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3.1.2 分子和原子课后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_第1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3.1.2 分子和原子课后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_第2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3.1.2 分子和原子课后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_第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3.1.2 分子和原子课后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_第4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3.1.2 分子和原子课后作业 新版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分子和原子课后作业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 h2o cco2 dh2o22下面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大,原子小b水分子中既有氢分子又有氧原子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d水银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体温就是利用了微粒之间有间隔这个性质来实现的3用分子或原子的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获得苯分子图像,是因为分子真实存在但体积很小b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而在氧气中能燃烧,是因为空气和氧气中氧分子化学性质不同c温度计内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体积随温度升高而变大d降温能使水结成冰,是因为在低温

2、下水分子静止不动4下图是水的微观层次结构,图中右侧“”表示( )。a氧分子 b氧原子 c. 氢分子 d氢原子5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设计灵感来源于一个“方盆子”,许多“水泡泡”、许多“水分子”。下列关于水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极小的水滴b1个水分子由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c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d. 水分子不能再分6航天员专用的小分子团水具有饮用量少、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航天员一次饮用125ml小分子团水,可维持人体6h正常需水量。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c小分子团

3、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7能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的是( )。a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b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c. 碘加热,升华为碘蒸气 d铁矿石磨成粉末8(多选)下列现象不能用微粒观点解释的是( )。a金块和铅块紧压在一起,几年后发现铅中有金,金中有铅b酒香不怕巷子深c. 沙尘暴起,尘土漫天d衣橱里的樟脑丸会逐渐变小e海绵能吸水f. 物质有热胀冷缩的现象9. 科学研究发现:氮气不活泼,在3000时仅有o.1的分子分裂。在o常压条件下,向密闭容器m中充入一定量氮气,而后升高温度(不超过3000,压强不变),若该密闭容器的体积增大了一倍,则m内分子变化

4、的示意图合理的是( )。10右图为水三态变化时的粒子示意图,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状态甲时,其体积和形状不随容器改变b. 状态乙是水蒸气c蒸发是由状态丙转变成状态乙的现象d由状态乙转变成状态甲时,需吸收热量11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法国和美国的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烯烃(一类有机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烯烃复分解反应的过程被化学家描述为“交换舞伴的交谊舞”。下列可以被理解为烯烃复分解反应过程的是( )。12如右图所示,把充满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和无色氢气的集气瓶中间的玻璃片抽走,使两瓶口密合在一起(不要振荡),可观察到a中两瓶气体的颜色很快趋于一致(两种气体不反应

5、),而b中需很长的时间才能达到同样的效果。观察、对比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有:(1)_。(2)_。13用分别表示h2 n2、nh3。观察下图,写出符合在催化剂表面氢气和氮气合成氨反应过程的顺序_(将下面五张图按反应过程顺序用序号排列)。14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a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b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l00ml分子之间有一定间隔c衣柜中的“樟脑球”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固体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同种分子性质相同15雪花,被人们称为“冬之精灵”,科学研究发现,世界上没有两片雪花的形状是完全相同的。

6、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雪花的形成过程中,水分子由运动变为静止b雪花融化时,水分子之间的间隔没有发生变化c不同雪花中,水分子化学性质不相同d不同雪花中,水分子数目都是巨大的16如右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罩在一起。几分钟后,发现甲中的溶液变成红色。对上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1)甲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色,与乙无关;(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甲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3)乙中的浓氨水中有肉眼见不到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了甲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并使溶液变红。(

7、4)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a(1)(4) b(2)(3) c. (1)(2) d(3)(4)17如下图所示,将滴有酚酞试液的滤纸放在试管中,试管口塞一团脱脂棉。(1)用仪器a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1015滴)。仪器a的名称是_,其用途是_。(2)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这说明了_。(3)实验中,往往在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是_。(4)某同学做此实验时,发现滤纸条上没有变色,而试管口所塞的脱脂棉却变成了红色,导致产生这种现象的错误操作可能是_,这一实验还说明,两种试剂中_具有挥发性。18已知在相同温度下,气体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有关,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则其运动速度越

8、小。下图中容器a是一种特制的有底的素烧瓷筒,它的壁可以通过氢气分子。实验开始时,a中和烧杯中都充满空气。当向烧杯中持续通入氢气时,导管b处发生的现象是_,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已知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分子和原子课后作业参考答案1. a;2. d;3. a;4. d;5c;6. d7b【提示】b中有新物质生成,即有新分子生成,可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8ce【提示】c中沙尘暴是由于气候条件和环境条件导致,属于天气现象,无法用微粒观点解释;e中海绵吸水是宏观现象,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9.b【提示】通过阅读题目信息,此过程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分子本身没有变化,

9、随着温度升高,分子之间的间隔增大。10.d【提示】水的三态中,密度最大的是液态水,如图甲;密度最小的为气态水,如图丙;图乙为固态水。11d;12(1)二氧化氮的密度比氢气的密度大;(2)分子在不断运动。13。【提示】为h2和n2正向催化剂表面运动,为h2和n2正在催化剂表面,为h2和n2在催化剂的作用下分裂,为组合的新分子nh2,为nh2脱离催化剂表面。14a;15d;16d17(1)胶头滴管;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2)滤纸条上滴有酚酞处由外向内依次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3)衬托,便于观察实验现象;(4)酚酞和氨水滴反了(或酚酞和氨水都滴在脱脂棉上了);浓氨水。18导管b中液面上升(或导管b中有水喷出);氧气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比较小,运动速度快,一定时间内进入a的氢气分子数目比从a中逸出的空气分子数目多,使a和瓶中的压强大于大气压强。6edbc3191f2351dd815ff33d4435f3756edbc3191f2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