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节 货币均衡及其理论模型一、一、货币均衡的含义货币均衡的含义二、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求平衡三、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回本章 至下节第1页/共51页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一种对比关系,是从供求的总体上研究货币运行状态变动的规律。用公式来表示,即:一、货币均衡的含义 1.1.货币供求均衡的简单定义货币供求均衡的简单定义 Ms Md 式中,Ms为名义货币供给量,Md为实际货币需要量。必须指出,这里的“”并非纯数学概念。 第2页/共51页(1 1)联系:在一定条件下,银行部门的信贷收支可转化为非银行经济部门的货币收支,而非银行经济部门的货币收支也可以通过
2、一定的渠道转化为银行的信贷收支。货币均衡和信贷平衡最终都可以通过货币流通状况反映出来。(2 2)区别: 货币均衡反映的是货币运动的状况,受货币流通规律的制约;而信贷收支平衡反映的是银行信贷资金的运动,受信贷资金运动规律的制约。 2.2.货币均衡和信贷平衡的联系与区别货币均衡和信贷平衡的联系与区别第3页/共51页 信贷收支运动主要与生产过程相联系,即信贷规模和增长速度与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增长速度之间为正相关关系;而货币收支运动主要与商品流通过程相联系,即与商品流转的规模和速度呈正相关。 信贷平衡反映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对银行信贷资金需要量与银行信贷资金供给量的协调平衡关系;而货币均衡反映的是国民经济
3、各部门之间和社会再生产各环节之间的货币收支协调平衡关系,是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需要量与银行体系提供给社会的货币量之间的协调平衡关系。第4页/共51页二、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平衡 1.1.社会总供求的涵义社会总供求的涵义 社会总供求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合称。 社会总需求,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的社会各方面实际占用或使用的全部产品之和。 社会总供给,通常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生产部门按一定价格提供给市场的全部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之和,以及在市场上出售的其他金融资产总量。 第5页/共51页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货币均衡,而不是实物均衡。 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市场的总体均衡。 社会总需
4、求与总供给的平衡是动态的均衡。 2.2.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含义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含义第6页/共51页货币供给量与社会总需求量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是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1 1)区别: 货币供给量是一个存量,而社会总需求量是一个流量。 货币供给量由现实流通的货币和潜在的货币两大部分构成,而社会总需求由流通性货币及其流通速度两部分决定,所以,真正构成社会总需求的只能是流通性货币。 货币供给量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变动在时间上也不一致。 3.3.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关系第7页/共51页 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关系,货币供给在一定条件下改变货币需
5、求,而货币需求的变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货币的供给。联系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纽带就是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 (2 2)联系:第8页/共51页商品供求和货币供求的四方关系图 如果把总供求平衡放在市场的角度研究,它包括了商品市场的平衡和货币市场的平衡,也就是说,社会总供求平衡是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统一平衡,其关系可用下图来简要描述。第9页/共51页 商品的供给决定了一定时期的货币需求。 货币的需求决定了货币的供给。 货币的供给形成对商品的需求。 商品的需求必须与商品的供应保持平衡。 在这个关系图中,货币供求的均衡是整个宏观经济平衡的关键。 图中包括了几层含义:图中包括了几层含义:第10页/共51
6、页三、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 1.1.简单的货币均衡模型简单的货币均衡模型模型中,利率是货币市场的价格,货币供求的对比对于利率水平的高低具有决定作用:相对于货币需求,如果供给偏多,利率下降;供给偏少,则利率上升。同时,利率对于货币供求也具有调节作用:利率下降会抑制货币供给,刺激货币需求;利率上升会刺激货币供给,抑制货币需求。而当供给与需求处于均衡点时的利率即为均衡利率(见9-2图)。但事实上均衡利率很难求出,故只能用经验进行判断。 第11页/共51页 图示 均衡利率下的货币供求第12页/共51页 如果货币供给为外生变量,即完全取决于货币管理当局的货币政策,而不是由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经济因素所
7、决定,并且货币当局不是根据货币需求的变化来调节货币供给,那么货币供给就成了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见图9-39-3)。 第13页/共51页 图示 货币供给无弹性下的状况第14页/共51页为了说明货币供求均衡与商品供求均衡(即社会总供求平衡)的复杂关系,新古典经济学家希克斯和汉森提出了著名的一般经济均衡理论模型,即LS-LM模型。该理论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考虑国际收支平衡,一国经济总供求均衡条件下的货币均衡实质上反映了商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状态。这种均衡是在利率与收入水平的不同组合下实现的(见图9-49-4)。 2.2.IS-LM 模型模型第15页/共51页 图示一般经济均衡理论
8、:LS-LM模型第16页/共51页 将两条曲线综合起来,就可以得出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E点。在该点上的收入Y0和利率i0,是使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的收入和利率水平。第17页/共51页 图示LS-LM模型:均衡过程的动态调节第18页/共51页 在图9-5中的LS-LM模型表明,当经济处于区和区的非均衡点(如A点和B点)时,政府可以通过运用紧缩性的货币政策配合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对付通货膨胀和需求过剩,运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配合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付通货紧缩和需求不足,使经济趋于均衡。但是如果经济处于区和区(如点和点),则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能同紧同松,而应根据经济不均衡的具体情况采取
9、松财政、紧货币或松货币、紧财政的搭配方法,才能使经济趋于均衡。第19页/共51页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中国的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有自己独有的特征: (1 1)由于中国的信用制度水平和金融市场的发育程度较低,利率尚未实现市场化,不能随市场供求的变化而自然变动,所以货币需求对利率的弹性极为微弱,利率很难对货币供求发挥调节作用; (2 2)中国现行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快速增长,形成了国有企业的投资饥渴和软预算约束的特征,由此导致社会经济经常处于投资扩张过度、货币供给偏多的失衡状况。图9-69-6和图9-79-7说明了中国的简单货币均衡和总供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特征。 3.3.货币供求均衡的现实论
10、证货币供求均衡的现实论证第20页/共51页 图示中国的简单货币均衡模型第21页/共51页回本章 至下节 图示中国总供求均衡下的货币均衡模型第22页/共51页第二节 货币失衡及其调整途径回本章 至下节第23页/共51页(1 1)经济发展了,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的规模扩大了,但货币供给量没有及时增加,从而导致流通中货币紧缺。(2 2)在货币均衡的情况下,货币管理当局仍然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从而使得本来均衡的货币走向供给小于需求的失衡状态。 一、货币失衡的原因 1.1.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货币供给量小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 第24页/共51页 在纸币流通时代,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是一种
11、经常出现的失衡现象。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根本原因是国民收入的超分配,即从整个国民经济看,价值形态的分配超过了使用价值(实物)形态的分配。 2.2.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原因 第25页/共51页(1 1)货币运动的相对独立性和物资运动存在着矛盾。(2 2)财政、信贷再分配杠杆的使用和配合失灵。财政支大于收。财政收支虚假。财政应支未支。信贷自身膨胀。(3 3)国际收支的影响。 3.3.货币失衡的深层原因货币失衡的深层原因 第26页/共51页 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时,从压缩货币供给量入手,使之适应货币需要量。 二、从货币失衡到货币均衡的调整 1.1.供应型调节
12、供应型调节 2.2.需求型调节需求型调节 指在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求量时,从增加货币需要量入手,使之适应既定的货币供给量。 3.3.混合型调节混合型调节 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不是单纯地压缩货币供给量,也不是单纯地增大货币需要量,而是双管齐下,既搞供应型调节,也搞需求型调节,以尽快收到货币均衡而又不会给经济带来太大波动之效。 第27页/共51页至下节 指面对货币供给量大于货币需要量的失衡局面,中央银行不是采取釜底抽薪之策压缩货币供给量,而是反其道而行之,采取火上浇油之法增加货币供给量,从而促成货币供需在新的起点均衡。 4.4.逆向型调节逆向型调节回本章 第28页/共51页第
13、三节 开放条件下的货币均衡回本章 至下章第29页/共51页1. 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2. 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一、国际收支与货币均衡 回本节 第30页/共51页 u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货币论认为,在开放型经济的条件下,一国货币的供给(Ms)等于国内增发的货币(D)加上由于国际收支顺差所增发的货币(R),即:MsDR,或RMsD而在货币供求均衡的条件下,货币总供给等于货币总需求,即MdMs,代入上式可得:RMdD第31页/共51页 u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国际收支均衡与货
14、币均衡的理论模型上式表明,国际收支差额是货币供求不一致的结果。当国内货币供应小于货币需求时,会导致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当货币供应小于货币需求时,会导致国际收支逆差。将吸收论与货币论结合起来,即可得到一般均衡论的理论模型。如下图:第32页/共51页 u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图示LS-LM-FE 模型第33页/共51页 u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国际收支均衡与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ISLMFE模型表明,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就是要同时实现商品市场、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均衡。为了实现内外均衡目标,根据国民经济的具体情况,可以移动IS曲线,即实施财政政策;也可以
15、移动LM曲线,即实施货币政策;或移动FE曲线,即实施汇率政策。当单独使用任何一项政策都无法解决国际收支调节问题时,必须将汇率政策和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并用,才能正确发挥其调节作用,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第34页/共51页 u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l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的理论分析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的理论分析国际收支调节的目标是要实现内外经济均衡。所谓内部均衡是指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即国内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供求均衡;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即外汇市场供求均衡。一国如果希望同时达到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目标,必须同时运用支出调整政策和支出转换政策两种工具,
16、并根据经济中通货膨胀、就业水平和国际收支的不同情况加以适当的配合。第35页/共51页 支出调整政策(ExpenditureChanging Policy)即影响支出水平和需求总量的政策,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类政策可相对于收入改变支出水平,从而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支出转换政策(ExpenditureSwitching Policy)即能够影响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改变支出结构的政策,如汇率调整和各种直接与间接管制措施等。这类政策可转换支出在外国产品与本国产品之间的对比,使本国收入相对于支出增加,从而调节国际收支。第36页/共51页 表表9-1支出转换政策与支出调整政策配合的主要情支
17、出转换政策与支出调整政策配合的主要情形形经经 济济 状状 况况支出调整政策支出调整政策(财政货币政策财政货币政策)支出转换政策支出转换政策汇率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直接管制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顺差紧缩性的紧缩性的本币升值本币升值奖入限出奖入限出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通货膨胀与国际收支逆差紧缩性的紧缩性的本币贬值本币贬值奖出限入奖出限入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逆差松弛性的松弛性的本币贬值本币贬值奖出限入奖出限入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经济衰退与国际收支顺差松弛性的松弛性的本币升值本币升值奖入限出奖入限出第37页/共51页 米德冲突(Meade Conflict)在
18、固定汇率制下,由于一国政府不能运用调整汇率的支出转换政策,只能采用支出调整政策,因此,内外均衡目标在对支出调整政策的要求上就可能存在矛盾,即“米德冲突”。“米德冲突”最有可能发生在经常项目顺差与国内通货膨胀并存,或经常项目逆差与国内失业并存的情况下。如下图:第38页/共51页 u“米德冲突米德冲突”的理论模型的理论模型图示“米德冲突”的命题第39页/共51页 政策配合论的基本观点是:在调节内部经济与外部经济的作用上,财政政策通常对国内经济的作用较大,而货币政策则对国际收支的作用较大,因此,应该分配给财政政策以稳定国内经济的任务,分配给货币政策以稳定国际收支的任务,或者根据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不
19、同情况,将二者适当地搭配,以同时实现国内经济与国际收支的均衡(见下表)。 政策配合论( (Policy Mix Approach) )。蒙代尔的政策配合论,从理论上解决了“米德冲突”问题。第40页/共51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第41页/共51页 图示 MF DiagramMF Diagram:政策配合的运用IBiFB(GT)adec(GT)*i*b第42页/共51页 l我国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的特点我国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的特点在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体制后,我国调节国际收支实现货币均衡的方式转变为以调整利率、汇率以及通过央行在外汇市场买卖外汇等间接调控方式为主,并表现出以下
20、特点:l国际收支差额大幅度波动,内外均衡调节难度增大l对外经济依存度提高,内外经济联系大大加强l内外均衡目标脱节,缺乏协调的调节政策l利率和汇率机制僵化,缺乏有效的宏观调控工具第43页/共51页外汇储备是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而中央银行的资产项目是提供基础货币的渠道。增加外汇储备所增加的货币具有高能货币的性质,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具有乘数效应。需要指出的是,外汇储备结构不同,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是有差异的。二、国际储备与货币均衡l 外汇储备影响货币供应的程度外汇储备影响货币供应的程度 第44页/共51页 l为实现货币均衡需要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为实现货币均衡需要保持适度的外汇储备从保持货币均衡的角度考
21、虑,并不意味着外汇储备越多越好。因为外汇储备过多,一是会扩大信贷差额,二是会扩大货币投放,三是会牺牲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四是外汇储备过多使国家承担了较大的外汇贬值的风险。第45页/共51页 l消除过度外汇储备的分流措施消除过度外汇储备的分流措施一是流出,即拓宽国内外汇资本的流出渠道。二是消耗,即动用外汇储备为国有金融机构注资或用外汇储备解决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三是吸收资金。采用的工具主要有3 3种:拍卖央行票据,吸收系统中的流动资金;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劝诫,要求商业银行节制放贷的问题。四是税改,即减少外贸顺差的税收政策。五是本币国际化,即鼓励(过量的)人民币流出国外,成为国际贸易的结算手段或储备货币。第46页/共51页l 国内资金严重短缺,只看到资本流入可以弥补国内资金缺口,忽视国际资本流动对货币供求均衡的冲击。l 规模庞大的国内资本外逃流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作品著作权公证考核试卷
- 胶合板产品的物流配送网络优化考核试卷
- 船舶导航与通信技术考核试卷
- 绿化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展望考核试卷
- 电子元器件封装技术考核试卷
- 山东省烟台市重点名校2025届初三下第一次五校联考综合试题含答案
- 四川省南充市2024-2025学年数学四下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现代生物仪器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夏石嘴山市第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中考物理试题模拟题及解析(天津卷)含解析
-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GIS开发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护理人文关怀质量评价标准
- 防辐射内墙抹灰施工方案
- 经腋窝无充气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拉钩
-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标准
- 《工会会计制度》管理系统升级及使用
- 详解科鲁兹仪表系统图
- 老年智能手环产品需求说明书(PRD)
- T∕AOPA 0018-2021 直升机临时起降场选址与建设规范
- 七八年级人教古诗词集锦
- JAVAweb开发课件
- 国内外相关生产厂家、口腔产品信息表-20130507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