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13只有一个地球 人教新课标_第1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13只有一个地球 人教新课标_第2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13只有一个地球 人教新课标_第3页
六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13只有一个地球 人教新课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看拼音,写词语。í à ì á ò ì á à ò 2.给多音字组词。 ( ) ( )扁 观 ( ) à( ) á( ) ( )难 供 à( ) ò( )3.在括号里填入适当的字组成词语。映入( )( ) 相互( )( )( )( )可亲 一叶( )( )( )( )提供 不加( )(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毁坏( ) 容易( )美丽( ) 慷慨( )5.找出不是同一类的词,写在( )里。(1)汉族 回族 苗族 民族 藏族 ( )(2)少年 青年 妇女 老

2、年 中年 ( )(3)饭盒 果盒 墨盒 大盒 印盒 ( )(4)樱花 天花 昙花 葵花 桂花 ( )6.为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地球所拥有的矿产资源( )上帝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2)人们( )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 )会越来越少。(3)人们滥用化学品,( )使自然资源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4)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 )实现了,( )是很遥远的事情。7.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1)同茫茫宇宙相此,地球是渺小的。 ( )(2)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 )(3)不错,科学家们提出

3、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4)它在群山之中无奈地垂下了头,像生命垂危的老人,形容枯槁,奄奄一息。 ( )8.课文重点写了什么内容,在括号里用“”表示,并说说你的理由。(1)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美丽壮观的球体。 ( )(2)与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地球上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 )(3)地球是人类生命的摇篮,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精心保护她球和地球的生态环境。 ( )理由:_9.阅读课内文段,回答问题。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4、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但是,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1)文段中加点字“裹”:按音序查字法应查_;按部首查字法应查_部,再查_画,这个字的结构是_。(2)解释词语。璀璨:_(3)“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里引号的用法是 ( )。a.引用 b.强调 c.特定的称谓 d.表否定(4)文段中画“”的句子从修辞上讲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地球比作( )和( )。(5)文段中画“ ”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_,目的在于_。10.阅读短文,回答问题。善待地球善待地球,也就是善待我们的家

5、园,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地球只有一个,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今,地球上的人类面临着一系列危机:人口过速增长,资源过度消耗,大气污染,水源枯竭,环境破坏,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生物物种大量消失等。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人类等于在自掘坟墓,自己毁灭自己。拿什么来保护我们的地球呢?除了各级政府要有切实的保护措施之外,最有效的办法是从我做起,从身边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每个人的举手之劳,便能为我们的家园增光添彩。节约用水,不让一滴水白白流掉;利用再生资源,别等到资源枯竭的那一天;植树造林,美化环境;做环保志愿者,让地球不再诅咒人类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

6、,地球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1)如今地球上的人类面临的危机有哪些?_(2)地球上的人类面临着一系列危机,你对哪一点感受最深?_(3)请把短文中省略号可能省略的内容填上。_参考答案1.晶莹 渺小 璀璨 恩赐 资源 破碎 眼帘 滥用2.扁舟 扁担 观看 庙观 难题 遇难 提供 供词3.映入眼帘 相互交错 和蔼可亲 一叶扁舟 慷慨提供 不加节制4.保护 困难 丑陋 吝啬5.(1)民族 (2)妇女(3)大盒 (4)天花6.(1)不是而是 (2)如果就(3)不但而且 (4)即使也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

7、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7.(1)作比较 (2)列数字 (3)举例子

8、 (4)打比方8.(3)因为(1)和(2)只讲了课文主要内容的一部分,(3)此较完整,所以选择(3)。9.(2)形容光彩夺目,非常绚丽。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和“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和“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

9、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4)母亲 摇篮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