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版)植物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1010讲述_第1页
(更新版)植物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1010讲述_第2页
(更新版)植物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1010讲述_第3页
(更新版)植物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1010讲述_第4页
(更新版)植物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1010讲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植物学网上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器官是生物休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植物体内,以营养生长为主要功能的器官称为营养器官。如根、茎和叶;与生殖有密切关系的器官称为生殖器官,如花、果实和种子。2. 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是胚珠经过受精而发育形成的结构。种子一般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在被子植物中,有的植物种子中的胚乳在发育过程中被子叶吸收,成熟后的种子没有胚乳,叫做无胚乳种子,如大豆、黄瓜的种子;成熟后种子内有胚乳的叫做有胚乳种子,如小麦、玉米、蓖麻的种子。3. 种子萌发后由胚长成独立生活的幼小植株,即为幼苗。不同植物种类的种子萌发时,由于胚体各部

2、分,特别是胚轴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长成的幼苗在形态上也不一样,可分为两类:子叶出土的幼苗和子叶留土的幼苗。4. 种子成熟后,有些种子即使满足适宜的环境条件,也不能及时萌发,必须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萌发,种子这一特性称种子休眠。5. 有些种子在脱离母体时,胚尚未发育完全或胚在生理上尚未成熟,需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发育完全,此种现象叫种子后熟现象。二、判断与改错1. × “一粒种子”改为“一个颖果”或“一个果实”。2. × 改为“种子的基本结构一般包括种皮、胚和胚乳”。3. × “种子”改为“有胚乳种子”。“”4. × “有”改为“无”。5. × 改为

3、“胚是由胚芽、胚根、胚轴和子叶四部分组成”。6. × 改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均具有胚乳种子和无胚乳种子两种类型”。7. 8. × “子叶”改为“胚乳”。9. × “完全停止”改为“微弱”。10. × “胚芽”改为“胚根、胚芽鞘或胚根鞘”。11. × 改为“一般种子贮藏时,对含水量有一个安全系数,高于或低于安全系娄都不利于贮藏。”12. × 将“水分、温度和氧气”改为“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13. 14. 15. × 花生种子只有种皮和胚两部分。16. × 主要是由种子的下胚轴发育来的。17.

4、× “种皮过薄”应改为“种子皮过厚”。三、填空1.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2. 营养生长期、生殖生长期3. 种皮、胚、胚乳,种皮、胚,有胚乳、无胚乳4. 糊粉层、淀粉5. 种皮过于坚硬,使胚不能突破种皮向外伸展6. 上胚轴和下胚轴在种子萌发时的生长速度不相一致7. 浅、深8. 胚根、下胚轴、子叶、胚芽,子叶出土幼苗9. 双子叶有胚乳种子,双子叶无胚乳种子,单子叶有胚乳种子,单子叶无胚乳种子。10. 休眠四、单选五、多选六、问答题1. 种子的构造基本由三部分组成,即种皮,又分为外种皮和内种皮;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子叶组成;胚乳,在成熟种子中有的有胚乳(如蓖麻),有的没有(如大

5、豆)。2. 具有生活办的种子,在萌发时所需要的外部环境条件主要有三:(1)具有充足的水分,只有吸足水分才能使生命活跃起来;(2)足够的氧气,以便使种子进行各种生理活动;(3)适当的温度,这是因为种子萌发时,其内部发生一系列由酶起催化作用的生化反应,而酶的催化作用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进行。3. 种子休眠的原因主要有三:(1)由于种子过厚、坚硬,阻碍了种子对空气和水分吸收,而抑制发芽,处于休眠状态。对于这类种子采用各种方法去掉种皮,可以打破休眠,促进萌发;(2)由于种子有后熟作用,需经过一段时间后熟达到完熟;(3)种子自身产生某些有毒物质,抑制种子萌发,农业生产上常利用适当浓度的赤霉素等处理,可促进

6、发芽。第二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 细胞和细胞学说 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细胞学说是德国植物学家Schlieiden,M.J.和动物学家Schwann,T.二人19381939年间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植物和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的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分裂而形成组织。细胞学说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单位的思想,从理论上确立了细胞在整个生物界的地位,把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有机体统一了起来。2. 原生质和原生质体 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

7、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内部具有生命物质的总称,也即原生质体由原生质所构成。原生质体一般由细胞膜、细胞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原生质体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原生质体一词有时指去了壁的植物细胞。3. 细胞器 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称为细胞器,如各种质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4. 质体 质体是一类与碳水化合物的合成与贮藏密切相关的细胞器,它是植物(除细菌、真菌和蓝藻以外)细胞特有的结构。尚未分化成熟的质体称为前质体。分化成熟的质体根据其颜色和功能的不同,分为叶绿体、有色体和白色体三种类型。5. 胞间连丝 胞间连丝穿过细胞

8、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是细胞原生质体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的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6. 细胞分化 多细胞有机体内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表现在内部生理变化和形态外貌变化两个方面。细胞分化使多细胞植物中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效率。因此,分化是进化的表现。7. 染色质和染色体 当细胞固定染色后,核质中碱性染料成深色的部分,称为染色质,染色质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电子显微镜下染色质显出一些交织成网状的细丝。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

9、而变粗变短,成为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粗线状或棒状体,此即染色体。8. 传递细胞 传递细胞是一些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9. 细胞周期 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构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做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10. 核质 核仁以外,核膜以内的物质为核质。经碱性染色后可分成两部分,即染色质和核液。11. 微梁系统 在细胞内常把微管、微丝和中等纤维三种丝状结构合称为微梁系统,由于三者在细胞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立体网络,将细胞内各种结构连结和支架来,维持一定部位上,行使各自功能。12. 后含物 在细胞中产生的贮藏物质、代谢

10、中间产物以及废物等,统称为后含物。13. 纹孔 细胞形成次生壁时,在一些位置上不沉积壁物质,产生一些间隙。这种在次生壁层中未增厚的部分称为纹孔。二、判断与改错1.× 改错:1、将“组织”改为“细胞”。 2. 3.4.× 改错:“因显微镜放大倍数太低”改为“因所观察的是无原生质体的木栓细胞”。5 6 7× 改错:将“蛋白质”改为“水”。8× 改错:将“一切植物”改为“除细胞,真菌和蓝藻以外的一切植物”。9× 改错:本题可改为“植物细胞壁可分成三层: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但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具次生壁”。10 1112× 改错:题改为:“胞

11、质运动是胞基质在细胞内作有规则的持续的流动,可朝一个方向作循环流动,也可有不同的流动方向”。13. 14.× 改错:将“每一纺锤丝都”改为“染色体牵丝”。 15. 16.× 改错:将“G1”改为“S”。17.× 改错:将“核分裂、胞质分裂”改为“无丝分裂、有丝分裂”。或将本题改为“有丝分裂包括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步骤”。18.×改错:将“细胞”改为“减数”,同时将“分裂后期”改为“后期1”。19. 20.×改错:删出“生活”二字,因所观察的细胞须经固定染色等处理。21.×改错:将“微丝”改为“微管”。 22.23.×改错:将

12、原生质体改成原生质。 24.×改错:将:“核糖体”改为“白色体”。25.×改错:将“将“合成糖”改成“蛋白质”。 26.×改错:将“细胞内”改成“液泡”。27. 28.×改错:将“侧生分生组织”改成“次生分生组织”。29.×改错:将“胞间隙”改成“胞间层”。 30.三、填空1.选择、控制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 2.细胞壁、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3.细胞壁、质体、液泡 4.白色体、有色体、叶绿体 5.蛋白质合成 6.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7.初生壁、胞间层 8.液泡 9.纺锤丝 10.前期I的偶线、粗线11.氨基酸、核苷酸、去氧核苷酸、核

13、苷酸 12.细胞壁、细胞质、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壁13.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中期四、单项选择1.C2.A3.B4.A5.C6.C7.A8.B9.C10.A11.D12.B13.B14.A15.A16.B17.B五、多项选择1.A、D2.B、C、D、E3.C、D4.A、B、D六、问答题1.答:电子显微镜下显示出的细胞结构称为超微结构。用电镜观察,可看到叶绿体的外表有双层膜包被,内部有由单层膜围成的圆盘状的类囊体,类囊体平行地相叠,形成一个个柱状体单位,称为基粒。在基粒之间,有基粒间膜(基质片层)相联系。除了这些以外的其余部分是没有一定结构的基质。2.答:有丝分裂是一种最普遍的细胞分裂方式,有

14、丝分裂导致植物的生长,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形成过程中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核分裂一次,每一子细胞有着和母细胞同样的遗传性。因此有丝分裂的生物学意义在于它保证了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遗传潜能,保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细胞连续分裂二次,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同一母细胞分裂成的4个细胞的染色体数只有母细胞的一半。通过减数分开导致了有性生殖细胞(配子)的染色体数目减半,而在以后发生有性生殖时,二配子结合成合子,合子的染色体重新恢复到亲本的数目。这样周而复始,使每一物种的遗传性具相对的稳定性。此为减数分裂具有的更重要生物学意义的第一个方面。其次,在减数

15、分裂过程中,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片段交换,产生了遗传物质的重组,丰富了植物遗传的变异性。3. 答:植物细胞基本构造大体分为两部分,即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细胞壁位于细胞的外面,是原生质体代谢的产物。是植物细胞所特有的。一个成熟的细胞,细胞壁由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三层,在壁上由于加厚情况不同未加厚的部位形成纹孔结构,在壁上还有胞间连丝结构;原生质体是指细胞壁以内原生质的总称,由外向内有细胞质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细胞质膜超微结构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单位膜起选择透性作用;细胞质又细分为均匀的胞基质和具有一定结构和执行一定功能的多种细胞器(如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微体,微管等

16、组成);细胞核是控制中心,由核仁和核质等部分组成。第三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 分生组织 种子植物中具分裂能力的细胞限制在植物体的某些部位,这些部位的细胞在植物体一生中持续地保持强烈的分裂能力 ,这种具持续分裂能力的的细胞群称为分生组织。分生组织根据所处位置不同可分为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和居间分生组织,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和次生分生组织。2. 组织 来源相同,形态结构相似,并执行同一功能的细胞组合,叫组织。3. 维管束 由原形成层分化而来,是由木质部和韧皮部和韧皮部共同组成的束状结构。二、判断与改错1.× 改错:将“表皮”改为“周皮”。 2. ×

17、改错:将“水水生植物”改为“旱生的肉质植物”3. × 改错:将“筛管分子”改为:“管胞”或“石细胞”等。 4. 5. 6. 7. × 改错: 将“均由”改为“旱生的肉质植物”。 8. 9. 10. ×改错:将:“侧生分生组织”改成“次生分生组织”。 11. × 改错:将:“死细胞”改成“活细胞”。三、填空1.导管、穿、环纹、螺纹、梯纹、网纹、孔纹2.顶端分生组织、侧生分生组织、居间分生组织、原分生组织、初生分生组织、次生分生组织3.形成层、木栓形成层4.表皮、周皮5.简单、复合6.保护组织、薄壁组织(或基本组织)、机械组织、输导组织、分泌结构7.次、侧生

18、(或次生)、木栓、木栓形成层、栓内层8.运输水分、支持9.薄壁(或基本、或贮藏)、机械(或厚壁)10.机械(或厚壁)、薄壁(或同化)、分泌(或外分泌)11.筛、原生质联络12.分泌组织、内分泌组织、外分泌组织13.有限维管束、无限维管束四、单项选择1.C2.C3.B4.D5.D6.A7.B8.B9.D10.A五、多项选择1.A、E2.B、D、E3.C、D、E六、问答题1.生组织的细胞,除有持续分裂能力为其主要特点外,一般排列紧密,细胞壁薄,细胞核相对较大,细胞质浓厚。通常缺少后含物,一般没有液泡和质体的分化,或只有极小的前液泡和前质体存在。分生组织的上述细胞学特征也会出现一些变化,如形成层细胞

19、原生质体高度液泡化;木栓形成层细胞中可以出现少量叶绿体;某些裸子植物中,其顶端分生组织的局部细胞可能出现厚壁特征。2.植物的输导组织,包括木质部和韧皮部二类。裸子植物木质部一般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担负了输导支持双重功能。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导管分子专营输导功能,木纤维专营支持功能,所以被子植物木质部分化程度更高。而且导管分子的管径一般比管胞粗大,因此输水效率更高,被子植物更能适应陆生环境。被子植物韧皮部含筛管分子和伴胞,筛管分连接成纵行的长管。适于长、短距离运输有机养分,筛管的运输功能与伴胞的代谢密切相关。裸子植物的韧皮部无筛管、伴胞、而具筛胞,筛胞与筛管分子的主要区别在于,筛细胞的壁上只有筛

20、域,原生质体中也无P-蛋白体,而且不象筛管那样由许多筛管分子连成纵行的长管,而是由筛胞聚集成群。显然,筛胞是一种比较原始的类型。所以裸子植物的输导组织比被子植物的简单、原始,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高级。第四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凡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2. 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3.

21、在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蜕整个轮廓呈辐射状,原生木质部构成辐射状的棱角,即木质部脊。每种植物的根中,木质部脊是相对稳定的。植物解剖学上依根内木质部脊数的不同,把根分别划为二原型、三原型等。4. 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相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新壁为径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横向分裂产生的新壁为横向裂,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伸长。5. 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初生生长

22、过程中产生的各处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由初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即初生结构,如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的维管柱三部分组成。6. 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凯氏带在根内是一个对水分和溶质运输有着重要作用的结构。凯氏带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7. 单子叶植物内层细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这些细胞称为通道细胞。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维管柱间物质交流的作用。8. 发生于器官内部组织的方式称为内起源或内生源。如侧根起

23、源于母根的中柱鞘。9. 根瘤和菌根是种子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现象。根瘤是豆科(或豆目)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如桤木属、木麻黄属等)根部的瘤状突起。它是由于土壤中根瘤细菌侵入根的皮层中,引起细胞分裂和生长而形成的。根瘤细菌具有固氮作用,与具根瘤植物有着共生关系。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生结合体。由于菌丝侵入的情况不同分为外生菌根(菌丝分布于根细胞的间隙,并在根表面形成套状结构)和内生菌根(菌丝侵入根细胞内)菌根和种子植物的共生关系是:真菌将所吸收的水分、无机盐类和转化的有机物质,供给种子植物,而种子植物把它所制造和储藏的有机养料供给真菌。10. 根的顶端分生组织的最前端的一

24、细胞分裂活动较弱的区域,称不活动中心。不活动中心的细胞中,合成核酸、蛋白质的速率很低,细胞核、核仁、内质网和高称基体均较小,线粒体也少。二、判断与改错1. 2. 3. 4. × 改为“不定根是由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不定根的起源可以是外生源,也可以是内生源。”5. 6. 7. × 改为“植物学上又把主根叫初生根,主根上生出的侧根叫次生根。”8. × 删去“伸长区和”。9. × 改为“成熟区具根毛部分吸收力很强,失去根毛的成熟区部分主要是进行输慢和支持的功能。”10. × 将“逐渐长长”改为“保持一定长度”。11. × 将“故为

25、六原型”改为“有三个木质部脊,故为三原型”。12. × 将“中柱鞘”改为“内皮层”。13. × 改为“根中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发育成熟的方式均为外始式”。14. 15. × 改为“根毛是根表皮细胞向外的突起,侧根是中柱鞘细胞分裂产生的。”16. × 将“即总是发生于原生木质部与原生韧皮部之间的地方”改为“如在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的根上,侧根发生在对着初生韧皮部或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在三原型的根上,侧根是正对着初生木质部发生的。”17. 18. × 将“内皮层”改为“中柱鞘”19. 20. 21. × 改为“木栓形成层最早产生于

26、中柱鞘部分,以后新木栓形成层逐渐内移,可深达次生韧皮部的外方。”22. 23. × 将“寄生”改为“与植物共生”。24. 25. × 改为“根瘤主要见于豆科植物的根上,桤木、杨梅、苏铁、罗汉松等非豆科植物的根上也具有根瘤”。26. × 将“细菌”改为“真菌”。27. × 将“次生维管组织”改为“周皮”。三、填空1. 一株植物地下部分所有根的总体。2. 胚根、中柱鞘3. 吸收作用,固着、输导、合成、储藏、繁殖。4. 主根、侧根5. 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根毛区)6. 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原形成层,表皮、皮层、维管柱。7. 分生区细胞分裂、伸长区细

27、胞显著地沿根的长轴方向延伸8. 成熟区、初生结构、表皮、皮层、维管柱。9. 豆科植物根、根瘤菌10. 外皮层11. 外始、原生韧皮部、后生韧皮部12. 轴向、径向13. 中柱鞘、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14. 中柱鞘、内、初生木质部15. 维管射线、木射线、韧皮射线、横向运输16. 形成层、次生维管组织、木栓形成层、周皮17. 中柱鞘、木栓层、栓内层、周皮四、单选1. B 2. C 3. B 4. B 5.C 6.D 7.C 8.D 9.C 10.B 11.D 12.C 13.C 14.C 15.D 16.D 17.A 18.D 19.A 20.B 21.C 22.C 23.A 24.C 五、多

28、选1.CD 2.CDE 3.ABC 4.ABD 5.BE 6.六、问答题. 根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固定和支持作用,根有庞大根系将植物牢牢固着在土壤中,并支持地上的茎叶,使其伸展。()吸收作用,根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和溶于水中的无机盐。()根也有转化和合成作用如由无机转变成有机等。()有分泌作用,可向周围环境分泌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根有贮藏作用,一些植物根薄壁组织发达,可贮藏养分,如萝卜、甜菜,甘薯等。()繁殖作用,有些根出芽植物具有营养繁殖能力。. 根的初生构造一般发生在根尖的成熟区,自外向内由表皮、皮层和中柱(维管柱)三部分组成。表皮通常有一层细胞表面常形成大量的根毛;皮层由多层组成,又

29、有外皮层、皮层和内皮层之分,表皮下的层皮层细胞较小,排列紧密属外皮层;皮层最内一层为内皮层。该层细胞较为特殊,径向与横向壁上有栓质或木质的条状加厚,称此为凯氏带细胞。在对着木质角的内皮层细胞通常不加厚,称通道细胞;中柱位于根的中央,外面有一至几层薄壁细胞包围称中柱鞘。里面有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彼此相间排列而成。初生木质部和初生韧皮部又分别由原生和后生两部组成。其成熟方式均为外始式。不同植物种类其木质部数目不同,有二原型、三、四原型和多原型不等。. 单、双子叶植物根的相同点:二者根尖均由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组成;在成熟区部位均为初生构造,两者初生构造均由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组成

30、。单、双子叶植物根的不同点:单子叶植物根只有初生构造,而双子叶植物根在初生构造的基础上能进行次生生长,产生次生构造。在初生构造部位其结构特点有的部位也有明显不同,如内皮层细胞,单子叶植物壁常五面加厚,而双子叶则四面加厚;单子叶植物初生木质束为多原型,而双子叶植物为二原、三原或四原型;单子叶植物根中间有髓,而双子叶植物根则无髓的结构;另外,由于双子叶植物的次生生长由中柱鞘形成的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因此,当产生次生构造以后,根的表皮和皮层脱落,而单子叶根的表皮和皮层一直存在。第五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芽芽是处于动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即枝,花或花序未发育前的雏体。芽有各种型。如按其着生位置分

31、为定芽(包括顶芽和腋芽)和不定芽;按芽鳞的有分为鳞芽和裸芽;按其性质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按其生理状态分为活动芽与休眠芽。2.芽鳞痕鳞芽开展时,外围的芽鳞片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称为芽鳞痕。芽鳞痕的形态和数目因植物而异,是识别植物和进行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3.藤本植物有缠绕茎和攀援茎的植物称藤本植物。根据茎的性状,本植物分为木质藤本(如葡萄、忍冬)和草质藤本(如菜豆、旱金莲)。4.分蘖和蘖位禾本科植物地面上或近地面的分蘖节(根状茎节)上产生腋芽以后腋芽形成具不定根分枝,这种方式的分枝称为分蘖。分蘖上又可继续形成分蘖,依次形成一级分蘖、二级分蘖,依此类推,分蘖有高蘖位和低蘖位之分。所谓蘖痊,就

32、是分蘖生在几节上,这个节位即蘖痊。蘖位越低,分蘖发生越早,生长期较长,抽穗结实的可能性就越大。5.外始式和内始式某结构成熟的过程是向心顺序,既从外方向内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称为外始式,如根的生木质部和根、茎的初生韧皮部的发育顺序是外始式。反之,成熟过程是离心顺序,即由内方向外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是外始式,如茎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是外始式。6.髓射线髓射线是茎中维管束间的薄壁组织,也称初生射线,由基本分生组织产生。在次生生长中,其长度加长,形成部分次生结构。髓射线位于皮层和髓之间,有横向运输的作用,也是茎内贮藏物质的组织。7.束中形成层在茎的维管束中,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有一层

33、具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称为束中形成层。束中形成层于维管束之间的束间形成层一起连成环形的形成层。8.年轮和假年轮年轮也称生长轮或生长层。在木材的横切面上,次生木质部呈若干同心环层,每一环层代表一年中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在有显著季节性气候的地区中,不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轮,因此习惯上称为年轮。每一年轮包括早材和晚材两部分。由于外界气候异常或虫害的影响,出现多次寒暖或叶落的交替,造成树木内形成层活动盛衰起伏,使树木析生长时而受阻,时而复苏,因此在一个生长季节中,不只产生一个生长轮,这即假年轮。9.树皮树皮是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在较老的木质茎上,树皮包括木栓及它外方的死组

34、织(统称外树皮)和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如果存在)及韧皮部(统称内树皮)10.补充组织树木析枝干上、皮孔一般产生于原来气孔的位置,气孔内方的木栓形成层不形成木栓细胞,而形成一些排列疏松、具有发达的细胞隙,近似球形的薄壁组织细胞,它们以后栓化或非木木栓化,称为补充组织。随着补充组织逐步增多,向外突出,形成裂口,即皮孔。11.侵填体木本植物多年生老茎中,早期的次生木质部(即心材)导管和管胞失去输导作用。其原因之一,同由于它们附近的薄壁组织细胞从纹孔处侵入导管或管胞腔内,膨大和沉积树脂、丹宁、油类产物质,形成部分地戒完全地阻塞导管或管胞腔的突起结构,这种突起物即侵填体。12.环髓带有些植物(如椴树属)

35、的髓,它的外方有小型壁厚的细胞,围绕着内部大型的细胞,二者界线分明,这外围区,称环髓带,又称髓鞘。13.淀粉鞘有些植物如早金莲、南瓜等茎的皮最内层,即相当于由皮层外的细胞,富含淀粉粒,因此称为淀粉鞘。淀粉包着维管柱的外围,可做为皮层与维管柱的“分界线”。14.顶端优势植物枝条上的顶芽有抑制腋芽生长的作用,因此许多植物只有茎顶芽发育得好,主干长得快,而腋芽却受到抑制,发育较慢或处于休眠状态。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二、判断与改错1. 2. 3. ×改错:本句可改为:“一株植物主干和每一侧枝顶端通常各有一顶芽,部分或全部叶腋内各有一个或多个腋芽。”4. ×改错:“叶芽将发育成叶”

36、可改为“叶芽(更合适的名称为枝芽)发成枝条。”“花:改为”花或花序“。5. 6. ×改错:本句可改为“植物学上把着生叶和芽的茎,称为枝条,茎是枝上除去叶和芽所留下的轴状部分。”7. 8. 9. ×改错:本句可改为:“淀粉鞘只邮于部分植物如旱金莲、南瓜等的茎中”。10. 11. ×改错:本句可改变:“植物的表皮细胞是由“一层活细胞组成,一般不具叶绿体”。12. 13. ×改错:“有限维管束”改为“无限维管束”,“无限维管束”改为“有限维管束”。14. 15. ×改错:句中“次生”均改为“初生”。16. ×改错:本句改为“环髓带是椴树等植

37、物茎中位于髓外方的小型壁厚的细胞。”17. 18. 19. 20. ×改错:“节”改为“节间”21. ×改错:本句可改为“树皮是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22. 23. ×改错:“周皮”改为“木栓及其外方的死组织。”24. ×改错:本句可改为“根的木栓形成层最早起源于中柱鞘,而茎第一次形成的木栓形成层,有些起源于表皮或近韧皮部的薄壁组织。”25. 26. 27. ×改错:删去句中“或心材”和“或边材”。28. ×改错:本句可改为:“边材是木本茎次生木质部外部色泽较淡的部分,心材是边材以内的色泽较深的次生木质部部分。29. 

38、15;改错:“切向”改为“径向”。30. 31. 32. ×改错:“树皮”改为“周皮”33.三、填空1.输导、支持、储藏、繁殖 2.茎有节和节间,节上着生叶,在叶腋和茎顶具芽。3. 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假二叉分枝4. 分蘖5. 直立茎、缠绕茎、攀援茎、匍匐茎6. 开花和结果、花枝、果枝7. 定芽、顶芽、腋芽、不定芽、裸芽、鳞芽、枝芽、花芽、混合芽、活动芽、休眠芽8. 叶痕9. 一般停留在初生结构,没有或只有极少量木质化的组织10. 组织原学说、原套一原体学说、细胞学分区概念(或细胞组织学的分区学说)11. 表皮、皮层、初生韧皮、基本组织、维管束12. 外始式、原生、后生、内始式13.

39、 有、维管束鞘、初生韧皮部、初生木质部14. 外韧维管束、无限维管束15. 初生木质部、初生韧皮部、维管束、连续的形成层圆环、次生韧皮部、次生木质部、次生16. 纺锤状原始细胞、射线原始细胞17. 导管、管胞、木纤维、木薄壁组织、木射线18. 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组织、韧皮木质部、髓19.20.21. 维管束、初生射线、基本分生组织、横向运输、贮藏22. 有显著季节性气候、早材(春材)、晚材、(秋材)23. 径向切、切向切24. 同心圆环、辐射、平行的扁带、砖墙、V字形、纺锤25. 机械组织特别发达、原生木质部的腔隙被填实、基本组织是厚壁组织四、单项选择1.C2.B3.A4.C5.A6.C7.

40、A8.B9.B10.A11.A12.C13.D14.B15.C16.D17.B18.A19.A20.A21.D22.C23.B24.B25.B26.D27.D28.A29.D30.C31.D32.C33.A34.C35.B36.D37.B38.C39.C40.C41.B42.B五、多项选择1.B、E2.A、B、C六、问答题1.答:茎的生理功能主要有(1)支持作用:茎可支持庞大的树冠,并将叶举向空中,使叶能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也能支持花堵果实;(2)输导作用,茎是植物体水分和物质输导的主要通道。能将根吸收的水和无机盐输送到植物体各部;也能使叶制造的养分输送到植物体各部。(3)贮藏作用,如甘蔗,蒿苣

41、贮存大量养分,马铃薯、莲藕等变态贮藏可供食用养分;(4)茎也有繁殖作用;一些植物可利用茎进行营繁殖,如果树嫁接,枝条扦插等。(5)许多幼茎也能进行光合作用等。2.答:芽是处于动态未伸展的枝条,芽活动、伸长后即为枝条。一个芽由生长点,叶原基、幼叶和腋芽原基等部分组成。该芽各部经生长伸长,变成枝条后,其端生长点形成顶芽,叶原基逐渐由幼叶形成叶。长叶的部位为节,由于伸长使枝条的节间明显,在每个叶腋中,存在腋芽原基,形成枝条后,腋原基也形成了腋芽。3.答:在茎尖下面的成熟区的次生构造是在茎初生构造基础上由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所产生的次生生长的结果。(1)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茎的形成层由束内形

42、成层和束间形成层两部分组成,形成后不断分裂和分化,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最初可从表皮或近表皮下皮层恢复分裂后产生的。木栓形成层向外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三者构成周皮。茎的次生构造形成后,由外向内依次由周皮初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所组成。第六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1. 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完全叶。例如月季、豌豆等植物的叶。2. 植物学上所称的叶枕,一般是指标准叶柄或叶片基部显著突出或较扁的膨大部分,如含羞草复叶的总叶柄、初级羽片,以及小叶基部等的膨大部分,叶枕是一种能使叶进行运动的结构。3. 每一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叶片叫做复叶。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

43、小叶,小叶的叶柄称小叶柄。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三类。4. 单身复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复叶。其复叶中也有一个叶轴,但只有一个叶片,叶轴与小叶之间具有关节。如柑、橙等植物的叶。单身复叶可能是三出复叶中的两个侧生小叶退化,仅留一顶生小叶所形成。5. 叶在茎上都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6. 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是哪种叶序,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这种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称为叶镶嵌。7. 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同植株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出现不同形状叶。这种同

44、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叶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如水毛茛的气生叶扁平广阔;而沉水叶细裂成丝状。8. 禾本科植物和其它单子叶植物叶的上表皮具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细胞,有较大的液泡,无叶绿素或有少量的叶绿素,径向细胞壁薄,外壁较厚,称为泡状细胞。泡状细胞通常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部位,在叶上排成若干纵行,在横切面上,泡状细胞排成扇形。9. 在植物落叶前,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袭,产生一群小形细胞,以后这群组织的外层细胞壁胶化,细胞成为游离状态,使叶易从茎上脱落,这个区域称为离层。二、判断与改错1. 2. × 改为“等面叶中指叶肉没有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分化或叶

45、上下面都同样地具有栅栏组织”。3. 4. × 改为“单叶的叶柄基部有腋芽,而复叶小叶柄基部则无腋芽。”5. × 改为“观察气孔表面观,一般须取叶下表皮”。6. 7. × 改为“落叶树是指寒冷或干旱季节到来时,叶同时枯死脱落的树种;常绿树是指春、夏季时,新叶发生后老叶才逐渐脱落,终年常绿的树种。”8. 9. × “叶迹”改为“叶痕”。10. × 改为“叶一般正面颜色深,是因为这类叶为异面叶,近上表皮为栅栏组织,近下表皮为海绵组织,和海绵组织相比,栅栏组织含叶绿体较多,而且排列紧凑。”11. 12. 13. 14. 三、填空1. 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46、2. 叶片、叶柄、托叶3. 形状、叶尖、叶基、叶缘4. 叶脉、输导、支持、脉序、平行脉、网状脉、叉状脉5. 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6. 二7. 互生叶序、对生叶序、轮生叶序8. 交互9. 顶端、边缘、居间10. 表皮、叶肉、叶脉11. 副卫细胞、无规则型、不等型、不等型、平列型、横切型12. 气孔、保卫、叶尖、叶缘13. 叶肉组织、叶脉14. 离区、离层、保护层15. 阳地、阴地、耐荫四、单选1. 2. B 3. C 4. B 5. D 6. C 7. C 8. A 9. C 10. C 11. B 12. A 13. D 14. E 15. A 16. C 17. C 18. D 19

47、. A 20. B 21. C 22. D 23. D 24. A五、多选1. BCDE 2. ADE 3. BCE 4. ABC六、问答题1. 对具有网状脉的叶和具有侧出平行脉的叶进行横切,对于叶中主脉而言是横切,叶横切面上呈现出叶脉中维管组织的横面观;对于侧脉则是纵切,叶横切面上呈现侧脉维管组织的纵面观。所以叶横切面上可同时观察到维管组织的横面观和纵面观。2. 气孔与叶的功能密切相关,气孔既是叶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门户,又是水分蒸腾的通道。叶下表面避开日光直射,温度较上表面为低,因而气孔多位于下表皮,以利于减少水分的蒸腾。其次当光线很强时,叶上表面气孔关闭,叶下表面气孔仍开张,以进行气体交

48、换,促进光合作用,使植物能更充分利用光能,所以气孔多分布于叶下表皮上。3. 由于气孔的功能是控制气体交换和水份蒸腾,沉水植物叶在水中无法进行蒸腾作用,溶于水中的气体也不适应于通过气孔进行气体交换,若沉水叶具有气孔,叶中通气组织的气体还可能通过气孔而散失,所以一般来说气孔对于沉水植物的叶无生物学意义。4. 植物如玉米、甘蔗、高粱,其维管束鞘发达,是单层薄壁细胞,细胞较大,排列整齐,含多数较大叶绿体。维管束鞘外侧紧密毗连着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这种“花环”结构4植物的特征。植物包括水稻、小麦等,其维管束鞘有两层,外层细胞是薄壁的,较大,含轩绿体较叶肉细胞中为少;内层是厚壁的,细胞较小,

49、几乎不含叶绿体。植物中无“花环”结构,且维管束鞘细胞中叶绿体很少,这是植物在叶片结构上的特点。5. 松针中小,表皮壁厚,气孔内陷,叶肉细胞向内褶叠,具树脂道,内皮层显著,维管束排列于叶的中心部分等,都是松属针叶的特点,也表明了它是具有能适应低温和干旱的形态结构。6. 被子植物叶较大,因而具有较大的受光面积,有利于光合作用,同时也使蒸腾作用加强。通过叶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由根部吸收,并通过根、茎木质部运输至叶。叶片具很强的蒸腾作用,木质部的运输能力也相应很强,因为被子植物木质部中运输水分的结构主要是导管。导管由导管分子组成。而导管分子之间靠穿孔直接沟通。管径一般较管胞粗大,所以具较高的输水效率。

50、导管高效率的输导能力与叶片很强的蒸腾作用相适应,所以被子植物茎内有导管与其具较大的叶之间有密切的关系。7. 区别复叶与单叶的关键在于区别叶片着生在哪种结构上是叶轴还是小枝。叶轴与小枝的区别为:()叶轴的顶端无顶芽,而小枝常具顶芽;()小叶的叶腋一般没有腋芽,芽只出现在叶轴的腋内,而小枝上叶的叶腋都有腋芽;()复叶脱落时,先是小叶脱落,最后叶轴脱落;小枝上一般只有叶脱落;()叶轴上的小叶与叶轴成一平面,小枝上的叶与小枝成一定角度。第七章答案一、名词解释1. 变态 植物体由于功能的改变所引起器官的一般形态的结构变化称为变态。如洋槐的托叶变为刺。2. 苞片和总苞 生在花下面的变态叶,称为苞片。苞片一

51、般较小,绿色,但也有形大、呈各种颜色的。苞片多枚聚生于花序外围的,称为总苞。苞片和总苞有保护花芽或果实的作用。3. 同源器官 具有同一为源、而在形态和功能上有显著区别的器官称为同源器官。例如马铃薯的块茎、毛竹的根状茎、葡萄的卷须等,它们形态和机能均不同,但都是来源于茎的变态。4. 同功器官 器官形态相似、机能相同,但其构造与来源不同 ,称为同功器官。如山楂的刺为茎刺,是茎的变态,刺槐的刺为叶刺,是托叶的变态,二者为同功器官。二、判断与改错1.× 改正:“变态现象”改为“因虫害引起的病态”。 2. 3.4.× 改正:胡萝卜的肉质直根由主根发育而来,甘薯(红薯)的块根是由不定根

52、或侧根形成的。5.; 6.; 7.× ;改正:本句可改为:“花生的果实和马铃薯(土豆)的块茎均在土发育”。8.; 9.; 10.; 11.; 12.; 13.;三、填空1. 贮藏根、气生根、寄生根 2. 支柱根、攀援根、呼吸根 3. 根状茎、块茎、鳞茎、球茎4. 苞片和总苞、鳞叶、叶卷须、捕虫叶、叶状柄、叶刺5. 三生6. 维管形成层、额外形成层 7. 初生、次生、三生8. 茎、根9. 同源器官、同功器官四、 单项选择12. B 13.A 14.B 15.D 17.D 18.B 19. C五、 问答题1. 胡萝卜和萝卜根的加粗、虽然都是由于形成层活动的结果,但所产生的次生组织的情况却

53、不同。胡萝卜的肉质直根、大部分是由次生韧皮部组成。在次生韧皮部中,薄壁组织非常发达,占主要部分,贮藏大量营养物质;由次生木质部形成较少,其中大部分为木薄壁组织,分化的导管较少。萝卜的肉质直根和胡萝卜相反。它的次生木质部发达,其中导管很少,无纤维,薄壁 组织占主要部分,贮藏大量营养物质,而次生韧皮部很少。此外,其木薄壁组织中的某些细胞可转变为额外形成层(副形成层),产生三生结构(三生木质部和三生韧皮部)。2. 肥大的直根即肉质直根主要由主根发育而成。一株上仅有一个肉质直根,其“根头”指茎基部分,上面着生叶:“根颈”指由下胚轴发育来的无侧根部分;“本根”指直根的主体,由主根发育而成。而块根主要是由

54、不定根或侧根发育而成。因此,在一株上可形成多个块根。另外,它的组成中完全由根的部分构成。3. 答根状茎横卧地下,外形较长,很象根。但根状茎仍保留有茎的特征,即有叶(已退化)、叶腋内有腋芽、 有节和节间。根据这些特征,容易和根区别。4. 答:从马铃薯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均具有茎的特点。马铃薯外部顶端芽眼为顶芽,周围的芽眼为腋芽,其排列为互生螺旋状排列,在芽眼下面芽眉处有小鳞片状结构为叶的变态,可见它的外形与枝的各部相似,从马铃薯内部结构看邮具有茎结构的特点 ;幼小块 茎横切面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茎块膨大后表皮由周皮所代替;皮层由多层薄壁细胞组成,维管柱,也由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双韧维管

55、束)射髓和发达的髓三部分组成。因此,无论外部和内部都具茎的特点,所以是茎的态,而不是根。第八章复习题一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 繁殖 植物体发育到一阶段,就必然通过一定的方式,以它本身产生新的个体来延续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繁殖。繁殖有三大类型,即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又称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2. 营养繁殖 营养繁殖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某一部分和母体分离(有时不立即分离),而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如马铃薯的块茎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即为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可分为自然营养繁殖和人工营养繁殖。3. 无性繁殖 无性繁殖是通过一类称为孢子的无性繁殖细胞,从母体分离后,直接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4.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是两个有性生殖细胞(配子),彼此融合形成合子或受精卵,再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5. 根蘖植物 洋槐、白杨等木本植物的根上常生出许多不定芽,这些不定芽可以长成幼枝条,进行繁殖。这类植物称根蘖植物。6. 单体雄蕊 一朵花中雄蕊多数,花药分离,花丝彼此连合成一束或呈管状,这样的雄蕊称为单体雄蕊,如棉花的雄蕊。7. 四强雄蕊 一朵花中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