(vi)植物名称重要值(vi)山杨50.2勾齿溲疏16.1胡枝子4.70辽东栎20.9黄瑞木5.7鸡腿堇菜1.18白桦3.7展枝沙参14.16景天三七2.23山杨29.4矮紫苞鸢尾15.26兰萼香茶菜16.86蒙古栎23.3艾蒿5.66藜芦6.62胡枝子38巴天酸模1.68铃兰15.90深裂山葡萄1.7半钟铁线莲1.48耧斗菜0.60小花溲疏13.4北乌头1.88轮叶沙参5.49悬钩子6.7糙苏3.53蒙古栎2.93平榛46.8柴胡1.88毛叶绣线菊1.37穿山龙7.6穿山龙6.37牛扁2.21绒毛绣线菊51.4大叶白蜡3.17披针叶苔草32.74大叶白蜡17.4地萸1.22绒毛绣线菊
22、1.13山荆子5.5多枝沙参1.53三折脉紫菀4.92元宝枫15.5禾本科37.71沙莱0.62山葡萄8.4和尚菜0.99山葡萄1.42鼠李12.7鹤兰0.99山杨1.01石竹1.43豌豆2.11山楂叶悬钩子3.17苔草13.54舞鹤兰1.79迎头草2.93太平花0.75小红菊6.69玉竹10.08唐松草16.98悬钩子4.13元宝枫0.91铁线莲0.62银背风毛菊12.17平榛0.69歪头菜22.54(2)多样性指数分析表2 物种多样性指数统计表:乔木层Ds= 0.5684H=1.4008152Eh= 0.8838160下木层Ds=0.8474052H=3.09425542Eh=0.7735
23、638草本层Ds=0.885375H=0.313588Eh=0.0561486物种的多样性具有两种含义:其一是种的树木和丰富度,它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中物种数目的多寡;其二是种的均匀度,它是指一个群落或生境当中全部物种个体数目的分配状况,它反映的是各物种个体数目分配的均匀程度。多样性指数正是反映丰富度和均匀度的综合指数。辛普森多样性指数主要表现的是物种的丰富度,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体现了物种的均匀度,用来描述种的个体出现的紊乱和不确定性,不确定性越高,多样性就越高。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辛普森指数从乔木层到草木层依次递增,物种的多样性增加。这和调查时记录的物种是相一致的。乔木层的植物种类最少,只有4
24、种;灌木的种类就增加到了14种;而到了草本层就有了39种植物。辛普森指数的增加幅度也和物种增加的幅度一致,乔木层的0.291下木层增加到了0.897。辛普森指数最高的草本层,植物最丰富,物种的丰富度最高。香农威纳指数表现了物种的均匀度,从乔木层到草本层,香农威纳指数也是增加的。因此可以判断物种的均匀度也是增加的。草本层的物种种类最多,个体出现的不确定性也越高,多样性也就越高。3.4林木点四分法调查(图8)3.4.1工具: 测绳、皮尺、围尺、测高器、木杆3.4.2调查方法:在所要调查的林分中,用测绳开设几条线,在线上每隔5米布点。在每个点上用木杆作一垂线,划分出四个象限,在每个象限中找距点最近的
25、一棵树,记载树种名称,点树距离、胸径、树高,共计测定80个点,并记入表7 点四分法调查记录表。 并进行内业计算,记入表8。图8 林木点四分法示意图3.4.3分析 这片林子属于原生林。从表8可以看出,华北落叶松是建群种,毛叶丁香、山荆子的重要值也比较高。按Raunkiaer频度定律,B类植物只有落叶松,其他全属于A类植物。A类植物的数量明显多于B类。这片林子属于次生林,而且所处的位置少有人来,所以保存完整自然。其中能看到很多枯朽的树干,看来演替还在不断进行。3.5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分析种群格局采用分布系数法:S:标准差 m:平均数 x: 样方中个体数 f: 出现频率 N: 样本总数方差均值比:1
26、随机分布;1 成群分布;0 均匀分布根据方差平均值可以把物种的种群格局分为三种: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和均匀分布。在自然情况下,聚集分布是最普遍的,均匀分布比较罕见。这与下面的种群格局统计表统计出的结果是相一致的:聚集分布占大多数,小部分为随机分布,均匀分布的情况没有出现。表3 种群格局统计表灌木:种名方差均值比空间分布山杨1.313聚集分布蒙古栎1.625随机分布胡枝子1.143聚集分布深裂山葡萄0.938随机分布小花溲疏1.025随机分布悬钩子6.19聚集分布平榛2.981聚集分布穿山龙0.75随机分布绒毛绣线菊6.499聚集分布大叶白蜡3.129随机分布山荆子0.875聚集分布元宝枫0.68
27、7随机分布山葡萄1.488随机分布鼠李1.75聚集分布勾齿溲疏4.5随机分布黄瑞木0.938随机分布灌木当中聚集分布和随机分布的比例大体相等,没有非常明显的偏向。在样地的调查中,小花溲疏、美蔷薇和土庄花的株数是比较多的,因此比较容易形成聚集分布的布局类型。相反,太平花、胡枝子的株数相对较少,呈随机分布的情况。在重要值得分析当中,小花溲疏的重要值也是很高的,可以算作下木层的优势种。由此可以推断聚集分布是一种比较好的分布形式,有利于物种在自然竞争当中取得优势。表4 种群格局统计表草本:种名方差均值比空间分布展枝沙参6.874聚集分布矮紫苞鸢尾37.637聚集分布艾蒿15.122随机分布巴天酸模1.
28、625聚集分布半钟铁线莲5.625聚集分布北乌头3.75聚集分布糙苏6.408聚集分布柴胡3.75聚集分布穿山龙2.413聚集分布大叶白蜡3.222聚集分布地萸0.813聚集分布多枝沙参2.25聚集分布禾本科223.766随机分布和尚菜1.875聚集分布鹤兰1.875聚集分布胡枝子2.519聚集分布鸡腿堇菜1.479聚集分布景天三七5.326聚集分布兰萼香茶菜39.46聚集分布藜芦12.33聚集分布铃兰16.496随机分布耧斗菜0.938聚集分布轮叶沙参11.361聚集分布蒙古栎0.958聚集分布毛叶绣线菊3.088聚集分布牛扁8.438聚集分布披针叶苔草91.55聚集分布绒毛绣线菊1.479
29、随机分布三折脉紫菀5.256聚集分布沙莱0.938聚集分布山葡萄3.088聚集分布山杨1.875聚集分布山楂叶悬钩子1.056聚集分布石竹2.288聚集分布苔草56.25聚集分布太平花0.938聚集分布唐松草7.957聚集分布铁线莲0.938聚集分布歪头菜11.194聚集分布豌豆4.688聚集分布种名方差均值比空间分布舞鹤兰3.75聚集分布小红菊21.118随机分布银背风毛菊12.509聚集分布迎头草6.563随机分布玉竹26.108聚集分布元宝枫1.875聚集分布草本植物的分布形式绝大部分是聚集分布,随机分布的很少。随机分布的物种都是株数较少的物种。在草本层激烈的竞争当中,大多数物种都以聚集
30、分布的方式来解决,这也可以证明聚集分布是较好的一种分布方式。3.6林内外光照强度测定3.6.1调查工具:照度计3.6.2方法:在林内每隔3-5米机械布点20个,在每个点上先将探头举过头顶分四个方向测定照度值,然后在胸高位置分四个方向测定照度值,记入表16 林内照度调查统计表。4 总结分析白桦林4. 1群落的垂直结构 群落垂直结构最直观的就是它的成层性,一般林型具有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层外植物几层。成层现象是群落间以及种群与环境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选择的结果。如在阳光、空间、水分和矿物质之间的争夺。成层现象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4.2群落的水平结构 植物群落水平
31、结构的主要特征就是它镶嵌性,即植物在水平方向的分布不均,从而形成了许多小群落。各种生态因子,如地形的变化、突然湿度和盐渍化程度、群落内部环境不一致、动物活动及人类的影响、光照不均匀等,都会产生群落水平结构的变化。4. 3重要值分析 由重要值的计算表可知,在白桦林中,乔木层中的的重要值最大为优势种,对此群落结构和群落物理环境的形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山杨的重要值与白桦相当是此群落中的亚优势种,在决定群落的性质和控制群落环境方面也起着一定的作用,而糙皮桦、五角枫为伴生乔木种;在灌木层中,大花溲疏的重要值最大,为主要的半生灌木,其他的半生灌木有忍冬、莱木、六道木、胡枝子;在草本层中,细叶苔草为主要伴生
32、草本,其他的伴生草本有华北蒌斗菜、铃兰和糙苏。4.4多样性分析 通过种的株数多样性统计表、种的重要值统计表还有其他三组的数据,可以总结出物种多样性的一些变化规律:对于不同群落或者相同的群落,随着海拔的升高,物种的丰富度在减小、物种的多样性值也在减小,这是由于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降低,其他环境相对恶劣因此能够适应的物种数量减少。4.5森林更新演替趋势分析 森林群落由不同种类的植物所组成,森林演替的实质是树种生长、发育、传播和死亡的过程,即一个树种被另一个树种替代的过程。因此,研究树种在森林群落中所处的空间和时间位置,可以近似地说明该群落在演替过程中的位置和发展趋势。通过调查,所调查的群落中,内树
33、种在各层次中的位置、数量和生长状况并结合树种的生物学、生态学特性及其生长的立地条件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群落中哪些树种是进展种和衰退中,这样就可以从时间上和空间上了解群落的演替过程。一般来说,衰退种将在未来的群落中被淘汰掉,进展种标志着森林演替的趋势,巩固种将是重要的伴生树种。4. 6种的空间格局分析 从空间分布格局调查表可以看出白桦林的物种个体树木分配是比较均匀的。种群空间分布格局是影响群体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从客观数量基础上说明群落演替动态。在时间上,分布格局有助于解决群落抽样问题,预测种群校长的动态。此外分布格局可提供控制种的分布的环境因子的一种工具。可作为人工造林进行植株配置的依据。要求
34、了解群落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方法,掌握调查的步骤和计算方法,理解和分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原因。5 野外实习工作总结5.1 小组分工5.1.1外业工作第一天:森林线路调查及沿线典型林型调查孙帅 郝玉 王亚楠:森林线路记录 各个拐点角度和坡度的测量高源:乔木层调查树高、角规值吕悠:乔木层调查测郁闭度、角规值张峰:乔木层调查测量胸径、冠幅张欣 樊可 高飞:下木、草本层、层外植物样方法调查洪岚 满新:随路跟老师学习植物的认识和植物拍照第二天:样地法测群落特征结构和群落最小面积测定张欣 樊可:群落最小面积的测量和部分下木调查及草本调查王亚楠 洪岚 :部分下木调查及草本调查满新 高飞: 识别植物和部分草
35、本调查高源 吕悠 孙帅 :拉测绳,部分乔木的调查郝玉 张峰:部分乔木的调查 记录第三天:四分法测群落结构特征高源 吕悠:拉测绳,测照度,记录孙帅 张峰:拉测绳,测点数据,记录全体女生:测点数据,记录5.1.2内业工作满 新:汇总所有数据,写小组报告高 飞:100种植物整理,表3.表4表5樊 可:表3.表4表5 表6洪 岚:植物照片整理,表10郝 玉:表1 部分表7王亚楠:部分表7 表8 部分表11张 欣:部分表7 表11张 峰:表9 部分表11吕 悠:表2 部分表11 表12 表17孙 帅、高 源:部分表11 表13 表14 表15 表165.2 实习心得体会这是我们第一次在外露宿实习,可谓是与大自然真正的亲密接触。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各种各样的草,千奇百怪的树,还有那个百闻不如一见的百花草畔。而且,我们更亲切地感受到同学之间许久未有的合作与团结,还有指导老师们孜孜不倦和亲切教诲。当然,我们也算是“历经磨难”,战胜百花山的高度与陡峭,还有自己固有的疲倦与懒惰。才会得到百花草畔那种丰盛的“果实”。种种感受看来,我们这次实习看来是受益匪浅。虽然我们以前对植物的认识几乎是零,但毫不影响我们对那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几教学课件人教版
- 针清教学课件
- 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必要条件和案例分析
- 英语周报教学课件系列
- 计算机视觉技术 课件 2.4:OpenCV基本使用
- 教育法视频课件教学
- DB23∕T 1453-2019 黑龙江省住宅小区有线数字电视工程技术规程
- iyb创业培训教学课件
- 无偿打卡活动方案
- 旅游公司品牌策划方案
-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中学美术教师招聘笔试历年真题荟萃含答案
- 21CFR820美国FDA质量体系(QS)法规医疗器械良好生产规范(中文)
- 继电保护配置及整定计算
- 初高中物理衔接课件
-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
- 汽车电气工学一体化学生工作页
- 工程造价咨询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中国人的规矩
- 像科学家一样思考
- 飞机舱门及撤离滑梯-空客320型飞机舱门结构及操作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