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hoever you admire most in your heart, don't have to become that person, but use that person's spirit and methods to become yourself.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2021年秋思教学设计 2021年秋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3、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词。 重点:借助注
2、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教学过程:一、见秋生情,读题定调。1欣赏图片谈感受2、古人眼中的秋天在我们眼中,秋天带给我们的丰收的喜悦,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古时大多诗人的眼中都是这种萧条肃杀,凄凉的景象,勾起他们很多的思乡情怀。也留下了很多千古流传的关于思乡的古诗。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走进张籍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一个游子那颗思家念亲的心。3、补充课题,引导读题,读出浓浓的、悠长的味道。4.出示学习
3、古诗三步骤,学生齐读。5 .知诗人,解诗题二、读通古诗,整体感知1、出示标好多音字的灯片,划分好节奏的灯片请同学们自由地把古诗读3遍,前两遍争取把古诗读通顺、读流利,把字音读准。第三遍争取读出诗的节奏感,韵律感。2、展示读指名读古诗,评价是否读出了节奏和韵律。3、师生合作复沓读。4、光会读还不行,我们还要知道诗的意思。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把这首古诗翻译一下?(指名说说意思)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出示诗句:洛阳城里见秋风1. 秋风是见得着的吗?那么诗人见到了什么?(漫天飞舞的落叶、瑟瑟摇摆的枯木、风吹落叶遍地翻滚)洛阳城里,落叶在秋风中漫天飞舞,打着旋儿,零落遍地;路边的败草在风
4、中瑟瑟摇摆;天上大雁南归而去。张籍站在凉意渐浓的秋风中,他想起了什么?想谁?(指名说说)2、此时此刻,诗人面对此情此景,他想做什么?可是他在写家书的时候却感到意万重?为什么?请大家从他当时的创作背景中找一找。(离家的时间久,想对家里的人说的话说的事多,当时又兵荒马乱,对家人很牵挂,很担心)他会在家书中说些什么呢? 现在你就是张籍,拿起你的笔把你想写的话写下来.分组进行,分别写给父母,孩子,儿女,朋友。 情境导读:这也想说那也想问,想说的话太多太多,这就是欲作家书意万重。心中的牵挂太多太多,千言万语,千头万绪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这封家书承载了诗人太多思念太多牵挂,所以他在写家书
5、时才会感到欲作家书意万重。因“见秋风”而“意万重”我们再把这句诗连起来读,读出作者的思念之情。3、说不尽,又开封(一个“意万重”体现了诗人对家人浓浓的思念之情,对么诗人的思念之情在诗中哪里还有更细致的体现呢?一起看看寄信的诗句)a 哪个字体现了诗人寄信时的心理(恐),恐是什么意思? 担心什么?b“又”体现了什么?还有哪个字也表达了这个意思?c 从这几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不尽的是什么?(说不尽的是思念,轻轻一开开出的也是思念!)d想像对话:我是送信的使者,信给了我你就放心吧,我一定会尽快把信交到你的家人手中。什么?你要我把信给回你?这是为什么?(生用自己的话回答再用诗句回答)e古代的通讯不像
6、现在这么便捷,客居他乡的游子与家人联系的唯一方式就是写信,而这承载着悠悠思乡情的家书不知要经过几多辗转,几多时日才能到达家人的手中。那么,家书在古代文人心目中的份量有多重呢?出示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生读,你读懂了什么?现在你还觉得家书只是几张薄薄的纸吗?那是什么?情境导读:抵万金的家书啊!难怪诗人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悠悠的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全靠这家书一封来传递,难怪诗人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那悠悠的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怎是一封家书所能道尽的呀!难怪诗人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小结:1.原来不管是“见秋风,意万重,或是说不尽,又开封”这些字眼的
7、背后隐藏的是诗人对家人们深深的思念,浓浓的牵挂。请同学们带着诗人的思念再读秋思2.这首诗唱只抓住写信寄信这么一件小事却表达出一个游子浓浓的思乡念亲之情,这叫(学生说,师板书:叙事抒情或寓情于事)。在表达方法上可谓高明。王安石曾这样评价张籍的诗.出示诗句: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他的一个平平常常的又开封却道出了诗人那无法言喻的思乡情愁)3,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张籍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曾深深地懂得,出示诗句:“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魂也去啊,空一身啊,此时陪伴张籍只有洛阳城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便在张籍的脑海中诞生,这就是秋思,请同学们再读。四、读写结合,拓展升华1、这首千
8、古绝作秋思寥寥数字,却字字饱含一个游子对家乡对亲人浓浓的思念,展开你想象的翅膀,飞进作者写诗的情境中,一展你的文采,把秋思加上时间地点,诗人当时的语言动作及心理,编写一个小故事吧!记住作家叶文玲的话:有真情、有创造!写前提示:1、又是一年秋风至,诗人独自一人站在洛阳街头,心情怎样?2、诗人作家书时,想起了谁,想说什么?他作家书时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他的内心呢?3、当行人即将起程,诗人又是怎样做的,他的内心是怎样想的,他的神情、动作是怎样的?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它古诗。2、继续积累其他表达思乡情怀的诗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秋思教学反思当我拿起秋思这篇课文,心如千斤重。虽然文本只
9、有四行,二十八个字,但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如何传递给没有雷同生活经历的学生,让学生感受着诗人的感受,想着诗人的所想?除了诗的内容外,我到底要通过秋思这个载体教给学生什么?诗的课堂到底应该是个怎样的课堂?这一系列的问题不断呈现在我的脑海中。我不禁自问:古诗教学为何物?直教人寝食难安!我个人认为古诗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诗意的课堂。这才无愧于古人创造诗词,无愧于诗词有别于其它文体,无愧于编书者纳入古诗词教学的用意。怎样才能创造出一个诗意的课堂?我想方设法让秋思的情意在诗意的课堂上流泻。一、在读彰显诗性。我一直认为诗的教学应不同于其它的课文阅读教学。一般的课文阅读教学可抓住重点的字词句深入品味体
10、会,但诗一经这样折腾就会把诗拆得支离破碎,它就失去了诗本身的整体完整性。为了保护“诗”作为一种“完形”的存在,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诵读。不管学生懂与不懂,先让学生读了再说,让秋思在诵读中流淌。整节课我安排了学生大大小小的读差不多有三十多次。开始整首诗的自由读,个别读,小组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理解诗的意思。接着课中导读,在理解了诗意的基础上,在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自己的个人独特的见解后,再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最后熟读成背。这样一层一层地深入读,让学生在读中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诗人的思想感情,读出自己的体会。读出诗的味道。二、在想象中丰富诗意。古诗词言简意赅,一字千金,是极富魅力的。它
11、讲究形象、色彩、韵律,每个字、词都是作者独具匠心所在。所谓“十年得一字”、“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是古人锤炼语言的佳话。在深入备课后,我觉得诗中的“见秋风” 可作为教学这首诗的突破口。“意万重”是这首诗的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我个人觉得引导学生想象,丰富学生对“见秋风”的表象,加深对“意万重”的理解。这样对学生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学生对这首诗有了整体的印象后,我马上抓住诗眼“见”大做_。我安排了学生一次次想象“见到什么”“见不到什么”,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我营造的意境中,在一次次的对比中,以有形的景来衬无形的思,循序渐进地引领孩子们探究、品味“见秋风”。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让学生感悟
12、诗人“乡愁生于秋风里”、“乡思寄寓家书中”、“乡心乃在寂寞处”。希望想象到的画面成为学生通往作者内心的桥梁,让学生与作者感同身受。诗人的“意万重”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学生可能只会想到诗人思念家乡,可久居在外,一生坎坷的诗人又岂止是思家呢?于是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了解诗人的“意万重”我先出示张籍的资料,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学生对诗人有所了解后,我马上又让学生想象诗人的“意万重”可能是什么?这样学生通过理解后的想象,就有可能走进诗人的内心了。这样诗中“意万重”学生就能理解,就能在想象中深化了。在秋思一课中,我前后安排了多次不同类型的想象。“见秋风”“意万重”是联想,听诵读
13、想象画面是一种表现想象,配乐想象家书是一种创造想象,多维度问作者是一种角色想象。目的是希望在恰如其分的情感的激发下,学生的想象丰富起来,说话写话的训练就水到渠成。三、在写中深化诗情。在秋思一课教学中,当学生的情绪被完全调动起来的时候,我运用多媒体,凄婉的背景音乐,让一个飘满离愁别绪的意境在课堂缓缓流淌,流淌进学生的心田。此时我说:“秋风瑟瑟,乡思绞碎了诗人的心,他最想和家人说些什么呢?学生们遐想翩翩,我让学生拿出笔来写一写家书,学生纷纷拿起了笔,尽情地释放着内心的感受,学生的情感在“写”当中得到了释放。互文印证也是我这节课采用的一个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深入领悟了“见到”与“见不到”后,我
14、及时挑疑:让诗人朝思暮想的家乡到底是怎样的?学生带着好奇之心细读诗人另外两首诗送从弟戴玄往苏州、南归的部分诗句:“杨柳阊门路,悠悠水岸斜。夜月红柑树,秋风白藕花。”“ 骨肉待我欢,乡里望我荣。 ”学生认真细读后,我马上问:“你们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回答:家乡景美;亲人对诗人很好,一家团聚,其乐融融这样,就引发了学生对诗人思乡的深层解读。课前的设想只是我的一个理想课堂,一堂课下来,遗憾颇多。如:与学生的互动还欠缺,教师的课堂教学机智还有待提高不足之处,希望多提宝贵意见。你们的意见将是我久旱的甘露。2021年秋思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 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2. 通过想象、移情体
15、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3. 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教学重难点: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5课古诗词三首中的第二篇古诗。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秋思),谁来读?(2-3人)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1.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也可以多读几遍。(学生自由读诗)2.差不多了吗?(差不多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师评: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刚才他把诗中的一个多音字读准了,
16、你听出来是哪一个吗?(重)为什么这个字读chóng,而不读另一个读音呢,有什么好办法?()确实,老师把字典上的意思整理在ppt上,现在你能准确判断吗?谁还想来读一读?师评: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3.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起。4.读完后,你知道这首诗大概讲了一件什么事呢?能用诗中的话来说吗? (作家书。)(板书:作家书)5.作家书是什么意思?(写家书。)三、再读故事,品悟诗情。1. 这首诗的题目是秋思,可整首诗中都没有出现一个“思”字,那么作者把这份思念藏在哪句诗里?(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1)秋风看得见吗?(看不见)(2)看的见的是什么?可以看看插图,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
17、活实际想一想。 (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此时的张籍已在洛阳城里漂泊了许多年,这时,诗人看见这瑟瑟秋风会想起谁?(父母、妻儿)(3)是呀,那么他可能会问候父母些什么?他可能会牵挂妻子些什么?他又可能会叮嘱儿子些什么呢?他想告诉家里哪些事情?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交流)(4)我们有没有把张籍想说的都写下来?(没有)(5)你是怎么知道的?(欲作家书意万重)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我们一起来读一读(ppt出示: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6)同学们,想象一下,张籍在写这封信时,会有怎样
18、的表情?怎样的动作呢?(苦闷,眉头紧锁?)(7)这真是(ppt出示:泪墨洒为书,将寄万里亲。)一起来读。2.张籍的思念还藏在哪句诗里?(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ppt出示: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1)哪个动作最能表达他的思念?(又开封)(板书:又开封)你观察到了这个细节。(2)这里有一个字与又的意思是一样的?你找到了吗?(复)(3)你觉得,张籍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开封?(因为他担心有些话没有写到)用诗中的话来说就是(复恐匆匆说不尽)所以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有谁想补充张籍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开封?(怕说不完)也就是诗中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4)(ppt出示课文插图)同学们
19、抬起来,看一看这幅图,猜一猜哪个是行人?(2-3人)(左边的是行人)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他是送信的,旁边有一匹马,有包袱)(5)的确,古代送信的行人大多是骑马的。行人即将要上马送信,可张籍却还在一遍又一遍地打开信封。这时候,行人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我快走了)行人都快要走了,可是张籍呢?(ppt出示:行人临发又开封。)你来读。 (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还会说什么?想什么?(行人很不耐烦)行人是如此的不耐烦,而张籍仍旧是(行人临发又开封)行人还可能会?(不让张籍拿信)行人都不想让张籍拿那封家书了,可张籍还是(行人临发又开封)(6)此时此刻,行人带走的仅仅是一封家书吗?还带走了什么?(诗人的心
20、)张籍仅仅用了“又开封”这样一个细节,就表达出了他对亲人的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封信随着张籍的心不停地漂泊着。此时张籍的心情可以用这句诗来形容。(ppt出示: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7)这首诗呀,已经流传了一千多年,很多人都喜欢这首诗,他们会把诗 写好后挂在墙上,也会写在扇面上,看,有人是这样写的,(ppt出示草书秋思)谁能把张籍此刻的心情融入到这首诗中来,再来读一读。(8)在学习秋思的过程中,其实我们还学习了另一首诗归信吟。(ppt出示两首诗)归信吟,唐,孟郊,起。我们来比较下这两首诗,有什么相同点。(相同:都是思乡的,唐代的,写家书给亲人。)老师发现,这两首诗都有细节描写,你
21、能找出来吗?(又开封,泪洒)(9)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却在(故乡)。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再读秋思。四、拓展升华。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而已。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老师这里也有思乡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张九龄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唐·杜甫)我们只读诗句,不读朝代和作者。宋代王安石写道(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除了王安石
22、,唐代张九龄这样写道(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唐代杜甫写道(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六、总结。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秋思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们的心,让我们试着来默写这首传世之作吧!2021年秋思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自主阅读,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的意思。2、揣摩关键词句,在反复诵读、想象中完形诗歌形象,感受形象中蕴含的意境,体会诗人的秋思情怀。3、能诵读诗歌,自主积累描写秋的诗句。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背景资料。教学过程:课
23、前演讲:展示搜集到的描写秋天的诗词。一、导入新课。1、在你眼里,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然而,在诗人张籍眼里,秋天却是树叶飘零、残荷片片、萧条凄凉的季节。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一首古诗秋思(板书课题)。2、张籍,唐代诗人。他出身贫苦,常年过着四处奔波、漂泊异乡的生活。在唐朝安史之乱时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离家十年的诗人身陷洛阳城,却不知战乱中的家人是否安全,急切地盼望得到家人的信息,正在此时他在洛阳城里遇到了故人,并托他捎信给家人。在此情此境下,写下了这首诗。齐读课题。3、“秋”是指秋天,“思”是指思念。秋天的思念是悠长的,把思读得长一些。再读课题。二、初读知意。1、请同学们反复读古诗,要做到字音
24、读准确,句子读通顺。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2、(投影出示古诗)谁能把这首诗正确地读给大家?3、(弹多音字的拼音)要注意这些多音字的读音。4、(投影出示生字“洛”)你会怎样记住这个生字?5、这个字写时要注意什么呢?6、读诗不同于读课文,不仅要读通顺还要读出他的韵味。请同学们再读古诗,注意停顿,要读出这首诗的韵味,想想你仿佛能看到怎样的画面,从中能感悟到什么。7、谁来展示你的朗读?三、入境悟情。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再读古诗,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可以在你的书上写一写,组织好语言再和你的同桌说一说。2、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从中感悟到了什么?现在就将
25、你的收获说给大家听。(生自由汇报)3、(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随机指导以下内容)见:古人说“秋风惹愁思,落叶断人肠”。离家十年的诗人站在瑟瑟的秋风里,他看见的是什么呢?(生回答)诗人见到了许许多多,可此时是他“见不着”的又是什么?(生回答)是的,在这洛阳城里,诗人见不到亲人的欢声笑语、见不到乡亲的把酒言欢,他看到只有那飘零的落叶,枯黄的小草,凋谢的百花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张籍,面对此情此景你的心情会怎样?意万重:孤单、寂寞、悲伤、无奈的张籍好不容易有机会可以写一封家书捎回家,这是怎样的一份家书呀!落笔之前,张籍会想到什么?他想表达哪些意思?假如你就是张籍,会对亲人、朋友写些什么呢?这么多的话想说,
26、真可以说千言万语,用诗中的话说,就是什么?(意万重)反复读“意万重”。秋风落叶唤起思乡梦,小桥流水的故土,你是否已改变了容颜?有多少话,想对你们诉说,这真是(出示前两句诗指导有感情朗读)恐:书成封就之际,似乎已经言尽;但当捎信的行人就要上路的时候,却又忽然感到刚才由于匆忙,生怕信里漏写了什么重要的内容,于是又匆匆拆开信封。从“恐”这个字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对诗人的心理刻画入微。而这种并不确切的“恐”,促使诗人不假思索地作出“又开封”的决定。千言万语,惟恐遗漏了一句。“又开封”从“又”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诗中还有哪个字表达了同样的意思?(“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同样的意思,
27、尽量用不同的词来表达。当家书终于“开封”之后,你能想像诗人又是怎么做的?意万重,说不尽。情难理,又开封。这真是(学生齐读古诗“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师指导。)四、情感朗读。1、(播放音乐,课件演示。)秋风瑟瑟,秋意浓浓。放眼望去,大地一片枯黄。花谢了,草枯了,大雁南飞了,老槐树那茂盛的绿叶,也化作片片蝴蝶,飘飘悠悠地往下落。是呀,又到了落叶归根、全家团聚的时间了,可是诗人心头泛起一阵酸楚,我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我那魂牵梦绕的故乡啊?故乡的亲人啊,你们一切都可安好?诗人提笔要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
28、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这就是秋思一个游子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板书“思乡情”,师范读古诗。)教学意图:理解诗意,体会诗魂,创设情境,引导读诗。2、请你也来感受张籍这说不尽、叙不完的思乡情。自己练习朗读,把你的体会充分地展示出来。(学生自由练读)3、(指名读并评析)4、古诗以它精炼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其丰富的内涵,就让我们记住这精美的语言。合上书,看板书提示齐背这首诗。(生齐背)教学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借助想像融情入境与诗人进行情感的对接,从诗句中读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呢,进而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5、这首诗作者因
29、见秋风引发了意万重,又复恐说不尽,所以又开封。整个这个过程是一件完整的事,可见这首诗是通过叙事来抒情的。(板书:叙事抒情)五、对比阅读。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的,何止张籍!那时候山遥路远,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聚难啊!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中。你们看!(课件出示天净沙秋思)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能体会到什么?我们自己读读。(生自由练读)2、谁来读?(指名读)其他同学边听边结合注释想想这首描写了什么。你能体会到什么?3、这首诗都描写了什么呢?你体会到了什么?(生回答,说出大概就可以)你能体会到什么?4、仔细观察这两首诗有哪些异同?(生回答)5、异:张籍的秋思是叙事抒情,天净沙
30、秋思是借景抒情;张籍的秋思是七言绝句,天净沙秋思是小令。(也是一种诗体)同:都表达了远离家乡的游子强烈的思乡之情。6、思乡的诗写了千百年,今天还在写,思乡的诗读了千百年,今天还在读。总有一天你们长大了,也许要远离家乡,追寻自己心中的梦想,你们会觉得故乡在我们心中永远是最温馨、是最不能割舍,最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让我们合上书再读一读这首动人的诗篇。六、积累延伸。1、默写秋思。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当作练笔。3。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七、布置作业1、 抄写古诗2、 背诵古诗3、 默写古诗4、 搜集资料(纳兰性德)2021年秋思教学设计4教学目
31、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3、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词。教学重点: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2、学生准备:搜集表现思想之情的古诗词,并多读几遍。设计理念:“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思乡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愫,悲秋又是古今文人共通的情怀。见秋而生乡愁也就
32、成了文人千古不变的题材,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正是这种题材的一首古诗。诗人因“见秋风”而“作家书”再“寄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诗的字面意思,学生借助插图、工具书等能够理解,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等原因,要真正走进诗人内心,真切体会那无法排解的思乡情却很难。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课设计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措施:一、以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萧瑟的秋景中,渲染情绪,为古诗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二、以诗解诗,以诗悟诗。通过张继的一首秋思带动一组悲秋思乡的古诗学习,意在以意思意境相近的古诗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同时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丰厚学生经典文化底蕴的目的。三、以读促悟,以悟促
33、读。设计一个个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悟后读情,让思乡情在一次次朗读中深入学生心中。四、补充资料,辅助理解。补充一些写作的背景资料有利于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更好地体会古诗情感。教学过程:一、诗句导入,引起对风的兴趣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过,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风呀风,你可知你曾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思乡之情。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二、初步感知,了解诗意(一)读准字音1、请大家自由读读这首古诗,尽量多读几遍,注意诗中的生字和多音字。2、指名读。3、节奏地读一读这首诗。4、齐读 。(三)了解诗意1、这首诗告诉我们一
34、件什么事呢?借助注释,边读边思考,不懂的可以和同位或老师交流。2、学生汇报。三、探究诗词,体会诗情(一)探究“见”1、秋风可触却不可见,但伴随着秋风,秋景却处处可寻呀。或许这是一个早晨,又或许这是一个傍晚,作者伫立在瑟瑟的秋风中,他看到什么呢?2、诗句过渡:“秋风窗下起,旅雁向南。日日出门望,家家行客归。”。3、秋风窗下起, 作者看到了家家的行客归来了,他还看到了什么人呢?4、创境悟情:(1)秋风习习,诗人看见的也许还有很多很多,望着,望着,诗人似乎又回到自己那朝思暮想的家乡了。(出示三组诗句)(2)自由品读,想像画面。(3)读中感悟悲伤。在洛阳城里,在这瑟瑟的秋风中,红柑树,白藕花,杨柳见不
35、到的.他见到的只是那冷冷的秋,引读“洛阳城里见秋风”在秋风中,菰菜、莼羹、鲈鱼脍见不到了,他见到的只是那冷冷的秋,引读:在秋风中,他家人的欢声笑语,乡亲们的把酒言欢见不到了,他见到的只是那冷(4)再读诗句悟情。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过,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风呀风,你可知你曾勾起多少文人墨客的思乡之情。(二)探究“意万重”1、秋风瑟瑟,吹碎了诗人的心,乡思切切,绞碎了诗人的情!在那个通迅落后的年代,只能作家书以表心声,可正当诗人执笔之际,却迟迟不能下笔,那是为什么2、解释“意”。3、透过资料,走进张籍的心。4、情境创设,朗读中探究“意万重”。张籍,你一人孤独在外,纵有千言万语也无处倾诉,此时他乡遇故
36、人,把你想说的一一向我道来吧!(三个学生)5、小练笔:写给家人的家书。虽然”意万重”,但思乡之情是无法抑制的,走近诗人,只见在昏暗的灯前,纸铺开了,在那秋风轻轻呼唤声中,在那行人阵阵催促声中,张籍,拿起笔,把你想对家人说的话快快写下来吧!(三)探究“又开封”1、换位思考:写好的信为什么封了又开,开了又封呢?2、读中感悟其说不尽。(四)回归全诗,整体朗读。四、回应前文,探究写法1、自由探究:看似寻常最奇崛”。那这首诗的寻常在哪里呢?奇崛于何处?2、小结写法:在王安石的眼中,因为见秋风所以意万重,因为意万重所以说不尽,因为说不尽所以又开封,就是这样一个个看似寻常的又开封,却道出了诗人那无法言喻的思
37、乡情愁。这就是王安石眼中的“看似寻常最奇崛”五、拓展延伸,唤起想象1、出孟郊归信吟。与秋思交叉朗读。2、再读诗句,品味孤独。六、积累延伸1、默写秋思。2、想象秋思中描绘的画面,将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当作练笔。3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歌曲,在班级展示。(选做)2021年秋思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学习古诗,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2、学生根据古诗内容展开丰富想象,按要求改写成一篇记叙文。3、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提高对古诗的鉴赏能力,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教学过程一、课前交流。同学们,你们积累了哪些是思乡诗句,咱们展示展示。生自由回答。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海内存知已,天涯
38、若比邻。 -王勃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二、导入新课。过渡:同学们,绵绵的乡思在宋代王安石、唐代李白眼中是一轮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思又是什么呢?(一封千言万语也道不尽的家书。)三、整体回顾。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乡之情?生答。教师小结:这首诗写的是一件普通事。作者作客他乡,见秋风而思故里,托人捎信。临走时怕遗漏了什么,又连忙打开看了几遍。一件普通的事经张籍这样的高手润色,便臻妙境。见秋风而起乡思,可以说是古典诗词中的一个常见题材,能以这样寻常的题材写出新意的小诗实不太多,而张籍
39、的秋思一诗选取日常生活中一个富有内涵的片断写、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的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板书:浓浓思乡情)四、改写古诗。我们知道改写古诗离不开合理的想象,今天,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改写秋思。(板书:秋思)这是一首叙事抒情诗。请同学们回顾记叙文的六要素。指名回答。我们从这首诗中能捕捉到哪些信息?(目的是引导学生回顾记叙文的六要素)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是什么?(引导学生想象故事发生的时间是秋天,地点是洛阳城,人物是诗人张籍。事情的起因:见秋风。秋风一起,北雁南飞,他乡羁旅,触归思。事情的经过:写家书,意万重。事情的结果:行人
40、临发有开封。)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是看不见的,作者在洛阳城里都看见了什么?生答:他看到庭院中满天飞舞的树叶,还有空中排成一字的大雁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起因:见秋风(秋景:落叶、大雁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想象,进行环境描写。3、 作者感受到秋风来了,秋风吹过,让人打了个冷颤。引导学生思考“秋风”带给人心理上的感受。4、 诗人在这寂聊的秋风中,又做了什么呢?读下面的诗句“欲作家书意万重”5、你能想象作者写家书时的情景吗?哪个词写出了作者写家书时的复杂感受?“意万重”怎样解释?(形容要表达的意思很多。)6、诗人在家书中想表达那些意思呢?生讨论交流。(表达因不能在父母面前尽孝而倍感自责;表达
41、对妻儿的无尽思念;让家人放心,自己在外一切都好。)7、师补充:张籍祖籍吴郡,此时寄居洛阳,离家千里,见秋风而起乡思,当时的交通又不便利,再加其他一些原因,不能立刻返乡,只好写封家书寄托自己的思乡之情。这就使他本来已经很强烈的乡思之中又增添欲归不能的惆怅,思绪变得更加复杂多端。思乡情切,心中涌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要倾吐,而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也不知如何表达。作者用“欲作家书”无从下笔,犹豫难宁的情态描写把抽象的“意万重”表现得真切生动。8、这家书怎么写呢?写了什么?他可能会对爸爸、妈妈、妻儿说什么?作者没有明说,让我们去想象。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写。(调动学生生
42、活经验的积累,从而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指名回答(怎样写家书,家书的内容。)教师相机板书 经过:写家书,意万重(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9、尽管“意万重”,无从下笔,但就诗句看,家书还是写了。为什么说 “复恐匆匆说不尽”?引导学生展开讨论。那个捎信人就要上马,由于捎信人是这样行色匆匆,诗人不得不匆匆落笔。于是万重心意一下子很难表达清楚。诗人的急遽之情,匆忙之色,栩栩然如在目前。从而体会作者浓浓的思乡情。10、“行人临发又开封。”这是家书就要发出时的一个细节,你能想象具体的细节吗?诗人是怎样拆信的呢?(出示课件图片和音乐)你看到他送信时的动作了吗?看到他的神情了吗?体会到他的心了吗?(抓住人物
43、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来写。)教师相机板书 结果:行人临发又开封(动作、神态、语言、心理)11、诗人用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浓缩了自己对亲人、对家乡的万般的思念,让我们入情入境地读。学生诵读秋思。1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张籍,一起 走进张籍孤独凄冷的情怀,一同感受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悠长思念。经历了那千愁万绪,不知从何说起的内心煎熬,难道我们还能无动于衷吗?那就让我们拿起手中的妙笔,把这难忘的一幕写下来。(大屏幕出示习作要求)指导学生给习作取题目。13、学生完成习作。板书设计:秋思改编起因:见秋风(秋景:落叶、大雁 )想经过:写家书,意万重(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 象结果:行人临发又
44、开封(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浓浓思乡情附学生的习作:浓浓思乡情改写秋思一个秋天的清晨,张籍正在家中的庭院散步。一阵瑟瑟的秋风吹过,梧桐树叶好似飞舞的蝴蝶,飘飘悠悠地落在地上。抬头看,天空中几只大雁正排成一个“一”字往南飞。嗨,又是一年了。不知不觉来到洛阳已有四个年头了。此情此景,叫我怎能不想家乡呢?于是他快步走进书房,想给家人写封家书。他拿好纸,磨好墨,提起笔来正要写,可就在下笔时,心中纵有千言万语,一时竟不知从何写起。几次提笔又几次放下。张籍想了想,提笔写道“亲爱的爹娘,你们好。儿在外多年,不能回来看你们,请恕儿不孝。乌江一别已有数年,不知二老身体可好?儿甚是挂念。”写着写着,泪水迷糊了双
45、眼。他擦干眼泪继续写道“爹,你的腿有风湿病,天凉了要注意保暖。娘,你的眼睛不好,每天晚上就少补几件衣服”“爱妻,辛苦你了,你受委屈了。这么多年,你一直替我照顾咱爹娘,又要照顾咱儿子,可我却不在你身边。”“,还有,我们的宝贝儿子已经会叫爸爸,会走路了吧!他是不是很调皮?爱妻,你就多费心了”写着写着,老父亲拄着拐杖把自己送到村口的情景历历在目,老父的叮咛“儿呀,记得早点回家呀!”又在耳旁回响。想到这些,张籍声泪俱下。当张籍把书信写好,准备交给捎信人时,又担心匆匆写好的信不能全部表达自己的意思,于是他赶忙把信拆开,又仔细地把信阅读了一遍,这才放心交给捎信人。捎信人该上马启程了,可张籍还一个劲地叮嘱“
46、一定要把信送到!”马儿撒开四蹄一路飞奔,望着捎信人渐渐远去的背影,张籍心里久久不能平静。他立刻回到书房,挥笔写下了一首诗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2021年秋思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能正确说出作者寄寓在小曲中的思想感情。、通过画面的赏析,准确描述小曲表现的形象,体会形象中蕴涵的意境。、通过对比阅读,学习用具体的意象表达抽象的感情的方法。、能背诵并默写课文,积累古代描写“愁”的诗文。【研究目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根据学生课前学习的情况自然导入)二、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放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节奏。、根
47、据页下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要求:找出诗歌中的景物,并通过想象在头脑中勾画出画面。、评价活动:可采用多种方式。如,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画面等。三、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过渡语:(由形象到意象)。介绍有关背景,为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感情。、组织学生活动: 小曲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阅读课文后根据课文内容阐述理由。 小组讨论。 评价。明确了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这些词语对表达作者感情所起的作用。四、深入体会诗中的意境、过渡语、指导语。、组织学习活动: 教师出示一幅画面。要求:根据你对这首曲的理解,找出这幅画中与原曲意境相违背的地方,根据课文内容说出理由。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再次配乐朗读课
48、文,体会悠远的意境。、归纳总结。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非常讲究意境的创设,而意境是很抽象的,因此,很多作家都通过精选典型的意象来达成目的,这首小令是这方面的典范。五、迁移拓展欣赏白朴的一首天净沙·秋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朗读。、说说这首小令借助哪些意象表达了怎样一种意境?、请选择一句或几句,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写出文中意象所表达的意境。、搜集古诗词中有关描写“愁”的诗句,理解用具体的意象表现抽象的思想感情的方法。六、课后学习完成作业。请选择两首小令中的一首 ,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赏析_。2021年秋思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学生有感情
49、地朗读课文,能够做到课堂之上熟读成诵。2、理解重点词语,感悟_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3、通过适当的回顾与拓展,深入感悟古诗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切入主体,理解内容,通过多层次地朗读,理解重点词语,感悟作者的思乡之情和表达方法。【教学难点】表达方法的归纳与应用。【教学策略】从语言文字入手,紧抓重点词句,反复咀嚼、品味、朗读,引领点拨学生把握诗词意象,提升感悟内涵;同时通过同类诗词的拓展,丰富感悟表达方法。【教学流程】一、读图导入 感情铺陈教师出示月夜的课件,学生用富有形象性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景象。之后,学生展开联想,从月夜想到团圆以及古诗静夜思,体会诗人借明月、思故乡,回顾借景抒情的表达方
50、法,引入秋思。二、设疑诵读 切入主体1、解题入诗:学生读文题,理解含义,引出质疑:诗人是借着秋天的景色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吗?2、初读释疑:学生带着要求自由读诗,汇报的时候,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并抓住“重”字进行古诗文的回顾与迁移,丰富学生对于古诗字词的理解与认识。3、切入主体:回忆质疑,拨云见日,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与交流,明白这首诗主要是借写家书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三、理清脉络 感知全诗提出问题:是什么引发作者写这封家书?写完家书的结果又如何?让学生再次细细读文,之后进行反馈,师生共同理清_的脉络,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同时,诗人身世的介绍,有助于理解诗人创作此诗时的心境,也对深入感悟这首诗的
51、思想感情起了铺垫作用。四、深化体会 品读悟情抓住_中的重点词语,再次深刻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意万重”“ 说不尽”“又开封”的层层递进式的剖析,并配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有感情朗读,使学生深刻体会到了诗人将自己的对故乡的思念,都浓缩在这封家书之中,而内心的矛盾体现在“又开封”这一细节动作上,从而更加深切感受作者对远在千里之外家人的牵挂。五、归纳总结 比较明晰表达方法的介绍与总结。由静夜思的借景抒情,引发秋思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的疑问。在总结板书,回顾整体的基础上,将_的表现手法与学生共同总结出来。之后出示两篇诗作:高适的除夕作和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让学生借助学到的知识进行辨析比较,从
52、而深化了对表现手法的认识。六、诵读提升 感悟升华通过多样的、大量地朗读、诵读、背诵,学生在教师深情地引领下,再次入情入境,用饱满的感情朗诵秋思,在学生感情的高潮结束本节课的教学,给学生对于思乡这一主题有更多的思索。【板书设计】秋思唐 张籍见秋风 意万重家书思乡情 (叙事抒情)说不尽 又开封2021年秋思教学设计8内容七年级语文(上册)主题:天净沙·秋思课时:1授课对象:七年级学生设计者:张兆迪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2)能利用图书馆、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53、2.学情分析:本诗歌的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在小学阶段学习过古诗词的基本知识,但是对诗歌中语言文字的妙处体会不深、对诗歌的节奏感把握不强,不利于感悟和理解诗歌。此外,七年级学生的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较小学阶段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应适当引导学生通过品析语言文字,抓住诗歌情节发展,体悟诗人心境,从而产生读好诗歌的兴趣和热情。3.教材分析: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曲作家马致远的一首小令,也是学生进入中学接触的第一首小令。该诗以简单的话语描绘了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最为闻名,这首诗通过写景,表现出了游子的羁旅之情与思乡之情。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自由朗读,在读中理解与想象,分析这首诗抒发诗人思乡之情的句子和写作特点;2.分析全诗是如何展开的,归纳体现诗人抒发感情的诗句。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课堂注重读中理解,通过品析文中的关键词句,能总结出赏析诗句的方法,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商法培训课件模板
- 2025年城市绿化带租赁押金缴纳规定及租赁合同示范文本
- 国开电大法学本科《中国法律史》历年期末纸质考试单项选择题库2025秋期版
- 2025年度星级酒店客房预订平台独家代理合作合同
- 2025-2030中国淋膜纸行业需求状况及销售趋势预测报告
- 培训课件带讲解
- 房产约定比例合同(标准版)
- 无人机培训学员管理与服务方案
- 市政工程交通导改与管理方案
- 2025年私人房屋租赁合同2篇
- 2025至2030中国竹纤维行业市场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豆芽成长记录课件
- 公路施工应急预案
- 2025年工业机器人操作员技能考核题库及参考答案解析
- 商业租赁纠纷常见法律问题实务分析
- 2025-2026学年青岛版(2017)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 市场监管局计量监管课件
- 直肠恶性肿瘤护理查房
- 浙江省杭州市钱塘区八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 2025低空经济发展及关键技术概况报告
- 农艺师工作业绩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