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手机拍照讲义_第1页
教你用手机拍照讲义_第2页
教你用手机拍照讲义_第3页
教你用手机拍照讲义_第4页
教你用手机拍照讲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焦距(焦距(focal focal lengthlength):):从镜头的中心点到胶片平面(其它感光材料)上所形成的清晰影像之间的距离。焦距通常以毫米(mm)为单位,一般会标在镜头前面,例如我们最常用的是27-30mm、50mm(也是我们所说的”标准镜头”,指对于35mm的胶片)、70mm等(长焦镜头)。光圈(光圈(apertureaperture):):控 制镜头通光量大小的装置。开大一档光圈,进入相机的光量就会增加一倍,缩小一档光圈光量将减半。光圈大小用f值来表示,序列如下:f/1, f/1.4, f/2, f/2.8, f/4, f/5.6, f/8, f/11, f/16, f/22

2、, f/32, f/44, f/64 (f 值越小,光圈越大)。快门(快门(shuttershutter):):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一般可分为镜间快门和点焦平面快门。快门速度快门速度(shutter shutter speedspeed):):快门开启的时间。它是指光线扫过胶片(ccd)的时间(曝光时间)。例如,“1/30”是指曝光时间为1/30秒。1/60秒的快门是1/30秒快门速度的两倍。其余以此类推。景深(景深(depth of depth of fieldfield):):影像相对清晰的范围。景深的长短取决于三个因素:焦距、摄距和光圈大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焦距越长,景深越短

3、;焦距越短,景深越长;(2)摄距越长,景深越长;(3)光圈越大,景深越小。景深预览(景深预览(depth depth of field of field previewpreview):):为了看到实际的景深,有的相机提供了景深预览按钮,按下按钮,把光圈收缩到选定的大小,看到场景就和拍摄后胶片(记忆卡)纪录的场景一样。感光度(感光度(isoiso):):表示感光材料感光的快慢程度。单位用“度”或“定”来表示,如“iso100/21”表示感光度为100度/21定的胶卷。感光度越高,胶片越灵敏(就是在同样的拍摄环境下正常拍摄同一张照片所需要的光线越少,其表现为能用更高的快门或更小的光圈)。色温(色

4、温(color temperaturecolor temperature):):各 种不同的光所含的不同色素称为“色温”。单位为“k”。我们通常所用的日光型彩色负片所能适应的色温为5400k-5600k;灯光型a型、b型所能适应 的色温分别为3400k和3200k。所以,我们要根据拍摄对象、环境来选择不同类型的胶卷,否则就会出现偏色现象(除非用滤色镜校正色温)。白平衡(白平衡(white balancewhite balance):):由于不同的光照条件的光谱特性不同,拍出的照片常常会偏色,例如,在日光灯下会偏蓝、在白炽灯下会偏黄等。为了消除或减轻这种色偏,数码相机可根据不同的光线条件调节色彩

5、设置,使照片颜色尽量不失真。因为这种调节常常以白色为基准,故称白平衡。曝光(曝光(exposureexposure):):光到达胶片表面使胶片感光的过程。需注意的是,我们说的曝光是指胶片感光,这是我们要得到照片所必需经过的一个过程。它常取决于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因此又有曝光组合一词。比如,用测光表测得快门为1/30秒时,光圈应用5.6,这样,f5.6、1/30秒就是一个曝光组合。曝光补偿(曝光补偿(exposure exposure compensationcompensation):):用于调节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1:从光影之美着手2:设法将背景简单化3:培养摄影师之眼4:寻找趣味的构图5:惊

6、喜就在生活中6:为影像注入想像7:拍黑白更有魅力8:倒映中的真实世界9:打破常规的视角10:用几何线条指引画面要找寻美丽光影,时间绝对是不可乎略的重要因素,通常只要避开日正当中与其前后各约4个小时,在有阳光露脸的日子里,都会遇见迷人的斜射自然光线,因为这个时候的太阳照射角度较低,容易将物体的影子拉长而形成即美丽又有趣的光影对话。浅景深-是用专业相机拍摄时常见的手法之一,无论是使用大光圈或是长焦段镜头拍摄的影像,都能借由焦外散景特性来使观者聚焦于被摄物体,轻易达到突显主题之目的。换而言之,只要设法让背景简单化,就愈能使目光聚焦于主体上,让你就算没有大光圈或长焦段镜头,也能拍出重有重点的影像,像是

7、清空桌面、找一面干净的墙、绿茵的草地,甚至是以天空为背景等,都是我们推荐的方法,唯一要注意的是,主题与背景尽量为互补色,才能避免因两者颜色相近而失去突显主体的效果。一张好作品不一定是刚好被摄影眼所看见而拍下,但拥有一双摄影眼绝对能拍出好作品,这句话很玄吗?其实一点也不!只要你拥有“看见他人所不能见”的观察能力,就是有一双摄影师之眼。它有多重要?从可以跨越器材的限制,让许多人就算用手机也可以拍出好作品就能知晓。不过摄影眼是需要时间养成,至于如何培养?以下有几点可供参考。 三多不可少:指得是多观察、多阅读、多思考。多观察能帮助思考,进而成为下次拍摄的养份;阅读能扩增见闻,甚至从文字中得到启发,然后

8、试着转换到所拍摄的影像中;而思考则能让你不会仓促按下快门,多点思考,影像就多点灵魂。 永保好奇心:我们之所以在陌生的地方总有拍不完的题材,就是因为对其抱持着新鲜感和好奇心,迫不急待想要挖到宝物,让记忆卡满载而归。若我们也能对已熟悉的地方重拾好奇心,相信你会发现以往不曾留意到的新样貌。 执行365计划:要培养摄影眼,多拍绝对是不二法门,而现今手机何其方便,不妨就规范自己每天至少要认真拍摄一张照片吧!当一年过后再回头检视,你会发现原来摄影眼在持续不间断的拍摄中被培育出来。虽然我们常教导标准的构图法则(例如三分、井字、对角等),但并不是要你就此墨守成规,永远都用这样的构图方式取景,其实有些时候凭直觉

9、拍摄反而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认真说来,这点也算是摄影眼的范畴。或许你经常为寻找可拍的题材在烦恼,但有没有想过原来它们就存在于你我生活周遭。像是每天上班的路途、搭乘的捷运、走过的巷弄、待过的餐厅、墙上的野猫,甚至是已经懒得再抬头仰望的天空,这些是否都因为太熟悉而选择无视呢?是否记得小时候还在懵懂时期特别喜欢幻想的那种感觉?树木可以是巨人、尺笔可以组成飞机、落叶可以当作小船,就连路边不起眼的石头群,都可以摇身一变成为塑胶小兵的基地阵营,长大后,虽然得面对家庭、工作、感情等诸多压力,但不代表我们就该丧失做梦的权利,而若能在拍照时将想像设法注入画面中,将能创造出与众不同的影像魔力。现今我们看到的影

10、像大都以彩色呈现居多,那是因为我们与生俱来就习惯彩色的世界,但在摄影里除了彩色之外,黑白也是常见的呈现手法,甚至有些人喜爱黑白影像更甚于前者。追根究柢其实会发现,黑白影像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当褪去色彩后,画面中关于颜色的复杂讯息将被去除,而留下的光影表现、明暗过渡、物体形状,甚至是画面的情感都会被放大,使它就像是黑洞般,吞噬观者的视觉和思绪,让人仿佛随着影像走入时光回廊,超越时空重回拍摄者按下快门的那一刹那永恒。相信任谁都有照过镜子的经验,镜中的所有一切都与镜前相同,但却又都左右相反,就好似另一个真实中的虚拟世界,十分有趣!而拍摄倒影也是同样的感觉,透过地面积水、玻璃橱窗或是镜面的反射,我们捕

11、捉到的是同一片天空,不过却既熟悉又陌生。运用镜射拍摄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将真实主体和被映射的主体一起囊括入镜是较常见的构图手法,最大亮点就是画面中出现两个同样的主体,无论是上下颠倒或是左右相反,都能达到吸引目光的效果;至于另一种则是只拍摄倒映的主体,这种刻意舍弃真实主体的取景方式,其实是带有刻意以及反问(省)的隐喻,借由具反射性质的媒介来框住影像,用有限的画面来诉说故事。老实说,这点也算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们都知道要拍出一张引人入胜的照片,除了从构图、色彩、光影下去着手之外,视角的安排是否得当,对照片的成功与否也占了相当大的比重,面对同一个场景,从高处俯拍、站着平拍和趴着向上仰拍都会到不同的视觉感受,因为这和我们的视觉心理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俯拍和仰拍的最大差异在于,前者会让人感受到眼前人事物的渺小,而后者则刚好相反,会产生高大、庄严的存在感,因此我们可以视拍摄主题来加以灵活掌握取景视角,好让所摄得的画面能更符合心中预期。在摄影的世界中,几何线条一直都不曾缺席,它是除了光影与色彩之外,另一个能在画面上带给观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