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人生七年观后感分享_第1页
纪录片人生七年观后感分享_第2页
纪录片人生七年观后感分享_第3页
纪录片人生七年观后感分享_第4页
纪录片人生七年观后感分享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纪录片人生七年观后感分享人生七年,又称 7 up ,是一部由 ITV 出品的 纪录片,于 1964 年开始 记录 14位英国的七岁儿童的生活,到目前为止,该纪录片已经跨越56年(每 7年一集)并在ITV和BBC播出。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生七年观后 感,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七年观后感 (一)当我看到人生七年8的最后一幕,一个长镜头慢慢地从老 Tony身上离 开,那个记载了他童年、青年的生活并且一度荒废的赌马场的新模样逐渐清晰, 成为伦敦奥运会的主运动场的时候, 时间的魅力聚焦在了这个小时家境贫寒、 父 母离异,现在生活美满、子嗣绕膝的老头身上。我体会到,这 56 年的时光映照 在了这 14

2、 个人的身上,是多么神奇。准确的说,这并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这是一个系列片。在 1963 年,导演 迈克尔一艾普特为BBC拍摄了一部名叫人生七年的纪录片,他们挑选了来自 伦敦的 14个7岁的儿童,采用每 7年跟踪拍摄的方式,通过跟踪他们的人生轨 迹,来研究英国社会存在的社会阶级凝固的问题。到 2012 年,这个电影系列走 过了 56 个年头,然而,导演达到目的了吗 ?的确,好像是达到了。 14 个人之中,有 4个人家境殷实,接受了私立学校 的教育,他们的人生同样留在了上流阶层 (除了其中有一个人自愿当了教师这一 好像在英国不太赚钱的职业 )。 10个中产阶级以及穷人里面, 只有一个人成功了,

3、Nicholas 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其他的 9 个人依然生活在底层或中产。然而他 们都站在追求“幸福”的大厅里,而且他们幸福的“天花板”一样高。John 小的时候想要参政, 14 岁的时候他曾经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看法,口吻像极了残酷无情的独裁。然而42岁时,John没有成功参政,在成为一个律师之 后,他喜欢上了园艺, 脑袋半秃的他自己调侃说:“如果我 20岁的时候说自己喜 欢园艺,大家肯定以为我疯了。 ”Neil 大学辍学, 21岁时他在伦敦建筑工地工作, 28岁时他成为流浪汉,靠 政府的经济金过活, 在当时的采访中, 从他不停抖动的身体和涣散的眼神中可以 明显感到他的精神问题。然而后来,时间

4、给了我们想不到的惊喜, 56 岁时,导 演见到 Neil ,他已经成为了当地的一位议员,还应邀到澳大利亚发表演讲。在 21 岁以后宣布离开这部纪录片的 Peter 被当时的报纸抨击为“撒切尔夫 人时代英国的愤怒共产青年” ,然而 56 岁时他回来了,而是以一个崭新的身份。 他成为了一个乐队的成员,而且还获得了音乐奖项,在音乐界获得了肯定。你瞧,他们的生活也挺好的,就像一个走进迷宫的孩子,兜兜转转之后,总 是能找到父母急切的拥抱。人生七年就是这样一部片子,他平铺直叙,毫无矫揉造作,真实是他唯 一的追求。 真实在那三个女孩儿越来越发福的身材上, 真实在那越来越多的秃顶 上,真实在每一句台词,每一个

5、故事,每一处起承转合,伤感又温情。当我们看 到他们脸上的皱纹越来越多, 身材越来越走样, 头发再也不像从前那么茂盛的时 候,我们还会想起他们年轻时的模样。 他们也曾经想改变生活, 想成为演员或者 政客,然而在时光面前,一切都变得圆滑。就像匠人手里的一把美工刀,把每一 个人像玉一样磨得通体圆润,在时间这条湍急的河里,像一条灵活的鱼儿一样, 不再跌跌撞撞。这只是一篇普通的观后感, 我希望,面对屏幕的你千万不要奢求从这得到什 么。常识和经验告诉我们,评价别人的人生不是一件很体面的事情。而且“从别 人的人生里面得到有利于自己的经验” 这个观点, 笔者也持审慎的怀疑态度。 毕 竟对于文化环境、 成长环境

6、都不同的人来说, 会有完全不同的思考和处理问题的 方式。我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它贫乏单调, 但充满了生命力和对未知事物的好 奇心。这一点很重要,在笔者看来,比旁观这 14 个人的人生要更加重要。人生七年观后感 ( 二) 最近观看了人生七年系列纪录片,能够观看的完整电影系列仅有英国版, 也是最早的母版。其他的如日本、德国、美国、瑞典版本的线上资源均不齐全。 对我来说,人生七年是对我影响力最大的成长类纪录片(迄今为止 )。人生七年是英国著名导演迈克尔、艾普特拍摄的系列纪录片,是影响半 个世纪之久的开箱之作。 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 导演每隔七年采访记录一 次片中人物的经历和变化。采访对象来自

7、英国社会的不同阶层、不同家庭 ; 分别 记录了他们 7岁、 14岁、 21岁、 28岁、 42岁、 49岁、 56 岁的生命轨迹。影片从1963年伊始,时间跨度达50余年。2019年63up即将上线。艾普特是拍摄了纳尼亚传奇的知名导演。他拍摄人生七年时,年仅20 出头。如今已是 80 多岁的艾普特已经是享誉世界的英文导演。从一九六三年开始,他 分别记录了 14 个孩子从童年到老年的成长经历。我可以在数小时内直观的感受 到他们的生命轨迹和情感状态。影片看完后,我脑袋里充斥着两个字一一震撼!直击心灵的震撼和情感冲击。关于纪录片的内容我不再赘述。截止 2012 年,人生七年系列电影已出完成 八集拍摄

8、,结构庞大,人物众多。关于人物的细节和情节走向, 我记的并不清晰, 这里我只谈谈这部片子对我的冲击。第一:环境影响人的成长, 并非是后天造成的。 而从先天就已经开始父母生 活的环境直接影响下一代。 父母对改造环境的态度和改造环境后的变化, 对孩子 性格的形成息息相关。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毕生的。 如果:我从富人的家庭长 大,成年的工作环境和情况状况不会太差 ; 我从穷人家庭长大,即使我付出的努 力几倍于我的同龄人,成年以后的境况也不会太好。( 相较于精英阶层 )第二:性格决定命运 !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他的父母直接相关。自信开朗, 健康活泼,优柔寡断,文弱内惧,我们都可以从我们的父母身上找到

9、影子。 其次, 原生家庭和社会环境间接影响人的性格。我接受的教育、社区环境、成长中遇到的人、选择的职业与工作也会间 接影响我们的性格和与之对生活的态度。第三:拥有长远目标的人更容易成就大的事业。 在童年时期, 有清晰职业追 求的人更容易获得事业上的成功。如同年的职业追求是医生、教师、律师等,我 们长大后多数会从事与之相关的职业。 童年时有长期爱好和大理想的人, 他们的 职业追求更高、 对社会的贡献更大但前提是真正热爱和长期喜欢的事物, 且 要有坚韧和积极乐观的性格。所以,知道自己喜欢和真正想要的东西、 有清晰的蓝图是十分重要的。 这部 纪录片还告诉我一件事:成年并不意味着成熟,成长是一生的修行

10、 ! 在人生的不 同阶段, 面对生老病死和时代环境的变化, 我们随时都要准备学习。 在心智和智 力进入成年以后, 我们仍然需要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学习, 更新。不断完善自 我,才会具备成熟的人格。且活着并不只是为了生存而活着人生七年观后感 ( 三)人生7年BBC勺神级纪录片,它以纪实访谈的情势跟踪采访了104名来自不同阶级的孩子,包括富人、中产、普通和底层,从 7 岁开始,每隔 7 年, 1 直到他们 56 岁。这些人中,有人注定成功,有人逆袭,有人平淡生活,也有人 在成长中迷失了自己。 不过这部片子最令我震动的是, 贫富阶级巨大的观念差别。富人之所以延续富, 穷人之所以很难翻身, 与其说是由

11、于钱, 不如说是由于 观念和眼界。 7 岁的时候,这类巨大的理念差异久开始显现,富人的孩子普遍有 目标、知道自己未来一定会念大学, 而穷人的孩子更多是斟酌自己未来做甚么样 的工作,有些乃至不知大学是甚么。14 岁的时候,富人家的孩子都上了自己预计上的中学,对未来也有了更清 晰的计划,念法律、从政。而穷人的孩子虽然也在继续念书,但是对未来只有模 糊的概念,比如幸福地活着。21 岁的时候,富人家的孩子几近都实现了自己 7岁时的欲望,念牛津、剑 桥,明白自己要承当更多的社会责任。而穷人家的孩子已开始工作,成为工人, 对未来照旧没有甚么计划。除目标和计划,金钱观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富人的孩子普遍明白钱

12、的重要性, 知道钱是实现欲望、 抵抗风险的一种工具, 而穷人的孩子, 大部份表示自己不在 意钱,认为钱对生活而言其实不重要。人生七年观后感 ( 四) 看书累了,我喜欢看看记录片,那是另一种读书。 昨天看了纪录片人生七年 ,看完后感概万千。 片子是英国格拉纳电视台拍摄的, 选择了来自英国不同地区、 不同家庭背景 的 14位7 岁的孩子,每隔七年一拍,记录他们的想法和生活。从 7岁到 56岁, 跨越半个多世纪,记录了他们的大半辈子。而这 14 个孩子的未来,精英家庭出 身的孩子无一例外的过着优渥的生活 ; 三个中产家庭的男孩,仅有一位进入牛津 大学,其余两位仍旧中产 ; 而那几个来自于底层社会的孩

13、子,年老的他们无一不 做着普通的底层劳动,甚至与失业相伴。这本来是一个揭示英国阶级流动固化的纪录片, 然而放在如今的中国何尝不 适合?有人做过一个调查,清华北大的学生,其父母社会经济地位高的比例远远 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要多。 也就是说, 他们之所以会在清华北大, 很大一方面是 因为他们的家庭条件优渥。这是一个很容易引起争议的结论, 有人会说: 你的意思是家里有钱的人才能 上清华北大 ?我不是这个意思,我只是认为一个人的努力和他所能得到的资源是互补的。 什么是资源 ?比如说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考试,每年都会有本科生期末考试的 原题出现,而这些原题, 本校的学生是要比外校的学生容易找到的多, 这就

14、是资 源。再举个例子,两个同样努力的孩子,他们的成绩也许差不多。到了暑假,有 名师辅导班,一节课 500,家境好的孩子眼不眨心不跳的可以掏钱补习。而家境 差的呢?他或许要帮家里干活、或许要去发传单挣生活费曼慢的、慢慢的, 两人的差距会越来越大,这不是努力就可以弥补的。老祖宗有句话叫“寒门出贵子” ,确实现实中也是有活生生的例子的。往远 一点说,有名臣宋濂之流,往近一点说,马云总算一个吧 ?然而中国十三亿人, 宋濂马云之流有几个 ?为什么每出一个就会轰动一时、 远近闻名 ?因为这样的人太 少了呀,谁会巴巴地去报道哪个首富家的儿子开了什么公司 (王思聪除外 )?谁会 去关注哪个二代出了什么成绩 ?因为在人的潜意识里,这都是正常的,只有那些 辛辛苦苦从泥潭里爬起来并且走上人生巅峰的人, 才会安慰吾等凡人的脆弱心灵。 你看,寒门出贵子,我们努力了还是可以成为凤凰的。我说“寒门难再出贵子” ,还因为一个人的家境决定了这个人的眼界。在古 代,交通不便,我没有见过的, 就算你家境好也不一定见过,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或许你还在美术课上学习断臂维纳斯的美, 人家已经站在卢浮宫自己领悟了。 而 片中,三个精英家庭的小孩说他们读 金融时报、观察家报 和泰晤士报, 他们对自己的未来甚至已经有了隐隐地规划做律师、 上剑桥的三一学院。 但 是出生贫寒的小孩呢 ?他们远远没有如此眼界,他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